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笑話:『既使支持藻礁公投,反核立場仍不變,希望政府能推動綠能,高耗水、高耗能產業也該逐年淘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44300052376731&id=584986081641475
一「中鋼成功研製超強韌鋼板 可望用在國造潛艦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05224212950984&id=584986081641475
蔡蒼岳: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67012
時代力量到底想被打臉幾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86277868976989&id=100027843490448
Marco Chu:潛艦國造案中,為了耐壓殼所產製的HSLA-80高張力合金鋼材全是出自高雄中鋼。陳椒華主席現在想影響高雄中鋼營運,目的是真的為了環保,還是另有所圖,真相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不要逼我失去對時代力量最後的一點善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964932114380&id=543264379
轉:時代力量這個黨是林昶佐創的,名字也是他取的
不知道現在看到時代力量變成蠔爹油力量,有沒有甚麼感觸
#消滅台積電
#消滅中鋼
#消滅小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4419314038617&id=100064116462514
轉:我不知道時代力量黨主席是可以反智到何種程度,從反電磁波到希望高耗能的中鋼關起來,大概是黨主席家裡已經有四間房子了,非常鄙視需要耐高溫耐無聊工作的製造業從業人員吧?請問時代力量能提供什麼工作機會給製造業養活的大量人口?專職的環保抗議人士嗎?
銀行企金非常看重有實質產能對經濟成長有實質貢獻的製造業,對製造業放款的回收風險小於對服務業放款。服務業是非常倚賴大環境景氣的行業,且服務業從業人員一旦生病就無法有產能,傳染病對服務業的衝擊遠大於對工廠的機器設備。
不信你以開間咖啡店的目的去跟銀行借錢,看看會不會被核貸?
以下轉自Catherine Wu
中鋼是台灣很多製造業的上游,就跟中油、台塑一樣,帶動的是整個產業鍊,他們的生存不是關乎自己而已,更別說這些產業的上下游裡面很多還是上市櫃公司,請問是要他們準備下市嗎?
要關掉部分甚至所有的高耗能產業,一併影響到下游產業,請問你要把這些可能失業的十幾萬人口轉到哪裡去就業?最好笑的是,很多電子業不僅高耗能,還製造更多有毒廢棄物,怎麼每次講到環保政策都只會攻擊傳產是高耗能?
產業再怎麼轉型也轉不掉製造的本質,製造的過程就是不可能達到某些博聲量的環團要求的零排放,人類呼吸跟放個屁都是在排放廢氣了,那些人怎麼不先要求自己零排放。
沒有製造業的實力,再來個大規模的疫病,各位以為台灣的經濟撐得過去?我在泰國的學生們,到現在很多還在失業中,連想回老家種田都沒辦法,因為之前市場熱錢一堆在炒房地產的時候,祖輩們都把田地便宜賣掉了。而我的學生們,他們幾乎都是服。務。業。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751382408249127&id=100001322145544
Ning Hsiang-Hao:工業社會轉型,廢三接,廢中鋼、廢化工廠,六輕改成發電廠,就不會缺電了
原來時代力量的「時代」,是石器時代,力量應該是靠水牛、藻礁之類的...轉型成農業社會指日可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565384037605&id=518697604
蘇志成:時代力量主張讓中鋼倒閉
中鋼在南部提供多少工作,時代力量不知道嗎?高雄人的工作機會不是工作機會?
中鋼在台灣算是工業產業鏈的中上游,牽連甚廣,時代力量不知道嗎?台灣的產業鏈不是產業鏈?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64519343599854&id=100001254844402
Yik Lim:哇塞,膠華主席是要對產業跟經濟多無知才會講出這種鬼扯淡……
這樣說好了,全台灣有個產業,它一整年整個產業的營業額,加起來還不到中鋼這家膠華主席看不起的公司兩個月的營業額,但是它用掉台灣超過一半的水,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外銷的競爭力,而且對GDP真的沒什麼貢獻。依照膠華主席的標準,政府肯定是要把這個產業早點關掉了,因為真的沒什麼附加價值呀,又是超級耗水的產業。
時代力量有種就要全台灣種稻的農民從此都不要再耕作,也不要再耗用掉寶貴的水資源了,或者你們希望這些對GDP沒什麼貢獻的農民,要多繳一點水費?繳不起高水費的農民,就應該被活該淘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01317283745259&id=100016009862895
鄭暐霖:再說一次,時代力量真的是民主毒瘤。
Jin Din:中鋼不只是創造就業機會和產值,他們自身也專注於使用再生能源,本身設有太陽能發電設備,也會利用生產鋼鐵的廢熱發電。
為了供應再生能源市場,還投資了風電產業鏈。
然後陳椒華說要淘汰正在努力轉型的中鋼?
該被淘汰的應該是時力吧。
================================
中鋼(2002)一年約需50億度,中鋼總經理王錫欽指出,煉鋼的副產物廢熱、氣體等可設鍋爐發電機,加上運用廠房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等,中鋼自有電力設備裝置容量已達500MW(50萬瓩),相當於半部核能機組,可供應中鋼60%電力、約30億度。
王錫欽表示,再生能源再發展20年不成問題,中鋼將焦點放在風電及太陽能。在太陽光電部分,中鋼近3年在廠房屋頂設置80MW(8萬瓩),一年發出1億度電;至於風電,離岸風電有高達9成的零組件需用鋼鐵,這也是中鋼投資68億、成立子公司興達海基公司的原因,盼讓鋼鐵產業有轉型契機,同時帶動新產業聚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81913492728621&id=100027299321718
實在力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30955863680811&id=804416056334820
實在力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31007283675669&id=804416056334820
柯粉的超譯天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40192023099501&id=650387945413247
高爐煉鐵爐頂氣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鋼AI現場1:1千5百度高熱密閉生產環境如何監控?】高爐AI應用大剖析
中鋼靠間接量測高爐生產數據,一步步打開黑盒子,運用AI即時監控爐況,提早預測異常生產狀況即時應變
文/翁芊儒 | 2021-03-04發表
攝影/洪政偉
高爐之於鋼廠,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飄洋渡海的鋼鐵原料從港口上岸後,會先由煉焦工廠製成焦炭、燒結工廠製成燒結礦與鐵礦,加入其他次要原料後,就會來到鋼鐵融煉的第一站,高爐。
高爐的作用,就是透過一連串高溫熔融反應,將鋼鐵原料煉成鐵水。雖然說起來容易,實際上,高爐卻是一個複雜的煉鐵反應器。中鋼煉鐵廠高爐二課課長許雍達解釋,每一座高爐,都集合了非常多系統於一身,包括了爐體本身冷卻系統、熱風爐、原料輸送、出鐵、爐氣處理、頂壓回收發電、噴媒等環節,每個系統互相搭配,才能維持高爐穩定運作。
這個系統中,真正煉製鐵之處,就是外觀形似巨大養樂多瓶的高爐爐身。其運作原理,是從上方加入煉鐵原料,以一層焦炭、一層燒結礦與鐵礦的方式,盡量將原料均勻散布其中,再透過周邊的熱風爐,將空氣加熱,從高爐下部的鼓風嘴鼓進高爐,來加熱、還原,將鐵礦石融煉成鐵水與爐渣。
熔煉過程中,中鋼也透過鼓風嘴噴吹粉煤,來取代部分焦炭作為還原劑,可降低煉焦爐的負荷,並有利於爐熱調節;而爐內產生的高爐氣,也能在淨化後用來發電,並作為熱風爐及廠內的燃料,來達成節能、減少碳排放的效益。最後的鐵水與爐渣,則會分開取出,各自進行下一步的加工或販售。
許雍達指出,這套高爐生產的做法,早從十多年前就持續運作至今,但在過去,高爐內部高溫、密閉且不易觀測,難以得知爐況是否符合預期,「比如原料一層一層加入之後,到底分佈均不均勻?又要如何在爐溫下降之前,提早預測來因應?」
這些問題,隨著IoT與AI技術日漸成熟,中鋼開始蒐集更多生產數據,逐步翻轉過去熟悉的高爐運行操作。
落地27項高爐智慧應用,更即時掌握高爐生產動態
中鋼約從3年前開始,致力於研發高爐AI,不只開發高爐爐況監控的相關應用,也開發周邊設備的AI應用,比如原料輸送帶的預測維修、熱風爐生產效率與耗能監控、現場人員的安全監控等,截至今年初,已經完成27項高爐智慧應用的開發,依據應用的特性與適用場域,分散部署在4座高爐中。
由於高爐本身就像是一個黑盒子,為了掌握高爐的生產狀況,中鋼在高爐上裝設了多種感測器,就是要靠各種生產數據,一步步將盒子打開。
比如說,從高爐上方布料時,雖然是均勻旋轉布料,但實際布料情況還是會依據爐內氣流變化而改變,為了監控布料狀況並適時調整,中鋼在布料槽裝設了料面溫度儀與輪廓儀,來掌握布料形狀與高溫氣體的分布情形。在爐壁上,中鋼也裝測了溫度感測器,透過爐壁溫度變化頻率,來預測爐壁冷卻元件是否受侵蝕、內部是否結塊。
不只如此,為了預測爐熱變化,中鋼量測出鐵口的鐵水溫度變化,參考操作條件、鐵渣的化性分析,開發AI預測未來爐熱;也運用爐溫爐壓分布的異常數值,找出發生管道流異常的可能性。透過更即時發現異常並自動預警,就是要讓產線人員盡早發現問題,才能提前調整生產參數來因應。
而且,針對所有開發的生產數據監控與AI應用,中鋼開發了綜合爐況評分機制,能從原料分佈、氣流狀況、目前風量、鐵水產量、爐內溫度等生產狀況,為高爐當下的運行表現評分,讓產線人員可以更直覺、快速地的了解當前高爐爐況,「中鋼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要隨時大於89分以上,」許雍達說。
克服AI落地挑戰,中鋼導入一站式生產數據監控平臺
中鋼過去開發AI應用時,是由技術人員設法取得生產數據,開發出AI模型,再由IT單位開發成應用程式,個別部署到現場中控室的單機電腦中。
許雍達指出,這個做法面臨了三大挑戰。首先,當時從生產環境蒐集到的資料,位於封閉式的生產系統中,為避免透過外部線路存取資料時,可能帶來的資安風險,「研究人員不能輕易的取得生產數據資料,分析費時費力。」
再加上,每一支開發完成的應用程式,都必須部署到中控室的單機電腦中,透過視窗介面來呈現,在應用程式分散在多臺電腦的情況下,增加了電腦、網路的維護工作。不只如此,隨著蒐集到的資料量更大,AI分析也需要更大量的硬體運算需求,原有的主機資源逐漸不敷使用。
這三大挑戰,讓中鋼在2019年底,率先在二號高爐場域,規劃建置AIoT智慧分析平臺,更找來研究部門、子公司中冠資訊共同研發,利用二號高爐在去年大修的期間,同步導入該場域。
這套AIoT平臺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將分散部署在不同電腦的AI應用,整合到同一個Web平臺中,讓員工只要以瀏覽器開啟入口網站,登入帳密,就能一站式管理高爐所有的生產資訊。
建置過程中,中鋼不只以Web介面重新設計AI應用儀表板,也將過去難以取得的生產數據整合到一個資料平臺,供技術人員更方便的分析取用資料,更建置了專屬AI應用的硬體資源,取代分散部署到電腦主機的方法。
許雍達指出,AIoT平臺上線後,中控人員不只能即時查看重要的生產資訊,當高爐發生任何異常狀況,平臺也會自動觸發告警,並顯示操作指引,讓員工可以依照指示排除異常,將異常狀況可能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比如說,當AI偵測到四號高爐的爐身發生結塊,就能利用過去一段時間的溫度變化,去推測結塊情形的演變,系統也會提供操作指引,來建議員工應使用哪一種應對模式,才不會導致結塊問題更嚴重。
處置完成後,員工也可以直接在介面中回報,將此次事故處理過程提交出去,作為歷史維運紀錄,而且,過去類似事故的處理方法與結果,也會同步附件於操作指引的介面中,提供緊急處理時參閱。
除了上線網頁版的AIoT監控平臺,中鋼也接續打造了行動裝置版本,只要安裝到手機上,具登入權限的中控人員,就能隨時隨地掌握生產即時動態,了解異常狀態資訊。
今年初,二號高爐完成大修,這套AIoT平臺已經導入二號高爐場域中。中鋼也正在規劃,要將AIoT平臺導入其他座高爐中。許雍達表示,更長久的計畫,則是要開發煉焦、燒結兩大原料加工廠的智能模組,並且整合到AIoT平臺來監控運用,「這樣一來,我們在高爐的現場就能看到原料加工廠的生產數據,如果有異況,高爐也能同步調整、配合。」
高爐AI應用大剖析
「高爐出了問題,就得降風停產,如果能見微知著,在發生狀況前預先防範,就能降低損失產量的風險。」中鋼技術部門代理副總經理鄭際昭,一句話點出高爐AI的重要性。
用AI煉鐵,導入27項高爐場域智慧應用,被中鋼視為第一個進化里程。27項應用中,中鋼不只開發高爐爐況分析監控,也開發周邊設備的AI應用,比如原料輸送帶的預測維修、熱風爐生產效率與耗能監控、現場人員的安全監控等。
其中,高爐本身的爐況監測,更是AI開發的重點任務,因為高爐就像是一個黑盒子,為了掌控高爐的生產狀況,中鋼得在高爐上裝設多種感測器,以AI監控生產數據,才能提前發現問題,並及早因應。
因此,在眾多應用中,中鋼特別介紹7項與高爐爐況分析相關的智慧應用,揭密1,500度高熱密閉的生產環境,如何靠AI監控。
1 爐內布料情形監控
技術關鍵 靠掃描感測儀器與熱像儀,偵測原料、粉塵、高溫氣體分佈狀況,並將資料視覺化
效用 監控氣流是否穩定、布料形狀是否符合預期
將原料從爐頂添加到高爐時,過去無法得知實際布料狀況,但現在,中鋼在爐頂布建掃描感測儀器,就能即時偵測原料在高爐內的分佈,同時透過爐內的熱像儀,掃描粉塵、高溫氣體的分佈,就能比對得知目前氣流是否穩定,布料形狀是否符合預期。中鋼也將量測到的數據,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
2 管道流預警AI
技術關鍵 透過AI判斷爐內壓力與溫度分布是否超過異常值,來預測管道流異常
效用 提早預測管道流異常發生可能性,調整生產參數來因應
一般來說,高爐運作的理想情況,是從下面鼓風,爐氣均勻往上傳遞,將原料還原熔融。但是,若爐氣無法穩定通過爐料,而是累積在某個區塊,就可能因為壓力蓄積過大往上竄出,造成爐頂洩壓閥排放,或造成設備損傷。「氣集中在一個地方,壓力大到一個程度就會往上衝,就好像人打嗝,不能等到衝上來,要想辦法及時拯救。」鄭際昭形容。
為了提早發現管道流的情形,中鋼在高爐爐殼上設置壓力量測與溫度量測點,分別將溫度與壓力的分佈視覺化呈現,若結合兩者數值,發現壓力差超過異常值,或是局部溫度過高,AI判斷為管道流異常可能發生,「系統會發出預警,引導操作人員先降低風壓、風量,」中鋼煉鐵廠高爐二課課長許雍達表示,越早預測出管道流異常,就能越早調整生產參數,來避免管道流發生。
3 爐壁厚度監測AI
技術關鍵 透過爐壁探鑽深度與周圍壁面溫度變化的關聯性,訓練AI靠爐壁溫度變化,判斷爐壁厚薄
效用 預測爐壁冷卻元件受損情形,安排檢修時程
高爐爐壁冷卻元件(冷卻壁)若被蝕破,就可能造成嚴重的生產危機。然而,單從高爐外觀,無法得知爐壁冷卻元件被侵蝕的程度,中鋼以往只能定期量測來推斷爐壁狀況,定期檢修,來降低意外風險。
要監測爐壁厚薄,中鋼在爐壁裝設測溫感測器,找出溫度與爐壁厚薄的關聯性。鄭際昭解釋,一般來說,爐壁變薄後,測得的爐壁溫度會升高,雖然鐵水在壁面結塊或脫落,也會造成可能造成溫度改變,但相較於正常爐壁狀況,溫度變化頻率會較為劇烈。
因此,中鋼以探鑽點位附近的歷史溫度變化,結合實際探鑽的厚度訓練AI模型,再套用到高爐其他測溫點位上,來推測爐壁不同位置的侵蝕狀況。
4 爐壁結塊預測AI
技術關鍵 透過爐壁溫度變化頻率預測結塊情形
效用 監測到爐壁溫度變化異常,提早因應避免結塊情形惡化
高爐溫度一旦降低,就可能造成鐵水冷卻結塊、附著在爐壁上,若爐壁的結塊大量滑落,導致爐氣異常溢出,就可能發生操作上的危險,「許多高爐曾經因為高爐內部結塊過大,掉落時打到鼓風嘴,導致鼓風元件受損漏氣。」許雍達說。
為了維持爐況穩定與操作安全,中鋼開發了爐壁結塊預測AI,當發現溫度變化波動越來越小,就能推測爐壁內部結塊,並提前調整高爐的生產條件,避免結塊情形更嚴重。
許雍達表示,這套AI應用目前部署在三、四號高爐,因為這兩座高爐的爐內冷卻元件形式與一、二號高爐不同,更容易發生產生爐壁結塊問題,較有應用AI的急迫性。
5 爐熱溫度預測AI
技術關鍵 量測出鐵口的鐵水溫度變化,參考操作條件、鐵渣的化性分析,學習預測未來爐熱
效用 預測未來2~4小時內的爐熱變化,提前調整生產參數來因應
對於正在生產鐵水的高爐來說,必須維持一定的爐熱,高爐才能穩地熔煉鐵水,若溫度異常大幅下降,就可能造成爐冷危機,需花費許多時間調整加熱,一旦惡化至鐵水凝固無法排出,復原工作會很困難。
「發生一次就是上億的損失,所以我們要盡可能避免走到這一步。」鄭際昭點出爐熱預測的重要性。
中鋼在建立爐熱溫度預測AI時,就是透過量測出鐵口的鐵水溫度變化,參考操作條件、鐵渣的化性分析,學習預知未來2~4小時的爐熱趨勢,藉此訓練出爐熱預測的AI,若預測到未來爐熱可能下降,就能即時調整生產參數,微調風溫、噴煤量,來維持爐熱的穩定。
6 鼓風嘴噴煤預警AI
技術關鍵 透過大量鼓風嘴噴煤影像訓練AI判斷異常
效用 自動化找出噴煤槍過短、噴煤口堵塞等異常影像,減少人力監控負擔
中鋼透過在鼓風嘴噴吹粉煤,來減少原料焦炭的使用,同時,也能透過粉煤噴吹量來調節爐熱。不過,粉煤噴吹的狀況,過去需要人工監控,透過攝影機將風口影像傳輸到中控室,來監測是否發生噴嘴阻塞、或是噴煤槍設備耗損的情形,而且,需監控的影像還不只一個,光是二號高爐就有30個風口影像需要監控。
為了減少人力的負擔,中鋼正在運用歷史監測影像,訓練影像辨識AI,來自動監診噴煤槍設備,找出噴煤槍過短、噴煤口堵塞等異狀。
7 高爐原料粒徑分析AI
技術關鍵 透過原料粒徑影像資料,訓練AI進行粒徑分析
效用 即時辨識原料粒徑大小與分布,調整入料情形來降低燃料率
將原料送入高爐時,若原料的粒徑大小符合預期、分布較平均,有助於爐況穩定、降低燃料率。中鋼甚至推算,高爐燃燒料率每減少1%,每年可以減少上億的燃料經費,因此,中鋼用AI來即時辨識原料的粒徑大小,即時計算進入到高爐原料粒徑分布,以及是否混雜到其他原料等情況,再根據分析結果來調整原料分布,有助於穩定爐況、降低燃料率。
附圖:光是二號高爐,中鋼就投資約5,700萬元來建置智慧應用,投資的金額雖大,但帶來的效益更可觀,預估每年可以降低成本3,270萬元,減少排放溫室氣體2,217噸。(攝影/洪政偉)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2938
高爐煉鐵爐頂氣體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明怪味籠罩全高怎麼揪元兇?
#建立結合科技的風險管理政策
文:陳信諭 醫師、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昨天(8/29)晚間近9時起,鳳山、前鎮、苓雅、前金及三民等區空氣中瀰漫怪味,許多人形容是鹽酸的味道。1999被打爆,筆者也嘗試打電話反應,等候順位竟已經排到19位。
環保局漏夜追查,發現通報範圍分布很廣,推估因今天開學,市區許多學校進行校園消毒,漂白水等消毒劑遇到下雨分解,產生消毒水味的氣體隨風飄出。
無獨有偶,昨天小港沿海,也瀰漫刺鼻怪味,小港里里長洪世春舉報廢五金處理廠「新格發」冒出白煙,經環保局稽查,確認是來自鋁二級冶煉作業,產生煙塵,由廠房頂部逸散到大氣中。因該公司一年內第四次違規,環保局依空汙法裁罰最高額度500萬元。
到底,昨天的全市怪味真的是消毒水造成,還是有更多工廠趁雨天亂排廢氣? 或許很難得到一個單純的解答。
高雄鄉親對於「空氣異味」這件事恐怕不陌生,去年十月深夜也曾發生過全市瀰漫「燒塑膠」怪味事件,但查無元兇不了了之,有一說是來自高雄港區,但未經證實。
在一連串真假警報後,針對空氣中危害物質擴散事件,要怎麼偵測防範?是有毒氣體擴散?甚至高度可燃的石化原料外洩?我們認為市民應該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高雄市偵測危害物質的武器庫
偵測這些危害物質,現行大概有幾樣工具:
1.#移動監測車:
環保局現有2輛可移動多功能環境品質監測車,可同時偵測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空氣汙染物,可以機動配合重大汙染檢測,以及空品不良的緊急應變監測。
優點:兼具機動性和較完整偵測能力。
缺點:只有兩台,部署較慢,對於找不出源頭的大規模污染,較難快速定位偵測。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兩台監測車,固定放在大林蒲和國10(左營),因為污染較大。好過日曾去電詢問環保局為何移動式當成固定式之用,不直接設立固定式的監測站?
環保局僅說是法規限制云云。但我們認為,若設置移動式監測車,就要發揮他應有的功能和機動優勢,未來好過日會詳加追蹤後續使用狀況。
2.#可攜式氣體偵測器
高雄消防隊、環保局配備有各類型多用途氣體偵測器,主要能偵測揮發性有機氣體(VOC)、硫化氫(H2S)、一氧化碳(CO)、可燃性氣體(LEL)及含氧量(O2)等多種毒性氣體。81氣爆時,環保局視察陳恭府帶隊與環保署配合使用氣體偵測器在現場採證,檢驗後率先測出現場丙烯含量超標,但當時為時已晚,隨即發生爆炸。
優點:機動靈活,可提供較多點的偵測數據。
缺點:可偵測氣體種類與準確性較為受限。
3. #即時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 CEMS)
裝在污染物排放煙囪內的自動監測設施,利用物理光學或化學感測器,換算污染物之濃度,並自動傳回環保局。自2015年11月開始,環保局在民間協助之下,將監測視覺化呈現曲線圖表,即時連線更新至市府「高雄市煙囪排放即時監測系統」網頁,提供即時查詢。
優點:具良好的敏感度,並可24小時連續即時監測,看似完美,但.......
缺點:法律並未要求所有工廠裝設,僅有設有「發電、加熱、蒸氣產生程序」、「水泥製造程序」、「電弧爐煉鋼程序」、「廢棄物焚化程序」、「發電、加熱、蒸氣產生程序」、「石油化學程序」、「鐵礦初級熔煉之煉焦程序」、及「鐵礦初級熔煉之燒結程序」需要。以高雄市為例,符合上述需設置CEMS者,有29家公私立工廠、共119根煙囪,而這119根煙囪的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0%,為高雄市固定排放源的70%。然而,許多偷排量來自小型,甚至非法業者,防不勝防。
另外,桃園市的台塑集團子公司華亞汽電,於2011年被查獲,該公司在中控室CEMS監控程式偽造模擬數據,回傳環保局,假裝數據正常,成為全國第一起遭查獲利用CEMS偽造數據的案例,被罰補繳6.59億元空污費,相關人員並被依刑法判刑。而後,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塑膠桃園錦興廠、新北樹林廠,及台灣化纖雲林六輕海豐廠、嘉義新港廠,全都因為CEMS數據申報不實而遭開罰,可見該集團造假欺騙的慣犯行為。
#整合現有技術建立風險管理系統
以上三種手段,都有其優缺點,好過日過去一直強調透過「生態民主」、「生態正義」、「生態經濟」的三大原則,建構安全、永續的環保政策,在有害氣體防治上也是一樣。
環保局現在雖然有一套稽查SOP,但人力、設備仍然不足,我們除了全力支持環保局補充人力設備與強化訓練外。更希望能進一步要求修法普及CEMS系統,並引進平行比對系統,直接回傳數據。
而更小型感測系統的佈設,如智慧型氣體感測晶片的開發和聯網,也有助於及早偵測異常,或在建置量大到一定程度下,由分佈模式推估有害氣體來源。可節省操作人力,也可即時將較重要危害物質的數據提供給市民,減少市民的不安,讓市民有知的權利,這就是「生態民主」。
高雄長年面對空汙與有毒氣體問題,我們希望市府在預算編列上,能以「投資解決方案」的想法,獎助相關產業發展感測技術並優先採用,也就是「生態經濟」的概念。
而稽核不肖廠商的罰金收入,更應專款專用,挹注相關技術開發和高危害區域民眾的健康補償,落實「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生態正義」。也讓高雄過去的問題,也成為新的產業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