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之前讀到的句子「聰明是種天賦,善良是種選擇。」
但韓國電影「寄生上流」裡面有句台詞又再次觸動了我「如果有錢的話,我也很善良。」
剛剛在整理iCloud不足的容量,舊照片裡看到了這個--2020年的個人所得稅初步試算,報的是2019年的收入。
收入我忘記多少了,但要繳出去的稅是一百多萬,妥妥的40%所得稅率,所以我每年都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後一天才想報稅。
在醫院領死薪水而非開業,報的是「50薪資所得」,而不是9A或9B或營業稅,這個是僱主的扣抵成本,你少報一元,老闆就要多繳一元的稅務成本,所以逃稅都沒得逃。
所以一樣要繳一百多萬的稅,繳營業稅的或9B的,絕對比我有錢很多(跪)
今年報的稅是去年的薪水,但從今年一月一號起,我放棄了這份要年繳百萬多稅金的工作,離職去恆春醫院專任。
我丟下市區相對高薪的工作,去恆春追求自由與家庭生活兼顧,哼哼,所以今年開始我早已 #財負自由 XD......明年五月報稅,我突然開始覺得沒什麼好害怕的了。(我就窮,比讚)
從小其實我家家境很不好,別說窮養兒富養女,我到高中身上還幾乎沒有零用錢。1999年7-11的大亨堡一個28元,一塊道明門口的阿亮香雞排35元,88號公車到雄中12元,為什麼我記得如此清楚,因為我連零用錢都沒有,買一片阿亮香雞排,接下來表示有三天要走路去雄中,不然就是乾脆暗槓整份的蔡天建補習費入自己的小金庫,那個學期不補習,反正只要成績沒掉,我媽也不會知道,她當保姆、做家庭代工,早就佔掉了她很大部分的心力。
所以我從小對賺錢金錢的渴望其實很大,如果我有錢,是不是我爸就不用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如果我有錢,是不是想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
所以我大學兼了十幾個家教,做過加油站大夜班,送過報紙和廣告單,甚至還去酒店當過少爺。(喔對,熬夜爆肝沒賺到甚麼錢,還被強迫買了貴死人的廉價西裝,專宰涉世未深或急用錢要找打工的大學生的這種酒店詐騙,應該算是當年的台中名產。)
直到我遇到一個家教學生的家長人超好,阿姨叫我不要努力了,好好教她兒子女兒就好。「你一個醫學院學生還是好好讀書啦,要預支家教費還是要我先借你都沒關係,你畢業再還我就好」,我才穩穩的只剩下好好讀書和兼一些家教維持生活所需。
沒有吃過苦的人,當然可以高高在上的去指責那些吃苦的人是自己不爭氣不努力,為甚麼不翻轉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不是考上醫學院,搞不好我也還在生存線下掙扎。
我到現在為止,還是很愛錢很愛工作,看看我下個月精美的班表,除了那一格醫美,其餘的每一格都是24hr on call哦。
沒辦法,理想要顧,但現實生活中的妻小也要養,總不可能我想去偏鄉,然後就讓我家小孩去複製我小時候的苦吧?
還好我有一個美貌善良,而且不太計較的太太陪在身旁,這大概是上帝給我這輩子最大的財富。
照理說,這麼愛賺錢、這麼需要錢的狀況,為什麼我和太太還會一筆一筆的捐款捐出去?施比受有福對我來說不是一句撐場面的屁話,因為有比我們更需要的人,因為我也好希望在我曾經痛苦的那些日夜,要是有人能拉我一把多好?如果我的一點付出,能多接住一個人或一個家庭,都比我多買一台PS5要有意義。
有X粉來放屁,被我封鎖了。#捐錢是為了抵稅,操你媽,一聽就知道你沒捐過錢或是你爸爸富可敵國。
解釋一下吧,假設你年收五百萬,要繳的40%所得稅是一百萬。
當你捐了十萬,不是讓你變成所得稅只要繳90萬。而是讓你的收入變成490萬,再乘以你的所得稅率40%,最後你要繳的稅會是96萬。
捐十萬,讓你所得稅少繳四萬,如果覺得是這是為了節稅的人,我想你數學和邏輯應該都很差,不然就都被那些商人帶壞了啦。
除非你又開工廠又開醫院學校,把你右邊口袋工廠造孽的錢捐給左邊口袋的學校或基金會,那才是捐款為了節稅,所以有錢人才有辦法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可以娶很多房生很多私生子啊。
或是把不值錢的物資或垃圾,標個超過的價值捐出去,這也有抵稅的效果。
如果您覺得捐錢節稅這麼划算,那精打細算的您,怎麼不一起捐起來?
我就當你是在祝福我有一天也可以也有一間寫我名字的醫院和學校和基金會可以讓我這樣捐款節稅的一天啦,幹❤️。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
韓國電影 數學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昨晚老闆不小心睡著了所以兩天份合併出刊
1. Zuckerberg變成風暴中心:Facebook員工發起遠端罷工
上週五Mark Zukerberg開始對美國總統Donald Trump貼文引發的風暴展開一連串危機處理,沒料到這些動作反而在週末快速發展成為Facebook內部的小風暴。
上週五一早Zukerberg公開貼文表示Facebook不支持Twitter過濾總統貼文的作法。隨後,Zukerberg火速召開會議對員工講話,外流的錄音檔中他說自己從一早醒來就痛苦掙扎到現在,因為他對貼文內容感到「作噁」,但又判斷Trump並沒有違反Facebook現有使用者條款。員工擔心Facebook對Trump的容忍可能永遠沒有底線。為了安撫他們,Zukerberg也在會議中保證只要未來Trump違反使用者條款,Facebook隨時準備好出手。在此同時也有媒體披露Zukerberg的替代方案是週五稍晚私下打電話給Trump,微婉地告訴他該貼文的「語氣」和「用語」令他感到擔憂。
這一系列做法並沒有成功安撫Facebook員工的不滿。於是週末期間Twitter上接連有員工出來表示為Facebook對種族主義的包庇感到丟臉。不滿的聲音快速集結之下,他們週一迅速組織了一次居家工作遠端版的罷工,並集體向公司提出了完整的訴求。為了回應員工的訴求,週一Zuckerberg召集了幾名黑人資深主管討論,並預計會在今天再次召開會議回答員工的提問和訴求。
The Verge這篇報導文末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Zuckerberg一直試圖把他個人情感和他作為Facebook CEO的角色嚴密隔離開來,也因此他一方面以CEO角色堅守捍衛Trump言論自由的界線,在此同時也以個人情感捐了1000萬美元給種族平權團體。但作者認為Facebook自成立以來就告訴我們一件事:你只能有一個真實的身份認同。
(報導原文:https://bit.ly/2ZVrkWR、https://bit.ly/3dr2zFI、https://bit.ly/2Ax8Yk8)
2. 今天是Blackout Tuesday,音樂產業聲援黑人民權停止活動一天
以爵士和藍調音樂著稱的Atlantic Records發起的Blackout Tuesday活動,在過去48小時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擴散,包含Sony Music、Virgin EMI、Universal Music、Warner Records等數十家唱片公司都會在今天停止所有商業活動一天,以表示對於黑人民權的支持。Blackout Tuesday不是一次放假,而是希望藉由所有音樂人同時在這一天斷開工作的連結,能夠與社群重新連結在一起,用以呼籲咎責和社會變革。同一天,Spotify也在系統歌單中新增一首長達8分46秒完全靜默的歌曲。這個長度正是死者George Floyd遭員警鎖喉壓制致死的時間。
(報導原文:https://bit.ly/3eKvHYL、https://bit.ly/3dnQrpe)
3.Netflix數學課:電影院的抵制已經讓他們一年損失2億美元
因為Netflix不願遵守上架空窗期的限制,電影院業者早從2016年的《臥虎藏龍》續集就開始一路抵制,不讓Netflix投資的電影有在電影院放映的任何機會。Forbes試著在2019年全年19部Netflix自製電影中挑出5部來估算如果它們得以上電影院放映的話可以收到多少票房。最後估算出約7.9億美元票房,扣除電影院抽成、製作成本和行銷成本後,約為2億美元的可能利潤。作者認為Netflix不應坐視這種年復一年的損失,並應該趁今年底電影院體質財務最糟的時刻出手買下電影院,終結這種對消費者有害的抵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電影院只是在濫用市場權力來控制觀眾看得到什麼電影,而相反地Netflix則是在確保觀眾有更多內容和通路的選擇。Netflix有機會促成這個百年產業的革命,當然前提是Amazon沒有先下手為強。
(報導原文:https://bit.ly/2AyKlnu)
4. 分析師:拜託行行好為中級成本電影的VOD市場開一扇逃生窗
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的分析師Meghan Durki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電影院應該要對空窗期放手,讓中級成本的電影可以在上映三十天後開始開拓高單價VOD市場。高單價首輪VOD市場好萊塢已經談了十多年,卻一直在電影院的抵制下始終無法實現。直到這波疫情才讓幾家片廠趁亂推出,並證明高單價VOD確實能獲得消費者青睞。對Disney這種專門只搞大片的片廠可能無關痛癢,但對於Universal 和Warner Bros這些除了大片之外還繼續拍中級成本電影的片廠來說,高單價VOD可能是活命關鍵。重點在於趁著觀眾對於電影院上映的資訊熱度還沒退去的時刻,吸引他們以高單價在線上租片觀看。因為VOD平台抽成遠低於電影院,對片廠而言會形成一個讓中級成本電影存活下來的關鍵二級市場。分析師的驚悚結論是:Disney和Christopher Nolan極力想用《Mualn 花木蘭》和《Tenet 天能》兩部超高成本大片讓電影院復甦,但實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沒有健康的多元窗口讓各種規模的電影可以活下來,電影院最終將成為兩億美元以上大片專屬的貴賓席。而觀眾只能被迫回家在Netlfix或其他平台上看更多元的電影。
(報導原文:https://bit.ly/2ZWEliU)
5.其他美國騷亂的相關娛樂產業新聞:
1) Sony宣佈取消週四的PS5遊戲發表會活動,因為他們認為這時候需要退一步「讓更重要的資訊得到聲量」(https://bit.ly/2XnH3fs)
2)同志社交軟體Grindr宣布移除軟體上的種族篩選功能,藉以支持種族平權(https://bit.ly/3colpwa)
3)達拉斯警方要求大家透過App上傳各種抗爭者非法活動影片紀錄後,韓團粉絲(why?)開始湧入各平台給該app負評來洗掉其排名(https://bit.ly/3cpfl6v)
4)美國共和黨議員在Twitter上貼文鼓吹美國應該像獵殺中東人一樣獵殺那些鼓動抗爭的反法西斯主義運動組織,結果再次觸發Twitter「美化暴力」的過濾機制而被隱藏貼文(https://bit.ly/36UeGsp)
5)導演Spike Lee釋出短片將George Floyd意外事件的影像紀錄與他的1989年成名作《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中的意外事件剪接在一起比對(https://bit.ly/2ZYKTxj)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 ̄ ̄ ̄ ̄ ̄ ̄ ̄ ̄ ̄ ̄ ̄ ̄
➤ 對187家中國電影院的問券調查指出有42%的經營者認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極可能退出電影院市場(https://bit.ly/3crg86K)
➤原訂今天開始舉行的坎城Midem國際唱片展,將在本週改以線上論壇的方式對所有人開放(https://bit.ly/2ZYxm99)
➤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HBO Max刻意低調不宣揚他們片庫中有Criterion修復經典電影?(https://bit.ly/2zToDdB)
➤香港電影院全數復工,並開始重返千萬港幣票房,數碼寶貝電影拿下票房冠軍(https://bit.ly/3dqx3b6)
➤印中領土爭議緊張關係中,名為Remove China APPs的應用開始暴紅,該應用可以幫助使用者移除手機中所有來自中國的服務(https://bit.ly/2XVvWcM)
➤以Facebook社群遊戲開心農場起家的美國遊戲開發商Zynga以18億美元併購土耳其手遊開發商Peak(https://bit.ly/3drC9DN)
➤美國影視製作人聯盟協同各工會制定的22頁復工白皮書已經送交紐約州和加州政府(https://bit.ly/36Qeuug)
➤導演James Cameron抵達紐西蘭開始14天的隔離,以便復工繼續拍攝《Avatar 2 阿凡達2》(https://bit.ly/2ArQX74)
➤美國廣告業企圖趁著疫情向電視台施壓降低電視廣告價碼,電視台仍極力抵抗中(https://bit.ly/3eFmJft)
➤韓國電影委員會提供消費者近40%的票價補貼鼓勵觀眾趕快回到電影院裡(https://bit.ly/2Bhpsxc)
➤波蘭政府已經許可電影院在本週末重新開門營業,但連鎖品牌仍在觀望(https://bit.ly/3eHASZM)
➤電影《Quiz Show 益智遊戲》中事件的真實主角、益智節目醜聞吹哨者Herbert Stempel過世,享年93歲(https://bit.ly/3eMQD1D)
➤導演Ridley Scott說Stanley Kubrick看完《Alien 異形》之後打電話問他是怎麼辦到的,因為異形從演員胸口迸出來那場戲看不到剪接的破口,旁邊的演員怎麼可能有這麼真實的反應?Scott只好跟他一步一步解釋如何把裝置藏在桌子底下,而且準備過程中儘可能避免讓其他同組演員看到該裝置以及異形本人,才有辦法用攝影機捕捉到這麼真實的驚嚇情緒(https://bit.ly/3737Hhf)
韓國電影 數學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常看動作、科幻與恐怖片,有些文藝片反而我感到焦慮,我也幾乎很少在看電影時感動流淚,但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不過才十分鐘,就已經讓我潰堤,一直淚流到電影結束,外加完全都看不懂的韓文工作人員名稱也都跑完,還是止不住淚水,最後,眼睛紅腫到無法再多停留,只能趕緊戴著墨鏡驅車回家。
我也是個母親,因為育兒而辭職在家照顧家庭,原本有個相當難得又令人稱羨的工作,薪水也相當優渥,但是,七年前,一念之間,選擇家庭。直至今日,已經無法回到原本工作,必須伸手拿錢,家中大小雜事與育兒的一切,都是我的日常。過去的專業,只是人生的蕾絲花邊。我的存在幾乎就只是孩子的母親與體力活兒,同時身兼廚師、保母、司機、雜役、家教、秘書、精神導師於一身。
電影故事中每個小細節,我都有不同程度的經歷(除了精神狀態不同):只要是當過媽媽的女性、因為育兒而辭去工作的女性、在職場上因為性別而被曾嘲笑的母親或女性、在婆家眼睜睜看著所有男人都在看電視卻不得不在廚房幫忙的女性、決定降低自己的學歷去打工的母親、或是每天恍神於空洞茫然的憂鬱母親,絕對都能在《82年生的金智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中,金智英(鄭有美飾演)的老公(孔劉飾演)肯定不是一般的先生,《82年生的金智英》將老公這個角色美化了,起碼在我熟識的媽媽朋友之間,從未聽聞過有這種溫情體貼又充滿關懷暖心的老公。孔劉在公司的那幾位同事,想要逃避老婆與逃避育兒的男人,才是真正名為老公的這種生物的常見模樣。我揣測許多男人對太太的愛,大概在女人育兒時因焦慮症發作,就被消磨殆盡了。
曾經在對生活不滿,外加憂鬱症時期,我也想要外出工作,但是,所有與「但是小孩怎麼辦」的各種難題接踵而至,最後就是我必須退十步妥協。也有好幾次我提出在家當家庭主婦與我的本性不融,我想喘口氣,也想出去工作,反而會被反問:「不然換你去賺錢,如何呀。」
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你是找得到你想要的工作嗎?你是能賺多少?能養家嗎?」另外還有更深的隱含之意:男人也是很辛苦在外面賺錢養家,女人在家帶孩子照顧家庭,一人一半各司其職,並沒有比較辛苦比較吃虧。
男主外女主內,看起來是一人一半,都是三個字一組,但是真正在經營家庭的男女肯定都知道,女主內的那一半,是沒有上限與永無止境的勞役付出。所有的人應該也都聽聞過這樣的說法:寧可去上班也不要在家帶小孩。
不是小孩不可愛,也不是母親不愛小孩,而是關於「家」的全面式經營,是非常考驗精神與消耗體力,尤其是育兒,因為公司的工作再如何困難,多少是可以以理性推算與計畫。但是「小孩」沒有公式、變數多端、難以預期。
電影中,在電車上當孩子屙便時,家長有多焦慮;在餐廳中打翻飲料時,又有多慌張。其實,除了飾演先生的孔劉不真實之外,《82年生的金智英》的劇情中,另一個不真實的角色就是兩歲小朋友。真正的兩歲小孩,才不是隨時都會乖乖坐在安全座椅上的恬靜模樣。小孩都是意志堅強的小生命,他們會努力捍衛他們的喜好,爭取他們的偏執。這是在家單打獨鬥的母親,另一種難以言喻的痛楚,因為晚歸的先生可能會疑惑:你是個母親,是個成人,為何會被一個小孩打敗,為何會被小孩整呢?
以前,當我被反問「不然換你去工作吧?」,就會陷入極度的悲傷,覺得自己真是糟糕無用的魯蛇,但是,最近終於想通一事,會說出「不然換你去工作吧!」這樣言語的男人,實在很幼稚,幾乎是跟「窮到只剩錢」的程度差不多。他們只是佔了便宜,卻拿這種便宜來賣乖,如此不過只是凸顯自己的幼稚與無能罷了。
男人生在這個社會,其實享有比女性更多的特權,只是我們毫無自覺,於是男性會以為他們的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所獲,而女性也會自責於自己不夠努力或是能力不足。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同工不同酬,就是其中一例。
此外,這個社會對於人文與理工的待遇,也是一直不公允。如果有注意到,在《82年生的金智英》的主角畢業於韓文系,另一部關於受困於家庭的母親Tully(在《厭世媽咪日記》)則是畢業於英語系,這兩個角色其實就是生在台灣卻畢業於中文系的女性。
既是女性,又是人文科學中的本國語言學系,幾乎就是高學歷中的最底層。經過性別與科系上的階級篩選,再加上年紀,想要重回職場的母親們,該有多麼困難呀。
像是劇中幾位高學歷女性,無論是畢業於戲劇系或物理系,最後都只是育兒保母與家庭雜役(計算艱深的數學,反而是種療癒)。女性帶著專業在家從事底層工作(例如金智英的母親),其實與能力高下與否無關,而是社會普遍早已存自的偏見與歧視,讓女性難以重回職場,也讓女性直覺地被誤以為無能且無用(例如「媽蟲」)。
後來,我也發現,與其說是期待有人分擔家務,在家的母親更期待的是認同。幾句認同與感謝的話,就能給家庭主婦許多的鼓舞(但詭異的是,有些男人就是很難說出一句正向又好聽的話,不然就是不自覺地會以反話代替內心的感謝)。
有專業的女性,必須在壯年時期待在家中從事雜役勞務,肯定會面臨逐漸失去自信且無法自我認同的焦慮。如果家人能夠給予多些肯定、多點讚賞、或者更多的感謝,或許就能彌補人類本能上期待自我成就的缺口。
《82年生的金智英》真是能讓母親感觸很深的電影,訴說著許多女人婚後的真實人生。雖然暫時我也逃不出已經深陷不拔的命運,起碼透過這場電影,在淚水中暫且獲得療癒,哭完之後,就能再繼續堅強下去。
一會兒,又已經下午三點半,準備笑顏迎接即將下課的小朋友,開啟家庭主婦的平日晚班了。
韓國電影 數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韓國電影 數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韓國電影 數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