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試FSA新款功率計所延伸的期待】
FSA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品牌,很多產品都用了十年還是一樣好用,今年三月初試用了他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功率計FSA PowerBox SC,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測試。原本擔心這種萬元以下的功率計會不穩定,但測了好幾次,品質出乎意料的好。雖然還是有些小問題,但在這個價格下面,已經可以造福許多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和鐵人三項愛好者了……下面分享幾次測試的紀錄、心得、建議與對功率計的期待。優缺點都有整理出來,疫情過後有興趣入手功率計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下面是幾次測試的過程和數據:
[測試課表一] 漸速騎50公里丘陵地,兩圈鯉魚山(一圈22.3公里),第一圈輕鬆騎不管強度,第二圈加快一點點,最後5公里再放鬆騎。
◎測試目的與過程:想知道穩定踩踏時功率計的穩定性,以及兩圈鯉魚山的時間跟NP與平均功率之間的關係。
→第一圈盡量放鬆騎,不管轉速,也不看功率,以最輕鬆的方式騎完,時間是48分22秒,NP是165瓦。
→第二圈略微加快,但以氣不喘腿不酸為原則騎完,最後快了三分鐘左右,騎45分06秒,NP是191瓦。
(因為下坡有停踩,又有被紅綠燈影響,所以這邊只看NP)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22.3公里
→單圈爬升:37公尺
→平均溫度:29度
→第一圈:NP 165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546w
→第二圈:NP 191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647w
◎測試結果:功率的即時顯示與最終呈現的數據都很穩定,也符合實際的表現。但在5秒平均最大功率上有誤差,出現在下坡路段,已反饋給廠商。
--
[測試課表二] 爬坡間歇✕3,一趟比一趟快 (第一趟最慢,第三趟最快)
Ⓞ測試目的與過程:因坡度的風阻影響最少,想在同樣騎姿下看「速度vs功率」是否成正比。一開始熱身騎三公里後,開始在熟悉的鯉魚山後山進行測試。為了使三趟的技術影響最小,所以皆沒有抽車,都是採坐姿爬坡。
→第一趟盡量放輕鬆騎,雖然腿還是會酸,但還算輕輕鬆,平均功率是269瓦;
→第二趟想騎得快一點就好,但沒控制好,快太多了,比第一趟快了近12秒,平均功率316瓦;
→第三趟超過九成力,雖還不到全力,但感覺上有比第二趟更用力,平均功率也達339瓦,的確是最高的一趟。
◎測試數據:
→單趟距離:430公尺
→單趟爬升:37公尺
→坡度:8.6%
→平均溫度:30度
→第一趟:平均功率 269w
→第一趟:平均功率316w
→第一趟:平均功率339w
◎測試結果分析與提問:
→平均功率跟費力程度的感覺一致,也跟實際的速度一致:同樣的坡度、在無風的狀況下,騎得愈快,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確愈高。
→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都是一趟比一趟高,跟實際騎乘感受和表現出來的速度很一致。想確認的問題是:「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是Garmin錶頭計算的?還是Garmin Connect計算的?」回覆:「都是錶頭做計算的,功率計只負責丟出數據讓Garmin接收端做處理。」
→從前一個問題所衍生的下個問題是:「Power Box SC 目前是多久傳輸一次數據給車錶的錶頭或鐵人錶?1秒傳一次數據?或2秒傳一次?……」回覆:「3秒傳一次」
—
[測試課表三] 強度3區40分鐘(穩定騎乘,想像自己在半超鐵的自行車賽段上)
◎測試目的與過程:功率計的穩定性。先花三十分鐘做一些技術和三趟短程高強度爬坡間歇當作熱身後,騎往東華大學外環道,開始今天的測試。全程都以盡量穩定的轉速與功率進行騎乘,每圈按一次錶(紀錄分配平均數據)。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三十分鐘熱身):32分鐘
◎測試結果分析:從NP和平均功率來看,這四圈的功率都很穩定。但最大功率(尤其是第二圈)忽然飆高到411瓦,這個數據應是誤差,過程中沒有抽車,也沒忽然重踩。從幾次測試發現,「最大功率」這個數據有時比實際來得高。
—
[測試課表四] 強度4區20分鐘(用接近FTP的強度騎東華大學外環道兩圈)
◎測試目的:功率計的穩定性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前兩圈熱身)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二十分鐘熱身):43分鐘
→第一圈:NP 122
→第二圈:NP 159
→第三圈:NP 236
→第四圈:NP 239
◎測試過程與結果:
→前兩圈熱身,主要是在第三與第四圈進行測試,結果很ok,第四圈有試著在同轉速與最小限度下再多輸出一些,功率計有反應出來。
→此次最大功率飆高的情況沒有發生。
→經過這兩次測試,在強度3區與4區穩定騎乘時,實際成績與功率計的輸出關係是十分相符的,good!
—
[優點]
● 價格親民,目前查到的網路售價是9000元。
● NP與平均功率都很穩定,就算是小幅改變輸出也能測量出來,多次測試都跟實際表現相符。
● 安裝與配對車錶與手錶的過程簡潔/方便,而且直接有轉數和功率,不用再另外黏貼磁鐵。
●「齒比」和「曲柄長」還有九種選擇,這點在許多同是大盤和屈柄功率計的產品上來看就個性化很多了,其他品牌比較少有這麼多元的選擇。
[缺點]
●雖有模擬的兩腿平衡數據,但沒有實際的功率數據。
●瞬時最大功率的數據有時會有誤差(有時正常),已回饋,這應該可以透過韌體調整。
[建議]
下面是個人提供給廠商的建議:
●可以了解為了推廣,所以9000元只有單腿數據,雖然有模擬的平衡數據,但還是期望將來有另一版本是有雙腿的「實際數據」,會比較滿足一些進階的需求。尤其是若將來可以實際分別測出兩腳在不同位置所用的「力量」與「方向」,將能幫助運動員量化踩踏效率。
●因為FSA現在有自己的APP,食望之後FSA的APP能寫好方便給其他APP串接的「API」接口(使用者同意後可以把自己數據自動導出到使用者習慣使用的APP或網站),有助於使用者把功率數據匯整到自己慣用的平台上,但希望開放「API」後能讓更多平台授權取得使用者的原始數據,做更細緻且個人化的分析。
●期待將來可以跟「電子變速」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分析/交叉比對」在不同齒比與阻力、轉數的對應關係。可以了解選手在「不同阻力」下所偏好的齒比與轉數;或是反過來,在不同齒比下,偏好處理何種大小的阻力。然而,從功率和轉速只能換算出「總踩踏阻力」,要實際知道車手「每一圈踩踏所面對的實際阻力」,則需要有「踩踏力量向量化」技術的功率計才行。我也知道這個技術門檻很高,不容易做得出來。
●如果是自主研發,我更期待的是能把踩踏的「效率」在不同轉換階段計算出來。多數騎乘在加速時直覺會想著「更用力踩踏」的方式是「肌肉更用力」,但只想著肌肉用力反而會喪失效率,但其實「肌肉用力(Effort)」跟「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還有很多環節會損失功率。
Effort → Force → Torque → Power → Gross Power Released, GPR → Form and Wind Resistance → Performance
每一個箭頭處所耗損的能量愈少,代表效率愈高。肌肉用力的程度(Effort)並不等於施加在踏板上的力(Force),例如在下坡時高轉速的踏板一直踩空,肌肉感到很緊張,或是肌肉不自覺繃緊、抽車的力道過猛使全身肌肉緊繃……等,只是空緊張,皆無助於踏板上施加更多的力。此外,對踏板所施加的力量不等於力矩;功率計上的總功率也不等於GPR,這裡是未來的功率計可以多加著墨的地方,若能把箭頭「Force(→)Toruqe」 以及「Power (→) GPR」中的兩個箭頭的「效率」計算出來,更有助於自行車訓練愛好者進行更精確的科學化訓練。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feverSound.com影音產品評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注意:Firmware 更新將會在香港時間 2020 年 11 月 12 日(星期四)提供 (以Sound United最後公佈作準) Chapters 0:00 開始 1:07 威廉 Sir 簡介韌體更新資訊 1:27 Dolby Home Audio 1.6 版本更新詳情 2:31 DTS:...
「韌體 入門」的推薦目錄: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Tony的玩樂生活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feverSound.com影音產品評測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Post76影音玩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討論] 韌體工程師需具備知識與技術? -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想學韌體,想請前輩教方向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Yesio.Net - 可程式小車一向是韌體程式入門的好選擇也是教學 ...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面試韌體工程師是不是都考C語言? - 軟體工程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請益] 軟體轉韌體該如何入門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請益] 軟體轉韌體該如何入門-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靈眸Osmo Mobile 2入門教學固件升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Re: [請益] 韌體初學者- soft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韌體 入門 在 Tech_Job - [請益] 軟體轉韌體該如何入門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韌體 入門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期待已久,另一個一線電視品牌「罪大」Sony 2021 年的新電視系列 BRAVIA XR,終於正式在港登場!在 BRAVIA 系列名稱加入「XR」,亦標誌著 Sony 電視進入全新一頁:植入全球首個 CI 認知智能處理引擎「XR」,當中兩個 Master Series Z9J 8K LED LCD TV 及 A90J 4K OLED TV,聯同 A80J OLED、X95J 及 X90J 4K LED LCD TV﹐均會搭載這款 Sony 最新的處理引擎及取獲 IMAX Enhanced 認證,提供尺寸如下:
。Z9J MASTER Series 8K LED LCD TV:85 吋、75 吋,日本製造
。A90J MASTER Series 4K OLED TV:55 吋、65 吋,日本製造
。A80J 4K OLED TV,55 吋、65 吋、77 吋
。X95J 4K LED LCD TV,65 吋,支援 X-Wide Angle 寬廣可視角度技術,日本製造
。X90J 4K LED LCD TV,50 吋、55 吋、65 吋、75 吋,全陣列背光系統,日本製造
今次 Sony 號稱全球首款認知智能電視,究竟與之前的 AI 人工智能有何分別?在影像上,BRAVIA XR 引擎會將一個畫面橫向切割成多個分區,並即時持續偵測畫面有何主體物件,而畫面同時又會縱向分成多層元素,包括顏色、銳利度、對比度、動作、焦點等,然後作交叉分析,並針對畫面中焦點,將之設定成最佳效果去呈現畫面,過程中會包括數以萬計的運算,而做法亦以模擬人類感知、體驗及記憶方式進行,目的就是令電視機以「人類眼睛觀看事物」的模式,去呈現每一個畫面。
而呈現畫面期間,就會針對顏色、對比度、細節同流暢度有相應的提升功能,例如 XR Triluminos Pro、XR Contrast Booster、XR Upscaling 8K 、XR Motion Clarity 等等。
而聲音上 BRAVIA XR 引擎亦會有所發揮,由於此引擎運算能力再度強化,因此就會採用「XR Sound Position」概念,能夠在處理聲音訊號過程更精準地維持訊號原生狀態,並且透過 OLED TV 的 Acoustic Surface Audio+,或者 LED LCD TV 之 Acoustic Multi-Audio 技術,令到聲音能夠有真正源自屏幕輸出而非喇叭單元的效果,呈現更真實自然的聲音。而 BRAVIA XR 系列電視亦會植入 3D Surround Upscaling 功能,可以將傳統 5.1 甚至兩聲道訊源,向上模擬轉換成 5.1.2 架構的 Dolby Atmos 三維環繞聲效果。
至於入門系列 X85J 及 X80J,均會提供 43 吋、50 吋、55 吋、65 吋及 75 吋型號,而 X85J 則會再多一款 85 吋大尺寸選擇。兩個系列均會採用 X1 影像處理引擎,兩者最大分別在於 X85J 與所有 BRAVIA XR 系列一樣為原生 120Hz 更新率面板,設有兩組支援 4K/120p 訊號及 ALLM 輸入之 HDMI 2.1 端子,而 VRR 功能亦會在未來透過韌體更新追加支援。另外,2021 年所有 BRAVIA TV,亦會改用Google TV 作業系統。
韌體 入門 在 Tony的玩樂生活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賣....開箱測試品一台
品牌: LINKSYS
型號:MR8300
價格: 4000
================================
手遊致勝利器。
三頻 mesh 提供最高達2.2 Gbps的出色速度。
遊戲專屬獨立頻段,網速不拖慢。
Quad Core 四核處理器,高效能運算。
Ping值更低,延遲更少,帶來暢快高速的遊戲體驗。
先進的MU-MIMO技術,同時連接多種設備。
設備優先順序管理機制,讓遊戲裝置優先使用網路資源。
4個Gigabit乙太網路連接埠+1個Gigabit網際網路連接埠。
4個可調天線+6個大功率放大器。
可與 Linksys Velop 完美搭配,增加節點覆蓋更方便。
韌體自動更新,資安有保障。
安裝簡單,透過手機APP與藍牙即可完成設定。
快速簡便的設置
使用Linksys App管理家中WiFi既快捷又簡單
步驟1:下載Linksys APP
步驟2:連接到數據機
步驟3:為WiFi命名並創建密碼
*支援用來設定的行動設備版本:
iOS 9.0及更高版本
Android 4.1及更高版本
Linksys app 2.7.8或更高版本
》技術規格
WiFi速度 AC2200(N400 + AC867 + AC867)
運作頻段 2.4和5 GHz(2x)(同時三頻段)
CPU 716Mhz四核
內存 RAM::512MB,Flash: 256MB
天線 4x外部可調天線
網路標準 802.11 a/b/g/n/ac
功能支援 APP、MU-MIMO、QoS、無縫漫遊、家長監護
乙太網端口數量 1個Gigabit WAN 端口
4個Gigabit LAN 端口
介面接口 1個USB 3.0端口(預設為維修救援使用,後續將透過韌體升級開放。)
產品尺寸 213.7 x 161.8 x 54.8 mm(長x寬x高,不計入天線)
安全功能 最多128位元 WPA2 / WPA 混和加密、個人加密
電源 輸入:100-240V~50-60Hz; 輸出:12V,2A
》包裝內容物
Linksys MR8300
電源線 x1
網路線 x1
快速入門指南 x1
韌體 入門 在 feverSound.com影音產品評測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注意:Firmware 更新將會在香港時間 2020 年 11 月 12 日(星期四)提供
(以Sound United最後公佈作準)
Chapters
0:00 開始
1:07 威廉 Sir 簡介韌體更新資訊
1:27 Dolby Home Audio 1.6 版本更新詳情
2:31 DTS:X Pro 更新詳情
4:04 IMAX Enhanced 更新後詳情
5:28 追加 MPEG-H 解碼
5:55 新增 Screen Saver 功能
6:42 4K/120p 直通傳輸問題跟進
---
國仁個人頻道 http://bit.ly/2lyMecj
feverSound 全新 Gadgets 生活科技頻道 http://bit.ly/2kuVVrO
like 埋 feverSound FB 專頁未呀?未就請賜個 like 啦
https://www.facebook.com/feversound1/
https://www.instagram.com/feversound/
http://www.feversound.com/
入來「限制區」一齊吹下水啦(記得答問題喎)
https://bit.ly/2PjIeYA
免責聲明:片內產品規格包裝樣式功能,可因時間及貨品批次不同而相異,並以官方及代理最終發佈作準,feverSound.com並不承擔任何責任,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嘉賓專訪內容純屬所屬公司/ 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粵語YouTuber #HiFi #Denon
韌體 入門 在 Post76影音玩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黎到第六個 76-YouTube Live 嗱!! 今次呢個【LIVE】可以講係對 ~ 天龍、馬蘭士 嘅影音玩家,應該算是近年一次非常重要嘅資訊性活動!!! 呢次內容,將會可影響到大部份呢兩年擁有緊嘅高、中、入門嘅機種。韌體升級 (firmware update) 一般給人印象是一啲少修少改嘅錯誤修復,當然亦會有功能上嘅提升,最常見有驚喜功能升級,多以 ? 或 三叔 電話上出現!!! 而影音界別黎講,以韌體升級新增功能,而且仲會做到上、中、下路機都經常照顧到,應該可數到 Denon 及 Marantz!!
#文字重點重溫:https://post76.hk/news/2020/11/denon-marantz-dts-x-pro-update/
00:00 直播開始
08:14 導言
15:41 更新重點總覽|Dolby Home Audio 1.6 優勢
21:24 Dolby Atmos 虛擬喇叭功能
23:06 Dolby Atmos 追加 180Hz 全新分頻點
24:19 Dolby Atmos 追加 FW/SB 聲道支援
29:09 Dolby Atmos / PCM 5.1 電燈訊號修正
30:07 Dolby Atmos 中置聲道擴充功能
33:45 DTS:X Pro 13 聲道喇叭佈局
41:07 DTS:X Pro Cross-Upmixing (跨格式上向音效混音)
44:00 追加 MPEG-H 廣播用沉浸式音效支援(香港不適用)
46:10 IMAX 1.1 更新 - 修訂高低音濾波(HPF/LPF)設定值
49:49 IMAX 1.1 更新 - 修訂 DTS Enhanced 訊號限制 / 取消對一般 DTS 音訊 Upmixing 兼容
55:22 追加輸入訊號資訊顯示|FRL Rate Display 資訊功能
57:20 追加屏幕保護功能
59:15 更新推出時間 | Q&A 環節
#Denon #Marantz #X8500H #X6700H #X8500H #A110 #SR8015 #AV8805
韌體 入門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文字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6491/i-rocks-m33-m35-rgb-gaming-mouse
鍵盤廠 i-rocks 艾芮克科技近期推出了全新 M33 RGB 遊戲滑鼠與 M35 光微動開關遊戲滑鼠,M33 RGB 遊戲滑鼠主打 RGB 發光、可透過搭配軟體達成更多功能設定;M35 光微動開關遊戲滑鼠則採用光微動開關,讓點擊段落更明確且回彈手感絕佳,在按壓左右鍵時帶來有如青軸鍵盤的清脆節奏感。
#GAMING #M33 #滑鼠 #IROCKSM33 #電競產品 #開箱
M33 RGB 遊戲滑鼠採用簡約左右對稱式設計,適用於慣用左手與右手的玩家,光學引擎採用高速偵測模組技術,靈敏度最高提供 5000DPI,可透過 DPI 按鈕做五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由軟體調整,回報率最高提供 1000Hz,提供四段調整,按鍵共提供五顆可程式按鈕,RGB 發光透過軟體調整發光顏色與模式,還可與其他 i-rocks 產品做發光同步。
前側可看到底部導光條設計,並一路向後延伸,滾輪上有凹凸紋路設計,滾輪後方為 DPI 切換開關。
不同於常見的單鍵或雙鍵按壓,M33 RGB 的 DPI 切換按鈕採用指撥式設計較為少見,須採用前推與下撥的方式切換,這樣的設計也相當直覺便利。
M33 RGB 整體外形為中型尺寸,一般男生手掌握起來沒什麼問題,且為左右對稱設計,慣用左手玩家也可使用
M33 RGB 遊戲滑鼠可搭配軟體做按鍵功能調整、背光顏色/模式調整等各種細部調整,按鍵功能可調整為常用的多媒體、DPI 切換、傳輸速率、視窗管理、文字編輯、組合鍵、火力鍵…等,可選擇功能相當豐富,並支援錄製巨集提供玩家最佳的火力支援,此外在新版軟體更新中也一併附帶了 M33 RGB 韌體更新,除了可將滑鼠上的一顆按鍵指定為 "滑鼠 Fn 鍵",透過組合鍵的方式達成更多功能外,亦改善了裝置間燈光同步效能與記憶體使用等。
M35光微動開關遊戲滑鼠 - 壽命更耐久右手專用滑鼠
M35 光微動開關遊戲滑鼠採用不對稱式外型設計,適用於慣用右手的玩家,光學引擎採用 PixArt 3325 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 5000DPI,可透過 DPI 按鈕做五段切換,DPI 段位採用發光方式表示,最大亮點是採用『光磁微動開關』,一般微動開關為金屬接點與彈片做動設計,回彈需要較久的時間且壽命有一定的限制;光磁微動開關利用光線做為觸發訊號,搭配永久磁鐵與鈕簧驅動結構設計,擁有八千萬次點擊壽命,無接點耗損與雙擊問題,使用壽命更耐久外也無需一陣子就更換微動開關!
外型為不對稱式設計,表面同樣採用消光處理,質感相當不錯,鼠腳採用三片式配置。
韌體 入門 在 想學韌體,想請前輩教方向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只是要做簡單的東西,要賣出去的話,找個便宜貨.就可以了, 如義隆,盛群之類,不過資源不好找.. ... 如果是要入門,以後有想要在這方面發展.那8051 arm 挑 ... ... <看更多>
韌體 入門 在 Yesio.Net - 可程式小車一向是韌體程式入門的好選擇也是教學 ... 的推薦與評價
可程式小車一向是韌體程式入門的好選擇也是教學的好題材e32Edu功能: 藍牙/WiFi雙模通訊microPython /C語言蜂鳴器超音波巡線控制App inventor2程式控制整合式鋰電池 ... ... <看更多>
韌體 入門 在 [討論] 韌體工程師需具備知識與技術? -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小弟預期明年可以趕上最後一梯次研替
小弟研替錄取的公司是某系統廠的韌體RD
像是主機板與Server韌體的研發
想問問各位前輩
工作時大概都會需要接觸到那些工具或技術呢?
面試時 面試官說
C/C++ Linux有觀念即可
新人進去都會重新來
只是之前查104看到有些韌體RD還需要會用示波器跟看電路圖
那是那一類型的韌體才需要操作示波器相關的儀器跟懂電路圖呢?
另外那些人格特質比較適合做韌體RD呢?
因為碩論現在寫網頁
前後端都要用 但總是寫不出來感到痛苦
一度在想要不要明天回家申請個一般替代役
再給自己一年時間想想自己適合什麼
最後如果是主機板的韌體RD
想精進的話
可以自己買塊arduino開發版來學嗎?
自己有在考慮
如果有機會要不要往嵌入式方向走走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174.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449764576.A.80F.html
※ 編輯: mikejhou (1.173.174.22), 12/11/2015 00:24: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