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各國能源政策系列報導:新加坡
【新加坡面積僅720平方公里也無天然資源 電力幾乎全仰賴印尼與馬來西亞天然氣管線輸送發電 但2002與2004年兩次大停電 讓新加坡重新思考國家能源安全戰略 除高達30%電力備載容量 高電價及尖離峰電費差價迫使企業及民眾節能減碳 更興建多個天然氣儲存站確保能源安全 近年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擁有世界最大的水浮太陽能實驗區 希望最終15-20%電力來自太陽能發電】
這是一個熱帶雨林裡的都市叢林,全年盛夏的新加坡,不能沒有冷氣,而都市叢林,必須要有越夜越美麗的能力,如果孫燕姿宏亮的歌聲是天賦異稟,面積只有720平方公里,沒有任何天然資源的的新加坡,靠的是什麼。
「新加坡超過90%的電力來源是靠天然氣進口,而且電力的需求預期將持續增加。」
位於天然氣產量大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正中央的新加坡,本身不產一滴油,雖然自豪,是全世界第三大的煉油轉運港,卻一直沒有把煉油轉運商業模式,運用到天然氣上。
「在對天然氣的這麼高的依賴之下,對於開發多樣化的能源供應來源,是保護新加坡能源安全的當務之急。」
1965年從馬來聯邦獨立的新加坡,一直致力於外交上的和親睦鄰,以保障不需要任何儲藏成本的,近距離管路輸送的天然氣。
2002年的8月5日,2004年的4月13日和6月29日,新加坡分別連續發生了一小時以上的大停電,造成嚴重的商業損失,雖然新加坡的用電量一直走高,但是經查證幾起停電,都來自天然氣接收站安全閥的突然關閉,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規定,維持系統安全的最低儲備電量為30%,以每年三天的載量損失來計算,30%的備電需求,是為了因應電力系統發電機組的強制停電,但是停電事故徹底嚇醒了新加坡,把停電視為再也不能等的「起床號」。
「新加坡政府從2006年起,就著手計畫建立一個液化天然氣儲氣站,可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來滿足新加坡未來的需要,於是在2009年成立新加坡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SLNG ),負責在裕廊島建造和營運,新加坡第一座液化天然氣儲氣站。」
即使沒有大型製造業,也不能讓停電,影響新加坡號稱是國際金融中心,行銷數據載量服務的完美形象,因此緊接著的全球金融危機,也沒有中斷新加坡決定要興建,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的目標。
「這是一個策略性的關鍵基礎設施,開啟了全世界的天然氣資源,來供應新加坡的能源需求。」
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的建造,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最擅長包裝和行銷的新加坡,當然不會癡癡的乾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讓我們歡迎榮譽資政李光耀先生。」
新加坡在發生金融海嘯的2008年年底,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能源週」論壇(Singapore International Energy Week),由早已退休的前總理李光耀親自出席,老總理的加持,證明了原來在能源議題上後段班的新加坡,從此致力能源轉型的企圖心。
「我們希望與世界最好的標竿為基準,不然的話,是的,我們有石化工業,但是我記得高雄和台北的戶外,你會聞到硫磺和其他燃料的味道,所以我們決心要綠而乾淨,」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因此在他執政的25年裡,從不毛之地,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從來沒有考慮過煤炭火力發電,而乾淨的核能發電,也因為人口稠密而不是選項。
「經濟成長的確需要能源 ,但是你必須要爭取一個平衡,在經濟的競爭力,能源自主和環保的永續性之間,你一定要聚焦在這三個元素上,從這個觀點很清楚的,每個國家都要找到它最好的能源組合 ,」新加坡工業部長S. Iswaran。
經濟競爭力,能源自主,環保永續,這三個座標孰前孰後,當然也隨著時代而演變消長。
「國際能源週」迄今已經辦了10屆,成為新加坡為能源問題集思廣益的平台,和每年檢視改進成效的最好櫥窗。
「新加坡計畫要蓋第二座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總理李顯龍在今天為,裕廊島第一座液化天然氣儲氣站開幕時公開宣佈,這個斥資(新加坡幣)17億的儲氣站,從去年五月開始營運,是新加坡開發天然氣的多元供應策略的關鍵支柱,目前超過90%的電力供應來自天然氣,在儲氣站蓋好之前,實質上所有新加坡所需的天然氣,都從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天然氣管路提供,」主播。
雖然同樣蓋在裕廊島,它的運作完全不同於把煉油產業,主要外包給埃克森美孚的模式。
這個耗資將近13億美金的儲氣站,股東分別是貿易工業部和能源市場管理局,金融危機下投入鉅資的新加坡政府,當然要考慮用公帑投資的商業報酬。
「其他的相關服務,例如天然氣的卡車貨載,工業用氣的加工,天然氣的進口出口,可以在未來引進儲氣站,新加坡和液化天然氣儲氣站,有機會在這個持續成長的全球天然氣市場上,成為主要成員,儲氣站同時是一個服務平台也是催化劑,新加坡以其地理上極具戰略性的槓桿地位,和在經濟上優良的基礎建設,推動全球天然氣的通路,成為本地區天然氣的交易樞紐。」
截止2016年,液化天然氣(LNG)已經佔總進口量的25%,這是新加坡如何從被動的接受,天然氣運送中斷的停電威脅,到捍衛能源自主進而開門做生意的教材範本。
「更多的天然氣供應帶來一個新的市場效益,電力供應會更有競爭性,受益的會是消費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從新加坡大刀闊斧的進行能源自主的轉型計畫起,「開發多元供應」的下聯對句是「節約用電」。
特別是在天然氣,隨著原油價格,飆漲到2008年的歷史新高,極度依賴的天然氣進口的新加坡,高電價當然是「節約用電」有效的辦法之一,新加坡家庭用電電費平均每度是台灣的兩倍。
「貿工部長易華仁在(2016)新加坡能源週的開幕儀式上,與16位夥伴簽署備忘錄,展開OPTIWATT試驗計畫,這項計畫通過需求管理,將尖峰時段的能源使用轉移到非尖峰使用,這樣將減輕能源系統在尖峰時期的用量以及負荷,」新聞旁白。
除了2001年起藉由開放電力市場的良性競爭,鼓勵用電量大的企業團體,以減少用量達到標準而享有自由比價的選擇之外,2015年更全面開放家庭用電自由比價,以不同時段的不同電價來影響用電習慣。
「因為當消費者更有效的用電,他們所剩下的電費,對這個系統也是有利的,因為長期來看,就不必為了擴大增建額外載電設施,來滿足其實每年只佔了很小的幾個百分點的,巔峰時段的需求 ,」能源市場管理局署長卓名宏。
除了新加坡電力公司集團外,市場上共有18家電力公司領照營運,包括再生能源商和小型獨立電力公司等,2016年新加坡的持牌發電總量,已攀升至13,405兆瓦,較2015年增加了3.0%,但是電價在成功轉型之後,不漲反跌。
天然氣雖然被視為比煤炭乾淨,但是仍然屬於化石能源,與李光耀所夢想「綠而乾淨」的新加坡相去甚遠。
「新加坡電力84%來自天然氣,另外12%來自原油,只有4%的再生能源,40%的電力用於工業,將近三分之一%用於商務產業,剩下就是家庭用電和交通,」Melissa Chong。
新加坡雖然有源源不絕的熱帶陽光,除了有溫度太高,影響太陽能板的吸收效益之外,新加坡有限的面積,已經無法推廣大型的太陽能園區。
「新加坡已經利用了所有太陽能可以利用的空間,甚至包括這個水域,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浮的太陽能實驗區,面積為一公頃。」
「我們最終應該可以達到,15% -20%的新加坡用電需求可以由太陽能來提供,」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副所長Thomas Reindl。
就在太陽底下,我們都被照射,發光,發熱。
這是一個新加坡女孩,她身上散發著亞熱帶雨林裡,新加坡不服輸,針對問題埋頭找答案的飽滿電力。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預期效益範本 在 譚凱邦 Roy T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控制人口增長,減單程證,減輸入大陸人才,減大陸,才減少盲搶地
快D寫意見書,反對屯門改劃綠化地
【城規會屯門改劃】
#範本見內文
今日屯門多幅綠化地帶和GIC用地改劃…
城規會意見截止,各位要把握機會提出意見!
#盲搶地 #綠化地帶 #GIC #湖山遊樂場
電郵:tpbpd@pland.gov.hk
標題: S/TM/34草圖 – 反對屯門改劃
截止:2018年1月3日 晚上11時59分
政府憲報:https://goo.gl/LarHkT
-----以下為意見書範本-----
城市規劃委員會
反對屯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S/TM/34號
1. 應保留「綠化地帶」及「政府、機構或社區」
過去政府已多次改劃屯門區的綠化地帶及GIC用地作住宅,社區不斷受壓,環境犧牲甚多。特別今次改劃中有一塊接連湖山遊樂場的樹林,改劃為住宅後勢損害公共空間景觀和帶來壓迫。
城規會應充分考慮在改劃綠化地帶及GIC之外,政府其實有其他可行的土地供應,包括新界棕地、閒置軍營、高爾夫球場等,其實並無必要一次又一次向市民的生活空間下手。
2. 地區人口過多
而且屯門區目前的人口甚多,今次改劃會置更多人口於屯門社區之中,使社區設施超負荷。
而當局又無法有效令屯門區居民當區就業,新增的人口被迫日常長途跋涉進出屯門和市區,可預期交通問題在人口增加後將會持續惡化,為今日已極之擠塞的道路和鐵路百上加斤。
3. 土地供應的方向出錯
一味增加土地供應是無法解決時下「房屋問題」。因為土地是不可能無限發展,而就算勉強開發,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成本要求都極高,並不合理。從過去多年政府多區、多次及大面積改劃,但至今樓價及房屋問題未獲舒緩來看,就反映了以改劃及單靠增加土地供應對應房屋問題是欠效益的做法。
因此,城規會必須克盡應有推動良好城市規劃的責任,應在當局於房屋供應的「源頭」一方,妥善訂立「人口政策」(即「源頭減人」)之前,拒絕順從政府主動提出的改劃,使香港真正可持續發展。
本人重申反對圖則,請城規會撒回綠化地帶及GIC的改劃。
預期效益範本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跟鞋神話?!》
美學,無關藍綠;地方風貌與觀光的連結,也絕無標準的單一模式與答案。
我想誠實的說:我個人並不欣賞高跟鞋教堂的硬體樣貌,欠缺美感、與在地的連結既粗暴且過於牽強!當然,我也不推崇如此的觀光建設模式。
是故,無論是文化界、建築界所提,與地景不相容、與在地文化肌理未合的質疑,我樣樣項項都認同。
但也不可否認,這樣ㄧ個突兀的存在,ㄧ種帶有「詭異」的創意手法,在遭受各界議論的同時,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另類地帶動了地方觀光,行銷了城市,獲得了注目。
(嘉義布袋的高跟鞋教堂甚至登上不少國際媒體,還被英國評選為全十大怪異教堂,能見度及討論度都高)
平心而論,此時對於絞盡腦汁發展地方觀光而小兵立大功的地方政府大加撻伐之餘,其實更該進一步深切探討美學教育,於你於我,實有大大檢討與反省的必要。
另一方面,我也要說,在質疑「為何這樣的具象放大版的龐然大物大剌剌的座落於此」,而呼籲地方政府莫因「意外的熱門」而如法炮製之外,其實,我最想批判的,是主管全國觀光發展方針的交通部觀光局!
只看到「單一個案」、「當下而短暫」(平心而論,熱度能多久,仍待觀察)的成功,就急切、盲從地要複製經驗,企圖將此種低成本、淺文化、無美感的硬體建設,奉為發展觀光的捷徑,企圖由上往下、由南到北要在全台各地推動「類高跟鞋教堂」。
試想台灣城鄉的地景,充斥著大蚌殼、大鑽石、大糖果,硬要將建築機能與空間勉強填塞在具象的怪器物中.....21世紀的台灣,似成爲格列佛遊記的片場,尺度/型態失控的怪建物...影響了視野景觀.....
無怪乎各界的反對者稱其為災難,確實不為過。
國家觀光政策不該只是短視近利,依樣畫葫蘆而已!
不思在地文化的連結,只求盲目複製單一模式,可以預期,當全台灣都充斥具象的各類教堂時,新鮮度及熱度想當然而難以永續,衍生的觀光效益也勢必逐步遞減。
ㄧ如蛋塔效應!
所以,我嚴肅地以為,高跟鞋教堂只能是個「意外的特殊個案」,絕不可觀其熱潮而視為成功經驗,據以作為「通案範本」!
我想引以對照討論的案例,是日本經驗。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將ㄧ個沒落農村,透過藝術創作的導入,納入在地公民的協力參與,成功打造為國際知名的觀光event,除了吸引可觀的國際觀光客,附加帶動當地農產加值、研發文創商品,更重要的是,由下而上形塑出在地新認同與地域新價值。
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次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至今已進入第五屆,歷久不衰的觀光效益,被證明是具永續能量的地方發展模式。
嘉義的高跟鞋教堂根本尚未正式開幕,連使照都還沒取得,就被吹捧為成功案例,要全台推廣。
對照日本,台灣觀光主管機關對於成功經驗的定義,豈不過於眼光短淺?
發展地方沒有萬靈丹,行銷城市也沒有特效藥。太多ㄧ窩瘋、ㄧ頭熱的蚊子館經驗,反高跟鞋教堂派的立論,確實值得三思。
而在觀光政策之外,若由高跟鞋教堂效應衍生的台灣的文化深化、美感教育之欠缺,就更著實令人心驚膽顫了!
預期效益範本 在 2020 大師面對面~ 預期效益怎麼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再多給一點提醒… 計畫書寫到後面,記得把【 預期效益 】列上… 在撰寫計畫書的時候,如果可以來一點預估可能會有的效益可以再幫助大家把計畫書寫的更明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