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睏的小酷團長跟朋友們說早安。
今天請記得收看,被譽為南山道宣再世的《見月讀體律師》喔!
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律宗高僧吧。
祝福大家有美好的一天。平安❤️
#高僧行誼
#高僧傳
#見月讀體律師
#唐美雲歌仔戲團
#感恩所有的一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色拉寺(藏語: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
「高僧行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分享] 高僧行誼-虛雲老和尚-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20520 - 與理想的距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20322 - 改變中國佛教史的一封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01214 - 康僧會大師導讀- 第01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20609 - 為何遠離舒適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21011 - 古代僧人的身分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佛教慈善的特色- 20221110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 Explore 的評價
高僧行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唯法是親心無瑕,剛志鐵骨行無差,
中興律宗正天下,又見明月映寶華。
《見月讀體律師》,下周新戲上映,朋友們別錯過了!
#大愛台高僧傳
#高僧行誼
#見月讀體律師
#唐美歌仔戲團
高僧行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導大師
受百姓愛戴的大師
也同樣被皇室敬重
奉命監造龍門石窟的大佛🙏
為什麼石窟的大佛是盧舍那大佛呢
就讓大師來告訴你吧
最後🖐️集啦 一起迎接感動大結局❤️
敬請鎖定《高僧傳》及《高僧行誼》
《高僧傳》:
|週一至週五 14:00首播| 18:30、09:15(隔日) 重播|
《高僧行誼》:
|週一至週五 13:45首播| 18:15、09:00(隔日) 重播|
#高僧傳 #高僧行誼 #大愛電視DAAITV
#唐美雲歌仔戲團 #唐美雲粉絲團
高僧行誼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色拉寺(藏語: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卻傑在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創建寺院,命名為「秦清林」,藏語意為「大乘洲」。因附近多「色拉」(藏語意為酸棗林),故又通稱色拉寺。建寺後不久,宗喀巴即去世。因為之前他還興建了甘丹寺和哲蚌寺,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眛扎倉、傑扎倉、阿巴扎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由一群同鄉的僧人所組成)。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寺內所有屋舍均為石木結構,屋頂覆阿嘎土,白色外牆的上部裝飾紫黑色貝瑪草,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位於寺院東北部的措欽大殿是全寺的管理中心和主要集會場所,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它建於1710年,平面為方形,由殿前廣場、經堂和五座拉康(佛殿)組成,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經堂高2層,中部用長柱頂起為天窗,可以採光。四周為短柱,構成相對低矮的空間,用以供奉佛像。經堂的後部有三座佛殿,居中者供奉高6米的強巴佛(彌勒佛)鎏金銅像,其餘供文殊菩薩、宗喀巴師徒三尊、絳欽卻傑、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等尊像。大殿的殿頂為漢式風格的歇山式頂,覆以鎏金銅瓦,裝飾寶盤、寶珠、神鳥、寶幢等。色拉寺中最大的扎倉(經學院)是傑扎倉,建於1435年,18世紀初進行過擴建,目前面積約1700平方米。它的經堂由100根柱子支撐,殿內密布著壁畫和唐卡。在經堂的西部和北部建有五座佛殿,內有許多活佛靈塔和造像。比傑扎倉略小一點的是眛扎倉,建於1419年,後被雷火燒毀,1761年重建,現面積1600多平方米。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於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7世紀中葉641年(藏曆鐵牛年吐蕃松贊干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昭寺藏文叫燃木齊,小昭寺的名聲和規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沒有那麼熱鬧。但是別有特色。小昭寺歷史上幾經火焚,現存的小昭寺的建築大多是後來重修的,只有底層神殿是早期的建築,殿內的10根柱子依稀可見吐蕃遺風:上面鏤刻著蓮花,並雕有花草、卷雲以及珠寶、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樓三層,底層分門庭、經堂、佛殿三部分,周圍是轉經廊道,廊壁上遍繪無量壽佛像。頂層是漢式金瓦,金光閃閃,拉薩各個方位均能看到,蔚為壯觀。小昭寺建築風格融合了漢藏式建築特點。最初的寺廟管理也是由漢僧主持,所以說,小昭寺不僅是西藏最早的寺廟之一,而且是漢藏兩個民族團結友誼的象徵,在漢藏民族關係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八廓街是為了建築大昭寺,並隨著大昭寺的發展而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四周修建了四座宮殿,與嬪妃臣民移居宮殿親自監督大昭寺工程的進展。四座宮殿即為八廓街最早的建築。大昭寺建成後,引來了眾多朝聖者朝拜,日久逐漸踏出環繞大昭寺的一條小徑,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圍陸續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築,為遠道朝聖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15世紀後,大昭寺成為佛教傳播的中心,其周圍相繼出現僧人宿舍、宗教學校、小寺廟建築,眾多信佛者遷居大昭寺周圍生活,街上逐漸出現了大量民居、店鋪、旅館、手工作坊等設施。隨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大轉、中轉、小傳)之一。後又出現了來自蒙古、漢地、喀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眾多商販、香客、遊民,發展成為集宗教街、觀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業街和購物街於一身的街區。
高僧行誼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奎福古寺位於順德區均安鎮星槎村福岸龜山嘴原均良公路南側。始建於南宋乾道(西元1165—1173)年間,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據說羅浮山有一修道高僧,雲遊四方找尋名山龍穴,從粵北粵西一帶尋龍脈至均安星槎福岸;發現前有福海,近有龜山、蛇山等群峰環抱,確認為“龍穴”。於是就地募化建起奎福古寺。奎福古寺前臨西江東水道,當時的江面遼闊,波濤浩瀚,白帆點點,晨昏時分霧氣彌漫江面,景色壯觀。清代時,在奎福寺旁建起一座“煙波亭”,以觀江面煙霧朦朧,帆影依稀,濤聲頻傳之蔚然,亭題額曰“福海煙波”,屬均安古代八景之一。隨著歷史的變遷,歲月滄桑,奎福古寺曾幾度重修。清代乾隆十四(1749)曾重修, 立有碑記。民國二十年(1931),該寺主持僧僧睿禪發起重修該寺的煙波亭,據清代遺老何慣廷所撰的重修碑:"明年秋,又複重福海煙波亭,以保留一洲名勝"(該碑今仍保存在寺)。該寺正門橫楣有"奎福古寺"四字刻在大條形花崗石上。寺為兩進,首進禮祀韋陀像,二進正殿祀如來等佛像。寺後天然岩洞"觀音岩",深容百人。寺旁山腰建有煙波亭,上書"福海煙波"。六十年代初期,住寺和尚方德圓寂後,古寺移作別用,因疏于管理,古寺變成一片斷垣瓦礫,滿目荒夷,為使佛教有一個活動場所,經省市宗教部門批准,古寺於1992年12月奠基重修,首期工程於1994年1月19日舉行開光慶典,省市宗教部門的領導、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仁德大和尚、香港寶林寺聖一大和尚,香港寶蓮寺初慧方丈、廣州光孝寺又果大和尚等也來主持開光慶典。古寺的重建,為均安鎮提供了一個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也為我們廣交朋友,擴大了聯誼面。經常組織佛教人士學習有關宗教政策,加強思想教育,充分發揮四眾弟子的積極性,通過座談形式,聽取他們的意見,並設立居士花名冊,協助宣傳佛學、導人“勤奮、向善”,經過多年努力,使四眾弟子對宗教政策和佛教加深認識,並樂於協助古寺搞好籌建工作,現在古寺占地面積62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準備進行第二、三期的建設,不斷完善配套設施。
高僧行誼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佐山和尚。1928年,受法於順德寶林寺禪宗大德翹芬和尚,承傳臨濟宗派系為第四十四世。1929年,法師更為眾所推許住持寶林寺。 曾遊歷各大叢林,如新興報恩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海潮寺等聖地,至1932年南來香港,向政府申請購地,以發展弘法道場。1935年,於荃灣芙蓉山開創佔地七萬餘呎的南天竺寺。茂蕊法師常禮請各大德到寺中講經說法,南天竺寺亦逐漸成為香港名剎之一。茂蕊法師慷慨利人,對香港佛教事業貢獻良多。1946年,法師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52年更將芙蓉山土地一萬四千餘呎贈予定西法師,建立東林念佛堂。又撥地數千呎建成太虛大師舍利塔於南天竺寺附近。 1952年聯合眾支持成立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地區總會,多屆被選為副董事長,1972年繼筏可大和尚後擔任董事長,至圓寂為止。茂蕊法師曾代表香港佛教界出席在曼谷、金邊、鹿野苑、可倫坡等地舉行之世佛友誼大會。在香港各佛教社團中身兼多職,均全力以赴。茂蕊法師於1976年5月26日在香港圓寂,世壽七十四歲。
• 太虛大師舍利塔及菩提樹:太虛大師為民國肇建以來,倡導佛教革新之高僧之一。,因受時代思潮的激發,故主革除教內積弊,以弘教護國,興國救世為己任。大師青年時閱經、閉關,嘗歷經三次悟境,亟為主張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且致力為實踐佛僧、佛化、佛國之三佛主義。首先創立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及漢藏教理院,為培植僧材而提倡僧教育。次辦海潮音、佛化報、佛化新青年等雜誌以弘揚佛法。後更著手組織世界佛學苑,以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並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留學,研究藏文、梵文、巴厘文以通達各該教派之佛法。且主導大乘八宗平等共弘,更主張以禪、律振興佛教。大師與支那內學院歐陽漸、熊十力有法義之諍辯。平素更反對用進化論之歷史考證法研究佛法。為反對日本學者考證大乘起信論、楞嚴經等為偽書,當作評大乘起信論考證、佛法總抉擇談,力主法相必宗唯識,並為起信論辯護。大師並弘化於英、法、德、荷、比、美各國,為中國僧人赴歐美傳播佛教之始,自此聲望日隆,國內有視之為佛教救星者,日人尊之為「民國佛教界之盟主」,時人更將其歸屬為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大師終其一生,不祇是著作等身,而無時無刻無不為國、為教、為眾生奔波服務,以至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卅六年(一九四七)三月十七日,捨報上生內院,圓寂在上海玉佛寺,四眾無不哀悼,荼毗後得心臟不壞,各色舍利三百餘顆,足徵大師悲願宏深,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至於禮佛、聖人及祖師舍利之旨趣,與禮拜佛成道之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皆同,即欲結下見佛聞法之殊勝因緣而速成菩提之意。大師的舍利,除於雪竇寺建塔安奉外,另由武昌、蓉城、西安、開封、廈門、檳城、泰國、香港等地信眾,分迎請舍利,建塔供奉。香港的建塔基地,由當時南天竺寺住持和尚茂蕊老法師捐獻(茂蕊、覺光、優曇等三位長老簽字)位於下芙蓉山之陽,南天竺寺之右前方,莊嚴藏式的舍利寶塔,於西元一九五七年竣工。
• 東林念佛堂位於荃灣芙蓉山上,叢林茂密,環境清幽,乃專修淨土之十方選賢道場。念佛堂由開山祖師定西法師 (1895~1962) 始建於1952年,當時荃灣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師將其東園菜地捐出,由定西法師初建淨室,名東林淨舍。是追法東晉廬山,並得各方善信集資,由南華學佛院多位學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溝,蓽路藍縷,修建淨室,初名「東林淨舍」。豈料同年八月初五,山洪暴發,建築沖毀逮半,各方聞訊紛紛施以援手,年底復修完成。翌年 (1953),修建大雄寶殿 (今極樂寶殿),改淨舍為「東林念佛堂」。1962年正式獲政府批准,成立「東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包括:定西、茂蕊、濟濤、聖懷、了一、永惺、聖照、智開、達成、洗麈、淨真、玅境法師、馬工廣居士等,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備案,是為佛教團體機構之始,開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期間,永惺法師於念佛堂,內擔任監院達十八年之久,並於1970年開創「佛教東林安老院」。進入山門後,正面為安老院,右側拾階而上為新大雄寶殿;殿高兩層,乃仿浙江奉化雪竇寺大殿風格興建,殿宇巍峨,飛簷畫楝,氣派不凡,於1998年12月26日落成開光。樓下一層為「大悲殿」,供奉千手觀音。樓上供奉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及觀音菩薩,左右十八羅漢。大悲殿後,過小庭園,花香四溢。極樂寶殿前石階旁立蓮花柱,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左右護法伽藍。寶殿右旁為「延壽堂」,樓上為「觀音閣」。左旁為淨土正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奉印光大師舍利塔。樓上為「藏經樓」,藏經頗豐,有『清刻大字龍藏經』共七千二百卷,另有『頻伽大藏』等多部佛經。「延壽堂」後尚有「法輪殿」,同為收藏經寶之所。 現時東林念佛堂的僧眾,專修淨土,為十方比丘之選賢道場。常設法會有:彌勒菩薩聖誕、觀音菩薩聖誕、釋迦牟尼佛聖誕、盂蘭法會、大勢至菩薩聖誕、地藏王菩薩聖誕、藥師如來聖誕及阿隬陀佛聖誕等。
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20520 - 與理想的距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真諦大師先後至扶南(今柬埔寨)及中國弘法,不幸適逢中國亂世,傳法艱難,但在動亂之下,大師仍發揮自己翻譯經典的專長弘揚佛法。 ... <看更多>
高僧行誼 在 【高僧行誼】20220322 - 改變中國佛教史的一封信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習鑿齒是一位東晉名士,他是文筆與口才一流的史學家,在襄陽城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他寫給在北方逃難中的道安大師一封信,被後世譽為改變中國佛教史的 ... ... <看更多>
高僧行誼 在 [分享] 高僧行誼-虛雲老和尚-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摘自《高僧行誼》 陳秀慧 撰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虛雲老和尚
----------
拋卻己事‧專為人憂
像 贊
聖脈一髮‧眾苦未央
百二高壽‧護教挽強
鳩復梵剎‧萬里參方
亂世法炬‧宗門棟樑
《如心敬題》
這個癡漢,有甚來由;末法無端,為何出頭?
嗟茲聖脈,一髮危秋;拋卻己事,專為人憂!
向孤峰頂,直鉤釣鯉;入大海底,撥火煮漚。
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笑破虛空,罵不唧溜。
噫!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
這是近代中國佛門四大高僧之一的虛雲老和尚,在晚年所作的自題詩。我們從其中「拋卻
己事,專為人憂」一句,就不難感受到這一位畢生充滿傳奇、險難的佛門宗匠,其無我利
他、不忍眾生苦的崇高情操!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江山易主,內地寺院擾攘
不安。當時一百一十歲的老和尚,本有機緣留止香港弘法,然因師念及:「我倘留港,則
內地數萬僧尼,少一人為之聯繫護持,恐艱苦益甚;於我心有不安也,我必須回去!」此
番心語可作為師之大無畏菩薩護法精神的具體表露!
虛雲老和尚生於清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示寂於公元一九五
九年農曆九月十二日,世壽一百二十歲,僧臘一百零一年。師之弟子蘇春圃居士歸納師住
世時有「十難四十八奇」,第一難即是「生為肉球」。師俗姓蕭,為梁武帝蕭衍的後裔,
湖南湘鄉人;父玉堂公,母顏氏。宦遊閩南期間,玉堂公與夫人因年逾四十仍無後,乃相
偕祈子於永春城外觀音寺;後於夜寢時,夫婦同夢一青袍長髯者,頭頂觀音、腳跨猛虎,
躍臥榻上,顏氏遂有娠。師初出生時為一肉團,母因此驚駭氣壅而死。翌日,得一賣藥老
翁相助
剖開肉團,箇中所出男嬰即師也!師由庶母王氏撫育,「生而茹素,不樂世典,見佛像、
梵書則喜」。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年)師十一歲,以師兼祧繼叔,祖母周氏為訂兩
門親事。十七歲時,師已懷出世之志,然礙於父命難違,被迫迎娶田、譚二氏。惟師雖與
彼等同居而無染,且時常為田、譚二氏講說佛法,二女亦多能領悟,夫婦竟成閨中淨侶法
友。此又一奇也!
咸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師十九歲,決志離俗,潛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禮請常開
老人為剃度師。翌年,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師惟恐俗家父親尋訪,遂隱居於後山巖
洞,專禮萬佛懺。三年後,師二十三歲,以玉堂公告老還鄉,師乃回寺門任職事,時為同
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玉堂公旋即於同治三年謝世,庶母王氏遂領二媳入佛門為尼
。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師二十七歲,於鼓山任職四年後,為效法古德苦行,乃
辭去職事,散盡衣物,僅留一衲、一褲、一履、一簑衣、一蒲團,再回後山過巖洞生活。
三年穴居生活,師食松毛、飲澗水,衣不蔽體、鬚髮盈尺,望之若魅,人見怖畏!後幸賴
天台山華頂龍泉庵融鏡老法師點化,師始悟「持身不如持心」,應效學菩薩發菩提心,上
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間而不離世間法,如此才是修行正途,時為同治九年(公元一八
七○年),師三十一歲。師自三十二歲至四十二歲,遵照融鏡老法師教誨,行腳參學於浙
江、江蘇名剎,尋訪善知識。
光緒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師四十三歲,自省出家二十餘年,愧道業未成,為報父母
養育深恩,發心朝山自普陀山法華庵三步一拜,直至山西五臺山。師於該年七月初一
起香,歷時二十三個月,在光緒十年六月圓滿拜香超度父母的心願。師追憶此三年中:「
除為疾病所困、風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禮拜途中,歷盡艱難、心生歡喜!每
每藉境驗心,愈辛苦處,愈覺心安。」也因此體悟古人所謂:「消得一分習氣,便得一分
光明;忍得十分煩惱,便證少分菩提。」朝山途中,師曾陷入飢寒交迫、痢疾待斃的險境
;多虧文殊菩薩所化身的乞丐文吉及時援救,才得以化險為夷此亦成為日後眾所稱美
的感應事蹟!師於朝禮五臺山後,即順道參訪山西、陜西的名山勝境。四十六歲那年春天
,與覺朗等多位法師,同住終南山南五臺的大茅蓬。
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師四十八歲,靜極思動,自南五臺下山入四川,沿西康
、西藏,直入佛國印度。爾後,復從水路至錫蘭、緬甸;最後,由陸路抵達雲南,所到之
處,以朝禮聖地為主。師於雲南參禮雞足山迦葉尊者道場(洱海東方)後,經貴州到湖南
、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參訪,時為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此兩年中,師身行
萬里,除渡海搭船外,餘皆步行。師有如下之感言:「水驛山程、霜風雪雨,磧砂峻嶺、
島嶼榔椰;境風日變、心月孤懸。體力增強、步履輕捷;不特不覺行旅之苦,反思昔日放
逸之非!古人謂讀萬卷書,須行萬里路,良有以也!」
光緒十六年至二十年(公元一八九○至一八九四年),師五一至五五歲,行腳於浙江、江
蘇與安徽,或遊學參方,或住茅蓬研習經教。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江蘇高
旻寺連打十二個禪七。師於臘月第八個七、第三晚的第六支香開靜時,因手濺著護七所沖
的開水,手中茶杯墮地、應聲而碎;師頓斷疑根、當下開悟,有偈曰:「杯子撲落地,響
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偈云:「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蘇春圃居士曾歸結師五十六歲前是「福慧雙修、隨緣消業」的自度時期;五十六歲之後,
則是「無我無私、到處開荒」的度他時期。
師後半生「拋卻己事,專為人憂」的菩薩行,具體表現在弘法利生、建寺安僧等道務上;
行化區域,除中國內地外,還遠及海外。四眾弟子得戒受度者萬餘人,乞戒皈依者百十萬
人;重建祖師道場、大小寺院,總計八十餘剎以宏麗著稱者如雲南雲棲寺,以莊嚴著
稱者如粵北南華寺及乳源雲門寺。師清苦淡泊,百年如一日,總是「一笠、一拂、一鏟、
一背架、一衲」隨身,不住持現成寺院,不接受豐厚供養。印順法師於〈懷念長老想起佛
教〉文中,提及師到處修復廢圮的古剎,領眾搬磚運土,而又不忘坐香參究、早晚課誦、
半月誦戒,保存古代禪門風規。最難能可貴的是,師功成而不居,隨緣修復、隨緣付託,
無絲毫私心!師圓寂前一個月,對來訪的弟子開示說:「一個人做事的時候,就要認認真
真做去;做好之後,就要像這塊竹板一樣,空無所有!」師以「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妙
慧,受一切苦不以為勞,於諸功德不取不捨,表現出真修菩薩行者的本色!
公元一九五一年,師一百一十二歲,遭逢前所未有的災難,於粵北雲門寺被匪徒以木棍、
鐵棒毒打,五竅流血、肋骨折斷眾人皆以為,師必死無疑。其實,當時師入甚深禪定
,夢至兜率內院,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並遵彌勒之囑咐:「你業緣未了,必須回
去。以後再來!」遂繼續住世。震驚中外的「雲門事變」後,師一本「不忍聖教衰」的悲
懷,獨力周旋,促請主管機關頒布共同綱領、允許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要求速訂佛寺保
存及管理辦法等,對於一髮危秋的佛門,有繼絕舉廢的功勞。
公元一九五九年農曆九月十二日,師以一百二十高齡示寂於江西雲居山,遺偈曰:「勤修
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又曰:「正心正念,養出大無畏精神,度人度世。」師護法心切
,至死不渝;臨終前,還諄諄告誡身邊弟子:「我近十年來,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
,受謗受屈,我都甘心。祇想為國內保存佛祖道場,為寺院守祖德清規,為一般出家人保
存此一領大衣。即此一領大衣,是我拼命爭回的!」師殷切期待弟子要堅決守護此一領僧
衣,而永久保守的要件,便是人人「以戒為師」。
師不只「拋卻己事,專為人憂」,還澤及動物曾有雄雞及黃牛皈依、八哥念佛、雙鵝
繞佛、雄鵝立化、野狐得度等感化事蹟。圓寂該年孟夏,師於眾執事法師前,交代一己後
事,謂:「……火化之後,將吾骨灰碾成細末,以油糖麵粉做成丸果,放之河中,以供水
族結緣。滿吾所願,感激不盡!」並作偈曰:「蝦恤蟻命不投水,吾慰水族身擲江。冀諸
受我供養者,同證菩提度眾生!」
師慈眼視眾生、等施無差別的菩薩行,誠令人敬佩得五體投地。惟願有緣人恪遵師訓,淨
參三學、堅持四弘誓願,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末法眾生作出苦之舟航!
【參考書目】
一、岑學呂等編著《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增訂本
台北 大乘精舍印經會 公元一九八六年
二、蘇春圃編著《虛雲老和尚十難四十八奇》
台北 世樺出版社 公元一九九五年五月
三、于凌波著《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第一集
台北 慧炬出版社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
四、作者不詳《虛雲老和尚畫傳集》
台北 法界佛教印經會 佛曆三○一五年
--
鐘聲訇訇全性起‧生無自性歸真空‧妙有不有聲即性‧真空不空心隨塵
隨塵不變聞不染‧不變隨緣聞妙用‧妙用即體無生滅‧即體顯用度眾生
~力空金剛上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199.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8668724.A.7D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