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性伴侶也有可能罹患性相關疾病
前陣子有位粉絲寄信詢問阿包醫生的意見,因為她很猶豫是否該讓她的女兒施打HPV疫苗?同時她還很緊張地跟我分享在Dcard上看到一篇老婆被老公感染HPV的故事,因為她從不認為這種事會發生!
其實自從和老婆 Dj琦琦-醫師娘陪你當媽媽 結婚後,我就鼓勵她去施打疫苗,而現在的我又是一位女孩的爸爸,所以關於HPV的相關議題都有些涉略,今天我就針對HPV常見的問題來跟大家聊聊!
㊙️HPV跟性行為單純的你有什麼關係?
✅HPV是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的縮寫。不論男女,人類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八成。
✅目前已知的HPV型別約100多型。依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將其分為高致癌型:包括16、18、31、33、45、52、58型等,可能引發子宮頸癌、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而引起尖形濕疣(俗稱菜花)的6、11型屬於低致癌型。
✅HPV最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即使是單一性伴侶,也有近6成機率感染HPV,一生中累計3-6位性伴侶感染HPV的風險約高達9成。
✅除了性行為外,HPV也可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例如游泳池、溫泉、門把、沙發等都有可能帶有HPV病毒。
㊙️HPV跟「他」有什麼關係?
✅根據美國研究,相較於女性被感染有超過60%產生抗體,男性只有不到10%產生抗體。未施打HPV疫苗的18-70歲男性,感染菜花後即使經手術治療,仍有4成的復發率,還可能重複感染。
✅HPV感染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大部分的感染會在一年內自行清除;當HPV感染超過一年不消失,就稱為持續性感染,持續感染HPV後可能10-20年後會致癌。
㊙️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還需要採取其它預防措施嗎?
✅政府每年有提供30歲以上的女性做免費的子宮頸抹片檢測,然而抹片並無法真正預防病毒感染,超過9成的子宮頸癌是因為持續感染高致癌型HPV而造成,持續感染HPV後可能10-20年後才會致癌。
✅90%以上的子宮頸癌可以預防,施打HPV疫苗有機會預防如第16,18型等高致癌型別。持續感染高致癌型HPV,除了導致輕度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惡化,更是形成中、重度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
✅年紀越大,感染高致癌型HPV並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越高。當女性持續感染高致癌型HPV,十年後變成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風險為13.6%(22-32歲),21.1%(40-50歲) 。
✅曾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而接受局部治療的婦女仍是高危險群,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復發率為5-10%,演變成子宮頸癌的風險則比普通人高出2-4倍。
㊙️如何有效預防HPV?
✅HPV預防三關鍵:#安全性行為、#依醫囑接種HPV疫苗、#女性定期接受抹片檢查。沒錯,落實這三點就能降低HPV的感染風險。
✅有6%的子宮頸癌屬於子宮頸腺癌,因好發於子宮頸深處,不容易透過抹片檢查發現。因此建議除了定期抹片檢查外,也要依醫囑接種HPV疫苗,保護更完整!
㊙️HPV疫苗好多種差別在哪裡?
HPV疫苗目前在台灣有2價、9價供選擇。跟其他疫苗一樣,疫苗價數代表疫苗所含的抗原型別,價數越高代表所含的HPV型別越多。
✅2價疫苗可涵蓋第16、18型,適用於9歲以上女性。可預防子宮頸癌、輕度外陰癌癌前病變及輕度陰道癌癌前病變
✅9價疫苗可涵蓋第6、11、16、18、31、33、45、52、58型,適用於9-45歲男性及女性。可預防子宮頸癌、中重度外陰癌癌前病變、中重度陰道癌癌前病變、肛門癌及尖形濕疣(菜花)
✅歐洲婦女與陰道鏡學會建議,不論HPV感染狀況,仍可為9-45歲婦女提供HPV疫苗接種
⚠️小叮嚀
在孩子有性經驗前施打疫苗是最能有效預防的方法之一,務必把握在關鍵期內完成接種。疫情期間,除了常洗手、勤消毒,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外,也鼓勵主動出擊積極預防其他病毒。
IPVS 國際乳頭瘤病毒學會更指出,疫情期間民眾主動預防HPV的行為下降40%,因而錯失早期預防的黃金時間,讓自己暴露在HPV相關疾病的高風險之中。
讓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的另一半及下一代,遠離HPV的危害!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https://bit.ly/3qV9Ghe
#Dcard #情愛偵探事件簿 #HPV案發第一現場
#快來解救 #迷失在愛情裡的男男女女
#人類乳突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子宮頸癌 #肛門癌 #陰道癌 #外陰癌 #菜花
#HPV #8成與你有關 #台灣癌症基金會
#公益夥伴美商默沙東
頭頸癌復發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5/1-2即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辦的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研討會,之前我大部分演講的題目大部是白斑跟皮膚癌手術,這次講的是全新的主題:合併手術及術後表淺放射線治療耳部蟹足腫。最近一直在跟長期合作的放射線腫瘤科嚴從毓醫師討論,還獲得嚴醫師親筆手稿,真是太感謝認真的嚴醫師!
1. 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已證實”術後放射線治療”有效減少蟹足腫復發率。
2. 目前認為生物有效劑量(BED, 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30Gy可抑制蟹足腫過度活化的纖維母細胞。而這個數值,相當於6Gy(單次劑量)照三次,或8Gy照兩次,或單次照13Gy。這樣的換算是基於公式,公式中的一個常數參數α/ß( 生長快速的組織趨近於10, 慢速的組織約為2-3 )蟹足腫的數值是10,但也有學者用2.08。
3. 由於頭頸部蟹足腫復發較軀幹部位低,且分次治療可減少副作用(如照射部位顏色加深) 目前馬偕醫院照射方式為電子射線(6MeV),於術後數小時內(早上手術,下午馬上做第一次放射線治療)單次照4Gy,總共照三次。也有的醫院是照一次10Gy, 兩次5Gy, 或三次5Gy,但都建議術後24-72小時內完成,機轉是讓過度活化的纖維母細胞凋零,穿透皮膚深度約1-1.5cm。
4. 放射線治療要用光子射線還是電子射線? 各有優缺點,但我們選用電子射線的原因是其percentage depth dose (PDD)會迅速下降(sharp falloff),照射處有較佳外觀,且比較不會影響骨頭(耳垂當然沒骨頭,但是像背部或是其他有骨頭位置就有此考量)。
5. 在傷口穩定之後我會建議病人開始用夾式耳環,合併手術,放射線治療及耳夾使用,兩年追蹤內沒有人復發。
參考資料:
ELECTRON BEAMS:
ch8 PHYS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by W STRYDOM
#耳部蟹足腫手術
#表淺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腫瘤科嚴從毓醫師
#電子射線
#看到病人術後終於可以開心露出耳朵真棒!
#AMWC Asia-TDAC(第三屆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
#8th Taiwan Dermatology Aesthetics Conference(第八屆臺灣皮膚科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
頭頸癌復發率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龍姑娘話健康】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惡性腫瘤(癌症)一直都是澳門疾病死亡的頭號殺手,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癌症登記年報2018(2020年7月出版)及2020年第二季最新資料顯示,腫瘤是澳門死亡人數的首位。而乳癌則是女性所患癌症的首位,佔23%。可見乳癌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影響猶其深遠,但所有疾病只要早發現、早治療都是有很大機會可以治愈和康復,以下就來簡述一下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我們先來了解乳癌的好發人群。首先是初經較早(12歲以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這代表身體受荷爾蒙影響時間較長。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乳癌小冊子中數據,每年香港超過半數的乳癌患者為50歲後確診,但乳癌患者亦有年輕化跡象,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其次是曾患有乳房良性腫瘤或非典型乳腺增生等人群,而30歲以上第一胎或未曾生育者均是高危人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族中有患乳癌者(猶其是直系親屬)其患乳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2-3倍。而一側患過乳癌者,則另一側再患癌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4倍,所以曾患乳癌病人,即使一側乳房切除並完全所有療程,康復後,仍要定期追蹤觀察另一側乳房情況。而停經後肥胖、少運動、長期暴露於幅射環境亦會增加乳癌風險。
了解乳癌,定期自我檢查就能早發現病灶。乳癌主要症狀為:乳房內有任何面積的無痛性硬塊,乳房外型改變(乳房某區域原本是平滑,忽然凹陷或突出),乳頭出血或者有分泌物流出(乳頭出血如果是和月經週期無關,出血是持續性,癌症可能性較高。但如果只是偶爾一次,或者和月經週期有關,可能是和荷爾蒙變化關係較大,記得和專科醫生說明,及這會由醫生作出判斷)。自我檢查的時機是每個月月經後一星期內,如果停經或者更年期婦女,則為每月固定同一天。自我檢查包括觀察及觸摸兩部份
1.在鏡前將雙臂下垂,觀察兩邊乳房,其大小、形狀是否和以前一樣?皮膚是否光滑,有沒有皺紋及凹陷。
2.靠近鏡前細心觀察,乳頭大小有否改變、下陷、傷口或有分泌物流出;留意乳暈的大小,顏色和形狀是否如常。
3.舉高雙臂側身觀察乳房的外形是否如平常一樣。
4.把雙手放在頸部的高度互相緊握並向外用力拉,通過這個動作,胸肌被拉緊,更容易察覺任何異常。
5.將乳房分成四部份,其中央是乳頭。伸直手掌以指腹慢慢觸摸每邊乳房看看有沒有硬塊感覺。
現時乳癌主要治療方法主要為,外科手術:若早期發現,可以和醫生討論是否有條件作硬塊切除,還是需要做全乳切除。化療:包括鏢靶治療及放射治療。但通常醫生會選用多於一種療法,彼此互補而加強療效,同時將復發率減至最低。而澳門的乳癌五年存活率為88.5%,反應澳門患癌症的病人所能享有的診斷和治療服務水準綜合性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提高乳癌的治癒率,甚至達到90%。女性正視及了解乳癌,除每月自我檢查外,定期臨床篩檢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遠離患乳癌的威脅。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女士們每個月進行自我檢查,20歲至39歲之間女士每3年到專科醫生處進行臨床觸診檢查,40歲以上女士則每2年到專科醫生處進行臨床觸診檢查,並每2年常規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査。
圖片·資料:互聯網
參考資料:
澳門衛生局(2020)齊來認識乳癌
澳門衛生局(2015)自我檢查乳房健康在我手
香港乳癌基金會認識癌症乳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