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和演員樹木希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把是枝導演的電影拿出來溫習,最喜歡看最多次的就是橫山味之家,最近又重看了一次,又懷念起了樹木希林。
光影與人生:樹木希林。步履不停。走在生命記憶的光譜上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為了看看世界,聽聽世界,就算無法成為甚麼大人物,但我們有我們自己,活著的意義。(戀戀銅鑼燒)
很喜愛演員-樹木希林過世了,我是因為喜愛是枝裕和的電影,而喜歡上這個演員的,只要有她參與過的電影,少了她,電影的靈魂都等於消失一般。
巧的是,在樹木希林還未過世前,在2018年,一直惦記著【橫山味之家】,重看了好多次,【橫山味之家】是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我最著迷的一部。
是枝裕和的電影,都是用生活感堆疊出來的,當你一再的重看,就會不斷地發現那許多生活的況味與細節,一次比一次強烈,一次比一次深刻,並且和你經歷過的人生交錯在一起。
【橫山家之味】是一部描繪了一個日本家庭為了悼念死去長子所相聚的兩天時光,劇情極為簡單單純,但滲透力與感染力,就像是能滲透到你身體裡一樣。
橫山味之家,樹木希林演的年邁母親,看似純樸卻又帶著心機的性格,極為真實,那才是真正人的樣子,當你的兒子因為救人而溺死,你怎麼可能會如此容易放下?你怎麼可能會輕易原諒別人呢?
當阿部寬飾演的良多,跟母親說,放過那個他大哥因為救人而溺斃的那位男孩,別讓他每年都來祭拜他的大哥了,這樣對他太殘忍了。
樹木希林說,就是知道這樣,才要他每年來呀,怎麼可以就這樣輕易地放過他,要讓他記住呀!
良多說,你這樣心機太重了吧!又不是他的錯!
母親說,對,但是父母就是會這樣!
【橫山家之味】的日文片名叫【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應該更適合翻成【步履不停】,就像是每個家庭裡生活的切片,回爺爺奶奶家的一個回憶,奶奶煮的飯,爺爺的固執,每次都不斷提起的一些重複的回憶,記憶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是不完整的,拼湊出家族的記憶。
當良多的父親一直數落著樹木希林,還說根本她不懂音樂,還買了一整套昭和的唱片,良多的老婆(夏川結衣)問著樹木希林,媽媽你有特別喜歡的音樂嗎?
樹木希林拿出了『橫濱藍色燈影』的唱片,請良多放,原來這是良多小時候,老爸偷情時唱的歌,樹木希林從未拆穿過這段回憶,幾十年後,突然放起了這個音樂,在浴室和老公輕描淡寫地講着老公偷情的回憶,嚇都把你嚇死。
橫山是導演『是枝裕和』為了懷念母親所拍的電影,樹木希林把母親的立體形象,比導演心中更完整的演活了,真實不虛假。
樹木希林可以將一個人的靈魂用外在的模樣表現出來。
在我個人也相當喜愛的導演河瀨直美的作品『戀戀銅鑼燒』,希林演了一位患了痲瘋病的老婆婆德江姨,她從病院裡偷偷溜出來,來到一間日式銅鑼燒店打工,店長是永瀨正敏所演,是一位不喜歡甜食對銅鑼燒製作也很隨便的人,直到年邁的德江姨毛遂自薦來到店裡,永瀨正敏才知道原來製作紅豆餡是怎麼回事?開始喜歡上自己做的銅鑼燒。
樹木希林演的德江姨是一位痲瘋病患,手掌滿了肉結,她對萬物都有靈性與之對話,看著她與樹說話,在製作紅豆餡時,細心的呵護著煮沸的紅豆,也漸漸融化了店長冷漠的心。
其實這是部頗為悲傷的故事,在河瀨直美詩意迷濛的敘事下,許多人的故事,一一被揭開,憂鬱不喜歡甜食的店長為何會開銅鑼燒店、德江姨的身世、寂寞的高中生若菜等,像是緩開的花朵般,一個個被打開,故事到了後面,悲傷會不斷的堆疊上來,德江姨的身世鋪天蓋地的灑落下來,像是櫻花雪。
德江姨最後留給了店長這些話語,櫻花再度盛開,花開花落,生命會用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為了看看世界,聽聽世界,就算無法成為甚麼大人物,但我們有我們自己,活著的意義。
除了樹木希林,我想不到有第二個人可以演德江姨這個角色,只是演得太令人心疼了。
幸福呀!是沒有犧牲就不會得到的東西!(比海還深)
樹木希林與阿部寬,在【橫山家之味】後,再度成為母子,橫山家裡的阿部寬是一位不得志的古畫修復師,到了比海還深,成了一位不得志的小說家,同樣是回到母親家兩天一夜的故事,故事從古樸的小鎮與老屋,回到了城市裡的公寓。
【比海還深】與【橫山味之家】的片名都是來自於歌曲的歌詞,樹木希林在"比"中演的母親,已沒有了另一半,獨自生活,片子的角色,都在現實與理想中游走選擇,面對鬱鬱不得志婚姻失敗的失敗者兒子,年老無人照顧自己獨居的生活,還有已經和兒子離異的媳婦及孫子,樹木希林所飾演的老婦人,像是大海般如常的包容與面對生活與家人,偶爾抱怨著兒子都無法實現她的夢想,但心理仍寄望著一些甚麼。
當母子倆聽著收音機裡鄧麗君唱「别れの予感」,談到裡面的歌詞也就是片名。
海よりも
まだ深く
空よりも
まだ青く
あなたをこれ以上
爱するなんて
樹木希林說,怎麼可能愛一個人,比海還深呢?問著兒子,你有嗎?阿部寬想了一下,勉強回答著,算有吧!
樹木希林想要和兒子說的更是,你應該面對現實,成為一個大人了。
【比海還深】與【橫山味之家】這兩部片,都強烈用了食物來塑造樹木希林的角色,橫山家之味在日式老宅裡,用著一道道家庭味十足的日本料理,來勾起每一個人對家的記憶;比海還深裡,年邁獨身住在公寓裡的老婦人,用著則是便利保存食物的節省方式,用咖啡粉泡的咖啡、將可爾必思冰凍成冰棒、將咖哩煮好放冷凍方便料理等。
聽說樹木希林這個名字,並非她的本名,而是有一次她上黑柳徹子的談話節目,節目希望來賓拿一樣自己的東西來拍賣,當時藝名還叫悠木千帆的她,說她沒甚麼東西可以賣的,就把她的名字賣掉吧,也真的賣掉了,後來才取了樹木希林,她的人生觀與世俗截然不同,不管在戲裡或是戲外,而她自己說,她寧願當一位戲裡的人。
比海還深裡有一段話,阿部寬問同事,他的前妻會不會因為認識新的男人就忘了他呢?他同事回答他。
人的感情記憶不是記憶卡,而是幅油畫,只要將新的顏料蓋上去,就看不到過去了,但,你我都知道他沒有消失,只是存在於過去而已。
樹木希林擅長演老婦人,戲中也常提到面對死亡的態度,而現實生活中的她,對死亡的態度也令人感到豁達與欣賞,她得了癌症很多年,卻不積極治療,與之共存,她上綜藝節目,還會一直調侃自己,觀眾會不會覺得,她這個老人,怎麼一直說要死,還一直活著呀?
我希望死了之後不要留下任何東西。不需要葬禮、也不用留下遺願。乾淨的結束就好。
如果人死後會成為宇宙的灰塵,至少要變成一顆美麗且發亮著飛舞的塵埃。 那個,是我最後的慾望。
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的我們,多麼希望自己在面對死亡時,也能和樹木希林一樣,如此豁達,如此淡然,我們更知道生命的美麗,在於享受每一個當下,無論那個當下是甚麼?
死亡並非終點,而是一種狀態而已, 我們走在一條往無的盡頭,唯一能做的,並非擁有甚麼?而是忘掉擁有什麼,只要能欣賞一路上的風景,擁有記憶就足夠了。
完整圖文和相關連結請見留言網址
飛舞吧 劇情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頭目,被日本統治不好嗎?我們現在文明的過生活,有教育所、有郵局,不必再像從前一樣得靠野蠻的獵殺才能生存,被日本人統治不好嗎?」
「被日本人統治好嗎?男人被迫彎腰搬木頭、女人被迫跪著幫傭陪酒、該領的錢全進了日本警察的口袋,我這個當頭目的,除了每天醉酒假裝看不見聽不到,還能怎麼樣?郵局、商店、學校,什麼時候讓族人的生活過得更好?反倒讓他們看見自己有多貧窮。」
「頭目,我們再忍個20年好嗎?」
「再20年,就不是賽德克,就沒有獵場,孩子們就全都是日本人了!」
.
重看《賽德克巴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彩虹橋》。
.
其一,開場兩條故事線同步進行,一條是莫那魯道的成人式:傳統的維繫、一條是日本政府接收台灣:打壓與管理。這個開場很有意思:既是兩種暴力的相互呼應,弱肉強食的生存定律,也是繼續過著與過往傳統無異生活的莫那魯道和族人,渾然不覺他們的傳統即將被外來勢力摧毀與破壞。
.
其二,「和日本人打仗,不能用日本人的想法,要用風的想法。」
「風?」
「風是看不見的。」
.
再看一次《賽德克巴萊》,依然覺得魏德聖導演把故事講得史詩大器,場面調度處理的很好,上集尾聲的霧社屠殺,暴力血腥冷酷,畫面極具魄力,下集的游擊戰,也能精準呈現原住民穿梭山林、神出鬼沒、身手矯捷的速度與攻擊力。
其三,演員群戲磨的非常好,眼神或肢體或口條都有說服力;此次重看,更喜歡林慶台的表演,很霸氣很深刻,存在感相當強大。
.
其四,如果飛舞的白鴿、慢動作與風衣是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印記,那麼彩虹可能是魏德聖導演的電影印記吧。
.
其五,魏德聖導演是充滿野心與豪邁視界的創作者,但有時候他的野心會產生反效果,幾場獵殺動物、日本戰機飛過天際或是爆破戲的動畫都能看出破綻,有小小影響到觀影情緒。
.
其六,「我聽說了,你在番童教育所裡,像日本人一樣打著我們的孩子。」
「我打他們是希望...希望他們不要被日本人瞧不起。」
「你師範學校畢業,學歷比其他的日本警察還高,為什麼你領的薪水是最低的?日本人瞧得起你嗎?自己打自己才會讓人瞧不起。」
.
自己打自己才會讓人瞧不起。這句話莫名地觸動我。不久前爆出廠商用中國口罩冒充台灣口罩的新聞,正是自己人打(欺負)自己人的案例。
.
其七,「二郎,我們到底該是日本天皇的子民,還是賽德克祖靈的子孫?」
「切開吧,一刀切開妳矛盾的肝腸,那兒也別去了,當個自在的遊魂吧。」
.
花崗一郎、二郎是很悲劇的角色,夾在日本人和族人之間,思想上偏向日本,但又切不斷與族人的血緣,最後只能選擇自盡,一郎和妻兒自殺時,穿著日本和服,訴說他們直到死亡這一刻,依舊存在著身份認同的矛盾與無奈。
.
其八,鐵木瓦力斯也是悲劇角色,一輩子受挫於莫那魯道,使得他無法活出自己。《賽德克巴萊》沒有神話莫那魯道,而是從一郎和二郎、從自殺的女性與幼兒、從鐵木瓦力斯去質問他出草的正當性。
.
其九,《彩虹橋》片末日軍炸斷吊橋,莫那魯道等人摔落水中,電影忽然變得紊亂,雖然有些橋段的色彩故意調得不自然,用以區別現實與想像,但劇情仍會給我一種斷裂感,無法帶出更強烈的悲壯感(甚至有點反高潮)。
.
其十,女性在《賽德克巴萊》確實很面目模糊,就連最後彩虹橋一幕,我都沒看見女性受難者的身影。女性無力改變男性的戰爭(卻又必須承受戰爭帶來的結果),成了《賽德克巴萊》最隱晦的哀傷。
飛舞吧 劇情 在 歐馬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男孩對魔女許願:「求求你,只要妳幫我把不好的記憶全都刪除,我什麼都願意給妳。」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痛苦的記憶不復存在,但是令男孩失望的是,就算沒有了難過的記憶,他也沒有長成一個幸福的人。
他憤怒地對魔女大吼:「為什麼?為什麼我還是感覺不到幸福?」
魔女奪去他的靈魂後告訴他:「那些你不想要的痛苦、那些你所抗拒的悲傷,能夠承載並帶著它們前行的人,才能開創幸福的人生。而你,只想逃避、不去面對的你,就只是個長不大孩子罷了。」
----
有一種童話故事的原型是藉由魔法,滿足我們逃離不堪現實的想像;
神燈精靈可以給窮小子阿拉丁三個願望,仙女為灰姑娘變出了南瓜馬車
我們現在所沒有的,所想要的,通過魔法,可以快速製造出外在的假象
但魔法無法改變我們的本質,輕薄的假象只是一種障眼法,you are who you are
電影 Eternal Sunshine of a Spotless Mind(台譯「王牌冤家」):因為失戀太痛苦了,主角希望把自己腦內那些跟對方有關的記憶全部刪除,就像從來沒有遇見這個人一樣
電影 Click(台譯「命運好好玩」):主角因為覺得某些事情浪費時間,過程太漫長,回憶太痛苦,於是按下一鍵快轉,或是直接按下skip跳過
我們希望有這樣的魔法(或是科技),能讓我們刪除不好的回憶,自由地對我們的人生剪輯
但在精修之後的人生剩下些什麼呢?
漂亮的網美IG吧!?
presentable but not real
故事中的魔女根本不需要奪走他的靈魂
他已經沒有靈魂了
----
「當下的力量」一書,則給了比這個故事的寓意更前進的說法:
有著不好的經驗的人,身分受到歧視、被壓迫的人,被悲傷、痛苦折磨著的人,其實是比一般人更靠近開悟的
正因為你被痛苦之身所攫取,所以一旦當你意識到「你不等於你的痛苦」「你的經驗只是經驗,你的經驗不是你」,你就脫離了痛苦之身的掌控,從而邁向精神與意識的平靜
----
今天開始追第一集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一開始的故事與動畫,馬上就讓我上鉤了
開場的故事夠引人,衝突與轉折感十足,除了震撼感之外,也給了觀眾足夠的想像延伸空間
之後更是驚艷於幾個畫面的呈現方式:
【病患嘔吐】
畫面運用各種傾瀉而下的實拍景物像是漁獲、垃圾,給予人味道上的想像;用跳接的方式代替直接拍攝可能令人作嘔的畫面,然後回到醫院場景時,又用一些可愛的食物動畫表達剛剛狂食後的病人所吐出的東西,但一樣不會讓觀眾感到反感
再來畫面跳到的是嘩啦啦啦不停的瀑布
嘔吐好不容易告一個段落後,病患擦擦嘴巴,停個幾拍,再來一次。這次的畫面用的是「美國心玫瑰情」的經典畫面
【不要笑,很討人厭】
病患打了主角一巴掌,叫他不要笑
隨後他的朋友也跟他說了一樣的話
主角好奇為什麼,朋友告訴他原因
「你的眼神很憂鬱哀傷,但嘴角在笑,看起來很像Joker」,然後說完就在樓梯上開始踢腿跳起來
【主角第一次的衝突】
天台上用櫻花樹當前景,一陣風吹起,櫻花片片飛舞,沒有什麼對白,但是鏡頭語言十分浪漫,然後這場戲結束在綠色愛心型花圃的運鏡
【主角第二次的衝突】
男女主角第二次的衝突發生在舞台後台,女生拿著刀要揮刀,而男主角一把把刀抓住的畫面。導演用了三四年前很流行的Mannequin Challenge(假人挑戰)拍法
更不用說一直出現的Tim Burton地獄新娘畫風繪本,用它去推動劇情前進
這部劇除了男女主角的帥美,
傳遞精神病患人本關懷的精神之外
是這些畫面細節的設計跟用心,
讓我看了之後覺得實在是太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