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森的下一步,仁川新都市
韓國一直都在各地大規模的都市更新,仁川新的都市更新計畫滿滿的!真的放眼望去右半邊還有左半邊旋轉一圈全部都在蓋房子!!!
而且每棟建案都是25層或是25層up的建案(抖)
韓國人熱愛買公寓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投資,畢竟賺錢存錢然後再被政府課稅最後剩下來的真的沒有多少……
更遑論想買房、生小孩…
母湯真的母湯…
這種新型公寓大多都是依照優先購物資格來申請抽籤,之前我們用新婚夫婦資格申請結果候補600號😂😂😂
大家說什麼房價高不買房我怎麼沒港覺(揪衣領)
但其實就是因為房價不知道還會飆高多少,大家都想趕快能早點貸款買就趕快貸款買(這已經不是掐大腿可以決定的了……)
影片一開始藍白相間的是新都市裡面的幸福住宅,這個算是國宅!
新婚夫婦或是小家庭可以去政府的행복 타운 申請抽籤,租金好像蠻優惠的!但我看到密密麻麻的條文一秒入睡,只能敲碗不動產女神 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 來聞香一下!
我前陣子真的除了忙家務,再來就是因為房子的關係!第二次抽籤我們抽到候補7號,基本上就是確定中選。
但是確認之後,建商會聯繫要不要購買如果要了話大概2日內要繳交必要資料,然後第三日去看樣品屋賞屋然後同時會給資料讓你選擇需要添加的系統櫃、冷氣、擴建陽台等等!(錢都是錢很可怕的都是賺這個錢😂😂😂😂😂 擴建陽台每個建案收費不均目前聽到的大多都是1500萬韓幣 大約38萬台幣)
這些部份跟步驟因為疫情的關係,由金媽跟老金處理!我只有簽約當天到😂簽約當天我才看到樣品屋,但是看不到10分鐘就去繳錢了!(比去買菜還快……)
啊,中間大概第四天確認第二波候補的購買名額就會再進行第二輪的房子抽籤!
韓國的樓層跟户別是用抽籤的~
跟老金討論了一下,據說真的沒剩多少選擇!而且還有兩戶是一樓(抖)韓國的一樓雖然比較便宜(因為沒有用到公設),但是大部分的人因為隱私問題都非常不喜歡一樓……
我是因為耳朵太好,不喜歡聽到腳步聲或是小孩在中庭奔跑尖叫的聲音😂畢竟我活了30年台灣家是自己獨立一棟老宅。
結果不知道哪裡來的人品爆發,我們抽到同側最高20層……
人生第一棟房子就住頂樓😵😵😵
我懼高 嗚嗚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分享一下,頂樓的優點讓我壓壓驚!
同社區最高的樓層是25層,預計2年後完工!只好繼續熬夜工作看看我的肝能不能撐住!!
還好到完工之前的銀行利息是由建商負責!
只能更努力工作,多打幾份工兼差一下😂😂不然萬一以後還有迷你金真的三餐要去後院抓青蛙了!
因為我是外國人的關係,我們簽約完成當下沒辦法拿走合約書。
等建商跟政府確認過我名下財產等(敝人我是小乞丐當然沒財產😂)沒問題才會通知我們去拿合約!
前幾天順利收到合約了,終於能跟大家分享我最近最開心的事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啾c物理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什麼是假跨寬 前情提要 2:18 評估 4:06 髂腰肌拉伸 4:47 青蛙拉伸 5:24 動作控制訓練 下方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訓練無法突破,有可能是你的肋骨外翻了喔 https://youtu.be/-H75tY3fYAw 別再抬頭挺胸,正確的『縮肚長高』站姿,...
青蛙腿原因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讀書]
這本書特別建議醫學院的老師們、期待孩子唸醫學系的家長們,還有醫學生、醫師和醫師家人閱讀。
很高興可以看到這樣的書籍,也謝謝出版社讓我直接貼上推薦文(實在沒力氣再寫一篇哈哈😅),希望這是醫學訓練過程更人性思考的開始。
推薦序:
提供從醫者所需的韌性訓練與心理支持
這是一本慎重看待、省思醫學界中各種現實面向的著作。我們常常說,醫師也是人,意思是醫師不可能像神一樣無所不能,醫師也會無助、也有失敗、更常常自我質疑,或是有許多無法面對的時刻。醫師不是神,但是醫師的日常所承擔的悲傷、挫折以及挑戰,卻是一般人的數倍,原因在於,醫學訓練是嚴苛的,醫學服務過程看到的多數現實是殘酷的,提供醫學照護的人自己也時常面對衝突、掙扎甚至反覆質疑,而且,通常不知如何紓解或不敢求助。
我是大學聯考之後填志願分發的年代,那時候進醫學系的條件就是書讀得好、考試能考到夠高分,且當時還未實施健保,醫師收入與社會聲望都明顯優勢,社會的職業價值也尚未多元,所謂第三類組的第一志願,就是當醫師,有不少學校有醫科專班,或以每年醫學系上榜人數為招生強項;因此,除非非常洞察自己特質,並得到家庭的支持,或許有機會不依著各校系志願排名填志願;不然,「考得上就去唸」,是最多數醫學系學生入學的原因。
我一直記得大學一年級體檢時,有同學在被抽血的時候暈倒了。那個同學後來在學校時如何面對把活青蛙的心臟剖出來,如何克服實習時的注射工作,和值班清晨睡眼惺忪之時,趕在晨會前要抽完的數十管血液檢體,沒有人知道。
我們倒是都知道,每年,會輾轉聽到,某一個學校的醫學生,本來是數理天才,但在家庭期望下念了醫學系,然後,罹患精神疾病,退學了;或者,某個剛進入臨床的實習醫師,跳樓自殺。而我們只有提醒自己,要更強一點,要撐住。
我的實習同學在主治醫師跟家屬講解末期肝癌病情的時候忍住淚水,回到值班室才感同身受的掉眼淚;我們都想關心那個爛了一條腿的癱瘓病人,但又怕他的環境困難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本來是來看陰道炎的病人因為她加護病房中昏迷不醒的兒子,在我診間嚎啕大哭,為了不想影響「專業形象」,我強忍眼淚,顧左右而言他;一直到多年後我自己接受了心理諮詢課程,才學習如何平衡同理心與專業。
醫院是一個很少有好消息的地方,即使診斷出疾病,治好了病人,病人終其一生也可能很難擺脫復發的陰影,或是留下住院過程的痛苦回憶。
而這些充滿負面能量的場域,就是醫師的工作日常。
面對那些難以治癒的病痛、已經缺乏求生意志的患者、難以忍受治療痛苦的病人、掙扎著呼吸的早產兒、先天疾病早夭的嬰兒,醫師怎麼可能不沮喪、不難過、不懷疑自己?但是,如果醫師自己被情緒擊垮,又要怎麼保持最專注且不受情緒干擾的診療程序?本書作者在她執業與研究的觀察中,發現了醫師的逃避,也發現醫師透過專注在情境的枯燥、事實和理性的細節,而忽略或壓抑它對一個人的感覺造成衝擊的可能性,對此作者稱之為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的過程。作者也留意到,醫師會有潛抑(suppression)和壓抑(repression)的雙防衛策略,藉由專注於提供安全照顧,潛抑他們想停止在病人身上施加痛苦(診斷與治療)的欲望,以及把難以承受的情感從意識裡完全排除;甚至當醫生情緒變得難以負荷時,他們會完全停止感受(頁37、38)。而這,不是與我們一再認為醫師應該「同理」病人感受、溫柔且敏感的陪伴病人除了疾病之外的其他情緒感受,是矛盾的嗎?
這也是我自己從實習開始,一直到現在執業近20年,認為對於臨床醫療人員甚至其他助人工作者最嚴苛的試煉:如何能夠永遠保有同理和最溫柔諒解的那一面,以維持說來其實殘酷的醫療照護現場。
作者也討論到了醫師在職涯上可能會面臨的困境。不少醫師因為自己身心罹病,或是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臨床執業之後,無法面對「失敗感」,或不願與家人同事坦承自己希望轉換選擇;尤其是,若抱持著自身或家庭對於某些疾病治療的「使命」而進入醫學領域,卻在受訓之後體認到醫療專業的現實面,或自己擅長的並非原先所預期的專科時,必須痛苦地承認自己選科錯誤、甚至考慮是否停止臨床執業,這都是漫長而矛盾的掙扎。這部分,在台灣幾乎還未有討論;然而每年對於新科醫學生的報導,總有「因為親人罹病所以想當醫生」這樣的年輕孩子,醫學生也總是承擔了家裡最高的期盼與肯定,那些最後發現自己對這個職業與期待不同的準醫師們,我們都還未產出支持或諮商的系統。另外,因為種族、性別,或先天疾病,在受訓與職業過程可能遭受的不平等對待,也在此書的討論之中。
近幾年,台灣的高等教育入學方式改變,在擔任醫學系的甄試口試委員過程中,我與其他老師們,往往一邊帶著十分矛盾的情緒,既有對健保制度的各種抱怨,又有咬牙讀完醫學系、撐過專業醫師訓練之後的職業榮耀感,一邊聆聽著面前的高中畢業生試圖說服我們,他們「有哪些特質適合就讀醫學系,未來適合擔任醫師」。其實,我們多數能分辨,哪些年輕孩子是真心期待進入這個行業,哪些是因為家庭期待而來;也多少能發現,有些孩子對於挫折的耐受度,其實不太適合這個行業。
透過這樣的面試,篩選適合從醫的學生或是排除極端不適合的孩子,比以前僅靠成績分發,是稍微好了一些。本書中詳述了其他國家在醫學生訓練或投入專科醫師之前,有適性或心理諮商評估協助,也有對情緒衝擊或倫理挑戰的「多站迷你面試」評估,這些措施都有助於協助醫學生或年輕醫師在受訓過程中,了解自己或得到協助。
這是一本誠實窺見醫師內心矛盾衝突的書,書中關於眾多醫師無助沮喪、甚至孤立無援的真實紀錄,值得所有醫師閱讀,發現自己壓抑或不敢直視的困境;這更是一本所有醫學教育者應該閱讀與思考的書──我們有責任支持與協助年輕從醫者。
青蛙腿原因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位年輕媽媽帶著12歲兒子來門診,拿一張表單說是健康檢查,學校要家 長帶來看醫師,上面寫著【蹲踞困難】
請弟弟雙腿靠近蹲下,的確會往後倒。再請他躺在床上檢查無長短腳,無 青蛙腿,後腳筋(阿基里斯腱) 比較緊,腳踝活動度較差,膝蓋回動度正常 我請弟弟把鞋子襪子脫掉站在地上,足弓正常,無明顯扁平足 腰彎曲活動也無異常。照X光正常,排除: 先天有跗跟關節聯合。
弟弟蹲踞困難的原因,高度懷疑是因為阿基里斯腱過緊所致,而外國人蹲 踞困難也很常見,這就是外國人口中困難的【亞洲蹲】,回去多多拉筋就 好,一般不會有甚麼大礙。解釋後,媽媽放心許多。 ---------------------------------------------------------------------------------------------------- 只要到開學10月到11月時,國小國中就會轉介許多蹲踞困難的小孩來門診 ,每周都不少,大多都是男生。轉介來的目的是請我們醫生檢查有沒有【 青蛙肢】、【扁平足】、或是膝蓋腳踝結構異常。
蹲踞困難即是兩膝併攏、腳跟著地時無法蹲下,蹲下去會向後跌倒;有些 人後腳跟必須抬高才能蹲下去,有些人必須兩腿張開才能蹲下去。如果孩 子蹲踞困難,但併腿坐,彎腰能趴在桌上睡覺,,就沒青蛙肢。青蛙肢是 指臀大肌攣縮,現在疫苗改成口服後就很少見了。 而嚴重扁平足建議做特製鞋墊,預防未來易跌倒、拇指外翻、膝蓋退化等 併發症。
青蛙腿原因 在 啾c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 什麼是假跨寬 前情提要
2:18 評估
4:06 髂腰肌拉伸
4:47 青蛙拉伸
5:24 動作控制訓練
下方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訓練無法突破,有可能是你的肋骨外翻了喔
https://youtu.be/-H75tY3fYAw
別再抬頭挺胸,正確的『縮肚長高』站姿,讓你不再因久站而腰痠。
https://youtu.be/OwESSKODNRo
天氣超好出大景,最簡單的百岳,新手也可以輕鬆征服的合歡山。
https://youtu.be/6N1LfWYnaFs
五十肩第三期能做什麼運動?重建肩胛肱骨節律會很難嗎?
https://youtu.be/SOVJ3vUBqmA
五十肩能逆轉嗎?五十肩確診的三個症狀,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6NcdyoYtkQs
【拇指外翻】拇趾外翻會有什麼前兆?居然跟『它』沒力有關?
https://youtu.be/x2LFB3Rv9E8
睡前拉筋十分鐘,睡個好覺比什麼都重要。
https://youtu.be/vdIugUHKGWg
脖子會往前伸的人一定要看,這部影片能讓你的頸椎再撐500年。
https://youtu.be/pY4AVIQ1VY4
玉山我來啦,這可能是最難爬的山,有人花了兩年也爬不上去。
https://youtu.be/292uNJ9klds
別再碎碎念了,我頭好痛怎麼辦?
https://youtu.be/8r7wCuAh2dM
Vlog #1 今天放風出去玩,順便上點課。
https://youtu.be/DkUb25XBDYk
肩膀健康,生活好便利,準備一條彈力帶,來鬆開角度受限的肩膀吧
https://youtu.be/-7p4awI21FI
在家用彈力帶就能完成的髖關節鬆動術,促進關節組織液循環,保持下肢的彈性與活力。
https://youtu.be/JAsXfFOjs2A
一碰就痛,為什麼足底筋膜炎這麼難好?除了放鬆,足弓的力氣也能訓練,想知道要怎麼在家訓練足弓的肌肉嗎?
https://youtu.be/9bwMrxQMb_g
一碰就痛!足底筋膜炎真的好惱人,為什麼我會得足底筋膜炎?除了上醫院,其實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足跟矯正運動,也可以加速它的康復唷。
https://youtu.be/Lxt6G_-zJmc
今天挑戰用八分鐘,用滾筒完整的放鬆你的下半身;從此之後,家裡的滾筒不再只是個占空間的裝飾品了。
https://youtu.be/T5FaG9OZnCk
每天五分鐘,跟我一起做全世界最好的脊椎運動,保護脊椎不受傷,輕鬆快活一世人。
https://youtu.be/xE5y8Lw4wy0
久坐也會有運動傷害,跟我一起每天只花五分鐘,疏通阻塞的血液循環,打斷傷害的累積。
https://youtu.be/cborst0Nai8
你知道骨盆前移會害你瘦不下來嗎?如果你也有骨盆前移的困擾,快來跟我一起做運動。正確的體態加上運動,就是減肥的最佳配方唷。
https://youtu.be/-lVP9lbSYxI
躺著也能訓練核心的動作,輕鬆到會不小心睡著?骨盆前傾和臀肌失憶症有難分難捨的關係,幫你找回臀肌的記憶
https://youtu.be/TbixyhnVB1I
是翹臀還是骨盆前傾?超簡易3秒評估,別再把骨盆前傾誤當成翹臀囉。下交叉症候群簡易拉筋法,教你搶救歪斜的骨盆。(上集)
https://youtu.be/SPjIcD_8Bwc
核心強等於內力強?今天來做超簡單的核心運動,讓你能穩定身體,提高運動效率。
https://youtu.be/9ePFzKtrRl0
呼吸法真的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善用呼吸,就能解決,這部影片讓你五分鐘知道三大呼吸法的應用。
https://youtu.be/683LeSVDBCw
韓式歐巴跟美式浩克的肩膀有什麼不一樣呢?有什麼運動是可以有效改善圓肩呢?物理治療師啾c帶你練出韓式歐巴的肩線!
https://youtu.be/5JR8kiH1G4o
腰酸背痛,可能是你『胸椎活動度不足』喔! 物理治療師讓你六分鐘學會如何評估和解決腰酸背痛。
https://youtu.be/h6886T-9xWc
青蛙腿原因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買了揹巾之後呢?也要懂得安全地使用!
揹巾安全使用守則,流傳著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ticks, 「看得到又親得到」、5CM) 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大概都是圍繞著:呼吸、脊椎支撐等概念
其中大家比較公認的是,揹巾安全五字訣 “TICKS:緊、看、頭、胸、背”。 其源自英國揹巾聯盟協會所制定
緊:完全貼緊
看:隨時看到
頭:低頭親到
胸:下巴離胸
背:背部支撐
重點是:不能蓋著臉、口、鼻,父母能夠隨時隨地檢視寶寶的呼吸狀況,所以才有 ticks的口訣。
對於兒科醫師來說,尤其是奶爸Dr.是兒童胸腔科的,「注意呼吸」這一點,遠比CM:髖關節或是脊椎支撐,來的更為重要。因為在醫學急救中有所謂的ABC, A就是airway呼吸道,永遠都是把「呼吸道的暢通」放在第一位。
曾經在國外發生了一些嬰兒死亡的意外,就是因為bag sling 揹巾設計不良以及沒有發現呼吸狀況異常。
這就是奶爸不斷不厭其煩地跳針的原因
現在網路上有「C背M腳」的說法,很多人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所以特別挑出來講解一下:
「C型背」是指小嬰兒頭部支撐力道不足時,脊椎呈現自然的C型,而頭部最好要貼近父母的胸前,作為保護。但並不是所有的年齡,都適合用C型背這個方式,大一點的孩子脊椎和頭頸部,就會跟成人的「S型」類似。所以,這是不一定要符合的,要看孩子狀況。
「 M型腳」是指到髖關節的發展。最理想的腿部姿勢是大腿打開,像是騎馬、青蛙一樣展開的。推測可以減少髖關節脫臼或是發育不良的發生機會。
但這些只是建議,不是鐵的定律。有許多品牌的腰凳或是揹巾,都不一定能完全符合CM, 但仍能獲得國際髖關節發育不良協會的認證。能夠符合cm當然很好,但是也不能說不符合cm就不好。最重要的仍是「呼吸」⋯⋯叫我姐姐
腰凳可以用嗎?
我個人認為:只要是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它是可以的,並無特別禁忌。我查了很多文獻資料,並沒有特別針別腰凳的使用有什麼特別批評。頂多以往某些國外的網站會以"non-ergonomic 不夠人體工學"的刻板印象來形容,但是近年來的腰凳人體工學設計多有所改善。
詳細文章:
嬰兒揹巾選擇指南及使用要點 |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https://drkentsui.com/2017/02/24/%e5%ac%b0%e5%85%92%e6%8f%b9%e5%b7%be%e9%81%b8%e6%93%87%e6%8c%87%e5%8d%97%e5%8f%8a%e4%bd%bf%e7%94%a8%e8%a6%81%e9%bb%9e/
參考資料:
https://www.cpsc.gov/Recalls/2010/infantino-recalls-to-replace-slingrider-baby-slings-three-infant-deaths-reported
http://babyslingsafety.co.uk/
Babywearingadvice - Basics of baby's anatomy
http://www.babywearingadvice.co.uk/anatomy.htm
http://hipdysplasia.org/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prevention/baby-carriers-seats-and-other-equipment/
http://hipdysplasia.org/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prevention/baby-carriers-seats-and-other-equipment/hip-healthy-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