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为朋友写的。(终)
然后以下是我的观后感。(始)
熊导的作品总不经意散发一股青春气焰,有任性有放荡不羁,似乎时间并没有在他的那颗赤子之心撞崩几个角,这赤裸裸地体现在《这一刻想见你》里面。青涩的演技,莫名其妙地脆爽可口起来。追梦这件事,干脆起来就不会肉麻了。朋友说,reality is cheesy,大多数的励志歌都逃不过希望彩虹未来之类的词,但电影果断砍断希望,只留下现在,梦想从天上被拉回地上的刹那,我想着自己正如何辜负我的现在。善存的现在,困在原腾的过去,但有能力满足 Zen 没有的未来。一飞哥某部分的现在,是梦想经历时间筛选洗涤后的未来。追不到梦,在梦想身边徘徊也是一种幸福,至少我们没有离开过。
我眼浅,Zen说追梦和赚不赚到钱是两回事的时候,我就决堤了,一直哭到上字幕。那些年就开始的奋斗到现在都不能安分。不可以安分。如果我们幸运地被留下,跪着也要把这段路走完。
是有熊熊的青春火焰没错,但它可不是青春爱情梦想最大的电影,就算你笑着进场,也不担保你不会哭着离场。电影拍得很美,一同入场的朋友频频说是马来西亚吗?马来西亚原来那么美!其余的,我选择不剧透,你可以上网搜简介,我就不喂食了。
电影上映碰上第二波疫情,宣传也有心无力,但我还是希望有多一点人看到。当年《非常盗》拍出来的质感我也很喜欢,可惜票房并不理想。写这一篇百感交集,我从来不提倡支持本地制作,但你们得懂我们的电影我们的歌都在默默进化。
话说,我们家 Colbie 年底要发专辑了。我还没听过任何一首,但看着她冷眼旁观也好身历其境也好地累积那么多生活体验,和制作人一步一脚印做最真实能力所及最高级的作品,我知道,这么多年要说的话,要坚持的音乐,是时候要大声唱出来了。
我们的作品,还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这不是祈求。
#当你坐在我对面我却只能发简讯和你说话
#当你想见一个人却连告诉对方的资格也没有
#当你选择放弃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为对方做他希望你会做的事情
青春不散场歌词 在 Reiko76.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做一個被自己喜歡的女子》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自己喜欢的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
�
�
1️⃣
徐静蕾在微博上说:
“为什么我们要被教育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姑娘,而不是一个被自己喜欢的人?”
�
因了这句话,我对老徐的爱,又加了几分。是啊,我们干嘛去讨好身边的人,而不去主动地爱自己?
�
学会爱自己,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女子,想想都开心。
�
老徐一边谈着恋爱,一边任性地做着自己。
她不恨嫁,但未雨绸缪地冷冻了卵子:万一以后想要孩子,这样就有了选择的机会,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她给自己放假,并无限期延长假期,记者想要采访她,却摸不着她的影儿。
她迷上了手工,没日没夜地做了很多包包和首饰,或自己戴或送好友或做义卖,玩得不亦乐乎。
她带上闺蜜满世界疯跑,镜头里的她时而很二时而邋遢时而优雅,但无一例外地嘴角上扬,眼角眉梢里都带着“世界真美好”的笑意。
她爱黄立行,她也爱自己。
�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自己喜欢的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
�
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啊。
�
2️⃣
小时候,妈妈经常说:“你这样老师会不喜欢你的哦”,“叫阿姨,没有礼貌别人就不会喜欢你”。
�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努力取得好成绩,让家长高兴老师欢喜;我们学着乖巧,让亲戚表扬邻居夸奖。
�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林天娇一直是妈妈的乖乖女,从小到大的“理想”就是妈妈的目标:考上清华金融系。
�
爱上学渣高翔以后,她渐渐意识到,在自己一帆风顺的学业旅途中,她自己其实并不快乐。她像一个被牵着线的木偶,没有自己的方向。
�
最终,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为了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学天文,走自己想走的路。
�
电影结束的时候,已经工作了几年的林天娇,那份对未来的笃定和对自己状态的满意,是她所有镜头里最美的部分。
�
3️⃣
辛弃疾有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一个自我欣赏的人,感觉连青山都可以与他惺惺相惜互相爱怜,这境界,也实在是无可多得。
�
现实中,也不乏这种人。
�
暑假回国,见到了久已不见的初中同学小荷。素面朝天,棉裙布鞋。喜欢古诗古琴的她,一有时间,就去参加西周私塾的诗词班,常常一个月里,不露于市井。填词、推敲,研习茶道,品评琴瑟之音,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
�
她眼波流动心思单纯,一颦一笑,仍如初中时一样纯净。她的世界,简简单单,完全没有尘世纷扰的感觉。
�
我们一起逛商场,即使周围都是妆容精致的女生,她清水芙蓉般的脸蛋儿,清汤挂面似的直发,毫无压力地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
一个平和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的善意;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人,眼里都是美好。
�
我们谈着职场的黑暗,她浅笑吟吟,说她的工作虽然繁复,却也并不无趣。
�
我们完全猜不到,她的职业竟然是会计。一个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的人,却能在业余时间全身心沉浸在诗词歌赋里,想想都佩服。
�
但她说:这有何难。生活本就是多元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内心才丰盈充实。
�
4️⃣
事实上,只有你对自己满意,浑身散发着积极的正能量,别人才会被你的气场吸引。
�
我有个学生韩,身材高挑,相貌姣好,且弹得一手好钢琴。班上有好几个男生,都偷偷地喜欢她。可是初三的时候,她开始长青春痘。
�
一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女孩,走路都要甩一甩头发,自从长了痘痘以后,上课都不愿意抬头。老师提问的时候,她也下意识地用手遮着脸,生怕同学们的目光落到她的脸上。
�
其实,大家并不怎么在意,因为这个年龄,长痘痘本属正常。加上她自带的光环效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
但是,她却越来越讨厌自己那张脸,越来越不自信。后来学校举办红歌大赛,我让她当主持人,她死活不干:“老师,求你别让我上了。你看我这个样子,哪能见人啊。”
�
即使我们告诉她,那几个痘痘真的无伤大雅,她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她自己也觉得可惜,但却拒绝得毅然决然。
�
越是在意,就越是想去拾掇。后来,别人的青春痘都消了,她脸上的痘痘却还固执地不肯离去。她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参加任何活动,总是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同学们也渐渐跟她疏远了。
�
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怎会喜欢你?
5
人有一种本能:远离消极负面的东西。若你对自己一万个不满意,全身上下都透着萎靡,别人自然也就会绕道而行了。
�
养老院里的老人,越是喋喋不休抱怨的,身边越是没有来探望的人。那些热情开朗对生活充满兴趣的,总会有人愿意跟他来往。
�
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吧。
�
你可以像徐静蕾一样,独立而强大;可以像小荷一样,温暖而朴实。
�
你可以做一个智慧的女子,收敛锋芒,虚怀若谷;也可以做一个淡然的女子,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
总之,只要是你自己喜欢的样子,都好。
�
清淡如水亦或明媚如花,小鸟依人亦或浪迹天涯,全凭你的心意。
文/沐兒
青春不散场歌词 在 Reiko76.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
想找久未联系的朋友聊聊天,可点开对方的头像,又不知道如何开口。顺手看了看她的朋友圈,发现早已变成一条横线。
你默默地关掉了手机,长叹了一口气。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正如歌词里写的,“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原来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为什么渐行渐远了呢?
1️⃣
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两座山上的庙里,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成了好朋友。
时间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一个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另一个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也没有放在心上。哪知道第二天他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
和尚觉得,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去看看他。
于是他便挑着水爬上那座山,去探望他的好伙伴。等他到了那座庙,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和别人开心地聊天,一点也不像没水喝的人。
和尚问他:“你已经好几天没有下山挑水了,我以为你生病了。”
那个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两个人走到后院,他指着一口井说:
“其实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朋友。”
人怎么可以这样呢?
明明说好一起挑水,你却偷偷挖了口井。我还在担心你的安危,你却不痛不痒,甚至忘记了我的存在。
相遇时,你有一万我有一;分开了,你剩千百我为零。
好朋友是怎样逐渐变成普通朋友的?大概就是我始终记得你的好,和有关你的一切,而你却慢慢将我淡忘。你有了新的圈子,而我还停留在原地。
2️⃣
阶层不同的人,很难做朋友
以前我们学过鲁迅的《故乡》,里面有一段话: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时候我不懂,为什么两个好友难得见面,却搞得这么伤感。
等长大了才渐渐明白,想要一生的友谊太难,不仅需要彼此始终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还需要彼此的三观和眼界保持一致。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老婆的一位朋友,刚结婚的小两口想要移民去新西兰,说想买一片牧场,说他们向往青春牧场与田园的诗意。为此还筹划着去新西兰考察一番,并且真诚的邀请我和老婆也去一起放羊。
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从小就放羊,后来念书那么多年,就是为了不再放羊。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阶层不同的人,常常会有意见分歧,就好像:
你跟她说哪对情侣结婚了好羡慕,她却一脸不屑,说秀恩爱分得快;
你跟她说新买的降噪耳机效果真好,她觉得你在炫耀,阴阳怪气地说“你可真有钱”;
她跟你八卦别人的是非,你觉得无聊,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
她跟你吐槽工作不好,你觉得抱怨有什么用,还不如脚踏实地做出一番成绩;
她不理解你的世界,你也早就对她陌生。渐渐地,彼此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成为对方的回忆。即使你想努力维系,结果也像两条平行线,再无交集。
3️⃣
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
小时候,和一个人交朋友太简单,互相抄作业的是朋友,下课一起上厕所的是朋友,喜欢同一个明星的也是朋友。
可是,当我们长大了,社会角色不断变化,这些朋友都莫名地散了。
第一波散在大学那关。
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让我们的关系自然从朋友变为旧人。
第二波散在工作那关。
工作后,能聊的话题真的太少了。上学的时候,毕竟可以吐槽一下舍友和老师,现在能聊什么呢?
我们工作的内容完全不一样,职业规划也南辕北辙,你现在喜欢和讨厌的人我都不知道。除了将过去反复咀嚼,勉强维持着点赞的情分,似乎也无话可说。
第三波散在婚姻那关。
成家立业后,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柴米油盐,人情往来,这些琐碎占据了全部的闲暇时间。你的一切我都是从朋友圈知道的,甚至无暇去问问老友,最近过得好吗?
是你变了或者我变了吗?都不是。
在《亲爱的安德烈》里,龙应台对儿子说: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友情走到终点并非要有什么过错,可能只是因为,岁月在变迁,而彼此在成长。
4️⃣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越是没有底线的人,越是喜欢炫耀自己的交友圈,仿佛四海之内都是他朋友。
“这是我朋友,那是我朋友,哦,他呀,我也认识,我朋友”。
他们费劲心思进入各种交友群,写作群,爱好群……认为一个群就是一个圈子,认为好好发展全部都能成为好友,变成可利用的人脉。
对不起,那不叫人脉,只能叫好友数量。
而越是自我尊重的人,越慎重认领朋友。因为他知道,一来双方都要有这份情感认知,二来见识与德行一定要相当。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20岁左右的时候,很怕自己不合群,喜欢小团体,喜欢身边时刻有人,有时候会为了合群牺牲自己的喜好去迎合。
小心翼翼看着身边人的脸色,揣测身边人的心意,对方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怕得不行,该不会讨厌我了吧。
现在真的完全不在乎了,讨厌我就讨厌我,讨厌我说明本来就不是一类人,强扭的瓜不甜。没必要把太多路人请进生命里。
与其纠结友谊何以变得如此淡薄,不如用独处的时间积蓄能力,只有自身有价值了,才会像吸铁石一样,朋友甚至以前的陌生人,都愿意转过身来与你为伴。
不要怪世界现实,让自己强大才是最好的安全感。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对于那些逐渐疏远的朋友,只想说一句:
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曾经真心相待过,快乐过,这就足够了。
文/兔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