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Hank Lee 分享他於2004年4月16日在臺北市峨眉街與漢中街交會處拍攝的西門町夜景,我發現,靠近鏡頭、手拿水壺的灰衣男子是以前萬年四樓電玩店「小叮噹」的店員(不曉得是不是老闆的兒子)!真是令人懷念的畫面啊!
回顧「玫瑰唱片」的歷史 (1987-2016) :
1987年,台灣第一家「玫瑰唱片」於台北市公館商圈開幕,地址是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10號。
1988年,第一家「大眾唱片」於台南市東帝士百貨開幕。這兩家唱片行採取低價策略,在短短幾年間迅速地成長,開了許多家分店。
在中華商場於1992年10月底拆除後,光華商場成了學生族群的最愛,除了書店、電腦與電子材料外,唱片行亦是學子駐足之地,包括光華商場地下室的「千樂」、「學友」、「光華」三家唱片行,附近還有「合友」唱片行及「光華」唱片總店。
除了連鎖唱片業者及傳統的中盤商外,台灣的唱片市場也出現了外商設立的獨立唱片行,包括1992年在台北市西門町及東區頂好廣場開幕的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s)以及1999年在台北市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口的環亞百貨裡開幕的法雅客(FNAC)等,這些外商唱片行可直接向海外公司倉庫調貨,因此消費者能在其中找到海外出版或已絕版的唱片,但價格不菲。
1994年,由光南唱片增資轉型的光南大批發複合式賣場,因採取低價策略,受到學生族群的青睞。
1997年,玫瑰唱片開始大幅擴張,成為全台最大的連鎖唱片通路。同年,大眾唱片由南往北發展,於台北車站商圈(許昌街)設立門市,並以「紅配綠」的行銷策略吸引顧客消費。到了90年代末,玫瑰唱片與大眾唱片合計的門市數量已近50家(玫瑰30幾家,大眾10幾家),其市場的占有率高達50%以上。
90年代,傳統中盤商因為受到跨國音樂公司直接出貨給連鎖唱片行並調漲批價的影響,紛紛退出台灣的唱片市場,最後僅剩下擁有約20家「大地之音」唱片行的亞洲唱片得以倖存。
除了上述的唱片行外,台灣在90年代的知名唱片行還有:北部地區的「佳佳」、「派地」、「宇宙城」、「前衛」、「元元」,中部地區的「學生之音」、「東海之音」、「葛萊美」、「山海山」,以及南部地區的「老營長」、「第五街」、「尚音」等。
進入21世紀後,mp3的出現,造成唱片市場的迅速萎縮,而網路銷售的普及亦大幅壓縮了唱片行實體門市的生存空間。
2002年6月,玫瑰唱片及大眾唱片共同成立玫瑰大眾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玫瑰大眾購物網 G-shopping 上線。
2009年9月1日,玫瑰大眾售票網上線。
2013年3月25日,彰化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5月5日,臺中三民大眾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7月2日,高雄夢時代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8月18日,高雄中山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9月23日,臺中逢甲大眾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11月20日,新竹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4年12月26日,板橋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6年4月,臺南大眾門市結束營業。
2016年,桃園中正T2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6年9月30日,位於台中市「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10樓的全台最後一家玫瑰唱片結束營業,玫瑰唱片實體門市長達29年的歷史就此告一個段落,彷彿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電玩 中盤 商 在 Lizardman19 Game Live Chann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整理】電玩小賣店 & 索尼最後生還者發片
一片最後生還者搞到我憤怒,SONY代理收回去自己搞的比訊源還爛,一般通路明天才拿的片還要被對半砍量,自己卻把片子丟給台北地下街特約體系的今晚(6/13)偷賣,而且量還有多到可以賣給沒預約的客人,搞得今天被客人嗆聲說的地下街到貨為啥你沒有,明天又準備被嗆人家沒預約都買得到為啥我跟你訂了卻沒有。
台灣sony跟訊源交接時公司裡根本沒有多的人來跑小賣店業務。我們這些跟訊源配合了一兩年的的小賣店直接就斷了線,然後他們因為人手不夠所以把招單的工作交給底下特約關係好的"六大天王"來執行,六大天王發單給中盤商然後我們再透過中盤商去訂貨。
以把招單的工作交給底下特約關係好的"六大天王"來執行,六大天王發單給中盤商然後我們再透過中盤商去訂貨。
偏偏六大天王大多是有自己的門市或通路的,於是乎資源就像現在被控在他們手裡,好賣的先給自己的門市通路去跑,不好賣得才會給足我們小賣店。
雖然這狀況以前訊源時代也會有,不過訊源要給他們特約店首賣會先說而且缺貨的東西也是大家缺,不會搞到像最後生還者這樣根本是六大天王自肥。
當初知道拔掉訊源要變這種形式發盤時就已經預感會有這個局面,沒想到交接後第
一片大作就這樣亂搞,這樣以後誰還敢跟他們下訂單,其實最怒的是以前訊源出包可以直接打電話訐譙他們業務要他們補償,現在這狀況根本不知道要找誰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