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的科學實驗室]車體結構有三:非承載式車身 #1
【車體結構】
車體結構包括:車身殼體、車前板件、車門、車窗、車身外部件、內部件、座椅、通風、暖氣與空調裝置等。在貨車和特種汽車上還包括貨箱和其他裝備。車體結構是一切車身部件的安裝基礎,通常指縱、橫樑和立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與它們相連接的板件共同組成的空間結構,還包括在其上敷設的隔音、隔熱、防震、防腐、密封等材料及塗層。如果按受力分類的話,車體結構可分為承載式車身、非承載式車身和半承載式車身三種。
【非承載式車身(Body on Frame)】
非承載式車身。此車身結構特點是車身通過橡膠軟墊或彈簧與車架作柔性連接,在這種情況下,車架是支承全車重量的基礎,承受著在其上所安裝的各個總成的各種載荷。非承載式車身的車身部分不是不承載,最起碼它要承受所裝載的人員和貨物的重量及慣性力,只不過在車架設計時不考慮車身對車架的承載輔助作用。如果你彎下腰看看車底的話,你都會看見貫穿前後的兩個大樑(承載式車身看不到),非承載式車身主要指具有梯形車架(Ladder Chassis)的車身,是最早出現的車架形式。梯形車架的樣子就像一條平躺著的梯子,由兩條縱向主梁結合許多大小粗細不同的副橫梁組成,有時還會加上斜梁作為鞏固。非承載式車身最大的特點就是結實耐用,具有很高的剛性,因此對抗正面碰撞的能力也很強,而且因為車架與車身是非固定連接,在上下落差大的崎嶇路面上,車輛的扭曲都由堅固的梯形車架所吸收,阻止了車身的扭動,這對於越野車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設計。
【發展沿革】
直至上世紀60年代,非承載式車身仍然被大部分汽車所使用,它的優點就是有獨立的大樑,底盤強度較高,抗顛簸性好,此外四個車輪受力再不均勻,也是由車架承擔,而不會傳遞到車身上去,所以SUV和越野車用的比較多。不過非承載式車身也有其缺點,就是車身重,重心高,另外遇到危險(翻車)的時候,厚重的底盤,也會對相對薄弱的車身產生致命威脅(承載式車身便不會遇到這個問題,音問它的車身都是一體的)。因此,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轎車逐漸使用承載式車身來代替非承載式車身,說到這裡,你還問我非承載式車身是什麼意思?英文“Body on Frame”已經解釋一切了!
-
狂人日誌: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K6e7ynljCtU
狂人日誌微博平台:https://www.weibo.com/6339865792/profile?topnav=1&wvr=6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 #車體結構 #非承載式車身 #BodyonFrame
非承載式車身英文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試車報告】Skoda Kodiaq 貼心大胃熊
【4K UHD | https://youtu.be/-BK2nx3wMRw 】
對於一位愛家的男人來說,購買一輛能夠安全承載全家人的愛駒,肯定是辛勤打拼事業背後的目標之一;不過,當愛車足敷日常9成使用時機,卻在某個適合帶著一家老小出遊的日子,獨缺那麼一、兩張椅子,這樣的際遇,是真有些令人尷尬…… 尤其,若您還排斥購買堪稱‘‘柏油路面限定’’的MPV車款的話……
【靦腆大食獸】
起名自阿拉斯加棕熊,便不難看出Skoda對於這品牌旗下首款七人座車型的寄望。
然而,這頭猛獸進入了Skoda家族後,卻也一改魁梧體態與生猛扮相,傳承了源自中歐的內斂風情,甚至,Kodiaq就連車身尺碼亦較許多七人座SUV來的嬌小些;但以它未達4.7米的車長,及未達1.7米的車高,卻也能帶來更佳的停車便利性,讓人無須擔心這輛七人SUV停入車格、機械車位後是否過於一拜!
【機靈活用】
不過,既然Kodiaq的車體較許多七座SUV來的略小,那麼在空間表現上呢?
將頗具包覆感的電動雙前座調整至我們習慣的坐姿後,第二排座位的寬敞是無庸置疑的,且前、中、後排乘客都擁有充分的頭部空間,又或依照座椅傾倒狀態的不同,Kodiaq也能提供270L、630L至最大2065L的置物容積。
然而,若第三排也需載人時,因受限於C柱與輪拱造型牽制,縱使第二排已前倒、前推,狹小的出入空間仍令人總需鑽、跨才能進入後排座位,同時,若後排乘坐成人時,勢必得與第二排乘客協調空間分配,否則必定會夾、頂至後方乘客腿部,此外,一旦中排乘客未足量向前調整,第三排乘客的腿部多數將呈現略為後縮、上舉,便會顯露腿部支撐較為不足的未完美之處。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只要空間分配得宜,Kodiaq不僅乘載七人無礙,平時平坦隱身於車後、看似‘‘多出’’的兩張座椅,當派上用場時,我們相信,車主心裡應會是自豪的!
【貼心搭載】
除了便利的七座之外,Kodiaq其實還是輛隱藏了許多設計巧思的車款,它不僅擁有較為常見的電動尾門、三區域恆溫空調,還有無線手機充電座,和便利的副手座上下手套箱,和第二排乘客餐桌。
但說到令我們最為喜愛的,並非前門可便利收納雨傘的收納孔,甚至就連藏有Apple CarPlay、Android連結系統,當手指靠近還會浮出隱藏選單的中控介面,也未能拔得我們心中頭籌! 反倒是四個車門中,會自動隨車門開合伸縮的防撞裝置,這個看似不顯眼的設計,卻能有效避免車門開啟時碰撞牆面而造成損傷,對於愛車的老爸來說,再也不必於停車後匆忙跳下車,注意孩子開門時是否會碰傷愛駒。
【聰穎安全】
熟悉近年Skoda車款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個品牌對於安全配備的執著。
而在Kodiaq上也不例外,它除了具有盲點偵測、車後車流警示,以及九氣囊防護與NCAP撞擊測試五星肯定,只要將中控台下方的攝影系統開關按下,Kodiaq除了能提供駕駛車輛周邊的環景攝影,更能切換至車頭水箱護罩上的鏡頭,能讓駕駛在車頭凸出路口,卻未能擁有清晰雙側視線時,預先提供車頭前方與兩側的影像輔助,可大幅減低車輛出入車庫、窄巷時驚險場面的發生。
不過,Kodiaq固然在許多部份的表現皆拿下高分,但它不論中控及儀錶仍舊維持英文介面設定,且一如許多福斯集團旗下車款,尚未能提供國內消費者便利的ACC測距定速巡航功能,這些部份就得端看消費者自身對於此類配備的重視程度及需求。
【熊力潛藏】
我們本次試駕的Kodiaq是搭配2.0升汽油渦輪引擎的車款,但由於本具引擎採用節約油耗的Miller循環,縱使本車32.7kgm最大扭力於1400rpm即可釋出,可讓車輛營造輕盈的起步感受,但在引擎2000rpm之下的動力輸出仍較溫和,但若採手排模式、S檔位或略為加深油門,於2000rpm以上渦輪鼓催之後,便可迅速將車速提起。
同時,又因3940rpm最大扭力輸出邊緣甚至與3900rpm的最大馬力起始點重疊,Kodiaq近可說在所有轉速都能提供相當出色的線性加速力道,雖然180hp的最大馬力在眾多SUV車款中不屬傲人,但再配合七速雙離合器綿密、迅速的換檔,Kodiaq仍可於8.2秒由靜止加速至100km/h!
【得心駕駛】
同時,在日常巡航時,我們試駕的四驅Kodiaq會將96%的動力傳輸至前軸,以提供較高的燃油經濟效益,但在急加速時,系統則會將動力大多(90%)分配至車重壓下的後輪,帶來更好的加速表現;而當行經泥濘、崎嶇道路時,動力則將平均分攤至四輪之上,但更厲害的是,一旦車輛偵測Kodiaq已達僅單輪著地的狀態,還能將85%的動力輸出於該輪之上,讓唯一擁有抓地力的車輪帶領Kodiaq脫困。 只不過,在本次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尚無機會一秤Kodiaq的斤兩,考驗它的越野本事。
不過,當我們駕著Kodiaq在優美的鄉間穿梭,這輛車扎實的底盤與優異的車體剛性則是可明顯令人感受到,且當我們刻意以較高的車速通過彎道時,舒適的懸吊設定雖使Kodiaq無可避免地略帶側傾,但在通過路面不平之處時,依舊能夠稱職的將彈跳吸收,消除SUV、LSUV這類龐大車款易存在的晃震感,再加上精準的轉向表現,Kodiaq其實帶給我們相當得心應手的駕駛感受。
【TCar試車短評】
綜觀Kodiaq的整體表現,其外觀內斂,卻仍保大氣,配備便利、貼心,且不論動力、操控皆有著水準以上的表現,至於最重要的空間,則端看買家第三排座椅的使用頻繁程度與空間調配。
我們會認為,Skoda Kodiaq的各方面表現已達水準之上,但車輛的英文介面與未搭載的ACC系統,就得視買家個人的需求與重視程度;雖然在本篇報導截稿為止Kodiaq仍尚未正式在台發表、公布售價,但依據近期Skoda的銷售策略評估,Kodiaq未來應也會在國內車市佔有一席之地。
【Skoda Kodiaq】
引擎型式: 1984c.c. L4 DOHC 16V + Turbo
最大馬力: 180hp/3900~6000rpm
最大扭力: 32.7kgm/1400~3940rpm
長x寬x高: 4697x1882x1655mm
軸距: 2791mm
車重: 1738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35/50 R19
【主要配備】
LED尾燈
雙前門板置雨傘收納孔
自動收折四門碰墊
電動尾門
雙前座電動座椅
Qi無線手機充電座
觸控式中控螢幕
副駕駛上下手套箱
第二排乘客餐桌
全景式電動天窗
三區域恆溫空調
車頭廣角攝影輔助系統
車輛環景、倒車攝影系統
車側盲點偵測系統
後方車流警示系統
ESC電子行車穩定系統
EBV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
MSR引擎循跡控制
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統
DSR駕駛轉向穩定輔助
Hill Hold Control升坡輔助系統
MKB二次碰撞預煞系統
雙前座氣囊、駕駛座膝部氣囊、前座雙側氣囊、後座雙側氣囊、車側頭部氣簾
Škoda Taiwan
#skoda #kodiaq #suv #tcar #新車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