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Ⅳ:簡介「練心」的元素與目標】
到了演講最後再回到訓練框架中最底層的「心」來說明練心的元素與目標。影片大約十七分鐘,時間有點短,之前「練心」講座總共花了三小時才講完,這次試著在二十分鐘內簡介是一項挑戰,挑戰自己抓出其中的精髓。
#影片主題 如下:
● 簡介優異心理Movement的各項概念
❤意志力 Willpower:從英文上的字首和字根來看,是指「意志的爆發力」,也就是心志快速輸出功率的一種概念。
❤熱情 Passion:像大水一樣突然來到,時常來得快,去得也快。
❤勇氣 Courage:一種無懼的能量,En-courage(鼓勵)是把能量給別人(打氣)或是協助激起他人內在的潛在能量。
❤決心 Determination:「決」這個字,在古代是疏通水道的意思,「決『江河』」即是:江河之水被疏引至特定的水道而流;而「決『心』」一詞正是指:把心理的能量疏引至特定的道途上。
❤毅力/恆心 Perseverance:字尾的「severance」是切斷與隔離的意思,因「Perseverance」可說是一種不被障礙所切斷或隔離,還能跨過它、繞過它或貫穿它再繼續前進的能力。
❤專注力/專心 Focus:把能量聚集在一點的能力。如果把精神能量比喻成一座水塔,如果水塔外部拉了十幾條水管,塔內的水一下就用完了,但如果只開一個口,水柱的力道就會很強,流淌的時間也會更久。
❤抗壓力/韌性 Resilience:彈力也是「Resilience」,如果拿彈簧來比喻人的抗壓力,就會明白彈力F=kx,k是彈性系數或稱為剛性,x是結構的變化量。一個人的抗壓力/韌性是由他的心理的剛性k和柔軟度x決定的,如果心理的剛性不夠,一個重量下來它會被壓扁,甚至無法回覆到原本的狀態。
❤知覺 Perception:最微妙的心理能力。它是一個人能分辨細微差異的能力,像是音樂家可以分辨不同的音階、和弦、音量大小、音色甚至演奏人的心理狀態,都透過音樂感受出來。一位運動員的體感也能被練就到極微敏銳的狀態,像游泳選手說的水感,或自行車選手說的路感都屬於知覺的範籌,菁英選手能敏銳地進行動作或技術上的微調。
● 從看得見 vs 看不見來理解「心、體能、力量、技術」
Part Ⅱ 已從「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視角來說明這四個元素之間的關係。接著我們要從「能量」的角度來理解所謂的心流(原文為Flow)是指能量順暢流動的狀態,從看不見最底層的「心」到體能→力量→技術,最後再回到「心」的一種流動過程,若中間沒有阻礙,這種流動就會相當順暢。一位運動員若能在訓練或賽場上達到這種順暢流動的狀態,就會進入一種毫不費力卻展現出最佳表現的美妙境地,亦有人稱為「化境」或「神馳」(英文常以「In the Zone」來表達)
。用能量來認識這種境界,是指「心→體能→力量→技術→心」這四個箭頭之間沒有衝突、沒有障礙,形成一個完美暢通的自循環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破壞這個系統,例如沒吃早餐就訓練→體能斷鏈;肌肉痠痛還沒恢復→力量斷鏈;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動作偏差沒效率→心與技術同時斷鏈。因此,從能量的觀點來理解訓練的目的在於「化解衝突,使能量在上述的軌道上順暢流動。
● 從名詞定義來理解「意志力」(Willpower)。
意志力很重要,但不能只強調意志力;就像體能很重要,不能只練體能一樣。「意志力,並非心志訓練的一切。」已故的身心學老師摩謝.費登奎斯(Moshe Feldenkrais, 1904-1984)在《動中覺察》中的這一段論述,可說明理由:「大多數擁有強烈意志力的人(有許多人是僅為了鍛鍊而鍛鍊意志力),相對來說也是能力(技能)比較貧乏的人。因為懂得如何有效運動的人,行動時是不需要太多準備的,也不會大費周章。相反的,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傾向於使用過多的力氣,而不是較有效率地使用適當的力氣。」(頁88)
● 認識「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關係
我 =顯意識=馴馬師
自我=潛意識=野 馬
若要把馴服野馬的方法分成兩大類,可以分為「驚威並施」和「輕聲馬語」兩種。前者在碰到野馬時會不斷地嚇牠,用鞭子打牠,以表示我是老大,你是次等生物要聽我的話,有一種上對下的關係。嚇牠牠會一直跑,一直很緊張,所以不久後就累到精疲力盡,此時馴馬師趁牠無力反抗後就可以把韁繩安上去、騎上牠,這種方式的確有效。過去我也是這樣訓練,「我」這個馴馬師常逼「自我」臣服,跑不到就再逼「自我」撐下去,直到「我」馴服了「自我」。
「輕聲馬語」式的馴服方式比較花時間,先慢慢接近野馬,距離控制在不會有壓迫感、不會嚇到牠的位置,一天、兩天、三天……逐步慢慢靠近,直到取得牠的信任,可以靠近牠不會想逃跑,甚至可以摸摸牠,或騎上牠。要去任何地方時,雖然是馴馬師在控制方向,但兩者之間會有夥伴關係的默契,不會刻意強迫要求。
馴馬師和野馬的關係,在「驚威並施」系統中屬於上對下的關係;在「輕聲馬語」系統中屬於平等的夥伴關係。訓練時我們很容易是用命令的方式來指使自己的身心(包括潛意識)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若能變用輕聲馬語式的訓練模式,花時間去馴服各種訓練或比賽目標,並在訓練中平等對待「自我」,有助於減少內在衝突,讓訓練少點痛苦,多點幸福,也更能持久。
● 從「和解」的觀點來看待訓練。
當然,訓練不可能完全沒有痛苦。感覺和感受都是兩比的,「痛苦」有助於讓我們認識「輕鬆」是什麼。比如說上個月的課表開始有八趟八百公尺的間歇,教練要求每趟要跑三分鐘(配速是每公里3:45),第一次訓練時就可以完成,但非常痛苦。痛苦代表衝突很大,有可能是高強度的體能跟不上,或是力量應付不來,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是技術知覺無法適應3:45/k 的落下角度,那個速度的失重太快了,潛意識底在抗拒,外顯的結果就全身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相同的「心理影響生理」的經歷大家在坐雲霄飛車時也會有,當飛車快速墜落時,失重太快到超過自己的舒適圈,它就會引起全身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練到第三次,痛苦感已大幅下降,甚至最後兩趟還可以加速,除了體力的進步之外,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和解造成的,好比同一臺雲霄飛車坐了三十次,每一個過彎和下墜你都很清楚了,身心也都適應失重的感覺了,潛意識覺得沒有壓迫,下命令去坐雲霄飛車的顯意識就會逐漸跟不想(害怕)坐雲霄飛車的潛意識達成和解。
● 案例說明「練心」與「科學化訓練」的關係。
用PB配速區間的概念說明間歇訓練的速度該怎麼訂。簡單來說,要訂得比該項PB的速度來得慢,但要慢多少?這是個核心問題。在KFCS科學化訓練的邏輯裡,我們應該要去把跑者課表中的配速區間給計算出來,這個配速區間應該是在跑者的舒適圈外圍,他能跑得到,而且有助於開發他目標距離速度。影片中有舉數據說明。
● 從「適應輕鬆」的觀點來重新認識間歇訓練。
訓練有痛苦是一定的,但不能一直痛苦,要用各種訓練法來幫助運動員從痛苦的衝突中逐漸和解,使「心→體能→力量→技術→心」之間的能量順暢流動起來,用另一種方式說,有時要先退一步降低配速來訓練,或是使同樣配速下感覺愈來愈輕鬆,感到輕鬆後要再停一下,別急著再加速,使同樣的配速和輕鬆感下再適應一段時間,待確實在這個配速下「適應輕鬆」後,再來調整強度。通常,此時的進步已經發生。
--
KFCS 跑步、游泳與自行車教練的培訓班在前兩年已在台灣各辦了一梯次,今年(2021年)八月將在台灣開辦跑步教練培訓第二梯(加上大陸是第三梯),下面是課程大綱與簡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簡章。
#課程簡章:https://lihi1.cc/h4xVj
#公益名額: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w/bd/1280
雲霄飛車第一視角 在 Sandy 仙娣小秘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歲露西解鎖六福村 #大海盜船坐3次!
露西長高到110cm這件事在 六福村主題遊樂園 完美體現,因為很多刺激的設施都以110為分界,挑了不大需要排隊的平日造訪,玩了大海盜x3、火山歷險、大峽谷泛舟、大海嘯、雲霄飛車等超過10個刺激冒險的rides,反而沒空玩很平和的咖啡杯類,每次搭乘前露西都被工作人員要求量身高,因為目前112cm的她真的只高出一點點而已,每次都是全場最嫩,超帥~~~
我發現露西跟我小時候有一樣的困擾,因為太瘦每次搭雲霄飛車都很怕安全竿扣不夠緊,很怕從下面掉出來,或夾在位子裡會一直左撞右撞的 😅😅 我們穿了輕便雨衣所以玩水上的ride都沒有弄濕,備用衣服都用不上。
我們倆很厚臉皮的買了周一限定的情侶KISSS票,只要周一至線上購買、iBon付現取票、六福村門口KISS 10秒就能獲得兩人優惠$999套票 😂😂 小孩到現場再購買一張$499。
朋友聽說露西搭了超高海盜船就問我有沒有拍影片,因為很想拿來激勵小孩,放在下面的第一則喔! 影片內有高到會尿褲子的第一視角片段,還有如何引導孩子的秘訣 💪🏻💪🏻
(BTW我們就是因為上個月再訪台北兒童新樂園覺得身高限制太高、太安全、太無聊了,所以直接衝六福村!)
雲霄飛車第一視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假日來讀小說 #紫色裙子的女人
#視角交替腦袋亂亂 #結局到底是什麼?
.
我家附近有個人稱「紫色裙子的女人」,附近的公園裡,甚至有張長椅被稱為「紫色裙子女人的專屬座位」。
.
如果她是「紫色裙子的女人」,那我就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了。只是很可惜,沒有人知道「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存在,不像「紫色裙子的女人」那麼出名。
.
我想說的是,我已經從很久之前就想跟她做朋友了。想呀想,我決定誘導她到我們公司上班⋯⋯終於!我們第一次講話了,而我的人生卻開始走樣⋯⋯究竟,「紫色裙子的女人」真的存在嗎?那,「我」又是誰?
.
--
.
你喜歡觀察人嗎?事實上,在我們觀看電影、影集,乃至小說時,我們都處在一個可以安全觀察別人的狀態。而要讓「觀察」可以進行,勢必得涉及兩個角色:觀察者與被觀察者。
.
事情可以再複雜一點,當我們在看小說時,作者如果採取第一人稱角度書寫,這時讀者就變成了一位觀察者。作者也可能用第三人稱角度書寫,這時,文字呈現的是一位觀察者的觀察,而文字裡頭還有一位被觀察者;而正在閱讀這些文字的你,則是一位正在觀察一位觀察者的觀察者。
.
多數時候,我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會自在的在「參與生活」與「觀察生活」中交替著。
.
好比,與親友享受著下午茶時,你真心覺得這塊鬆餅好吃。但在某些時刻,你可能突然「意識到」「你」正在吃下午茶,身旁有許多人,陽光灑在窗口邊,現在氣氛讓你覺得幸福。此刻,你彷彿化身導演或攝影,站在同一個空間的另一處,凝視這一切的發生。
.
剛剛這些關於視角、觀點的討論,是我在閱讀《穿紫色裙子的女人》這部小說時,不斷被衝擊的。
.
🤔「現在這個視角到底是誰的?」
😖「為什麼她可以知道這麼多訊息?」
🤨「啊啊啊,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啦?」
🧐「還是,這根本是一本涉及精神疾病的小說嗎?」
.
在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我時常皺眉,腦中不斷發出吶喊。這種虛虛實實的視角被翻轉、連鎖變動的狀態,好像玩了一次視角的雲霄飛車;有其趣味,也帶來許多困惑與疑問。也難怪本書文案會提到:
.
|這本沒有結局的小說,
|讀過的人都集體苦惱、瘋狂討論、爭辯不止,
|「所以紫色裙子的女人到底是誰?」
.
身為讀者,得一直往下閱讀,才能在某刻意識到事情的真相。但當我們再繼續往下閱讀時,又會不禁困惑,甚是回過頭來思考,剛剛我意識到的真相,是從哪個視角得到的?為什麼換了一個視角之後,我以為的真相又好像未必是這樣?
.
《紫色裙子的女人》這部小說篇幅不厚,但作者在有限的篇幅裡,善用視角作為遊戲,成功的「勾到」作為讀者的我。你會因為想知道到底怎麼了,而一直不知不覺地往下讀完整個故事。
.
這種被勾到的感受,再搭配本書某些沒有明說的未解謎團,輔以不同視角,彷彿就能得出不同「真相」的開放性,讓我想起在晤談室裡,傾聽許多案主分享自身故事的經驗。
.
常有人說「換個位置,換個腦袋」。當我們用不同的立場去看事情時,不免會特別去關注某些環節(當然也會不小心忽視了部分的資訊)。但是,當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當下的立場時,我們又該如何保持這一種「浮動」的立場來理解這本小說的故事呢?
.
謹以本文「請君入甕」,邀請大家一同進入今村夏子創造出來的《紫色裙子的女人》,並不停地思考⋯⋯到底,我是誰?而你,又是誰呢?
.
--
.
《#紫色裙子的女人》(むらさきのスカートの女)
第161屆芥川賞得獎作品
作者:#今村夏子
立馬讀起來 🔜 https://tinyurl.com/y4q3tz3h
本書由 三采文化Suncolor 發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