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30巷6號,即將拆除重建為地下5層地上24層住宅的「六六六大樓」。(謝謝網友 ChiuMin Zeng 拍攝分享)
這棟大樓由李錦湘等11人起造,潘澤漢設計,李炳秀承造,於1976年6月29日開工、1978年1月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臺幣800萬元,為一棟地下1層、地上10層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最早用途為觀光旅館,屋齡迄今已逾43年。
藏身臺北市錦州街巷弄內的「六六六大樓」在3、40年前是臺北市兩大脫衣陪酒大本營之一,另一家則是位於民權西路79號的「大屯大飯店」,二者皆以作風大膽聞名。
不過陳水扁在1994年選上臺北市長後,於任內大力掃黃,「六六六大樓」只得黯然歇業,後來雖然一度轉型為出租套房,但是又被查獲「一樓一鳳」色情交易,結果再度被警方盯上,生意也做不下去,一樓曾改作汽車美容,但搬離後,整棟大樓就成了一座廢墟。
目前「六六六大樓」2樓以上樓層連門窗都沒有,大約在10年前,這棟大樓窗戶的玻璃便已幾乎全被打破,到後來,甚至連可以賣錢的鋁門窗,都被小偷拆光光。
「六六六大樓」遭廢棄後,一直有改建的計畫,原本與鄰地共7個地號在2008年被公告劃定為更新單位,當時大地主富百世建設自行擔任實施者,當都更事業計畫於2010年核定後,因地主使用需求、建築設計內容又經調整,實施者及規劃團隊變更為大陸建設,於2011年再次申請變更此案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併送報核,之後又在近年轉作危老重建案,且於2020年通過北市府核准,且起造人也改為吉美建設。2020年8月底,北市府核准「中山段三小段62地號等7筆土地」,通過重建計畫,未來這裡將興建地上24層、地下5層之住宅大樓。
ETtoday新聞雲於2020年9月24日有一篇相關報導如下:
昔日脫衣陪酒大樓養蚊15年 危老重生!將翻新精品小宅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1980年代林森北路、錦州街「六六六大樓」艷名遠播,但被警方掃蕩後、閒置逾15年,地主們協商都更重建未果,如今轉作危老案,北市都更處核准,未來將興建地上24層住商大樓。房仲分析,依區域特性及鄰近住宅現況,推測之後大樓應走精品小宅、低總價路線。
林森北路、錦州街上,舞廳、酒店一家接著一家開,夜生活精采,藏身巷弄內「六六六大樓」也因脫衣陪酒大膽作風,艷名遠播,卻被警政單位盯上,掃蕩關門,10層建築一度轉出租套房,不過疑似生意慘澹,因而閒置逾15年以上。
「六六六大樓」與鄰地共7個地號2008年公告劃定為更新單位,當時大地主富百世建設自行擔任實施者,並於2010年都更事業計畫核定後。
之後因地主使用需求、建築設計內容調整,實施者及規劃團隊變更為大陸建設,2011年再次申請變更本案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併送報核,近期轉作危老重建案,且通過市府核准,且起造人也改為吉美建設。
北市都市更新處主任秘書謝明同說明,截至今(2020)年8月底,北市已核准292案危老重建案,其中之一中山北路二段93巷該案屬「中山段三小段62地號等7筆土地」,通過核准重建計畫,未來興建地上24層、地下5層樓,應作住宅等使用。
聚盛里里長舒贛臺表示,據聞該大樓曾經有經營旅館,但15年前接任里長一職位,已經閒置多年,只剩下一樓店面還有出租給汽車保養業者,最近1年才撤離,且出入口也同步被鐵皮封起。大樓基地與後方整排公寓相連十分顯眼,一旁永盛公園、地下停車場機能佳,不僅該案有意重建,周邊許多老公寓屋主也積極了解都更、危老重建事宜。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說明,該案所在的錦州街30巷周的屋齡偏高,20年以上住宅大樓平均單價50.8萬元,交易總價在1000萬元以內,而南側的中山北路二段93巷一帶,則有屋齡15年以下的住宅大樓,平均單價80~95萬元,不過新案仍以小坪數為主,推測依照區域特性及周邊住宅現況,之後應會推精品小宅、低總價產品,吸引投資置產族或是偏好低總購屋族。
信義房屋捷運雙連店專員謝依靜表示,該棟大樓鄰近林森北路商圈,之後改建對周邊房市具有正向影響,若之後規劃小坪數住宅、總價低,首購族入手相對輕鬆,不過若單層戶數多,也可能產生出入較複雜等問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雲 林 工程造價」的推薦目錄: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90年,往西俯瞰臺北新公園,園內設有五座亭閣的水池和建於日治時期的臺灣博物館盡收眼底。(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畫面右上角的棕色高樓是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與開封街口的「第一銀行總行大樓」(地址為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0號),這棟大樓是在1977年11月開工興建,於1981年8月完工,工程造價為新台幣1億9千9百萬元,為一棟地下3層、地上22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當時與日本尖端建築技術同步,外牆採用最先進的預鑄板與玻璃帷幕,完工時是臺灣最高的建築物,高87.7公尺,後來被1982年7月完工的臺電大樓(高114.54公尺)超越);其屋齡雖已近40年,但因設計者廖慧明及郭茂林兩位建築師乃依照當時日本高層建築的規格設計,因此現在看來仍是一棟處處充滿設計感的建築物。
臺北新公園位於昔日第三代臺北車站正對面的館前路底;這一帶在清治時期,除了1888年落成的臺北大天后宮(位於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在地南側水池處)之外,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並未有太多開發。
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於是起建於1899年,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新公園,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由於當時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宮尚未拆除,所以公園範圍僅有現今公園範圍的南半部);之所以會命名為「新公園」,則是因為其興建時間,略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之故。
新公園佔地71,520平方公尺,北臨襄陽路、南臨凱達格蘭大道、西臨懷寧街、東臨公園路,公園內花木扶疏,有涼亭、噴水池、荷花池、小拱橋等造景,還有露天音樂廣場。
1996年2月28日,園內樹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新公園遂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並在園內原「臺北放送局」處設立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於199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50週年)正式開館,期許此地能成為一個追溯歷史、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
1899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臺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臺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臺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臺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在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畫面中的水池原為新公園棒球場,於1907年啟用,是臺灣第一座棒球場,後因臺北市立棒球場(臺北小巨蛋前身)於1959年完工而功成身退,在1961年被臺北政府規劃改建為擁有五座古典式亭閣的水池,工程歷時兩年,於1963年竣工。
為了紀念國父及四位開臺先賢,北市府特邀請國學名家于右任、梁寒操、阮毅成、李漁叔、林熊祥、螘碩、劉太希等,為五座亭閣命名題聯,並邀名書法家書寫、交工鐫刻,於1964年元旦張掛。
位在池中央古色古香的亭閣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其他四座涼亭則分別為紀念鄭成功的「大木亭」、紀念劉銘傳的「大潛亭」、紀念丘逢甲的「滄海亭」,以及紀念連橫的「劍花亭」。
詩人梁寒操撰翠亨閣聯云:「於兩間留正氣;為萬世開太平」。李漁叔撰大木亭聯曰:「騎鯨海上憶英風,重看一旅中興,更無缺憾留天地;焚服世間傳偉業,願種十圍大木,長有奇材作棟樑」。于右任撰滄海亭聯云:「耿耿孤忠,為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劉太希撰大潛亭聯說:「水深魚樂民鹹阜;雲起龍驤劍有花」。林熊祥撰劍花亭聯云:「祖國勳昭,正氣長存椽筆史;士林風振,別才爭仰劍花詩」。
歷史人物的功過常隨時間有不同的評價,因此吾人更應以寬容的態度來看待歷史、包容不同的聲音。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90年,往西俯瞰臺北新公園,園內設有五座亭閣的水池和建於日治時期的臺灣博物館盡收眼底。(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畫面右上角的棕色高樓是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與開封街口的「第一銀行總行大樓」(地址為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0號),這棟大樓是在1977年11月開工興建,於1981年8月完工,工程造價為新台幣1億9千9百萬元,為一棟地下3層、地上22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當時與日本尖端建築技術同步,外牆採用最先進的預鑄板與玻璃帷幕,完工時是臺灣最高的建築物,高87.7公尺,後來被1982年7月完工的臺電大樓(高114.54公尺)超越);其屋齡雖已近40年,但因設計者廖慧明及郭茂林兩位建築師乃依照當時日本高層建築的規格設計,因此現在看來仍是一棟處處充滿設計感的建築物。
臺北新公園位於昔日第三代臺北車站正對面的館前路底;這一帶在清治時期,除了1888年落成的臺北大天后宮(位於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在地南側水池處)之外,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並未有太多開發。
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於是起建於1899年,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新公園,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由於當時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宮尚未拆除,所以公園範圍僅有現今公園範圍的南半部);之所以會命名為「新公園」,則是因為其興建時間,略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之故。
新公園佔地71,520平方公尺,北臨襄陽路、南臨凱達格蘭大道、西臨懷寧街、東臨公園路,公園內花木扶疏,有涼亭、噴水池、荷花池、小拱橋等造景,還有露天音樂廣場。
1996年2月28日,園內樹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新公園遂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並在園內原「臺北放送局」處設立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於199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50週年)正式開館,期許此地能成為一個追溯歷史、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
1899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臺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臺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臺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臺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在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畫面中的水池原為新公園棒球場,於1907年啟用,是臺灣第一座棒球場,後因臺北市立棒球場(臺北小巨蛋前身)於1959年完工而功成身退,在1961年被臺北政府規劃改建為擁有五座古典式亭閣的水池,工程歷時兩年,於1963年竣工。
為了紀念國父及四位開臺先賢,北市府特邀請國學名家于右任、梁寒操、阮毅成、李漁叔、林熊祥、螘碩、劉太希等,為五座亭閣命名題聯,並邀名書法家書寫、交工鐫刻,於1964年元旦張掛。
位在池中央古色古香的亭閣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其他四座涼亭則分別為紀念鄭成功的「大木亭」、紀念劉銘傳的「大潛亭」、紀念丘逢甲的「滄海亭」,以及紀念連橫的「劍花亭」。
詩人梁寒操撰翠亨閣聯云:「於兩間留正氣;為萬世開太平」。李漁叔撰大木亭聯曰:「騎鯨海上憶英風,重看一旅中興,更無缺憾留天地;焚服世間傳偉業,願種十圍大木,長有奇材作棟樑」。于右任撰滄海亭聯云:「耿耿孤忠,為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劉太希撰大潛亭聯說:「水深魚樂民鹹阜;雲起龍驤劍有花」。林熊祥撰劍花亭聯云:「祖國勳昭,正氣長存椽筆史;士林風振,別才爭仰劍花詩」。
歷史人物的功過常隨時間有不同的評價,因此吾人更應以寬容的態度來看待歷史、包容不同的聲音。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別在凹了~~營建署建築物工程造價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第1 條一、本工程造價要項於99年2月11日提經本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第32次會議通過,做為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之工程造價審議參酌。 第2 條[PDF檔案下載] ... <看更多>
雲 林 工程造價 在 吳思瑤- 公共工程造價不再不食人間煙火,終於要調升了。 很好 ...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我的好姐妹~吳思瑤❤️! 專程南下推薦~年輕有活力,總是讓人會心一笑的林慧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