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動起來!(文章有點長⋯⋯)
今天到議會施政報告與質詢。
市府團隊在面對各項艱難挑戰下,兼顧防疫,盡速恢復正常生活,緊緊緊推動各項政策,加速產業轉型,讓市政建設持續前行。
⭐️防疫政策方面,市府團隊嚴格執行「疫調、匡列、隔離」,阻斷社區傳播鏈。將長輩當作自己家人,由里幹事到府發送接種通知單,並招募熱血計程車提供接送服務;另外也參照日本宇美町式接種方式,再輔以現場音樂演奏,撫慰人心。感謝醫療團隊,社區及校園集中接種站,醫護津貼撥發2000/天(上下午各1000元);在港埠防堵上,落實前鎮小港旗津及興達港檢疫措施;在移工管理上,要求入境移工完成檢疫14日後,須取得PCR陰性證明,執行宿舍降載並落實分艙分流措施。市府也進行跨局處進行聯合稽查,巡查市場、夜市、商家、餐飲等場所,違反防疫相關規定者,依規定裁處。
⭐️加碼紓困部分,高雄是全國第一個先設置紓困專線,統一諮詢窗口,並將所有紓困資訊整合於紓困專區,供市民查詢使用。在「挺商家與市民」方面,包含停徵娛樂稅、減徵房屋稅、免徵使用牌照稅、補助市民移置防疫旅館居隔每日500元、一次發放住宅租金補貼加碼30%、本市青創貸款及高銀優惠貸款等,共5億5,953萬元。另在「挺攤商」方面包含減免廠商、攤商租金、權利金、規費,共1億1,700萬元。
⭐️加速產業轉型,在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中央5年內將投入百億,市府再加碼提供5G AIoT業者進駐空間租金(006688)專案補助,預計增加產值1,200億元。市府全國首創設5G研發專網,攜手經濟部投入資源於高雄展覽館建置,將於今年10月啟用,成為南台灣第一個「5G虛實互動會議示範場域」。另市府委託台壽興建營運「台壽大樓」,已有仁寶、Cisco、精誠、方陣聯合等多家簽約或進駐意向書,仁寶電腦與Cisco將合作打造「5G XR垂直應用示範場域」;經濟部於高軟園區鴻海大樓設置「亞灣新創園」,已44家新創公司及7家國際加速器進駐,預計今年10月開幕,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
為讓高雄成為高階製造中心,仁武產業園區截至7月15日計有60組廠商正式提出申租,登記率高達461%,將在今年12月同步建廠,開發後預計可創造242億年產值、提供6,300個就業機會。此外,市府也成立「橋頭科學園區專案推動小組」,招商、開發作業「平行並進」,於今年底廠商可選地設廠,園區工程、廠商建廠可提前至111年9月同步進場施作。
⭐️招商引資部分,市府團隊上任以來,高雄招商1,594億元,加上台商三大方案1,928億元。在促參與聯合開發投資部分,目前已有78億民間投資,未來預估將引入513億民間投資到高雄,其中的「特貿三」已於今年3月公告,預計年底完成簽約,帶動超過350億民間投資。
為加速褐地轉型產業園區,積極整治高雄煉油廠,未來高煉廠將向北串接半導體製造聚落,更將結合新材料研發專區、新材料國際學院等產學力量轉型成為半導體產業聚落之一;高煉廠預計整治面積約 169.5公頃,整治期程至 112年12月31日,將採三階段分6區、分期分區整治,未來提供至少15,000個就業機會。
高雄未來將串聯南科、路科、橋科、楠梓、仁武等園區,形成「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而S廊帶各大科學園區創造的就業機會包括橋頭科學園區1.1萬個就業機會、仁武科學園區6,300個就業機會、亞灣5G AIoT園區1.2萬就業機會、路竹科學園區1.4萬個就業機會,總計至少增加4.3萬個就業機會。
⭐️青年創業部分,青創基金加碼到4億元,針對青創、5G AIoT、商圈、文創及農漁等五大領域提供各項補助、輔導及培訓計畫,擴大協助青年在高雄築夢且圓夢。截至目前已有9,173家青創事業對接融資補助及創業輔導等相關資源,帶動超過72.7億資金效益,並提供青年逾17,000個穩定就業機會。本市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從109年上半年的13.9%,到今年上半年的10.5%,下降3.4%,是六都第二低。
⭐️交通建設方面,環狀輕軌預計於112年底輕軌成圓,其中鐵路園道(C17-C20)預計110年底完工通車、美術館路段(C20-C24)預計111年底完工通車、大順路段 (C24-C32)預計112年底完工通車。全線通車後每日運量可達8.7萬人次,122年每日運量可達12萬人次。另岡山路竹延伸線1階目前施工進度66.5%,2A階段今年底動工,預計116年完工通車。黃線已通過交通部、環保署綜規與環評,力拚111年底動工,117年底完工通車。小港林園線可行性報告國發會審議中,預計111年底動工,118年底完工通車。
⭐️空品改善方面,109年較108年改善10.7%;而空品良率(AQI≦100)109年為82.8%較108年提升5.9%。在減煤方面,積極協調國營事業與工廠減少用煤量,110年擴大減煤量136萬噸(較去年提升2.6倍),包含興達電廠秋冬停2減2,減煤量提高至35%以上、秋冬減煤時間再延長1個月(今年9/15-9/30提早半個月啟動、111年4/1-4/15延長半個月)、要求燃煤機組提早到114年全部除役。大林電廠部分,則要求秋冬機組停機3個月、減煤50萬噸。其他國營事業的中鋼汽電共生鍋爐於8月24日全部停止燃煤,減煤30.8萬噸。中聯2座熱風爐111年改用天然氣,減煤1.2萬噸。汽電共生業者秋冬減煤,減煤16萬噸。
⭐️為鼓勵市民養成運動習慣,規劃13處運動中心,涵蓋人口超過200萬人,除已開放營運的鳳山運動園區,今年底將會開放苓雅運動中心及左營運動中心;前鎮、鹽埕、大寮、美濃運動中心將於111年完工;楠仔坑、三民、小港則陸續於113年完工。
⭐️社會住宅,不只要讓年輕人敢生能養,更要住得沒負擔,111年編列3處社宅,預算9.05億。中央與地方合作興建至少8,800戶,設計興建中約3,600戶。市府興建則有3處,岡山社宅今年底動土,大寮社宅及前鎮亞灣智慧公宅111年上半年動土。全方位滿足企業員工、就業青年及經濟或社會弱勢者的居住需求。
⭐️鐵路地下化綠園道部分,已在今年8月底開放全線使用,搖身變為市民生活休閒新地景,綠化面積約7個中央公園、增加自行車道長度約12公里,市府更啟動「綠園道建物外牆微整形-彩繪活動」,攜手14位在地藝術家及園道沿線136棟建物屋主們,共同參與綠園道沿線建築彩繪活動,從愛河西岸到鳳山車站,共27個主題畫作,預計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
⭐️也重新整建壽山新動物園,以「動物的自由之地」、「親子的同樂天堂」及「空中漫步長廊」三大主軸發展,預計111年9月完成,打造一個更友善動物、更適合親子共遊的動物園。
⭐️農漁政策,市府加碼補助20%保費,協助農友投保8項農作物保險,110年較108年投保案件成長30%,有效減少農民風險損失。養殖漁業保險自110年起,漁民僅負擔25%,投保件數較去年增加63%。另為體恤農民,本市109年10月實施農業用水免規費,免收登記費、履勘費、水權狀照費約2,700元,至目前申請302件。
⭐️原鄉建設,111年增加1250萬元的部落建設經費;三原區重大建設經費1億8863萬2千,包括茂林區溫泉示範區今年11月完工;桃源區山籟愛玉館興建預計今年11月完工;那瑪夏區祭儀場重建趕工中,預計111年2月完工;都會區建設屏山運動場發包中,111年10月完工。
面對後疫情時代,市府團隊將在兼顧防疫下,盡速恢復市民生活及百工百業,2021國慶焰火回歸高雄舉辦,活動期間透過分艙、分流、人員降載,將原本可容納約69萬人場地,降載至2萬人,提供民眾安全無虞的觀賞空間。
明(10/1)即將開放線上預約登記參加抽籤,提醒大家先加入高雄市政府Line官方帳號喔!
同時配合振興復甦經濟,市府也加碼推出「高雄開就賺」活動,希望透過精準振興、落地消費、數位紙本雙重對接、夜市商圈再加碼,為受疫情影響嚴重之產業搶得商機、注入經濟活水。
◎歡迎分享簡報圖卡!期待一起讓高雄好生活、高雄動起來:https://reurl.cc/AROb4K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問題] 關西關東9天8夜行程交通票券請益- 看板Japan_Travel 的評價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順益台灣美術館| Taipe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順益台灣美術館 - YouTube 的評價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Podcast:《 牽小手玩博物館》第二季
——台灣美術好好玩,培養孩子的描述力!
上一週,我們一起用聲音走訪位於故宮週邊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這一週,要介紹位於台北市中心以「台灣美術」為收藏主題的順益分館,從觀賞這些畫作,和大小朋友一同觀察、思考,並鼓勵孩子說出作品的細節,培養孩子的「描述力」!
誕生於 2020 年,順益台灣美術館座落於台北市北門附近,創辦人林清富先生,從70年代開始陸續收藏許多台灣藝術家的畫作,美術館中的常設展,展出台灣美術史中影響台灣畫壇深遠的 12 位人物的 12 件作品。本集應用「尋找名詞、形容詞、動詞」的思考路徑來觀賞陳植棋的《臺灣鄉景》,以及李梅樹的《海上晨曦》,和孩子一同透過美術旅遊台灣、認識20世紀初期的台灣風景!
🎧️ 現在就收聽!《#牽小手玩博物館》S2EP08 | 藝術家的遊記,跟著畫作去旅行─順益臺灣美術館 ► https://bit.ly/3CIROuG
■ 照片提供:順益台灣美術館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藝術 #人文 #歷史 #台灣美術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台北奔走那麼多年的各位,你知道嗎,台北有城?
在1884年完工的台北城,城牆範圍是今日的中山南路、中華路、愛國西路、忠孝西路。在台北城內當然是政府機關、公共設施的所在地。而其中北門與被第一個拆除的西門之間,是清代台北城最重要的一角,後來也成為日治時代最繁華熱鬧的區域之一。
這次導覽將帶著你從北門走到西門,在現在的街道上仍然可以見到台北城當時的繁華,也在建築、店家感受到異國情調。當時的台北可能比你想得更時尚!
#從北門到西門 #失落的台北城
場次時間|08/28(六),15:00-17:00
詳細資訊|https://bit.ly/3ikpisd
圖|北門/黃國隆(年代不詳/油彩),順益台灣美術館館藏/提供。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順益台灣美術館| Taip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順益台灣美術館-秋季實習生招募中 】 美術館實習都在做些什麼呢? ... 地址: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美術分館(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5號) ... <看更多>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順益台灣美術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user-et1mw4ev6p. @user-et1mw4ev6p ‧ ‧ 27 subscribers ‧ 10 videos. More about this channel. Subscribe. Home. Videos. Playlists. Community. Channels. ... <看更多>
順 益 台灣 美術館 在 [問題] 關西關東9天8夜行程交通票券請益- 看板Japan_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不好意思,請益一下
目前幫忙外國友人規劃第一次日本行程(粗略版本)
有大人跟年輕人,所以行程比較綜合一點
Day 1
台灣抵達關西機場→心齋橋
Day 2
難波→天滿橋→伏見稻荷大社→錦市場→金閣寺→京都祇園→花見小路→八坂神社→清水
寺
Day 3
到奈良→春日大社→興福寺→猿澤池→中川政七商店旗艦店
Day 4
環球影城一日遊
Day5
出發到箱根Hotel - Hakone Suimeisou
Day6
新宿→澀谷→SHIBUYA SKY
Day7
Ghibli Museum
Day8
明治神宮→原宿→表參道→晴空塔
Day9
回台
請問需要購買到以下幾種票券嗎?是否有可以省略或更建議的票券呢?
JR Osaka-Tokyo Hokuriku Arch pass
Daily city pass for Koyto
Muiti-day pass for Osaka and Toyko.
歡迎指教行程可修改部分,因本人是東京派,大阪與京都只去過一遍,所以經驗不足,望
請賜教,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0.199.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93558424.A.B8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