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這些菜鳥立委 兩個月讓官員皮繃緊
撰文 / 賴若函;出處 / 今周刊1007期 (2016/04/07)
國會觀察》浩鼎案、TRF、PM2.5……都問到要害
第九屆立委上任兩個月,新科立委表現好壞,高下立判,其中幾位以犀利的問政方式,
讓官員皮皮剉、網民熱議叫好;除了專業背景,他們還做了哪些努力?
三月七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浩鼎案」因解盲失敗股價大跌,立委曾銘宗丟出震撼彈,質疑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解盲前一天,代女兒脫售十張股票,涉及內線交易。
同日,財政委員會。立委黃國昌質詢聚焦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是獲利有限、虧損無上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金管會迄今雖祭出三波處置措施,但都是在人民幣大貶、客戶損失後才亡羊補牢,使問題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三月三十日,經濟委員會。立委蔡培慧質疑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畫耗費五十八億元,其中二億元是交給管理顧問公司去幫農民上課,得標的都是同樣十幾家公司,而且不乏顧問公司員工拿著PPT簡報照念,農民坐在台下聽,這樣的作法如何輔導、嘉惠農村的產業活化?
同日,衛環委員會。在立委吳焜裕不斷追問下,終於讓環保署署長魏國彥首度承認,台灣沒有針對台中火力發電廠排放PM2.5(細懸浮微粒)的數據,連檢測方式都未定,承諾一年內要把方法訂定,並考慮收取空汙費。
上述幾個引發社會熱議、讓行政官員「皮皮剉」的質詢內容,來自於四位新科立委。除了曾銘宗是金管會前主委,對國會運作相對熟悉,其他三人都是出身學界。四人第一次當立委,就在五十四位新科立委中,憑藉專業和犀利的質詢,令外界眼睛一亮;但學有專精之外,這四位菜鳥立委表現不「菜」的問政方法,也值得其他民意代表借鏡。
認真,是不二法門。立法院九點開會,八點開放登記質詢,他們早早就到,每次發言順序都排在前面。
他們早早卡位
行程滿檔 事事講求效率
「我都是五點半起床,運動、吃過早餐後,八點前就到立法院了。
早一點質詢完,可以早點回去處理事情。」在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掛頭牌的吳焜裕笑著說,其實他可以登記第一位,只是自己比較沒經驗,會往後填幾個順位,先參考前面幾位立委的質詢方式。
身具公衛、食品安全和風險管理專業的吳焜裕,從台大借調來當立委,忙碌的立委工作之餘,每周在台大還有兩門課,加上實驗室工作和指導學生論文,接受訪問的當下,他正準備稍晚赴台大社科院演講;長年為食品、環境安全奔走的他,淡淡地說:「就是把辦公室從徐州路(台大公衛學院所在)換到青島東路而已。」
經常排第一位質詢的曾銘宗,每逢周一、三、四立法院委員會開會,都是五點半起床準備資料,「國民黨是因為我的財經專業才找我(出任不分區立委),所以我的心態就是要早早來、早早做好。」
「從在中研院時期,我就已經習慣長年的忙碌行程。」總是早上五、六點上班,八點固定開晨會的黃國昌,睡眠時間很短,即使假日也到立委辦公室,由於時代力量立委人數不多,他還時常要跑不同委員會質詢、提案,加上身兼黨主席又是區域立委,黨務和選區服務都要做,每天行程滿檔。
「我在台北,但不會是台北人的立委,我要知道農民真正的問題和需要。」本身為學者與社運健將、轉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蔡培慧,接受採訪的前一天,才剛到南部鄉下一整天,搭最後一班高鐵回台北;就任以來,除了過年,每天幾乎都在工作。
他們發言理性平穩
鍥而不捨 讓官員無法敷衍
相較於常有立委以情緒性的言論修理官員,或製造衝突場面以爭取媒體注意,這幾位新科立委反其道而行,發言多半平穩、就事論事,而且論述有條理、在短時間內抓住問題的核心,讓官員沒有迴避空間,質詢內容扎實有深度。
二月十九日開議當天,蔡培慧在院會質詢土地徵收議題,一連串攻勢綿密又精準,讓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啞口無言,一鳴驚人。
三月三十日,她質詢農委會「農村再生計畫」預算,逐一列舉細項與各種問題,質疑政府花大錢妝點門面,卻沒有實質解決問題的成果,發言內容再度引發各界正視。
「需要花大量時間閱讀官方資料,有時公部門不給資料,自己就要去查。」蔡培慧說,委員會的質詢,她在一周前會準備好,但是院會的總質詢,則花上一個半月去準備。
當上立委後,她發現並不是所有資料都要得到,例如台灣遠洋漁業違法捕撈情形嚴重,日前被歐盟發「黃牌」警告,但是漁業署卻不給資料,只好透過國際網站、非政府組織,找到客觀數據和事實支持。每次質詢,她堅持自己的發言內容要有所本,所有的質詢要合理提出;但她也坦言,還是會被官員實問虛答的態度,氣到提高音量。
曾銘宗形容,以前在金管會,屬下有一千多人,他可以下達充分的指令後去推動政策;現在當立委沒有執行權,只能透過質詢、審預算等方式去監督政府,辦公室的規模也縮小到剩幾位助理,「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助理只是幫我找資料和美化圖檔。」他拿起桌上一疊預定下周要用的質詢稿,上面已經做滿了記號,隨時都在補充和修改。
第一時間就指出「浩鼎案」諸多疑點的曾銘宗,熟悉財經議題自然不在話下,「我的優勢是敏感度比一般人更高。」接下來,對於FinTech(金融科技)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活絡,是他會持續關注的議題。進入立法院,面對的質詢對象是以前的部屬或長官,他形容自己「炮火還沒全開」,五二○以後成為「在野黨立委」,將有更多發揮空間。
他們做足功課
找出政策異同 才能往下走
「從以前我就是比較會找問題的人,所以有些單位不喜歡找我去開會,我甚至要求自己每次聽演講一定要提問。」吳焜裕說。受訪當天,他正在審查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預算,曾經在裡面工作過七年的他,質詢時提出國衛院每年投入大量預算,卻沒有任何對衛福成效的評估,以及毒物中心做的計畫,是否作為實質政策參考?兩個問題,讓在場官員噤聲、無法具體回應。
質詢前後,只見台下許多國衛院官員圍著他,但吳焜裕搖搖頭,甚至面露不悅;原來是他點出不當計畫,要求刪減一○%的預算,相關單位跑來求情。對於公部門裡的政治領導專業,他皺眉說:「不能讓新政府沒有錢做事,但對於沒有用的計畫,就該刪!」
「立委不是用質詢來修理官員,創造突襲,而是找出彼此在政策上的異同,繼續往下走。」站在質詢台上總是語氣平和,卻能切中要點的黃國昌,甚至會刻意讓官員事先知道他要問的問題,以加速對話的實質進展,影響政策。例如總質詢前一天,他到核一、核二廠參訪時,就提出對核廢料選址的質疑;質詢TRF前,他先找金管會官員來辦公室談。
黃國昌辦公室通常有兩個軸線在跑,除了配合委員會議程準備問政內容,平時也有很多法案在草擬和追蹤,四個法案助理分工處理,先做足準備,問政才能擲地有聲。
憑藉專業背景理性問政,若能在新國會引領風潮,將對台灣政治帶來正面影響。除了這四位具分量的新科立委,不少新科立委也有優秀表現,他們的發言內容不但帶動社會話題,也讓政府備感壓力。
至於未來是否隨著政權轉移影響立場?他們都信誓旦旦表示,會持續推動對人民有利的法案,且拭目以待。
今週刊連結:
http://goo.gl/EmGVn4
食品安全ppt 在 義美食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檢驗」是「科學」‧「抽樣」是「藝術」
「藝術」決定「科學」;弱勢最吃虧!
『食品安全』只能靠檢驗嗎? 誰心安?
一、 隨著科學日新月異,檢驗技術不斷進步;「檢驗數據 精準度」已自ppm(百萬分之一),提升到ppb(十億分之一),更逐步提升至ppt (兆分之一);非常精準,因此,「檢驗」是「科學」,無人可以否認!
二、「要檢驗」必須要「先抽樣」;但是「抽樣」供檢驗,只要數百公克;因此,自數百公噸、甚至上千公噸的大儲存桶槽,如何抽取數百公克的「穀物‧油脂」樣品供檢驗,就成為「藝術」!自數十公斤的一箱「蔬菜‧水果」中,或自一甲農地中,抽樣供「農藥殘留」檢驗,也必然是一門「藝術」!
直徑至少一、二十公尺以上、桶身也至少一、二十公尺以上的大桶槽,要自上層抽樣? 自下層抽樣? 自桶槽中心抽樣?自桶槽外圍抽樣?
三、「科學檢驗證據」,大家無法懷疑;但是「抽樣藝術判斷」,則見仁見智!
四、「法律規章」接受「科學檢驗證據」,卻無法規範「抽樣藝術判斷」;遺憾!
五、「強者‧富者」玩得起「藝術」;「弱勢業者‧消費者‧農民」必然吃虧!
高志明 敬筆
2016.04.05
食品安全ppt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義美為什麼退出政府推動的GMP?(歡迎分享)
2013-12-01文。王一芝、林芳宇整理
義美是國內出名的食安模範生。從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到混油風暴,當其他食品大廠紛紛中箭落馬,唯有義美至今全身而退。尤其兩年前塑化劑事件,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大動作邀請總統馬英九參觀南崁食品安全研究室,更是出盡風頭,如果不是今年5月使用過期原料做泡芙的敗筆,大概可被稱為零食安紀錄。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模範生竟然在好幾年前就毅然決然退出政府為了提升食品安全,大力推動的GMP認證。走進義美南崁廠區一期廠二樓的會議室,一大面白板上,密密麻麻寫著從7月到12月下游廠商派第三單位到場稽核的日期,次數之頻繁難以想像,大多數是跨國企業採用國際標準來審核。
和會議室幾公尺之隔、耗資6000萬打造的200坪食品安全研究室,檢驗設備一應俱全,除了20位國內外碩學士,還有兩台價值台幣1000萬元的「超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幫義美把關原料。高志明怎麼看食安問題?
其實義美是靠著五個原則,躲過一個個食安風暴。首先要查核原料來源,如果連賣方都講不出來,就不會跟他買;第二審視原料價格,例如1斤柳丁多少錢都查得到,如果太便宜,絕對有問題,除非是盛產或價格補貼。義美沒使用過大統油品,因為光從價格上看,不太合理,我們也檢測過大統油品的脂肪酸,品質令人懷疑。
第三是參考客戶名單,看他還賣給哪些客戶,如果是賣給麥當勞或COSTCO等跨國企業,就知道他一定被稽核過;第四就是自己設有檢驗實驗室,實際上不太可能把所有原料都拿來做細部檢驗,但只要有了檢驗能力,供應商都很緊張,賣產品給我們也會謹慎一點。
最後一個原則是用心驗收,當第一線驗收人員發現疑慮,就趕快通知檢驗單位。我們把火力集中在原物料的掌控,只要原物料沒問題,成品只要抽驗就好。
GMP沒協助中小廠、攤販及消費者
為什麼退出GMP?台灣很多認證標章的理監事或董監事會,都是由大公司組成,找不到消費者團體、中小企業或攤商。但我認為,應該協助的是弱勢的消費者和中小型食品、夜市攤商。2011年總統馬英九來南崁參觀時,我就講過了,但沒有真的去做。
塑化劑事件後,食品大廠就登報聲明更換配方,毒澱粉也是這樣,但中小型商家沒有能力砸錢做檢驗。夜市裡的老闆告訴我,合格證明一張只要2塊,原因是上游廠商給出檢驗證明,攤商就爭相拷貝,所有店面像貼膏藥一樣。他們也無法證明,販售的商品和檢驗合格證明上的是同一批。
其實沒有GMP認證,對義美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公司品牌就是認證,小公司才需要標章認證。而且雖然義美沒有GMP,但國外廠商都會找第三公證機構用各種不同的國際標準稽核。義美幾乎整年度都在接受國際稽核,比GMP、CAS、HACCP的稽核次數還多、還嚴格。
如果政府光是推動GMP、CAS標章,而不去改革或整合這些制度和組織,就算罰再重,派再多人力稽查,食安事件還是會一再發生。
台灣食安未接軌國際 淪為閉門造車
台灣的食安制度也自成一格,無法和國際接軌。舉例,台灣添加物的分類方法就和全世界不一樣,台灣分成17類,但美國分為30幾類,如何接軌?如果政府認為,跟美國談判跨太平洋戰略協定伙伴(TPP)比較重要,那就跟美國接軌;重視食品安全,就跟歐盟接軌;考量市場規模,就和中國大陸接軌;考量產業端,就和日本接軌,不能搞到最後什麼都不是,2300萬人自己關起來訂一套標準。
檢驗標準或方法也應該跟國際接軌,就像食藥署公布,找到檢驗棉籽酚的方法,但國外本來就有,如果能跟國際接軌,直接依據美國AOAC(農業化學家協會)標準就好了,何必自己找?未來面對的環境將愈來愈嚴峻,很多用眼睛看不到的毒性物質將不斷增多,儀器也會愈來愈進步,從早期的PPM(百萬分之一)進入PPB(十億分之一),將來進入PPT(兆分之一),負責檢驗的人該怎麼做?
例如越南進口的茶葉,現在只知道檢測農藥,而且只檢測政府規定的251種,但事實上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茶葉,往往使用台灣20多年前就禁用的農藥,越南很多地區甚至還殘留越戰時灑的落葉劑,我們的海關會檢驗這些嗎?不會的。以上一切都不改,台灣的食安問題解決機率不高,幾乎無望,等著看吧,未來一定還會發生。你們一定還會再來找我!【遠見雜誌/330期】http://bit.ly/1uDzhac
https://www.facebook.com/ic975?ref=hl
食品安全ppt 在 食安五環是什麼?2020食安修法關鍵字| 食品安全重要觀念解析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