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可貼布-運動生物力學貼布】
重點
1.歷史悠久的運動貼布
2.大師都會用的臨床貼紮
3.台灣蠻常缺貨的貼布,臨床人員都難買到
介紹:
雷可貼布(Leukotape)是常運用在肌肉骨骼及運動傷害的強力貼布,而且歷史應該有超過40年以上,由BSN這家醫材行提供。最有名的應用此貼布的大師是Jenny McConnell為澳洲的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資深研究員和BJSM的編委會,發表超多篇關於慢性肌肉損傷相關的臨床期刊。而最有名的我想就是針對前測膝蓋痛的貼紮法McConnell taping技術(1984)。另外在臨床上也蠻常運用紐西蘭物理治療師Brian Mulligan,Brian最有名的臨床技術就是動態關節鬆動術(Mobilisation with Movement,MWM),然後貼紮方法的概念也就跟徒手技術一樣,將關節擺位到舒服的位置,並且由操作者施予貼布方向,也是我目前常用的臨床技術。
如果有興趣的治療師或防護員可以看下列兩位大師的網站,都有提供一些影片或期刊資源。
https://www.mcconnell-institute.com
https://bmulligan.com
臨床學習與紀錄:
在學校就有聽到曉昀老師介紹雷可貼布,而最早接觸是在實習階段,那時候是由目前台中照揚物理治療所 許其揚所長將雷可貼布與其他不同性質的貼布運用在臨床個案上,印象最深刻的針對脛骨骨折合併韌帶損傷術後病人,除了徒手儀器與運動外,最後都會藉由貼布來調整生物力學結構。而後來由於2017年參與世大運的關係,也有機會聽到不同老師來講解。
在實際運用上我最常運用的貼法
1.脛骨旋轉貼法(膝蓋彎曲角度受限)(圖234)
2.遠端腓骨貼法(腳踝扭傷或腳踝不穩定)
3.足弓支撐貼法(過度外翻導致跟腱問題)
4.上背減壓貼法
5.水泡貼法(足部蠻常應用,常走路可以貼)
後記:
雷可貼布與動態貼布一樣,都是根據生物力學與人體動作原理來進行貼紮。而貼布需要注意的是關節擺的位置和貼布需要導引的動作或放鬆的組織。下面附上看到的一篇期刊是關於髕骨股骨疼痛的保守治療臨床準則,裡面也有將貼紮列入被動處置之一。當然有人會問說需不需要上課?我自己覺得可以先看影片學習,因為現在開這門課很少,我自己在學習上,針對不管近端或遠端腓骨貼法是最簡單且實用。最後雷可貼布最近在台灣缺貨,不知道有沒有治療師大神知道哪裡可以取得。
期刊:Barton CJ, Lack S, Hemmings S, et al The ‘Best Practice Guide to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Patellofemoral Pain’: incorporating level 1 evidence with expert clinical reasoning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5;49:923-934.
#physiotherapy #sportphysio #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taping #leukotape #sport #sporttape @ Taipei, Taiwan
髕骨骨折彎曲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很多人都以為,跑步就只要練大腿就好,但這個觀念真的太錯誤了。
👀避免受傷,除了我們下肢的穩定度,核心的問題還是很重要的唷!
🏃🏻♀️🏃🏻♂️跑者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臏骨股骨疼痛症候群了
而今天我們要來討論臏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和核心之間的關係~
📙在2020年發表的文獻中,將核心定義為:能夠控制軀幹並維持或恢復平衡的軀幹和骨盆位置或狀態的能力。
📙而這篇文獻也找了受試者,目的是要操到他們核心疲勞,再請他們跑步看步態的變化。
(這讓我想起之前碩班同學做了一個扁平足的實驗也是這樣)
💪🏻那檢測的核心肌群有下列幾條肌肉:
1. 腹外斜肌
2. 腹內斜肌
3. 腹直肌
4. 腰椎第五節的伸直肌(多裂肌)
👉🏻這篇文獻找了26個跑步新手,每周跑步的長度不超過16公里(十英里)。
1. 請受試者總共做四個動態運動,以及四個等長運動,這些運動的設定是希望用最小的動作來去控制深層和淺層的核心。(圖八)
2. 這些受試者會去盡力地完成所有的運動,直到累到不能維持正確的動作。
3. 最後請受試者去跑30公尺,並在每次跑的時候收集數據,直到收集十個為止。
💻收集到的數據,會去和這些下肢問題的受傷數據去做比較。
🔎發現:
1. 這些跑者們在跑步中(站立期),膝蓋彎曲的角度會變大。
2. 當核心變弱的時候,膝蓋彎曲的角度變大,會讓股四頭肌要來做一個平衡,而股四頭肌如果做太多代償,會增加髕骨股骨關節受傷。(周圍軟組織問題)
3. 而這種代償會讓髕骨下的軟骨造成損傷。
4. 但在這些跑者中,發現對脛骨的垂直的負荷,跟預期的相反。也就是說對脛骨的負擔比較小,因此在有壓迫性骨折的問題也比較少,這可能和跑步的步態有很大的關係。
🙋🏻♀️最後要提醒大家:
1. 雖然跑步只要身體力行就好,但是跑的好以及不會受傷還是得搭配一些動作控制訓練才會降低受傷風險唷。
2. 跑步看似很簡單的運動,但其實會造成運動傷害可是不小,而且因為是全身性的運動,在跑步的時候除了心肺耐力突破,整個身體的動作控制也是不容忽視的。
❗️其他跑者常見問題:
🔗髂脛束症候群:https://reurl.cc/Mv1Kdv
髕骨骨折彎曲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遇到一個蠻有趣的案例
一位腳踝扭到的病人,四天前他從二樓半的地方因為踩空跌到二樓,然後左腳腳踝整個非常腫,到第四天也還沒消腫。扭到的當下他有到北部的教學醫院看過,當下沒有照X光,而醫生診斷書上寫說跟骨有骨折,建議開刀,因為病人不想開刀,所以再到坊間骨科診所照X光,X光上面也找不到跟骨有裂痕或是模糊的地方,有可能沒有照清楚,唯一看起來比較像是有骨折的地方是舟狀骨有一條細線的感覺,不過沒有很明顯的斷裂處。
雖然X光看不出有骨折,不過凡事小心為上,該有的檢察不能少,所以先請他腳動動看,腳趾頭是可以上下移動,腳踝因腫痛不能轉;接著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如果有骨折的狀況,骨頭是不能承受力量的,只要有壓擠到就會很痛,所以輕輕地把每一根腳趾頭往內壓,但是都不會痛,請她躺著腳彎曲,從膝蓋往下輕壓,也沒有疼痛感,所以比較放心,應該是真的沒有骨折。
接者就是觸診的檢查,腳背、跟骨內外側、舟狀骨非常腫,尤其是跟骨的外側張力非常的大,而且這個張力一路往上延伸到膝蓋外側,甚至到左腰髂脊都可以摸到很大的張力,而且這幾天都是單靠右腳出力,再加上是左撇子,右腳本身就比較沒力,又用不對的姿勢支撐全身重量,所以右腳小腿外側的肌肉張力也是非常大,同時他又很怕痛,右腳小腿一碰到也是痛得哇哇叫,所以除了左腳扭到之外,右腳也需要做些調整。
上課時老師有提過,腫脹的扭傷,處理重點在於把因為外力扭歪的骨頭回正,讓正常站著的時候讓骨頭受力,這樣站著不會痛,腫也會消得比較快,因為結構順了之後,組織液才不會一直滲出,滲出的也才能夠回收。
根據剛剛檢查的結果,最終目的要把跟骨兩側張力完全解除才有辦法將足弓的弧形重整。
先處理右腳,我習慣從張力比較小的地方下手,一來是這樣比較不痛比較不會遇到阻礙,二來是讓他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才不會這麼緊張;以退髕骨的方式解除股四頭肌的張力,再輕輕搖動跟距骨與脛腓骨的間距,然後頂開距骨,最後把足弓頂開,把右小腿外側的張力先鬆開一點,但是對方非常怕痛,外側張力撥開就讓她哇哇大叫。
接著想用同樣方式處理左側,但是在搖動的時候就遇到極大的困難,因為一輕碰到跟骨外側,他就痛到整個人拱起來,完全碰不得,就算把髕骨退開避開股四頭肌的張力,還是有一非常強的張力繃著跟骨外側,往上找張力發現因為扭傷,所以腳系統的皮沒有辦法滑移,因為只要把小腿的皮往左側旋過去,跟骨外側壓就比較不痛,只是腫腫的感覺,所以用吸濕罐把小腿的皮往左旋,再請他抬頭挺胸、彎腰低頭吸氣,讓皮先滑順之後,跟骨外側就比較可以壓,但是還是痛到他會整個人拱起來。只好再往上找張力來源,發現骨盆的張力也是很大,所以請他坐著,把骨盆調整鬆開,再回頭去調整跟骨。發現把骨盆調鬆之後,腳背有比較不腫了,但跟骨還是太緊,不過有發現大拇指側的張力有比較低,就先讓大拇指骨到舟狀骨的弧造出來,在把小腿內側繃緊的筋撥開,之後跟骨外側的張力又在小一點,接者再把小拇指骨到骰骨的弧造出來,一樣把小腿外側的筋撥開,最後再把足弓頂回去。
這樣處理完之後,腳踝可以小幅度的轉動,雖然會有痛痛的感覺,不過是因為很腫所以繃繃的痛;也可以把重心平均放在兩腳站立,而且站的時候腳不會痛,我想這樣看起來應該是真的沒有骨折吧,再來就是幫他敷上診所的藥膏,請他過三天再回診了。
#腳踝扭傷
#骨折
2017.7.26 豆花藥推拿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