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講座
說話的城市
林一平
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1923-1985) 。作者林一平繪。
「說話的城市」(CityTalk)源自於我發明的物聯網平台IoTtalk,利用物聯網技術串聯出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應用,靈感則來自於忽必烈(一二一五至一二九四)。最近「智慧城市」成為顯學,但各種應用瑣碎分散,見樹不見林,難以成為整體的大亮點。
若想體會「突破見樹以見林」的感覺,我會建議閱讀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一九二三至一九八五;如圖/林一平繪)的《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這本小說最有趣的地方是,讀者越想弄懂書中的細節,越會鑽牛角尖,越不知卡爾維諾在說啥。書中拋出很多碎片般的意象,讀者若無法安插自己的想像力來接續卡爾維諾的碎片意象,就會「見樹不是樹」,不知所云。您若能體會到《看不見的城市》文字中有很強烈的畫面,學會「安插自己的想法」,就會引導出無盡延伸的想像力,不但看到樹,也見到了樹林。
《看不見的城市》書中的意象經由忽必烈和馬可波羅(Marco Polo;一二五四至一三二四)的對話露出端倪。忽必烈留意到,城市差不多都是一個模樣的,只要改變一下組合的元素就可以從一個城轉移到另一個城,不必動身旅行。於是,每次在馬可波羅描繪一個城市之後,忽必烈就會在想像中出發,把那座城市一片一片拆開,又將碎片用另一種方式重新組合起來。本書後半部敘述城市頹圮的意象,暗示忽必烈的帝國正在瓦解,然而忽必烈仍拒絕接受事實。
在真實的世界,忽必烈不但能「見樹又見林」,更是「見樹即能造林」的人。他重用劉秉忠及郭守敬等人,花廿五年的功夫建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都(亦即今日的北京),將行政中樞由上都移到大都。他有無比旺盛精力,七十歲時領軍打仗,用兵仍如鬼神(當時的蒙古人活到五十歲,已是非常長壽)。他統一稅制,採用紙幣,讓商務暢通(身為商人的馬可波羅夢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紙幣」這麼美妙的玩意兒)。
忽必烈創造出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樹,並且巧妙的將之拼湊出跨越歐亞兩洲帝國的大樹林。我稍微做了統計,以北京當首都的政權,都撐得比較久。以金陵(南京)當首都的政權,則較為坎坷,往往以屠城結束政權(當然和南京地形沒有屏障,易攻難守有關)。由此觀之,忽必烈實在有遠見,本領高強,讓吾輩甘拜下風。今日台灣發展「智慧城市」,最需要的是忽必烈的創意格局。
(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馬可波羅看不見的城市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我的書架簡史⟐⟐▚▘書架上時代的樣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國際大師群體來台的年代:米蘭.昆德拉、卡爾維諾、馬奎茲、薩拉馬戈、鈞特.葛拉斯、多麗斯.萊辛、大江健三郎、井上靖、村上春樹、略薩、尚.惹內、伊莎貝拉.阿言德與瑞蒙.卡佛,名家名著一本接著一本中譯本問世,與台灣讀者見面。
「這個在我們看來是奇蹟之總和的帝國,其實是無盡的、不成形的廢墟,腐敗的壞疽已經蔓延太廣,連我們的王權也無法治療,戰勝國只不過讓我們繼承了他們長久以來的百廢待舉,此後,絕望沮喪的時刻便降臨了。只有在馬可波羅的故事裡,忽必烈才能在注定傾頹的城牆與高塔裡,辨別出那僥免於白蟻啃噬的精細雕花窗飾。」──《看不見的城市》
晶體派小說家卡爾維諾,運用幾個小說裝置,折射千變萬化的敘事可能。全書共有11個主題:城市與記憶、城市與慾望、城市與符號、輕盈的城市、城市與貿易、城市與眼睛、城市與名字、城市與死者、城市與天空、連綿的城市、隱蔽的城市,單主題有5個不同的城市,看似描繪了55種燦爛與腐敗交織的風景,實則是無限的蔓延......
▚▛那年發生了什麼?▚▚▖
★麥可.傑克森來台★柯林頓就任美國總統★江澤民當選中國主席★歐盟成立★奧黛麗赫本過世★SEGA發行3D格鬥遊戲《VR快打》★日本德仁皇太子與雅子結婚★神木隆之介出生
▖▚▛那年台灣出版了哪些厲害的書? ▖▛▞
★《惡童日記》★《感官之旅》★李瑾倫《子兒吐吐》★法布爾《昆蟲記》★郝廣才《巨人與春天》
#10日限定
❽❼❻❺❹❸❷❶
#到IG看完整版:https://goo.gl/Enkzy3
===
▞ #2019Openbook好書獎▚ 11月30日凌晨公告
▚閱讀大使紀培慧專訪▖https://pse.is/MNL3U
▛好書獎系列暖身講座▘https://pse.is/J3BSR
▞訂閱電子報 好文不漏接▖https://lihi1.com/EbuBe
馬可波羅看不見的城市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說文本的空間分析▌
如同小說「看不見的城市」裡,成吉思汗透過馬可波羅的故事,去了那些帝國境內,他從未造訪的城市。而文學家
筆下的五零年代府城,又長什麼樣子?當代的府城巷弄,又怎麼從以前長出現在?從葉石濤的小說「葫蘆巷春夢」出發,作者徐鉦儒試著連結作家的書寫與其書寫場景的關係,透過故事裡描述的城市空間環境,找尋其連結真實的日常生活的線索。
「小說是一個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當文學試圖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時間及空間的同時,時間和空間也因而產生新的相互作用、並形成新的意義」
「小說裡的台南不是某種打卡聖地,也不是政治口號下的提款機式場景,小說裡的台南便是日常生活中現代人懷揣著夢想與生活搏鬥的現代都市空間;每當國家及媒體們試圖透過其宰制的霸權訴說著其實我們並不熟悉的故事時,每當饒富趣味並且日復一日充滿神秘的「日常生活」開始沾染上了「日常」生活的特徵時,真實的的地方空間總還是擁有了許多想像的可能性。
台南作為一種隱喻,反映的便是城市改變的過程與現代生活的異化經驗;現代化的時代裡(包含著今日),城市中的市民便是定義空間的主體,現代的日常生活也正是我們喜愛以及厭惡的一切根源;當我們詢問著台南的真實空間為何的同時,答案便存在於人們真實的日常生活當中。」
#你的台南不是你的台南
#一個城市各自表述
#城市的一百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