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正確觀念,讓身材、體力快速復原
【早安健康/柳知沅(韓國未來小兒婦產科院長)】
坐月子的由來
當媽媽生下寶寶後,家裡長輩或周遭的人都會叮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產婦的身心完全復原期約需100天,所以最理想的坐月子期間就是100天。過去人家因為生活窮困,需要從事種田等農作,所以一般以21天做為坐月子的期限,之後就需到外面去工作,因此也有三個星期內禁止外出或外人來訪的習俗。
坐月子的正確方法?
坐月子的必要性
自古生完小孩的產婦需在家中被照顧、吃營養食物、坐月子。三個星期的坐月子期間,一般都是安穩地待在溫暖的床上、喝月子湯、禁止洗澡等。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會穿著長袖衣服與內衣,用以保暖身體。
已經有生產經驗的婦女常告訴產婦,當身體吹到冷風時,全身有可能會出現痠痛等後遺症,甚至一生當中都因此而受苦。西方國家又是怎麼坐月子呢?美國、加拿大、法國等西方社會,在生產後不會另外食用特別的食物或坐月子。一般自然分娩後24個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家中過正常生活。
產後風
產後風又是什麼樣的疾病,為何會出現在孕婦身上呢?產後風是指產後脆弱的骨頭、關節等受到風寒的症狀,會產生痠痛、麻木等不適感。那麼生完後,若直接吹到冷風,骨頭就會受到風寒嗎?不是的。
女性在經過懷孕、餵母奶的時期,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達到最低點。原本雌激素具有幫助骨頭留住鈣質的作用,可避免鈣質流失,但是到了餵母奶期間,雌激素濃度變淡,使得骨頭中的鈣質自然流失到血液中,因此骨頭變得脆弱,所以才容易受到風寒入侵。
避免鈣質不足
與西方相較之下,國人在牛奶等乳製品或鈣質上的攝取量都是不足的。孕婦一天的建議用量應要達 1000毫克。縱使攝取的鈣質已經補足,又會因為餵母奶的關係,使鈣質流失,骨頭密度因此快速變稀疏。換句話說,因為骨頭本身脆弱很多,所以關節腔的耗損會增大。生完小孩時,手掌或膝蓋等關節容易會感到非常刺痛,腰部、手臂、腿部也常有疼痛感。
預防產後風
即使為了要預防產後風,也沒有必要在炎熱的夏天裡包裹著厚被子。雖然產後免疫力變弱,有可能罹患感冒等疾病,但若不是遇上寒冷的天氣或強風,就無需過度擔心。室內維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有助於產後復原。服用產後所需的鐵質、鈣質、維生素D等,並補充適量的營養補充劑,可以預防產後風。
各個季節坐月子的要點
夏天坐月子
生完小孩後吹到冷風,有可能罹患產後風,所以要盡可能讓身體保持在溫暖的狀態。在連坐著都會流汗的夏天裡,該如何坐月子呢?結論是「適度」。氣溫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於涼爽,平均溫度維持在微暖的23∼25度之間,濕度維持在40∼60%左右。不可以讓身體直接吹到冷風,天氣不管再怎麼熱,也最好蓋薄被子。不要用冷水洗澡,先用微溫的水洗澡後,再用乾毛巾拭乾身體。如果因為天氣太熱,就喝冷水或吃冷食,有可能造成牙齒損傷與胃腸障礙,需多加注意。
冬天坐月子
室內以「保溫」與「保濕」為核心重點。不僅房間的地板,整個房間裡的空氣,都需維持溫暖。若過於乾燥,更容易引發感冒。可以利用加濕器、除溼機或洗過的濕衣物,讓室內溼度維持在60%左右。洗澡時,浴室空氣常是冷的,所以先放熱水,讓浴室空間變暖之後再洗澡。
讓身體快速復原
生完小孩後,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坐月子中心或家中休息,一邊接受家人或專家的幫助一邊坐月子。
有不少人會小心翼翼地不讓孕婦過勞,讓她們得到充分的休息,甚至連動也不動。為了未來辛苦的育嬰之路,在這個時期需做好充分休息與努力,請參考下列內容,以快速且健康的方法復原吧!
坐月子期間該怎麼過生活?
請勿一直躺著不動
剛生完小孩的第一天,有可能因產後痛、會陰部疼痛、手術部位的傷痕而很難行動。建議到隔天再由家人協助,站起來活動看看。若因為很痛而繼續躺著,反而很難恢復。初期適當走路,反而有助於加速惡露的排出與身體的復原。
開始洗澡的時間點
第一天因分娩而導致的體力耗損與失血,自己獨自站著都會有困難。自然分娩的產婦,一般在第二天雖然可以較輕鬆地站立了,但仍有些吃力,想要洗澡的話,就用溫水洗個簡單的澡。剖腹生產的產婦,因為進行手術而有傷口的關係,五天內需避免洗澡。手術部位若沾到水,有可能引起傷口發炎,最後導致傷口裂開或留下疤痕。
不要造成關節的過大負荷
當孕婦的體內察覺到要分娩時,會增加鬆弛激素等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量,讓骨盆關節打開,同時也會對骨盆關節、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手腕、腳踝等都很容易因姿勢不良或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造成損傷。餵母奶時,手腕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即使有戴上護手腕帶,也盡量不要用手腕出力。
TIP | 妊娠與鬆弛激素
鬆弛激素是從卵巢、乳房、妊娠期胎盤與子宮內膜中分泌出來的荷爾蒙,男性則是從前列腺分泌出鬆弛激素。沒有懷孕的女性,會在排卵期從卵巢中增加鬆弛激素的分泌量,對心血管進行作用,維持適當的心搏次數與血管適應力。孕婦則從胎盤、子宮內膜、絨毛膜等中分泌出鬆弛激素,從懷孕第14週左右起分泌量開始攀升、達到最高點,所增加的鬆弛激素一直到生產前都維持在高濃度。懷孕期間鬆弛激素具有增加心輸血量、使血管鬆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懷孕最後一個月時,這種荷爾蒙也對骨盆韌帶產生作用,幫助骨盆隨著子宮變大而順利變大,有助於分娩時恥骨的鬆弛。這種鬆弛激素的分泌量會在生產後急遽減少。鬆弛激素的影響期間因人而異,一般約為5∼6個月左右,也有12個月的情況。
不要害怕排便
會陰部切開後,會陰部與肛門周圍都會非常疼痛。有些孕婦在想要排便時,會擔心因排便刺激受傷部位而忍著。用力時,也擔心會陰部切開部位會裂開。事實上,會陰部上的縫合部位若沒有發炎,即使用力也不會再次裂開,所以無需因此而害怕排便。
服用鐵劑
在分娩過程中會流很多血,自然分娩的失血量約600cc,剖腹生產的失血量約1000cc。為了養出健康的新生兒,產後仍需繼續服用懷孕期間服用的鐵劑。想要補充在分娩過程中所失去的血液,需連續服用三個月左右。貧血症狀若得不到改善,就會感到異常地無力、頭部疼痛、容易疲倦等。唯有媽媽健康,才可以養出健康的孩子,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
攝取牛奶或鈣質
東方人較少吃牛奶或起司等乳製品,所以平常攝取的鈣質量就比西方人少。尤其女性們在懷孕、生產、餵母奶期間,骨骼中的鈣質會大量流失。為了不讓骨頭變得脆弱,需多喝牛奶或服用鈣片。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本來具有預防骨骼流失的作用,但在餵母奶時,雌激素會快速降低。此時期如果沒有攝取適量的鈣質,就有可能造成骨骼的損傷。即使不會馬上出現什麼問題,但已變脆弱的骨質將大幅提升引起關節炎、椎間盤、骨頭痛等症狀的可能性。
攝取適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餵母奶時所需的熱量比懷孕期間更多,每天需要多攝取500大卡。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熱量不
會太高嗎?的確,如果攝取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反而會造成肥胖,為產婦帶來更多的煩惱。那麼為什麼還建議產婦要多攝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呢?
初乳結束後,進入到成熟乳階段時,50%的母乳是由脂肪所構成的。母奶中的脂肪來自於媽媽,所以與媽媽身體的營養狀態息息相關,而營養狀態又以體脂肪率為重要指標。早期大部分的人因為營養不良,常常是皮包骨狀態,體脂肪率很低。這個時期產婦為了分泌營養的母乳,需攝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才可以順利餵母奶。但只要產婦的營養狀態良好,就沒有必要一直攝取高脂肪食物。以自己一天所需的熱量為目標,均衡攝取即可。
不要執著於麻油雞湯
麻油雞湯自古以來即是坐月子的代表性食物。雖然米酒、老薑、麻油都有溫補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無需天天吃或過量食用。三餐飲食還是營養均衡最重要,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要攝取,食譜最好以含鐵質與鈣質的菜色為主。
產後第二個星期浮腫完全消除
到了懷孕最後一個月時,因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 再加上血液循環不佳,孕婦的手、腳、大腿等身體部位會浮腫得很重。但在孩子出生後,過去累積在體內的水分開始往外排出。一般從分娩第2∼3天開始,尿液量會急遽增加,約有1∼2公升左右的水分被排出。消腫的速度因人而異,但一般在第 1∼2個星期內會大量排出體液,消除浮腫。
南瓜或玉米茶等利尿作用佳的食物,最好等到浮腫現象自然消除後再食用。在這段透過尿液讓體液大量排出的時期,若再食用利尿效果佳的食物,就會使體液一次突然排掉過多,反而引起低血壓,進而導致嘔吐、暈眩等症狀,且母乳的量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建議等兩個星期浮腫現象消失後,再食用這類食物。這時期也要記得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讓體液保持充足。
骨盆裂開後遺症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當孩子的家殘破不堪之後 : 淺談子宮破裂 >
各位好
小弟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
-
相信關心婦嬰議題的各位
今天都看到了新聞
-
我一樣再次先聲明
任何單一事件或者醫療糾紛爭議
小弟不作任何的評論
我既不是專家證人
也不是當事人
所以不會針對單一事件做任何的評論。
-
我們知道
子宮是孩子的家
是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
-
當這個家出現裂痕的時候
當這個家支離破碎的時候
當這個家分崩離析的時候
覆巢之下,
孩子又怎麼可能平安?
-
子宮破裂是任何一個產婦、任何一個孩子、任何一個醫師
一生都不希望碰到的惡夢。
-
子宮像是一個非常厚的氣球,
裡面包著一個有心跳的肉球
大概類似包心粉圓那樣的概念
-
靠著這個氣球不斷的擠壓、收縮
把裡面的肉球一點一點往前推
一點一點把開口撐大
到最後,把整個肉球擠出去。
完成了生產。
-
但是
如果是一個有傷痕、有缺損、過度擠壓、或者開口太小的情況下
就有可能在肉球擠出來之前
氣球自己就先破掉了。
-
子宮破裂的原理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但,非常致命。
這是從有胎生動物以來
就存在的紅色恐怖。
-
子宮破裂的情況
可以分成以下兩種考量的情形
一種,是受過傷的子宮。
一種,是沒有受過傷的子宮。
-
每個人一生中
都難免在愛情裡受過傷
但子宮受過傷的人其實並不多。
-
如果妳沒有做過任何子宮的手術
包含:人工流產、剖腹產、肌瘤切除手術等等
那妳的子宮在演化上來說
應該會被設計成一個銅牆鐵壁
不會那麼容易破裂。
一個容易破裂的子宮
是無法繁衍後代
甚至會導致母體直接身死
這樣的基因是不太會隨著演化流傳下去的。
-
針對沒有受過傷的子宮
在生產時發生子宮破裂的發生率是
兩萬分之一左右。
大概佔子宮破裂案例的13%
另外87%是受過傷的子宮。
-
沒有受過傷的子宮為什麼也會破裂呢?
除了出車禍或者被歹徒攻擊這種外力作用之外
有可能是天生子宮有畸形
也有可能就是在子宮頸還沒打開或者骨盆開口不夠大的情況下
強行施加過大的壓力。
-
也就是說
如果門口太窄、或者小孩太大
子宮這個氣球
再怎麼拼命擠壓
也推不出去的時候
就有可能在不是子宮頸開口的地方
創造出另外一個讓力量宣洩的出口
也就造成了子宮破裂。
-
什麼樣的子宮會容易比較破裂?
通常子宮就像我們每個人都一樣
雇主過度的剝削,就會造成過勞。
生產時間太長、生產次數太多、多胞胎、子宮年紀越大、或者收縮太強
這些都可能讓子宮壁變得脆弱。
-
如果是受過傷的子宮
那破裂的風險就大幅上升了。
我們用前胎剖腹再接著自然生的情況 (VBAC) 為例
如果前胎剖腹的人選擇再次剖腹
子宮破裂的風險是萬分之2。
如果前胎剖腹的人選擇接受自然產
子宮破裂的風險是萬分之46。
-
當然還是不高,
當然也很多人是成功度過了剖腹產後自然產(VBAC)
但子宮破裂的風險是選擇再次剖腹的20倍左右。
-
至於要怎麼知道子宮有沒有破裂。
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臨床判斷。
-
因為每個生產的產婦都很痛。
真的很難區分到底是生產的痛、還是子宮破裂的痛。
當然如果胎兒心跳有變化
或者產婦出現內出血的徵象 (血壓變低、休克等等)
就要小心子宮破裂的可能性。
必要時可以使用超音波
判斷是否有內出血的可能。
-
孕婦足月時
子宮的血液循環每分鐘高達600 cc。
也就是說
當子宮破裂之後
從子宮裂開的傷口
就不斷快速的放血。
-
一個子宮破裂的產婦
平均的失血量是2600cc.
大約是孕婦全身血量的一半。
-
隨著醫學的進步
子宮破裂的母體死亡率大約是1/500。
但是
35%的產婦必須切除子宮。
下一胎再次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是22-100%不等。
-
至於子宮破裂的小孩子
30%會當場死亡
6-15%會出現嚴重的終身神經後遺症。
-
無論醫師處置的多快
如果處置時間超過18分鐘,
那胎兒的預後會非常非常差。
-
就算處置時間小於10分鐘
也就是從子宮破裂開始、到醫護人員發現、到剖腹產小孩出生
小於十分鐘
胎兒死亡率仍高達10%左右。
-
子宮破裂是生產的噩夢。
對所有人來說都是。
可能失去生命或失去正常生活的孩子
可能失去孩子及子宮的母親
可能失去孩子及妻子的父親
-
子宮破裂是生產時最可怕的噩夢。
對所有人來說都是。
-
如何避免子宮破裂
我只能說
很難。
真的很難。
-
尤其對於那些沒有受過傷的子宮
每個人能夠承受的子宮收縮力不同
沒有人知道妳最適合的收縮程度是多少
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調整藥物
然後持續的監測
任何一點風吹草動
都要提高警覺、草木皆兵。
-
如果真的生太久、小孩養太大、胎兒狀況不穩定、
或者任何不適合再繼續嘗試自然生的時候
就勇敢地放棄吧
至少
比勉強到子宮受不了破掉要好得多。
-
參考資料:婦產科教科書、UpToDate
-
以上
一點淺見
提供參考
-
“請不要責怪家屬的反應。就算是妳我,在一夜之間,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任誰都無法承受。”
-
~鍵盤婦產科 威廉氏後人~
臉書蒐尋 : 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