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直覺》
先上結論,這本堪稱行銷學神書、可以當教科書等級;因為他用世界一流公司的資源,破解了三個行銷千古之謎
- 媒體對偏好有影響嗎?影響到什麼水準?
- 一級網紅比小網紅貴成千上百倍,真的值那個價格嗎?
- 廣告對銷量的影響,短期看得出來嗎?
每個實驗都是在現實環境或近似現實環境中做的,實驗人數以萬起跳,多到上百萬,光是方法論就值得參考了。有條件的時候,每間公司都可以試著在自己的領域做相關測試,以確保每塊溝通費用花在刀口上。
當然一本書很難全盤想法都值得推薦,作者對黑天鵝跟策略悖論的看法,我覺得是意見而不是事實,就僅供參考了。
.
開始前介紹作者,Duncan J. Watts微軟首席研究員的社會學家。
在進行社會學研究之前,專業是物理學與數學。他稱自己的社會學研究是電腦社會科學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專長在人際網絡研究,早期的作品就是對六度分割理論的延伸研究。
(題外話,從Watts 的摘要看來,六度分割理論的開始根本就是公關事件。一開始是說要把信件從美國中部某都市,要透過朋友轉交,把信件送到東岸另一個都市的某股票經紀人。結果只經過六個人,信件就送到了,依此有了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論。問題是仔細看,送達成功率根本不到兩成....只能說原始作者很會摘要說故事)
.
〈媒體對偏好的影響〉
研究者找了一萬六千多個青少年,參與音樂下載實驗,分成九組:可以試聽後下載,也可以直接下載,再來看下載排行。
九組中有一組只看得到隨機排列的曲名與樂團名(控制組),另外8組可以看到熱門下載排行。
有看到熱門下載排行會影養下載行為嗎?答案是肯定的,控制組的前五名,只有在一半的實驗組裡也是前面排行,還有些連前二十五名都達不到。但大體而言,排行不會差距過大,並沒有大爆冷門產生。
這實驗可以當作馬太效應(出自聖經,就當作大者恆大吧)的現代版,我們的偏好會受到他人的意見影響。
.
〈一級網紅真的值那個錢嗎?〉
行銷、公關與傳播界的聖杯之一是『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有影響力,找到他們為你推廣產品,你就能賣爆』《#引爆趨勢》
真的是這樣嗎?滯銷品跟暢銷金品的距離真的只差網紅的一次曝光嗎?多個一級網紅真的就能引爆流行嗎?
2009年,研究者從160萬用戶的7400萬則推特與轉推中,發現絕大多數企圖引起轉推的事件,根本沒有一絲一毫擴散效應。
絕大多數文章沒有任何擴散效應,是多大的數?98%
用研究者的話講,金卡戴珊一則推文上萬元美金,真的比只要幾百甚至不要錢的素人來得值嗎?根據他們的推算,答案是太貴了。
.
當老闆問你,為何我們辛苦攢下來的行銷費用請來的網紅發文沒有帶來相對應的成效,是不是他根本沒有發文?你可以捻花微笑,沒有任何擴散的發生率是98%啊
好啦,這個比例還包含我們一般人寫著早安晚安,今天為何還不下雨,武漢肺炎什麼時候要停止等等哀嘆。
重點是,一級網紅的曝光價格比奈米網紅貴成千上百倍,到底值不值得?
一級網紅曝光的確比一般人多,也比奈米網紅多,但差異沒有多到價差那麼大。
換句話說,如果都用發文後的曝光中位數來看,一級網紅應該是海甩奈米網紅與一般人。但他們發文曝光成效的變異數也大,你可能在好的那群,但如果落到普通甚至不夠好的那群,成效可能比不上二級網紅或普通網紅的強勢發揮。
考慮前面提到的馬太效應,一級網紅的價格被拱到高點是人性的理所當然。在你的品牌預算還沒有多到那個地步前,與其花錢賭一級網紅跟你產品的化學效應,不如把錢拿去多買幾個二級三級網紅累積效應可能比較高。
(當你只有一千元的時候,與其買一張千元刮刮樂,不如買五張兩百的。累積獎額可能比較高)
.
<廣告對銷量真的有影響嗎?>
行銷人員另一個難解之謎,是我們到底要不要花錢打品牌廣告?全球頂尖日用品商,曾經終於感嘆在網路上的品牌廣告都沒有效益。其實相較於導購廣告,品牌廣告難追蹤是真的,但是真的沒有一點效果嘛?
研究者與某知名零售商合作,讓零售商的客戶進到雅虎網站時候,一半人看得到他們廣告,一半看不到。在追蹤這些客戶短期內在該零售商店內的購買金額,確認是否有差異。
(天啊,居然有錢跟可以埋code 做這種規模的研究,羨慕嫉妒)
結果,有被廣告曝光到的客戶真的買的比較多,差異是廣告金額的4倍
你當然可以說這是媒體公司(雅虎)做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差到哪裡去。但考量前面提到的音樂網站下載案例,人們真的可能對看過的東西有更強烈的偏好。
.
媒體或曝光對銷量有幫助
網紅曝光有幫助,但一級網紅價格太貴
曝光廣告對線下銷量也有幫助,成效甚至不比導購廣告差
光光這三個結論與他的實驗方法,就值得讀這本書了。更別提裡面還有些六度分割理論的深度討論(是一般人還是名人的連結效益更好,為什麼?),以及對黑天鵝與飛機失事,索尼幾個重大商品決策為何失利的探討。
很推薦對測試行銷、企業策略、常識思考等題目有興趣的人看這本。
零售行銷上不會產生何種效應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量閱讀如我,也絕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快速翻完的,大抵是商業書一類的讀物。我可以站在書店裡,以最快速的方式掃瞄內容,並且快速地找到對我來說實用的概念、做法和訣竅,在書店待一小時,快速讀完二十冊以上並不難。
大量閱讀如我,也絕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快速翻完的,大抵是商業書一類的讀物。我可以站在書店裡,以最快速的方式掃瞄內容,並且快速地找到對我來說實用的概念、做法和訣竅,在書店待一小時,快速讀完二十冊以上並不難。
有一次我記得是在高雄的茉莉二手書店,為了工作上選書的緣故,我把一整排商業書籍,四個書櫃,大約接近一千二百冊的書籍,在二小時之內掃讀完,找到我想要的書,數量大約是一百冊左右,平均從十冊書籍要篩選出一冊,目的是為某位商場上的老闆選書。
通常我會這麼做,先挑選書名符合我想要找的資訊,例如《擺攤老闆說話術:讓客戶對你掏心掏肺又掏錢!》、《不要只會說歡迎光臨》、《掌握75招,讓你輕鬆學會賈伯斯的簡報術!》、《7-ELEVEN零售聖經》、《就是想跟你買!這樣服務「揪感心」3秒鐘顧客變常客!》因為書店也算是零售業,所以我喜歡讀一些有關行銷概念與消費心理學方面的書,只要包含這類關鍵詞的書名我幾乎不會放過,只要讀得到就全部都找來看。
這類的商業書,有個慣常的書寫模式。
首先,作者一定會在序裡面,把他的專業領域描述一遍,並且開宗明義告訴你這本書可以為你帶來什麼幫助,或是什麼樣的啟示,我一定會快速的把作者序看完,然後,掃一遍目錄,看看有沒有我想閱讀的內容,接著我會隨機的翻個幾頁,看看作者有沒有寫出符合我期待的實用知識,或是商業上實務的經驗,如果有真實的案例或是作者曾接觸過的人事物,過去的歷練和實戰心得,這些對我來說很有幫助。
由於這類的書,很多內容或寫法容易重複,因為是引導不懂的人去理解這些知識,或是以過來人的口吻傳授心法,所以剛開始讀這類的書,我會慢慢地仔細地按照章節去讀,以便能全盤掌握作者所要傳達的內容。而當我逐漸把某一類的書精讀個五本十本之後,我已經具備了這類書的基本常識及背景知識,要再去閱讀類似題材的書,就輕而易舉了。
我會快速的讓眼球掃過這些文字,不是以字句為單位,而是以段落、頁數甚至章節為單位,記住不要去默念你讀的任何字。有些人喜歡在重點的地方劃線或用螢光筆塗上顏色,我比較不傾向這麼做,因為我不習慣破壞書頁內的紙張,而且這樣讀會減慢速度,頂多我會拿迷你便利貼作為書籤,在喜歡的章節、段落、頁數。我會簡單地撕下一張便利貼,附在書頁上方空白處進行標記,以便我回頭重看時能迅速索引到想重讀的內容。
這樣一來,撕下也很方便,還可以重複使用,如果身邊沒有便利貼,我會利用隨身的名片、發票作為暫時的標記,缺點是它比較容易滑落,不過真的沒辦法的時候,也只能湊合著用。但千萬記得別用悠遊卡、信用卡、貴賓卡、學生證、身分證、存摺等貴重物品,我以前經常這麼糊塗,結果還以為東西不翼而飛了呢,原來是被我拿去當書籤。
只要手中有一本書,我們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應該要把它讀完,才可以繼續讀下一本書。如果一本書沒有一口氣讀完就好像沒把功課做完一樣,心裡會有罪疚感,真的是這樣嗎?這很有可能是學生時代不知不覺養成的壞習慣,閱讀這件事是很自由的,也是很個人的,其實沒有必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
「不用讀完一本書」是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和體會的健康概念。如果心裡面老是存著「非把一本書讀完不可」、「非得讀到一個段落不可」這樣的想法和執念的話,讀書將會變得很痛苦,閱讀也會龜速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因為你潛意識會抗拒這件事,我必須把它讀完才能讀下一本書,那如果你讀不完呢,是不是意味著這一整年,這一輩子都別想再讀其他書了呢?拜託你快點放棄這個想法吧,如果一本書讀不完,就 Let It Go!隨它去吧。把你現在最想讀的一本書從架上抽出來閱讀,這才是王道!
研究學習曲線的專家指出,在學習效果理論中有一種叫做「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心理學家蔡格尼博士發現,如果中斷未完成的工作,反而比已經完成的工作更不容易遺忘,個人在心理上,會有強烈的欲望想要完成工作以滿足動機的傾向。換句話說,當我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如果刻意在學習的高峰中斷它,記憶效果反而是最好的。
昨天,剛好跟友人C在聊電影,她聊到有時候在第四台轉到電影頻道,偶然間看了一部分的電影內容,可是因為忙別的事情或是轉台無法把一部電影從頭到尾看完,就會很想去找關於這部電影的內容到底在講什麼?片名是什麼?男女主角是誰?相關的求知欲望就會迫使她上網去找資料,雖然並不會馬上等到同一部電影在第四台上重播,或是有機會租到同一部片。可是留在心裡的印象反而特別深刻,尤其是哪些沒有看完的電影。我覺得這剛好可以用來佐證「蔡格尼效應」感覺也滿妙的啊。
不管是偶像劇、韓劇、電視新聞、談話性節目、綜藝節目,往往都在進行到最精采、最有張力的時候,迅速插入廣告,讓你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內容是什麼,以及劇情的後續發展。電影公司就是利用這種特殊的期待心理,讓人們吊足了胃口,不自覺地接受了廣告內容(這樣才會有廣告收入)。而我們就是很聽話地乖乖坐在電視前面,當個稱職的好觀眾。就是這樣才容易被電視媒體洗腦,這又是題外話,總而言之,「蔡格尼效應」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地方。
如果把「蔡格尼效應」運用在閱讀上,我把這種做法稱之為「戛然而止閱讀法」。每當我讀到一個精采的段落時,我會忍耐地告訴自己現在不要立刻讀下去,應該要闔上書,暫時去做別的事,這時候剛才讀過的內容,就會在腦內殘留深刻的印象,我會很想知道接下來的內容,在這個忍耐的過程中,我的大腦自動地重新整理,並組合出易於吸收的重點和內容。雖然沒有立刻把整本書讀完,可是不管過多久,我都能再次複述書中大致的內容分享給朋友、書店裡的客人或是聽我演講的聽眾。有時候,這種記憶力的確讓人稱羨不已。
其實說穿了,我也不過只是充分運用「蔡格尼效應」的學習效果,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所以,下次當你讀一本書,讀到正起勁的時候,不妨故意把書闔上,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吧。你可以趁這段空檔,洗衣服摺衣服、出門倒垃圾、在家裡騎健身腳踏車,或是喝杯茶、打開窗看看風景、滑一下手機、做做伸展運動也不錯。
這個時候,無論你做了什麼事,都無法關閉大腦仍在運轉著,處理剛才閱讀的精采段落,尤其像是小說讀物,恨不得立刻讀完後續的內容,知道劇情發展到什麼地方,這種念頭正是推動閱讀的強烈動力。
遇到需要在腦中反覆思考咀嚼的思辨性讀物,不妨讀到某個段落暫停一下,把腦海中盤旋的問題反芻一下,反而對於理解內容有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有的人會利用墊板、紙張或手掌,遮住書頁接續的內容,讓自己短暫地停頓幾秒鐘或幾分鐘,把剛才讀過的文字在腦海裡重新跑一遍,像是進行消化的動作,這也有助於鍛鍊思考,並激發自己想與書中內容對話的渴求。
至於那些不太喜歡看書的人,若是能夠做到刻意在讀到精采處戛然而止,還可以順勢提高想要閱讀的動機,「戛然而止閱讀法」對於提升動機而言,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
想讀的時候,刻意不去讀它,忍住想繼續閱讀,不自覺在內心高漲的欲望,所產生的「閱讀饑餓感」會像怪獸一樣壯大,這樣一來,反而會增強想讀書的動能,而我們正需要利用這股動能,去廣泛地吸收各種知識,即使只是為了消遣娛樂也行,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方式閱讀,讀書這件事也會變得很輕鬆容易,在愉悅中進行暢快的閱讀。
有機會不妨試試看吧,相信會對你在閱讀上帶來一些幫助,閱讀本身就是一場低調而華麗的冒險。
戛然而止閱讀法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41009 AM 07:25
Photo by Kiyun Lee on Unsplash
零售行銷上不會產生何種效應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量閱讀如我,也絕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快速翻完的,大抵是商業書一類的讀物。我可以站在書店裡,以最快速的方式掃瞄內容,並且快速地找到對我來說實用的概念、做法和訣竅,在書店待一小時,快速讀完二十冊以上並不難。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我想開一間書店
大量閱讀如我,也絕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快速翻完的,大抵是商業書一類的讀物。我可以站在書店裡,以最快速的方式掃瞄內容,並且快速地找到對我來說實用的概念、做法和訣竅,在書店待一小時,快速讀完二十冊以上並不難。
有一次我記得是在高雄的茉莉二手書店,為了工作上選書的緣故,我把一整排商業書籍,四個書櫃,大約接近一千二百冊的書籍,在二小時之內掃讀完,找到我想要的書,數量大約是一百冊左右,平均從十冊書籍要篩選出一冊,目的是為某位商場上的老闆選書。
通常我會這麼做,先挑選書名符合我想要找的資訊,例如《擺攤老闆說話術:讓客戶對你掏心掏肺又掏錢!》、《不要只會說歡迎光臨》、《掌握75招,讓你輕鬆學會賈伯斯的簡報術!》、《7-ELEVEN零售聖經》、《就是想跟你買!這樣服務「揪感心」3秒鐘顧客變常客!》因為書店也算是零售業,所以我喜歡讀一些有關行銷概念與消費心理學方面的書,只要包含這類關鍵詞的書名我幾乎不會放過,只要讀得到就全部都找來看。
這類的商業書,有個慣常的書寫模式。
首先,作者一定會在序裡面,把他的專業領域描述一遍,並且開宗明義告訴你這本書可以為你帶來什麼幫助,或是什麼樣的啟示,我一定會快速的把作者序看完,然後,掃一遍目錄,看看有沒有我想閱讀的內容,接著我會隨機的翻個幾頁,看看作者有沒有寫出符合我期待的實用知識,或是商業上實務的經驗,如果有真實的案例或是作者曾接觸過的人事物,過去的歷練和實戰心得,這些對我來說很有幫助。
由於這類的書,很多內容或寫法容易重複,因為是引導不懂的人去理解這些知識,或是以過來人的口吻傳授心法,所以剛開始讀這類的書,我會慢慢地仔細地按照章節去讀,以便能全盤掌握作者所要傳達的內容。而當我逐漸把某一類的書精讀個五本十本之後,我已經具備了這類書的基本常識及背景知識,要再去閱讀類似題材的書,就輕而易舉了。
我會快速的讓眼球掃過這些文字,不是以字句為單位,而是以段落、頁數甚至章節為單位,記住不要去默念你讀的任何字。有些人喜歡在重點的地方劃線或用螢光筆塗上顏色,我比較不傾向這麼做,因為我不習慣破壞書頁內的紙張,而且這樣讀會減慢速度,頂多我會拿迷你便利貼作為書籤,在喜歡的章節、段落、頁數。我會簡單地撕下一張便利貼,附在書頁上方空白處進行標記,以便我回頭重看時能迅速索引到想重讀的內容。
這樣一來,撕下也很方便,還可以重複使用,如果身邊沒有便利貼,我會利用隨身的名片、發票作為暫時的標記,缺點是它比較容易滑落,不過真的沒辦法的時候,也只能湊合著用。但千萬記得別用悠遊卡、信用卡、貴賓卡、學生證、身分證、存摺等貴重物品,我以前經常這麼糊塗,結果還以為東西不翼而飛了呢,原來是被我拿去當書籤。
只要手中有一本書,我們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應該要把它讀完,才可以繼續讀下一本書。如果一本書沒有一口氣讀完就好像沒把功課做完一樣,心裡會有罪疚感,真的是這樣嗎?這很有可能是學生時代不知不覺養成的壞習慣,閱讀這件事是很自由的,也是很個人的,其實沒有必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
「不用讀完一本書」是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和體會的健康概念。如果心裡面老是存著「非把一本書讀完不可」、「非得讀到一個段落不可」這樣的想法和執念的話,讀書將會變得很痛苦,閱讀也會龜速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因為你潛意識會抗拒這件事,我必須把它讀完才能讀下一本書,那如果你讀不完呢,是不是意味著這一整年,這一輩子都別想再讀其他書了呢?拜託你快點放棄這個想法吧,如果一本書讀不完,就 Let It Go!隨它去吧。把你現在最想讀的一本書從架上抽出來閱讀,這才是王道!
研究學習曲線的專家指出,在學習效果理論中有一種叫做「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心理學家蔡格尼博士發現,如果中斷未完成的工作,反而比已經完成的工作更不容易遺忘,個人在心理上,會有強烈的欲望想要完成工作以滿足動機的傾向。換句話說,當我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如果刻意在學習的高峰中斷它,記憶效果反而是最好的。
昨天,剛好跟友人C在聊電影,她聊到有時候在第四台轉到電影頻道,偶然間看了一部分的電影內容,可是因為忙別的事情或是轉台無法把一部電影從頭到尾看完,就會很想去找關於這部電影的內容到底在講什麼?片名是什麼?男女主角是誰?相關的求知欲望就會迫使她上網去找資料,雖然並不會馬上等到同一部電影在第四台上重播,或是有機會租到同一部片。可是留在心裡的印象反而特別深刻,尤其是哪些沒有看完的電影。我覺得這剛好可以用來佐證「蔡格尼效應」感覺也滿妙的啊。
不管是偶像劇、韓劇、電視新聞、談話性節目、綜藝節目,往往都在進行到最精采、最有張力的時候,迅速插入廣告,讓你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內容是什麼,以及劇情的後續發展。電影公司就是利用這種特殊的期待心理,讓人們吊足了胃口,不自覺地接受了廣告內容(這樣才會有廣告收入)。而我們就是很聽話地乖乖坐在電視前面,當個稱職的好觀眾。就是這樣才容易被電視媒體洗腦,這又是題外話,總而言之,「蔡格尼效應」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地方。
如果把「蔡格尼效應」運用在閱讀上,我把這種做法稱之為「戛然而止閱讀法」。每當我讀到一個精采的段落時,我會忍耐地告訴自己現在不要立刻讀下去,應該要闔上書,暫時去做別的事,這時候剛才讀過的內容,就會在腦內殘留深刻的印象,我會很想知道接下來的內容,在這個忍耐的過程中,我的大腦自動地重新整理,並組合出易於吸收的重點和內容。雖然沒有立刻把整本書讀完,可是不管過多久,我都能再次複述書中大致的內容分享給朋友、書店裡的客人或是聽我演講的聽眾。有時候,這種記憶力的確讓人稱羨不已。
其實說穿了,我也不過只是充分運用「蔡格尼效應」的學習效果,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所以,下次當你讀一本書,讀到正起勁的時候,不妨故意把書闔上,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吧。你可以趁這段空檔,洗衣服摺衣服、出門倒垃圾、在家裡騎健身腳踏車,或是喝杯茶、打開窗看看風景、滑一下手機、做做伸展運動也不錯。
這個時候,無論你做了什麼事,都無法關閉大腦仍在運轉著,處理剛才閱讀的精采段落,尤其像是小說讀物,恨不得立刻讀完後續的內容,知道劇情發展到什麼地方,這種念頭正是推動閱讀的強烈動力。
遇到需要在腦中反覆思考咀嚼的思辨性讀物,不妨讀到某個段落暫停一下,把腦海中盤旋的問題反芻一下,反而對於理解內容有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有的人會利用墊板、紙張或手掌,遮住書頁接續的內容,讓自己短暫地停頓幾秒鐘或幾分鐘,把剛才讀過的文字在腦海裡重新跑一遍,像是進行消化的動作,這也有助於鍛鍊思考,並激發自己想與書中內容對話的渴求。
至於那些不太喜歡看書的人,若是能夠做到刻意在讀到精采處戛然而止,還可以順勢提高想要閱讀的動機,「戛然而止閱讀法」對於提升動機而言,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
想讀的時候,刻意不去讀它,忍住想繼續閱讀,不自覺在內心高漲的欲望,所產生的「閱讀饑餓感」會像怪獸一樣壯大,這樣一來,反而會增強想讀書的動能,而我們正需要利用這股動能,去廣泛地吸收各種知識,即使只是為了消遣娛樂也行,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方式閱讀,讀書這件事也會變得很輕鬆容易,在愉悅中進行暢快的閱讀。
有機會不妨試試看吧,相信會對你在閱讀上帶來一些幫助,閱讀本身就是一場低調而華麗的冒險。
戛然而止閱讀法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41009 AM 07:25
Photo by Kiyun Le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