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前輩。
世道人生:走向2+2=5的語境 - 李怡
在特首選舉投票日前的3天,23至25日,達明一派舉行31周年演唱會。這個成立於1986年的組合,自誕生時它的生命線就同香港的脈搏貼合。很政治嗎?看你怎麼界定何謂政治。1989年六四後推出的《天問》:「抑鬱於天空的火焰下/大地靜默無說話/風吹起紫色的煙和霞/百姓瑟縮於惶恐下/縱怨天/天不容問/歎眾生/生不容問……」與其說是政治,不如說是香港人當時對世情的感覺。含蓄、深沉、似明似暗、似隱似顯,那哀怨愛恨的旋律,聽來讓人落淚。
這就是達明一派。
這種風格貫串了31年,同香港人的感覺渾成一體,是香港也是華人社會文化的異數。
早前,達明去英國,拍了電視節目《今天倫敦應該很高興》,黃耀明在節目中說:1986年成立這組合時,已確定香港要回歸,因此我們開始為這個城市而寫而唱,31年如是,未來也如是,除非有一天不容許。
這一天可能已經接近了。達明一派的2017年演唱會,主辦的環球唱片公司跑遍香港找不到贊助;演唱會出的一張「我係人人,人人係我」的宣傳海報,海報放上許多名人藝人,但都換上達明的模樣,其中一個台灣藝人怕被認為是挺雨傘運動而影響他的中國市場,要求將海報下架。
達明的舊歌《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第4度譜上新詞,以另一堆人名拼貼今日香港。前3個版本開頭都是「鄧小平」,今年的新版換上「習小平」,新版「係人定係鬼」的末句是:「齊昕化妝/龍蝦放湯/頌昕硬闖/下個特首都愛黨/呢/普選請快降臨救香港」。
新歌是充滿未來幻音的《1+4=14》:
「請跟你自言自語/不要鬥爭/請聽你大鳴大放/只需過日晨/靈魂嗌我/誰靈魂被更新/……來重複的念/重複的學/重複的做神經質……1加4原來14/……和諧教我/難和諧就犧牲/神經的我被消失/…… 2+2=5 ,2+2=5, 2+2=」旋律和歌詞充滿了達明一派的隱晦、深沉,道盡了香港現時的荒謬和光怪陸離。
2+2=5,來自奧威爾的《1984》。主人公溫斯頓在審訊間,核心黨員用刑逼他承認「2+2=5」。這原是取自蘇聯的口號——政府以此號召工人在4年內完成5年計劃。奧威爾寫道:「到最後,黨可以宣佈,2+2=5,你就不得不相信它。……他們的哲學不僅不言而喻地否認經驗的有效性,而且否認客觀現實的存在。常識成了一切異端中的異端。可怕的不是他們由於你不那麼想而殺死你,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是對的。因為,畢竟,我們怎麼會知道2+2=4呢?怎麼知道有地心吸力這回事呢?怎麼知道過去是不可改變的呢?如果過去和客觀世界只存在於意識中,那意識又是可以控制的——那怎麼辦?」溫斯頓總結自由的真義:自由就是可以自由地說
「2+2=4」。
從近來北方掌權者和港人應聲蟲口中,已聽到香港逐漸走向2+2=5的語境了。達明一派以他們的藝術敏感,在特首投票前夕唱出了憂慮,提出了警惕。他們確實是華人社會中最厲害的歌手組合。
#2+2=5
#1+4=14
#1984
#達明卅一派對
#3月23至25日紅館
香港回歸26周年演唱會 在 Making Film 正在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算是關於阿飛正傳的口述歷史,港產片的花樣好年華。
二十周年誕生紀念祭 公開《阿飛》消失的下集
香港電影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絕地反彈的大翻案。
九〇年十二月十五日,王家衛率領張國榮、劉嘉玲、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梁朝偉六星來朝,《阿飛正傳》以雙線(金公主與新寶)強勢開畫,硬憾王晶、周星馳拍住上的《賭俠》;不料,「反飛潮」旋即湧至,有觀眾在看戲途中站立大罵:「邊個係王家衛?」台灣甚至有怒氣沖沖的大漢守在戲院門口,揚言不准他人入場:「見一個,打一個!」
質疑與謾罵聲中,王大導淡然道:「《旺角卡門》上映之初貶多於褒,直至半年後才獲得接受;或者有一天,《阿飛》同樣受到稱許,但我不知道會在何時,又或可能就此被置諸死地。」
死過翻生。為《阿飛》傾倒的戲迷愈積愈多,由「一分鐘」發展而成「一生一世」;沒有腳的雀仔,飛得更高更遠,風魔地球每一個角落……
際此誕生二十周年紀念祭,策劃陳善之(當年仍用原名陳榮光)還原「阿飛正傳」,公開張國榮如何「即興地」加入劇組、刑警劉德華身世之謎、「消失的下集」劇情初回曝光……
僅此獻給張國榮(Leslie),我們最愛的旭仔。
哥哥即興加入劇組 決不當肥胖的阿飛
在《阿飛正傳》仍是謎一樣的朦朧宣傳期,張國榮於公演前夕接受訪問,幾已蓋棺定論:「《阿飛正傳》,是我從影以來的最佳作品。」
妙趣的是,這個「最佳」得來全憑一句話。
八九年,張國榮相約識於華星的好友陳善之在文華午膳,告知封咪的決定,但會繼續拍戲,並順口溜了了一句:「我想拍王家衛的戲。」時為《阿飛正傳》籌備之際,陳善之剛加入劇組擔任策劃,「你咪拍囉!」「咁點拍先?」「你係咪真係想拍?」「想呀,幾辛苦都肯拍!」二話不說,陳善之便替Leslie約定王家衛,六點鐘在半島見面。「當晚,Leslie已訂好十二點的機票往倫敦,三個人就即興在當天的黃昏聚聚。」一見如故,Leslie事後形容初相識的家衛:「我是一個自傲的人,不是我的級數,我不會睬你;但我跟王家衛的談話中,感覺他十分有理想,我認為他是現今最promising的導演。」
王家衛開拍《阿飛》的「理想」是什麼?大導演說過:「我想,每個人對自己的童年所發生的事都特別難忘,六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所以我想拍一部六十年代的電影;《阿飛》所說的,就是六十年代。」陳善之認為,王家衛對六十年代情意結,很大程度來自他對媽媽的愛。「在拍攝途中,家衛說一直好像望到他媽媽,當年在他們居住的地方,穿上長衫站在十字路口,拖著他小手的感覺。」家衛甚至想過,將電影獻給至愛的媽媽,但後來打消原意,家衛打趣道:「如果在電影開場時亮出這句話,有點做作,但明知留待完場後,整間戲院的人都會『問候』她……」
籌備之始,家衛將故事設定在長洲,一班工作人員進駐當地搜集資料,但幾個月後無疾而終,到陳善之加入成為策劃,劇本已經寫上「阿飛正傳」四個大字,最早卡士只得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再漸次加入張國榮、劉嘉玲、張學友。「家衛做好多準備工夫,跟每個演員都傾好多偈;Leslie願意和他交心,說了很多感情觀,以及跟媽媽與六姐的關係,家衛就將他最深層的東西,放在電影裏面。」Leslie完成告別演唱會後,返加拿大小休一陣子,長了幾磅肉回來,家衛閒閒一句:「哪有這麼胖的阿飛?」Leslie便的起心肝收身,天天游水做運動,從一百四十六磅減到一百三十磅,腰圍由三十吋瘦至廿八吋半;開拍時,家衛提出一個要求——希望Leslie穿上背心孖煙囪跳cha cha,他毫無異議,只說:「我有一隻手臂較瘦,你要用鏡頭遷就一下。」成就一個經典場面。
六星開工猶如考試 城寨絕密劇情曝光
雖然當年只拍過一齣《旺角卡門》,但王家衛的魅力已迷倒六星,第一個開工的晚上,大家齊集皇后餐廳,看來都有點緊張,就像等待考試一樣,導演首先點名的是張學友,陳善之現場目擊:「他們合作過《旺角卡門》,平時又會用上海話溝通(家衛是上海人,學友是天津人),家衛說他理應最輕鬆,誰知take了廿幾個!」第二個是劉嘉玲。「好簡單,叫她邊拿煙邊吃東西,再對住鏡盒說話,我看她緊張到手顫,最後不記得拍了六十幾個takes,還是九十幾個takes,拍完散晒!」接著是張國榮玩牙籤,拍了十四個takes,梁朝偉則拍了六個takes,輪到張曼玉,她直率地向王家衛表明:「我剛剛開始知道怎樣去做,但已經天光,大家筋疲力盡,不若今晚不要再拍,好嗎?」從善如流的家衛立即高喊收工,可憐準時的劉德華呆等一整晚。「但華仔好好,完全體諒明白,而且幸好有這晚,否則也不可能拍到那張六大卡士同場的電影海報。」陳善之說。
經過扣人心弦的一晚,Leslie返飛加拿大,繼皇后餐廳,第二個取景地點在九龍城寨,牽涉梁朝偉、張曼玉與劉德華,陳善之說:「城寨的老鼠大得驚人,有一次,我看到六頭老鼠正在吃掉一頭貓,驚心動魄!」偏偏華仔最怕老鼠,除了拍戲以外,他絕不願將雙腳接觸地面。「但他很專業,一開卡麥拉就不會在意,只是正式前會念念有詞:『千萬不要讓我看到老鼠!』」
今日所見的版本,城寨戲份僅餘最後兩分幾鐘,梁朝偉耐人尋味的整裝待發,從沒看到過劉德華與張曼玉,到底三個人在城寨拍了些什麼?陳善之解畫:「最初《阿飛》打算拍兩集,張國榮的戲主要在上集,梁朝偉在下集,劉德華是貫穿整部的人物;華仔是城寨出來的人,拍了他在大檔賭錢,有個僅穿胸圍底褲的女人,纏住大蟒蛇在旁跳舞,還有他拿著把刀,靠牆刮刮刮……」他初步理解,下集劇情講述流落到菲律賓的劉嘉玲,一直找不到張國榮(已死),巧遇劉德華後,發展了一點點曖昧,但華仔心繫張曼玉,決意回港再續前緣,她卻已跟梁朝偉開始。「在城寨裏,偉仔與曼玉屈在一個很窄、局促的空間(大家可從絕密劇照看到有多窄),話不多,兩個人懶洋洋地互相對望、遞茶杯,那種張力很好看,大家無法看到,可惜。」
刷新個人NG記錄 追打對手弄假成真
Leslie回歸,先到南華會開工,也就是電影的開首,與張曼玉合演永誌難忘的「一分鐘的朋友」;有人諸多解構王家衛的時間觀,說「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有特別象徵意義,陳善之笑言:「家衛不是不會刻意經營,但我覺得他不會經營到這個地步,他喜歡將現實生活撞入電影世界,如果我沒有記錯,拍攝時,時間像是『一九九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劇情繼續發展,Leslie與曼玉回家纏綿,兩人頭貼頭的大特寫,創出了Leslie個人一項新紀錄——NG了四十七次!「攝影機這個擺位,演員一定會在意鏡頭拍著你,但導演就是要你忘記攝影機,磨到你好像日常生活一樣,最後拍到Leslie與曼玉隔絕外間的一切,覺得這個世界只剩彼此。」
貴為巨星級,Leslie對NG從無半點怨言,每天都享受開工;他跟劉嘉玲邂逅的一幕,特別令陳善之感覺「有heart」。「Leslie要到化妝間追打一個菲律賓人(他騙了媽媽潘迪華),對方是樂師,不是專業演員,拍攝前Leslie特別交代我:『請你跟他說一聲,沒有個人針對,因為我已不是我,是戲裏的角色,正式時我不會就力,他就是我要追打的人。』家衛讓他自由發揮,他拿起一個真鎚,敲碎了整個洗手盆,真的打到那個人骨裂!」導演收貨,他稍稍平伏情緒,立即關心對方傷勢,揚言如果電影公司沒有賠足「湯藥費」,他願意作出承擔,當然後來電影公司已經處理這個問題。
華仔怕老鼠,Leslie的剋星又是什麼?答案是菲律賓特產——「我最怕飛蟑螂,到菲律賓拍了一個星期,都是在殘舊的環境開工,每天平均只能睡個多小時,很疲累,幸好那段戲說我很憔悴,不用化妝就可以埋位。」結尾,旭仔在火車上被槍手偷襲,但陳善之透露,最初的構思是旭仔跳火車自殺!「導演想做,Leslie又好勇,做咪做囉,但我覺得拍戲啫,不用丟了條命,要知道火車對下是蕉林,萬一鋼線斷了,怎樣去找他呢?責任太大,犯不著。」跳車拍不成,在浸會大專會堂舉辦的第一個首映,譚家明沿用特別的剪接手法,保留個中神髓。「我所見的這個版本,並沒有殺手向旭仔開槍的鏡頭,最後是他站在行駛中的火車門口,接下來是同一個環境,沒有人的吉鏡,代表他已跳了下去。」如果你是當座上客,大概會記得電影放畢第三本,需要暫停十分鐘,皆因其他片段還未送到。「夜晚九點半首映,五點鐘我仍在阿畢諾道的studio混音,菲林運到大專會堂是濕濕的,要弄乾才能上片。」
坦認控制成本不力 谷底反彈終列殿堂
導演與演員均未看過完整版的《阿飛》,首映既罷,眾人默不作聲,有影評人表示不懂評價,陳善之說:「大家先入為主,誤以為是占士甸的《阿飛正傳》,一定有格鬥、跑車,突然跟想像不同,自然有點震驚。」有驚無喜,惡言開始排山倒海,票房相應插水式下滑,上畫不足兩星期,連元旦也捱不過,十二月廿七日便以九百多萬匆匆落畫,傳聞令老闆鄧光榮慘蝕一千七百萬。
事後王家衛坦認,控制成本出現問題。「實際花了兩千萬,其餘七百萬是下集的服裝、道具;錢花得七七八八,下集成本只有一千萬。」對觀眾的強烈反應,「是意外多於失望,我想是受《旺角卡門》的影響,觀眾祈求在《阿飛》看到跟《旺角》差不多的東西,結果未能得到滿足,造成一種抗拒。」他分析,《阿飛》與別不同,或令人一時難以接受。「一直以來,中國人講故事,非常注重起承轉合、情節分明,拍《阿飛正傳》,我故意換了說故事的方式,著重人與人的感情交流。」
你未必欣賞王家衛的電影,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早在九一年,他已說了以下的一段「預言」:「港產片必須開源,突破東南亞的傳統市場,向歐美市場拓展;另一股世界性潮流也在興起,大戲院漸少,迷你戲院漸多,觀眾品味分類愈細,需求的片種更需多元化。」果然,走前一步的《阿飛》在柏林、紐約評價很高,皇后餐廳成為日本人的「旅遊熱點」,香港影癡逐漸識貨,仔細推敲角色、情節、道具、對白,掀起一陣「阿飛研究學」,從谷底強勁反彈,一躍而進港產片經典殿堂。
「因為你,我會記得嗰一分鐘。」
再過幾多個二十年,我們依然會記得旭仔,真正屬於香港的阿飛。
刊載日期:2011年3月26日
文章來源:《明報周刊》
參考編號:B0395-20151106-DoBW
香港回歸26周年演唱會 在 Jason Cheung 張匡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十周年誕生紀念祭 公開《阿飛》消失的下集
香港電影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絕地反彈的大翻案。
九〇年十二月十五日,王家衛率領張國榮、劉嘉玲、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梁朝偉六星來朝,《阿飛正傳》以雙線(金公主與新寶)強勢開畫,硬憾王晶、周星馳拍住上的《賭俠》;不料,「反飛潮」旋即湧至,有觀眾在看戲途中站立大罵:「邊個係王家衛?」台灣甚至有怒氣沖沖的大漢守在戲院門口,揚言不准他人入場:「見一個,打一個!」
質疑與謾罵聲中,王大導淡然道:「《旺角卡門》上映之初貶多於褒,直至半年後才獲得接受;或者有一天,《阿飛》同樣受到稱許,但我不知道會在何時,又或可能就此被置諸死地。」
死過翻生。為《阿飛》傾倒的戲迷愈積愈多,由「一分鐘」發展而成「一生一世」;沒有腳的雀仔,飛得更高更遠,風魔地球每一個角落……
際此誕生二十周年紀念祭,策劃陳善之(當年仍用原名陳榮光)還原「阿飛正傳」,公開張國榮如何「即興地」加入劇組、刑警劉德華身世之謎、「消失的下集」劇情初回曝光……
僅此獻給張國榮(Leslie),我們最愛的旭仔。
哥哥即興加入劇組 決不當肥胖的阿飛
在《阿飛正傳》仍是謎一樣的朦朧宣傳期,張國榮於公演前夕接受訪問,幾已蓋棺定論:「《阿飛正傳》,是我從影以來的最佳作品。」
妙趣的是,這個「最佳」得來全憑一句話。
八九年,張國榮相約識於華星的好友陳善之在文華午膳,告知封咪的決定,但會繼續拍戲,並順口溜了了一句:「我想拍王家衛的戲。」時為《阿飛正傳》籌備之際,陳善之剛加入劇組擔任策劃,「你咪拍囉!」「咁點拍先?」「你係咪真係想拍?」「想呀,幾辛苦都肯拍!」二話不說,陳善之便替Leslie約定王家衛,六點鐘在半島見面。「當晚,Leslie已訂好十二點的機票往倫敦,三個人就即興在當天的黃昏聚聚。」一見如故,Leslie事後形容初相識的家衛:「我是一個自傲的人,不是我的級數,我不會睬你;但我跟王家衛的談話中,感覺他十分有理想,我認為他是現今最promising的導演。」
王家衛開拍《阿飛》的「理想」是什麼?大導演說過:「我想,每個人對自己的童年所發生的事都特別難忘,六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所以我想拍一部六十年代的電影;《阿飛》所說的,就是六十年代。」陳善之認為,王家衛對六十年代情意結,很大程度來自他對媽媽的愛。「在拍攝途中,家衛說一直好像望到他媽媽,當年在他們居住的地方,穿上長衫站在十字路口,拖著他小手的感覺。」家衛甚至想過,將電影獻給至愛的媽媽,但後來打消原意,家衛打趣道:「如果在電影開場時亮出這句話,有點做作,但明知留待完場後,整間戲院的人都會『問候』她……」
籌備之始,家衛將故事設定在長洲,一班工作人員進駐當地搜集資料,但幾個月後無疾而終,到陳善之加入成為策劃,劇本已經寫上「阿飛正傳」四個大字,最早卡士只得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再漸次加入張國榮、劉嘉玲、張學友。「家衛做好多準備工夫,跟每個演員都傾好多偈;Leslie願意和他交心,說了很多感情觀,以及跟媽媽與六姐的關係,家衛就將他最深層的東西,放在電影裏面。」Leslie完成告別演唱會後,返加拿大小休一陣子,長了幾磅肉回來,家衛閒閒一句:「哪有這麼胖的阿飛?」Leslie便的起心肝收身,天天游水做運動,從一百四十六磅減到一百三十磅,腰圍由三十吋瘦至廿八吋半;開拍時,家衛提出一個要求——希望Leslie穿上背心孖煙囪跳cha cha,他毫無異議,只說:「我有一隻手臂較瘦,你要用鏡頭遷就一下。」成就一個經典場面。
六星開工猶如考試 城寨絕密劇情曝光
雖然當年只拍過一齣《旺角卡門》,但王家衛的魅力已迷倒六星,第一個開工的晚上,大家齊集皇后餐廳,看來都有點緊張,就像等待考試一樣,導演首先點名的是張學友,陳善之現場目擊:「他們合作過《旺角卡門》,平時又會用上海話溝通(家衛是上海人,學友是天津人),家衛說他理應最輕鬆,誰知take了廿幾個!」第二個是劉嘉玲。「好簡單,叫她邊拿煙邊吃東西,再對住鏡盒說話,我看她緊張到手顫,最後不記得拍了六十幾個takes,還是九十幾個takes,拍完散晒!」接著是張國榮玩牙籤,拍了十四個takes,梁朝偉則拍了六個takes,輪到張曼玉,她直率地向王家衛表明:「我剛剛開始知道怎樣去做,但已經天光,大家筋疲力盡,不若今晚不要再拍,好嗎?」從善如流的家衛立即高喊收工,可憐準時的劉德華呆等一整晚。「但華仔好好,完全體諒明白,而且幸好有這晚,否則也不可能拍到那張六大卡士同場的電影海報。」陳善之說。
經過扣人心弦的一晚,Leslie返飛加拿大,繼皇后餐廳,第二個取景地點在九龍城寨,牽涉梁朝偉、張曼玉與劉德華,陳善之說:「城寨的老鼠大得驚人,有一次,我看到六頭老鼠正在吃掉一頭貓,驚心動魄!」偏偏華仔最怕老鼠,除了拍戲以外,他絕不願將雙腳接觸地面。「但他很專業,一開卡麥拉就不會在意,只是正式前會念念有詞:『千萬不要讓我看到老鼠!』」
今日所見的版本,城寨戲份僅餘最後兩分幾鐘,梁朝偉耐人尋味的整裝待發,從沒看到過劉德華與張曼玉,到底三個人在城寨拍了些什麼?陳善之解畫:「最初《阿飛》打算拍兩集,張國榮的戲主要在上集,梁朝偉在下集,劉德華是貫穿整部的人物;華仔是城寨出來的人,拍了他在大檔賭錢,有個僅穿胸圍底褲的女人,纏住大蟒蛇在旁跳舞,還有他拿著把刀,靠牆刮刮刮……」他初步理解,下集劇情講述流落到菲律賓的劉嘉玲,一直找不到張國榮(已死),巧遇劉德華後,發展了一點點曖昧,但華仔心繫張曼玉,決意回港再續前緣,她卻已跟梁朝偉開始。「在城寨裏,偉仔與曼玉屈在一個很窄、局促的空間(大家可從絕密劇照看到有多窄),話不多,兩個人懶洋洋地互相對望、遞茶杯,那種張力很好看,大家無法看到,可惜。」
刷新個人NG記錄 追打對手弄假成真
Leslie回歸,先到南華會開工,也就是電影的開首,與張曼玉合演永誌難忘的「一分鐘的朋友」;有人諸多解構王家衛的時間觀,說「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有特別象徵意義,陳善之笑言:「家衛不是不會刻意經營,但我覺得他不會經營到這個地步,他喜歡將現實生活撞入電影世界,如果我沒有記錯,拍攝時,時間像是『一九九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劇情繼續發展,Leslie與曼玉回家纏綿,兩人頭貼頭的大特寫,創出了Leslie個人一項新紀錄——NG了四十七次!「攝影機這個擺位,演員一定會在意鏡頭拍著你,但導演就是要你忘記攝影機,磨到你好像日常生活一樣,最後拍到Leslie與曼玉隔絕外間的一切,覺得這個世界只剩彼此。」
貴為巨星級,Leslie對NG從無半點怨言,每天都享受開工;他跟劉嘉玲邂逅的一幕,特別令陳善之感覺「有heart」。「Leslie要到化妝間追打一個菲律賓人(他騙了媽媽潘迪華),對方是樂師,不是專業演員,拍攝前Leslie特別交代我:『請你跟他說一聲,沒有個人針對,因為我已不是我,是戲裏的角色,正式時我不會就力,他就是我要追打的人。』家衛讓他自由發揮,他拿起一個真鎚,敲碎了整個洗手盆,真的打到那個人骨裂!」導演收貨,他稍稍平伏情緒,立即關心對方傷勢,揚言如果電影公司沒有賠足「湯藥費」,他願意作出承擔,當然後來電影公司已經處理這個問題。
華仔怕老鼠,Leslie的剋星又是什麼?答案是菲律賓特產——「我最怕飛蟑螂,到菲律賓拍了一個星期,都是在殘舊的環境開工,每天平均只能睡個多小時,很疲累,幸好那段戲說我很憔悴,不用化妝就可以埋位。」結尾,旭仔在火車上被槍手偷襲,但陳善之透露,最初的構思是旭仔跳火車自殺!「導演想做,Leslie又好勇,做咪做囉,但我覺得拍戲啫,不用丟了條命,要知道火車對下是蕉林,萬一鋼線斷了,怎樣去找他呢?責任太大,犯不著。」跳車拍不成,在浸會大專會堂舉辦的第一個首映,譚家明沿用特別的剪接手法,保留個中神髓。「我所見的這個版本,並沒有殺手向旭仔開槍的鏡頭,最後是他站在行駛中的火車門口,接下來是同一個環境,沒有人的吉鏡,代表他已跳了下去。」如果你是當座上客,大概會記得電影放畢第三本,需要暫停十分鐘,皆因其他片段還未送到。「夜晚九點半首映,五點鐘我仍在阿畢諾道的studio混音,菲林運到大專會堂是濕濕的,要弄乾才能上片。」
坦認控制成本不力 谷底反彈終列殿堂
導演與演員均未看過完整版的《阿飛》,首映既罷,眾人默不作聲,有影評人表示不懂評價,陳善之說:「大家先入為主,誤以為是占士甸的《阿飛正傳》,一定有格鬥、跑車,突然跟想像不同,自然有點震驚。」有驚無喜,惡言開始排山倒海,票房相應插水式下滑,上畫不足兩星期,連元旦也捱不過,十二月廿七日便以九百多萬匆匆落畫,傳聞令老闆鄧光榮慘蝕一千七百萬。
事後王家衛坦認,控制成本出現問題。「實際花了兩千萬,其餘七百萬是下集的服裝、道具;錢花得七七八八,下集成本只有一千萬。」對觀眾的強烈反應,「是意外多於失望,我想是受《旺角卡門》的影響,觀眾祈求在《阿飛》看到跟《旺角》差不多的東西,結果未能得到滿足,造成一種抗拒。」他分析,《阿飛》與別不同,或令人一時難以接受。「一直以來,中國人講故事,非常注重起承轉合、情節分明,拍《阿飛正傳》,我故意換了說故事的方式,著重人與人的感情交流。」
你未必欣賞王家衛的電影,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早在九一年,他已說了以下的一段「預言」:「港產片必須開源,突破東南亞的傳統市場,向歐美市場拓展;另一股世界性潮流也在興起,大戲院漸少,迷你戲院漸多,觀眾品味分類愈細,需求的片種更需多元化。」果然,走前一步的《阿飛》在柏林、紐約評價很高,皇后餐廳成為日本人的「旅遊熱點」,香港影癡逐漸識貨,仔細推敲角色、情節、道具、對白,掀起一陣「阿飛研究學」,從谷底強勁反彈,一躍而進港產片經典殿堂。
「因為你,我會記得嗰一分鐘。」
再過幾多個二十年,我們依然會記得旭仔,真正屬於香港的阿飛。
刊載日期:2011年3月26日
文章來源:《明報周刊》
參考編號:B0395-20151106-Do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