今天(2018年1月29日)是鄧麗君的65歲冥誕,特以這段錄製於50年前她15歲時的歌聲,來紀念她、懷念她。
1968年12月2日,台視記者廖蒼松為了中華商場的髒亂問題,特地前往該地採訪管委會總幹事夏效禹,並拍攝了這段新聞影片,依照戶外景色判斷(有看到對面的第一百貨公司),記者與受訪者所在的位置應該是中華商場信段(第5棟)三樓住宅區。
我拿到這段影片之後,發現其音軌已壞(變成無聲),於是特地為影片配上了同年(1968年)6月由宇宙唱片發行的《鄧麗君之歌第七集》唱片之部份內容,其中包括當年15歲的鄧麗君獻給聽眾朋友的感謝辭,以及節奏輕快的「小村姑賣西瓜」,這首歌的曲調改編自大過年常會聽到的「賀新年」,恰為此時(農曆春節前夕)之應景歌曲。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是父母親唯一的女兒。父親鄧樞是河北人(職業為軍人),母親趙素桂是山東人,兩人在1943年結婚,並於1949年帶著三個兒子跟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
鄧父採用軍中袍澤的提議,以清代小說《再生緣》中元朝才女孟麗筠之名為女兒取名麗筠,雖筠的發音應為雲,但家人卻都「有邊讀邊」將之讀做「君」,所以後來唱歌便以「鄧麗君」做為藝名。
在鄧麗君出生後,鄧父從軍中退役,於是舉家遷至台東池上,並在軍營營區附近開麵攤,全家人一起幫忙做生意。
1954年,五弟鄧長禧出生後,又搬家到屏東市的眷村,鄧麗君在這裡展開她的童年時光。年幼的她受到喜歡黃梅調電影的母親影響,對小調及歌仔戲感到興趣;上幼稚園時,她善於舞蹈與朗誦,常常跟著收音機裏的歌聲唱唱跳跳。當時台灣農村裡四處公演的歌仔戲團,也是鄧麗君模仿的對象。鄧麗君五歲時,父母便安排她到屏東市仙宮戲院附近學習芭蕾舞。
1959年,全家再移居臺北縣蘆洲鄉(今新北市蘆洲區)的眷村,就讀蘆州國小。小學時代的鄧麗君常利用課餘時間,隨著駐紮於學校附近的空軍93康樂隊到處勞軍表演,也曾參加僑大先修班的校內晚會演出,其歌唱天分亦嶄露頭角,從流行歌曲到黃梅調,聽過兩三遍就會跟著唱了,並經常參加學校的各類演出活動。在父母親的悉心培養下,鄧麗君在七、八歲時正式接受歌唱訓練。
鄧麗君曾說:「在從前,唱歌對我來說只有一個唱字,站在台上心裡還有點害怕,感情和外型都不敢太過分。但自從到了日本,才明瞭表演是怎麼回事,我學會了放開自己和盡情地表現,這才叫做真正的唱歌。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不過我是覺得不管作什麼事情都好。我今天雖然是個歌星,但是我唱歌的時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FEELING,都用我的歌聲表達出來了。內心的感受,不管是歡樂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聲來表達的。」
鄧麗君是一位在亞洲和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歌唱家,也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亞洲歌壇巨星之一;她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的知名度和經久不衰的傳唱度,為其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亦被日本藝能界尊為「亞洲歌唱女王」(アジアの歌姫)。
鄧麗君的演藝足跡遍及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區,發表過國語(中文)、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印尼語歌曲1000餘首,對華語樂壇尤其是中國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開創日本演歌流行化新曲風和促進亞洲流行音樂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急性哮喘病發作,猝逝於泰國清邁,享年42歲。
鄧麗君被譽為華語流行樂壇裡永恆的文化符號,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歌手翻唱她的經典歌曲,向其致敬。
「雲林包棟唱歌」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湖光山舍- 小木屋包棟的好消息! 卡拉ok設備即日起開放了唷 ... 的評價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雲林包棟民宿卡拉ok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 - 電影和影城 ... 的評價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雲林泳池包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雲林泳池包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雲林包棟唱歌 在 [新聞] 再爆群聚感染?陳時中證實北市防疫旅館 - PTT 熱門文章 ... 的評價
雲林包棟唱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0年前問世的《又見炊煙》
鄧麗君翻唱1948年發行的日本童謠《里の秋》(故鄉的秋天)的國語歌曲《又見炊煙》,收錄在歌林唱片於1978年8月發行的鄧麗君個人專輯《鄧麗君之歌:又見炊煙、儂情萬縷》裡,同年9月香港寶麗金唱片發行的鄧麗君個人專輯《島國之情歌第五集:愛情更美麗》裡亦收錄了此歌。
根據影片中鄧麗君在中華商場的唱片行裡所拿的唱片封套《情花》(1973年發行)與《是否記得我》(1974年發行)來判斷,這段影片拍攝的時間應該是在1974年(當時鄧麗君芳齡21歲),因為唱片行通常都會把最新發行的唱片擺在明顯的地方。
這段影片裡出現的地方都在台北市,包括了艋舺龍山寺、中華商場、跨越中華路(漢口街口)的天橋、故宮博物院、圓山兒童樂園,以及陽明山等地,其中當鄧麗君走在天橋上時,可以明顯看到路口的第一股份有限公司 First Co.,Ltd.(簡稱第一公司或第一百貨)。
1965年10月5日開幕的第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與漢口街口,是台北市第一家設置電扶梯的綜合百貨公司,後來於1979年8月改名為「新第一公司」,最終在1981年11月歇業。而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上(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迄愛國西路口,全長1171公尺)於1961年4月22日啟用的八連棟「中華商場」,則是已在1992年10月底完全拆除。而於1991年更名為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圓山兒童樂園,也在2014年12月14日下午5點吹了熄燈號。
《認識鄧麗君》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是父母親唯一的女兒。父親鄧樞是河北人(職業為軍人),母親趙素桂是山東人,兩人在1943年結婚,並於1949年帶著三個兒子跟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
鄧父採用軍中袍澤的提議,以清代小說《再生緣》中元朝才女孟麗筠之名為女兒取名麗筠,雖筠的發音應為雲,但家人卻都「有邊讀邊」將之讀做「君」,所以後來唱歌便以「鄧麗君」做為藝名。
在鄧麗君出生後,鄧父從軍中退役,於是舉家遷至台東池上,並在軍營營區附近開麵攤,全家人一起幫忙做生意。
1954年,五弟鄧長禧出生後,又搬家到屏東市的眷村,鄧麗君在這裡展開她的童年時光。年幼的她受到喜歡黃梅調電影的母親影響,對小調及歌仔戲感到興趣;上幼稚園時,她善於舞蹈與朗誦,常常跟著收音機裏的歌聲唱唱跳跳。當時台灣農村裡四處公演的歌仔戲團,也是鄧麗君模仿的對象。鄧麗君五歲時,父母便安排她到屏東市仙宮戲院附近學習芭蕾舞。
1959年,全家再移居臺北縣蘆洲鄉(今新北市蘆洲區)的眷村,就讀蘆州國小。小學時代的鄧麗君常利用課餘時間,隨著駐紮於學校附近的空軍93康樂隊到處勞軍表演,也曾參加僑大先修班的校內晚會演出,其歌唱天分亦嶄露頭角,從流行歌曲到黃梅調,聽過兩三遍就會跟著唱了,並經常參加學校的各類演出活動。在父母親的悉心培養下,鄧麗君在七、八歲時正式接受歌唱訓練。
鄧麗君曾說:「在從前,唱歌對我來說只有一個唱字,站在台上心裡還有點害怕,感情和外型都不敢太過分。但自從到了日本,才明瞭表演是怎麼回事,我學會了放開自己和盡情地表現,這才叫做真正的唱歌。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不過我是覺得不管作什麼事情都好。我今天雖然是個歌星,但是我唱歌的時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FEELING,都用我的歌聲表達出來了。內心的感受,不管是歡樂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聲來表達的。」
鄧麗君是一位在亞洲和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歌唱家,也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亞洲歌壇巨星之一;她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的知名度和經久不衰的傳唱度,為其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亦被日本藝能界尊為「亞洲歌唱女王」(アジアの歌姫)。
鄧麗君的演藝足跡遍及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區,發表過國語(中文)、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印尼語歌曲1000餘首,對華語樂壇尤其是中國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開創日本演歌流行化新曲風和促進亞洲流行音樂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急性哮喘病發作,猝逝於泰國清邁,享年42歲。
鄧麗君被譽為華語流行樂壇裡永恆的文化符號,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歌手翻唱她的經典歌曲,向其致敬。
《又見炊煙》
詞:莊奴
曲:海沼實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
你要去哪裡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又見炊煙升起
勾起我回憶
願你變作彩霞
飛到我夢裡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雲林包棟唱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鄧麗君翻唱1948年發行的日本童謠《里の秋》(故鄉的秋天)的國語歌曲《又見炊煙》,收錄在歌林唱片於1978年8月發行的鄧麗君個人專輯《鄧麗君之歌:又見炊煙、儂情萬縷》裡,同年9月香港寶麗金唱片發行的鄧麗君個人專輯《島國之情歌第五集:愛情更美麗》裡亦收錄了此歌。
根據影片中鄧麗君在中華商場的唱片行裡所拿的唱片封套《情花》(1973年發行)與《是否記得我》(1974年發行)來判斷,這段影片拍攝的時間應該是在1974年(當時鄧麗君芳齡21歲),因為唱片行通常都會把最新發行的唱片擺在明顯的地方。
這段影片裡出現的地方都在台北市,包括了艋舺龍山寺、中華商場、跨越中華路(漢口街口)的天橋、故宮博物院、圓山兒童樂園,以及陽明山等地,其中當鄧麗君走在天橋上時,可以明顯看到路口的第一股份有限公司 First Co.,Ltd.(簡稱第一公司或第一百貨)。
1965年10月5日開幕的第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與漢口街口,是台北市第一家設置電扶梯的綜合百貨公司,後來於1979年8月改名為「新第一公司」,最終在1981年11月歇業。而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上(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迄愛國西路口,全長1171公尺)於1961年4月22日啟用的八連棟「中華商場」,則是已在1992年10月底完全拆除。而於1991年更名為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圓山兒童樂園,也在2014年12月14日下午5點吹了熄燈號。
《認識鄧麗君》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是父母親唯一的女兒。父親鄧樞是河北人(職業為軍人),母親趙素桂是山東人,兩人在1943年結婚,並於1949年帶著三個兒子跟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
鄧父採用軍中袍澤的提議,以清代小說《再生緣》中元朝才女孟麗筠之名為女兒取名麗筠,雖筠的發音應為雲,但家人卻都「有邊讀邊」將之讀做「君」,所以後來唱歌便以「鄧麗君」做為藝名。
在鄧麗君出生後,鄧父從軍中退役,於是舉家遷至台東池上,並在軍營營區附近開麵攤,全家人一起幫忙做生意。
1954年,五弟鄧長禧出生後,又搬家到屏東市的眷村,鄧麗君在這裡展開她的童年時光。年幼的她受到喜歡黃梅調電影的母親影響,對小調及歌仔戲感到興趣;上幼稚園時,她善於舞蹈與朗誦,常常跟著收音機裏的歌聲唱唱跳跳。當時台灣農村裡四處公演的歌仔戲團,也是鄧麗君模仿的對象。鄧麗君五歲時,父母便安排她到屏東市仙宮戲院附近學習芭蕾舞。
1959年,全家再移居臺北縣蘆洲鄉(今新北市蘆洲區)的眷村,就讀蘆州國小。小學時代的鄧麗君常利用課餘時間,隨著駐紮於學校附近的空軍93康樂隊到處勞軍表演,也曾參加僑大先修班的校內晚會演出,其歌唱天分亦嶄露頭角,從流行歌曲到黃梅調,聽過兩三遍就會跟著唱了,並經常參加學校的各類演出活動。在父母親的悉心培養下,鄧麗君在七、八歲時正式接受歌唱訓練。
鄧麗君曾說:「在從前,唱歌對我來說只有一個唱字,站在台上心裡還有點害怕,感情和外型都不敢太過分。但自從到了日本,才明瞭表演是怎麼回事,我學會了放開自己和盡情地表現,這才叫做真正的唱歌。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不過我是覺得不管作什麼事情都好。我今天雖然是個歌星,但是我唱歌的時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FEELING,都用我的歌聲表達出來了。內心的感受,不管是歡樂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聲來表達的。」
鄧麗君是一位在亞洲和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歌唱家,也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亞洲歌壇巨星之一;她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的知名度和經久不衰的傳唱度,為其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亦被日本藝能界尊為「亞洲歌唱女王」(アジアの歌姫)。
鄧麗君的演藝足跡遍及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區,發表過國語(中文)、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印尼語歌曲1000餘首,對華語樂壇尤其是中國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開創日本演歌流行化新曲風和促進亞洲流行音樂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急性哮喘病發作,猝逝於泰國清邁,享年42歲。
鄧麗君被譽為華語流行樂壇裡永恆的文化符號,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歌手翻唱她的經典歌曲,向其致敬。
《又見炊煙》
詞:莊奴
曲:海沼實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
你要去哪裡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又見炊煙升起
勾起我回憶
願你變作彩霞
飛到我夢裡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雲林包棟唱歌 在 雲林泳池包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雲林 斗六-落羽松莊園Instagram posts - Gramho.com雲林包棟玩❤❤ 可以唱歌打麻將打撞球游泳三溫暖烤肉~~ 好嗨好好玩... 變漂亮#跟著蓉姐兒邊玩邊賺錢#波波打卡#好想去喔 ... ... <看更多>
雲林包棟唱歌 在 雲林泳池包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雲林 斗六-落羽松莊園Instagram posts - Gramho.com雲林包棟玩❤❤ 可以唱歌打麻將打撞球游泳三溫暖烤肉~~ 好嗨好好玩... 變漂亮#跟著蓉姐兒邊玩邊賺錢#波波打卡#好想去喔 ... ... <看更多>
雲林包棟唱歌 在 湖光山舍- 小木屋包棟的好消息! 卡拉ok設備即日起開放了唷 ... 的推薦與評價
包棟 房型:雙人房*2 四人房*2 六人房*1 兩間衛浴、獨立停車場🅿️、烤肉區域、唱歌及打麻將硬體設備雲林縣古坑鄉大湖口1-12號☎️05-5821957 離「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