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漢朝流傳至今的典故|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男子漢」的說法從漢代興起、金屋藏嬌源自劉徹,《漢武大帝》熱播引發觀眾讀史興趣。
風俗官制
典故找茬新編四篇解讀漢史故事
電視劇《漢武大帝》正在中央電視台一套熱播。歷來有云: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正因為漢武帝在歷史上功勛卓著,才得到如此關注。本報也慕名而來,力求從對這部電視劇的管窺蠡測中,隨觀眾深入「瞭解」漢武帝,走進「風姿綽約」的大漢王朝。
漢代官制篇
漢朝與我們現代生活相隔甚遠,複雜的宮廷鬥爭且先不論,就是名目繁多的官吏稱謂,也搞暈不少觀眾。為解惑,記者也採訪了相關專家。漢代中央官制分為三公九卿。
漢朝風俗篇
《漢武大帝》號稱是歷史正劇,導演胡玫也說要在該劇中再現2000多年前的風土人情。記者於是採訪了幾位秦漢史研究專家,對其中出現的漢代風俗加以解釋。
1.關於兩性
「男子漢」從漢代興起
(北大歷史系教授劉華祝)
漢代總體的風格是自然、豪爽。漢代的男人能文能武,不像我們現在,都有些退化了,手無縛雞之力,「男子漢」這個詞就是從那時興起的。
2.關於節日
春節盛行始自漢武帝
(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彭衛)
第一集裡皇太后竇氏為迎接梁王,在冬至節舉行宮宴和大儺(nuó)驅邪儀式。這在《後漢書·禮儀志》裡有記載。「儺」是古代圖騰崇拜時期的民俗儀式,用以臘月驅除。舉行這種儀式時,選十一二歲的少年120人,在方相氏的帶領下呼叫打鬼,最後把捉來的「鬼」扔到水中淹死。
還有第12集裡有上巳節祓禊(fúxì)潑水儀式。三月上巳日,漢朝人認為這一天能驅邪避災,他們在水邊或在水中用水沐浴,以後發展為在這一天,還夾帶著親朋好友喝酒、吃飯等等。但是這部電視劇裡演得不對,它是用樹枝蘸水灑在頭上,借鑑的是古代印度的做法。
另外,漢代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是新年。我們的春節就是從漢武帝那時候開始盛行的。
3.關於語言
「一諾千金」源自漢代
在《漢武大帝》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人回答皆「諾」。這是漢代特有的語言習慣。直至今日,我們在漢語字典裡見到的「唯唯諾諾」、「一諾千金」,據說都是始自那時。
找茬篇
除了之前在媒體上熱炒的司馬遷長鬍子的經典錯誤之外,記者在對漢史專家的採訪中還找出以下錯誤,以供讀者探討。
1.漢代服飾:據專家介紹,漢代的男子是穿開襠褲的,女子的頭飾不像劇中那樣哈日,服裝領子過高過厚,也有待研究,這些可以參照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貴婦畫像。
2.漢代沒有馬鐙。據史料記載,漢代人上馬時沒有馬鐙,而《漢武大帝》中卻比比皆是。
3.漢代沒有椅子。傢具擺設也有問題,漢朝人是盤腿而坐的,並沒有椅子。
4.漢代沒有紙。漢代記載文字是用竹簡或錦帛,但劇中一個士兵打開封著的箱子,封條卻是黃紙。
5.漢代人說清朝話。第三集中,袁盎去見竇嬰,和他討論削去吳國豫章、會稽兩郡不可行的事,居然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來,其實這是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的名句。
漢宮典故篇
在兩漢400多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流傳至今的典故。比如在第19集中,劉徹與阿嬌大婚,淮南王送來的賀禮是「金屋藏嬌」,暗示兩人早年的美滿;但是到阿嬌失寵,她只有求司馬相如整一篇《長門賦》,企圖輓回昔日情分。此外,蘇武牧羊19載,更是傳唱至今。
金屋藏嬌
漢武帝劉徹四歲時,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劉榮。劉徹之所以能當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的幫助。長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許給太子劉榮,將來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親栗姬卻不領情,於是長公主把目光轉向了劉徹。有一次,她問劉徹願不願意娶阿嬌做妻子,劉徹也很喜歡阿嬌,見姑姑問,便大方地說:以後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要親自造一棟金屋子送給她。(「若得阿嬌,必以金屋貯之。」)漢景帝見兒子有這樣的氣魄,也同意了這門親事。
千金買來《長門賦》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這是辛棄疾在《摸魚兒》中的緬懷詞句。阿嬌嬌生慣養,驕傲善妒,又沒有兒子。加之漢武帝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有了衛子夫之後。阿嬌失寵,又因為暗中搞媚術和巫蠱,退居長門宮。為了輓回漢武帝,於是她用重金請司馬相如作了一篇《長門賦》,訴述心中苦悶。此賦也成為漢代名篇。
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是漢人志節高尚的集中體現。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期間碰上一場未遂的政變,牽涉到漢朝使團的人員。蘇武雖然毫不知情,也遭牽連,被拘留在匈奴的統治區。匈奴單于對蘇武嚴施酷刑,迫其投降,蘇武不屈。後來蘇武被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的無人區放牧,還是不肯歸降。時至漢匈重新和好,堅持19年不屈的蘇武最終歸漢,雖然這時的他已經白髮蒼蒼,但那根代表大漢王朝的羽毛落盡的旌節,卻從沒離過身。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風姿綽約典故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在早大認識的好友陳昱伶,最近出版了一本書,很特別,談的是旗袍,以及旗袍背後的人生。我為她作了一篇推薦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書。另外,她在下週有場新書分享會,歡迎大家去迪化街逛逛參加。
-
推薦序|思念一個人最美的方式
張維中/作家
一件女人的旗袍,究竟是如何與一個男人發生連結的關係呢?當我閱讀著《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這本書時,一邊沈浸於兩位女性寫作者娓娓道來旗袍的相關事,身為男性的我,不免也一邊爬梳起自身的往事。
對旗袍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應當是青春期從文學讀本和影視作品而來的。高中後期開始閱讀張愛玲,無論是在她的小說、散文,或甚至在《對照記》中自身公開的照片集裡,旗袍,總是一個搶眼的符號。旗袍指涉著她,一個女人,對於親情、青春與愛戀的投影。張愛玲愛旗袍,穿起旗袍來也是美的。但於我而言,那種美,並不是婀娜多姿的艷冠群芳,而是透過旗袍,散放出了一種獨有的氣勢。在看似緊緊包裹身體,低調的穿著中,卻撐起一股氣場十足的架勢。旗袍穿在身上,明明看來是含蓄婉約的,但從睥睨的眼神與自信的身姿中,卻彷彿又向世人暗示,女人,可不是你所看到表面的溫柔而已,骨子裡也充滿著堅毅的信念。後來,在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裡,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一身旗袍經典裝扮,那股氣勢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
旗袍蘊藏著反差的力量,讓一個女人擁有又柔又剛的形象。這或許就是身為男人的我,最初對一個穿著旗袍的女人,留下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
多年後,我沒有想到讓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與旗袍有所連結的是我的好友陳昱伶。第一次見到昱伶,是旅居到東京的第一年。當年的她,給我的形象是很洋派的,難與旗袍聯想在一起。幾年過去的某一天,昱伶忽然在聊天室線上傳來一張她穿著旗袍的照片,告訴我,她參與旗袍派對的事。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穿上旗袍的模樣,很驚艷也覺得神奇。為什麼那個始終洋派的她,忽然在旗袍裡,能夠變成另外一個盈滿著東方情調,風姿綽約的女子呢?又柔又剛,又內斂又外放,昱伶讓我見證了旗袍的神秘力量。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早在多年前,當昱伶在倫敦留學的二十歲世代,就已經與旗袍有所牽繫。在碩士課程的一門指定課業中,當班上的洋人都千篇一律以二〇年代的西方服飾作為研究標靶時,她突發奇想,決定研究同年代的東方旗袍,成果令全班師生大開眼界。
這樣的昱伶,懂得旗袍蘊藏著反差力量的她,來為《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書寫人物訪談,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這本書前半部讓人學習到旗袍的典故與知識,讀到後半部壓軸的人物特寫時,那些旗袍忽地有了溫度,立體鮮明起來。我想,那是因為透過細膩的訪談,我們得以在昱伶的筆下窺見受訪者,那些人與旗袍之間的故事。
昱伶常在訪談尾聲的反思,更擴展出旗袍儷人們的自我價值。作為男人的我,彷彿間接地經由旗袍,更認識了女人一些。
我很喜歡昱伶在訪談何安蒔,描述受訪者穿起奶奶留下的旗袍時,寫著「再也沒有比這樣思念一個人更美的方式」。因為在敘說故事之際,旗袍早已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了。旗袍有生命,從衣櫃裡活出一場場的家族史。
從外表到內在,從思念到展望。這些人那些事,叨叨絮語著成長與愛,如同旗袍的細緻工法,一片美好的交織。
-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新書分享會
8/17(六)14:00-16:00
地點:URS155團圓大稻埕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55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