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片無雷短評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
原來...我見證了一場直銷大會的誕生
.
JK羅琳仍然保持著她一貫富有創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從《哈利波特》系列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不斷在轉變的電影風格,最後在大衛葉慈導演完全接管系列電影後,定下了整個系列走向青少年偏黑暗、冒險、奇幻的調性。如今,《怪獸》系列來到第二集,JK羅琳在只有寫作劇本而沒有小說文本支持的情況下,發展出20世紀初的魔法故事,我認為同時存在著優缺點,但對於整個故事觀、魔法世界的建構來說,我個人給予本片正面的肯定。
正如同許多邪教的誕生,《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除了將故事延續了前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最終引出由強尼戴普所飾演的葛林戴華德一角,以及魁登斯的神祕強大力量之外,同時也將故事重心聚焦在葛林戴華德的勢力如何崛起。整個過程彷彿直銷大會般的演變,透過一個「恐懼」的未來,說明了不加入的後果是多麼悽慘、加入後將會是多麼美好。
這不就正是那些「末日審判」、「末日將近」等常聽到的宗教語言類似嗎?反之,站在葛林戴華德的對立面,魔法部也同樣因為害怕葛林戴華德勢力坐大,而展開強硬施壓的行動,讓反抗勢力更加龐大。雙方在無法取得共識,逐漸關係惡化的情況下,劇情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將多個故事線、多位角色鋪陳,最終將焦點集中在一場直銷激勵大會,高潮結局收尾,整個過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荒謬與歷史必然的結果。
就故事的劇情發展概念而言,藉由雅各和奎妮、魁登斯和娜吉妮、鄧不利多和葛林戴華德等角色間的互相關係,揉合出由艾迪瑞德曼所飾演的紐特,如何透過魔法異獸追查線索,進而挖掘出角色與角色間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故事到最後在一次高潮的場景中揭露真相,並為接下來的故事埋下伏筆:這似乎都是JK羅琳在寫作她巫師魔法世界的一貫作風。只不過《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故事更加擴大,討論的主題更豐富,也嗅出JK羅琳試圖將《怪獸》衍生錢賺故事繼續發展的野心。(對,我沒有打錯字)
打破巫師與麻瓜間的藩籬,葛林戴華德的出發點確實相當吸引人。但JK羅琳總是喜歡把餅畫大,大衛葉慈又喜歡把大餅畫漂亮:鏡頭雖然華麗迷人、光彩奪目,卻總是讓人覺得毫無節制,埋頭硬塞了許多自己想要拍的畫面,忽略了整體電影的節奏感。整個134分鐘的片長裡,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鋪陳、在切換場景、在營造氣氛,卻始終在跳來跳去的場景中找不到重心,打穩基礎。電影整體就像是一輛走走停停的列車,代表各個故事線的各節車廂,以不同的行進速度前進,缺乏協調性,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開,最後跌跌撞撞來到終點站;縱使車廂內的設施豪華舒適,但始終還是一場不平穩的顛簸旅程。
從大衛葉慈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再到2016年的《泰山傳奇》,他總是能夠將一個奇幻世界,以寫實的方式具象化,呈現了讓人著迷又好奇的影像空間;卻也藏不住他在取捨素材、剪輯或是敘事節奏上的缺陷,想要以量取勝,卻最終讓質量喪失,相當可惜。
但我想,不論是《哈利波特》或是《怪獸》系列故事。這個完整的魔法世界觀在經過小說、電影將近20年的經營,書迷或影迷如今也自成一格成為一種另類的同溫層族群。就我個人而言,《哈利波特》的世界就跟當今《星際大戰》、《漫威電影宇宙》等系列作品類似,已成為一種對品牌的信仰:能夠投入其中的影迷、書迷將會在這些電影的劇情中找到樂趣,但就一個完全不感興趣、或是原本較少關心的入門者而言,這些作品都存在著一種隱形看不見的高牆、門檻。
又或者說,觀察這種電影推出後所造成的現象,也似乎比討論電影本身來得更加有趣。當我們從《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電影開拍消息釋出、到預告片推出、到決定上映日期,我們到底能不能有相同的關注力,去關注更多的電影呢?我們是否在這一系列鋪天蓋地的電影宣傳活動期間,忽略掉其他也同樣值得關注的好電影呢?或許,就欣賞一部電影的角度而言,《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就只是一部在院線檔期中的其中一部作品罷了。
正如同片中的葛林戴華德將世界以巫師和麻瓜兩者一分為二,彷彿現實世界中許多政客將人分成派系而產生對立,又或者是現今許多團體、族群、宗教,總喜歡把可怕的「後果」,產生的仇恨當作是世界的全部。善與惡、正與反其實並非是二元對立,反而兩者是一體兩面,互相共存的狀態。《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這部作品確實精彩可期,但當中利用非我即敵的思考模式,讓魔法世界出現分裂的劇情,我實在好奇接下來第三集的故事將如何呈現?
或許觀賞這部電影的同時,其實就像是參加一場名為「見證由葛林戴華德召開的直銷大會」般,讓我們繼續朝著第三集的方向邁進。但至於第三集會有什麼東西出現?先繳第二集的入會費(電影票)押金再說吧!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我給 ★★★☆ 3.5顆星
將故事聚焦在巫師與麻瓜世界的衝突,概念依舊迷人。但大衛葉慈導演的風格,仍需要對到大腦電波才行。
台灣上映日期:2018.11.15
.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K2uQlYdlJhA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49442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bf6e38efd897800019ebbb3
.
.
.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beaststhecrimesofgrindelwald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魁登斯娜吉妮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試片無雷短評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
原來...我見證了一場直銷大會的誕生
.
JK羅琳仍然保持著她一貫富有創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從《哈利波特》系列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不斷在轉變的電影風格,最後在大衛葉慈導演完全接管系列電影後,定下了整個系列走向青少年偏黑暗、冒險、奇幻的調性。如今,《怪獸》系列來到第二集,JK羅琳在只有寫作劇本而沒有小說文本支持的情況下,發展出20世紀初的魔法故事,我認為同時存在著優缺點,但對於整個故事觀、魔法世界的建構來說,我個人給予本片正面的肯定。
正如同許多邪教的誕生,《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除了將故事延續了前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最終引出由強尼戴普所飾演的葛林戴華德一角,以及魁登斯的神祕強大力量之外,同時也將故事重心聚焦在葛林戴華德的勢力如何崛起。整個過程彷彿直銷大會般的演變,透過一個「恐懼」的未來,說明了不加入的後果是多麼悽慘、加入後將會是多麼美好。
這不就正是那些「末日審判」、「末日將近」等常聽到的宗教語言類似嗎?反之,站在葛林戴華德的對立面,魔法部也同樣因為害怕葛林戴華德勢力坐大,而展開強硬施壓的行動,讓反抗勢力更加龐大。雙方在無法取得共識,逐漸關係惡化的情況下,劇情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將多個故事線、多位角色鋪陳,最終將焦點集中在一場直銷激勵大會,高潮結局收尾,整個過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荒謬與歷史必然的結果。
就故事的劇情發展概念而言,藉由雅各和奎妮、魁登斯和娜吉妮、鄧不利多和葛林戴華德等角色間的互相關係,揉合出由艾迪瑞德曼所飾演的紐特,如何透過魔法異獸追查線索,進而挖掘出角色與角色間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故事到最後在一次高潮的場景中揭露真相,並為接下來的故事埋下伏筆:這似乎都是JK羅琳在寫作她巫師魔法世界的一貫作風。只不過《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故事更加擴大,討論的主題更豐富,也嗅出JK羅琳試圖將《怪獸》衍生錢賺故事繼續發展的野心。(對,我沒有打錯字)
打破巫師與麻瓜間的藩籬,葛林戴華德的出發點確實相當吸引人。但JK羅琳總是喜歡把餅畫大,大衛葉慈又喜歡把大餅畫漂亮:鏡頭雖然華麗迷人、光彩奪目,卻總是讓人覺得毫無節制,埋頭硬塞了許多自己想要拍的畫面,忽略了整體電影的節奏感。整個134分鐘的片長裡,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鋪陳、在切換場景、在營造氣氛,卻始終在跳來跳去的場景中找不到重心,打穩基礎。電影整體就像是一輛走走停停的列車,代表各個故事線的各節車廂,以不同的行進速度前進,缺乏協調性,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開,最後跌跌撞撞來到終點站;縱使車廂內的設施豪華舒適,但始終還是一場不平穩的顛簸旅程。
從大衛葉慈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再到2016年的《泰山傳奇》,他總是能夠將一個奇幻世界,以寫實的方式具象化,呈現了讓人著迷又好奇的影像空間;卻也藏不住他在取捨素材、剪輯或是敘事節奏上的缺陷,想要以量取勝,卻最終讓質量喪失,相當可惜。
但我想,不論是《哈利波特》或是《怪獸》系列故事。這個完整的魔法世界觀在經過小說、電影將近20年的經營,書迷或影迷如今也自成一格成為一種另類的同溫層族群。就我個人而言,《哈利波特》的世界就跟當今《星際大戰》、《漫威電影宇宙》等系列作品類似,已成為一種對品牌的信仰:能夠投入其中的影迷、書迷將會在這些電影的劇情中找到樂趣,但就一個完全不感興趣、或是原本較少關心的入門者而言,這些作品都存在著一種隱形看不見的高牆、門檻。
又或者說,觀察這種電影推出後所造成的現象,也似乎比討論電影本身來得更加有趣。當我們從《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電影開拍消息釋出、到預告片推出、到決定上映日期,我們到底能不能有相同的關注力,去關注更多的電影呢?我們是否在這一系列鋪天蓋地的電影宣傳活動期間,忽略掉其他也同樣值得關注的好電影呢?或許,就欣賞一部電影的角度而言,《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就只是一部在院線檔期中的其中一部作品罷了。
正如同片中的葛林戴華德將世界以巫師和麻瓜兩者一分為二,彷彿現實世界中許多政客將人分成派系而產生對立,又或者是現今許多團體、族群、宗教,總喜歡把可怕的「後果」,產生的仇恨當作是世界的全部。善與惡、正與反其實並非是二元對立,反而兩者是一體兩面,互相共存的狀態。《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這部作品確實精彩可期,但當中利用非我即敵的思考模式,讓魔法世界出現分裂的劇情,我實在好奇接下來第三集的故事將如何呈現?
或許觀賞這部電影的同時,其實就像是參加一場名為「見證由葛林戴華德召開的直銷大會」般,讓我們繼續朝著第三集的方向邁進。但至於第三集會有什麼東西出現?先繳第二集的入會費(電影票)押金再說吧!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我給 ★★★☆ 3.5顆星
將故事聚焦在巫師與麻瓜世界的衝突,概念依舊迷人。但大衛葉慈導演的風格,仍需要對到大腦電波才行。
台灣上映日期:2018.11.15
.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K2uQlYdlJhA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49442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bf6e38efd897800019ebbb3
.
.
.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beaststhecrimesofgrindelwald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魁登斯娜吉妮 在 娜吉妮-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娜吉妮at Facebook. ... 羅琳鋪梗20年─ 血咒宿主「娜吉妮」的五大重點拆解– 電影神搜 ... 「怪獸2」魁登斯♡娜吉尼現身首爾偷約會! ... <看更多>
魁登斯娜吉妮 在 [討論] 娜吉妮是如何黑化的?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在《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電影中,娜吉妮原本被馬戲團奴役,馬戲團團長強迫娜吉妮表演人形和蛇身互相轉變的戲碼,之後被魁登斯救出,和其一起追尋魁 ... ... <看更多>
魁登斯娜吉妮 在 [討論] 娜吉妮是如何黑化的?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娜吉妮(英文:Nagini)
引用自 分靈體 維基百科 https://goo.gl/wc7LjM
娜吉妮(英文:Nagini)
一條巨大的母蛇,真身是曾擁有人形的血咒宿主(在前傳中由金秀賢飾演),曾為馬戲團成
員,後來不幸地因血咒而永久失去維持人類形態的能力,在遇到唯一能與蛇形的她溝通的
爬說嘴--湯姆·瑞斗後,多次與他患難與共,所以成為佛地魔最喜愛的寵物,有毒性特殊
的毒液,在第五集中咬傷亞瑟·衛斯理,第七集中咬死賽佛勒斯·石內卜。第六集鄧不利
多與哈利原先認為是在謀殺法蘭克·布萊斯(小漢果頓瑞斗家的老麻瓜園丁)時製造的,
但羅琳在訪談說明這個人實際上是柏莎·喬金(魔法遊戲與運動部職員)。吃人無數的娜
吉妮在最後被奈威·隆巴頓以高錐客.葛來分多的銀劍殺死。
血咒宿主
引用自新聞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滿滿的細節,《哈利波特》小說中早有暗示!
https://www.gq.com.tw/entertainment/movie/content-37355.html
一種「血的詛咒」,這種詛咒是從母親遺傳給女兒,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專屬於女巫的遺傳
疾病,「血咒宿主」最後會變成怪獸,而在完全「病發」之前可以在人形與怪獸形之間自
由變換,直到最後再也變不回人形;「血咒宿主」可能會變成任何生物,取決於不同的遺
傳(詛咒),這個概念跟「狼人」很像(但狼人可能是任何性別,而且只會變成狼)(而
「化獸師」則是修鍊一種變形術魔法,而且修鍊者可以自由選擇變化的生物──但一旦決
定後就不能更改,而「血咒宿主」是「與生俱來」的,無法選擇!)
§ § § § § § § § § §
娜吉妮被畫上煙燻妝、深色唇彩,在馬戲團中表演人蛇變換的戲碼。
在《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電影中,娜吉妮原本被馬戲團奴役,馬戲團團長強迫
娜吉妮表演人形和蛇身互相轉變的戲碼,之後被魁登斯救出,和其一起追尋魁登斯的身世
之謎。
娜吉妮和魁登斯的關係,應該說是娜吉妮的單相思吧。魁登斯救出娜吉妮只是出於單純的
同情,對魁登斯來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是和娜吉妮在一起,而是急切的想知道自己
的身世究竟是如何。
娜吉妮對魁登斯,是單方面的愛慕。
在魁登斯好不容易找到保母,保母卻被殺害時,娜吉妮主動擁抱安慰了當時因無法手刃
兇手,被兇手逃逸而感到憤怒無力的魁登斯。可以看出娜吉妮在當時是一位溫柔的女人。
而且在葛林戴華德在墓地開演說大會,勸說魁登斯加入他們陣營時,娜吉妮也一再反對
魁登斯加入其中,最後不得不眼睜睜看著魁登斯走進藍色火圈陣地中投向葛林戴華德的
陣營。
而最後的場景,娜吉妮也和眾人一起到了霍德華茲去找阿不思‧鄧不利多,那時娜吉妮也
選擇站在正氣師的這邊。
究竟娜吉妮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導致娜吉妮黑化,徹底投向佛地魔的陣營呢?
再來看這一段 引用自 佛地魔 維基百科 https://goo.gl/3gBSfu
佛地魔的母親,同時也是薩拉札·史萊哲林的直系後代魔柔·剛特使用愛情魔藥迷惑
一個當地鄉紳之子,也就是佛地魔的父親老湯姆·瑞斗。魔柔在懷孕後決定停用愛情魔藥
,隨後就被清醒的丈夫硬生生拋棄。她在窮困潦倒下於1926年除夕夜的倫敦一家孤兒院(
電影稱為伍爾斯孤兒院Wool's Orphanage)產下兒子,過世前告訴護士長柯爾太太要給他
取名叫湯姆(丈夫的名字)·魔佛羅(父親的名字)·瑞斗(丈夫的姓)。
佛地魔會擁有爬說嘴,源自他母親的家族-史萊哲林。但史萊哲林家族另外的秘密,可能
就是女性家族成員,都會是血咒宿主。年輕時還沒完全病發前,可以自由在人形與蛇形
之間轉換形貌。可一旦完全病發,就會成為獸形再也無法變回人形。所以講到這邊,佛地
魔的母親可能不是真的過世,而是完全病發後成為蛇形後,再也無法維持人形而只好對外
宣稱假死。
佛地魔對娜吉妮似乎也顯示了超越主人和寵物之間的親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Ps04qscJY
娜吉妮也是佛地魔的分靈體之一,在正傳哈利波特中,一直奮戰到最後一刻才被奈威‧
隆巴頓以高錐客.葛來分多的銀劍殺死。之前看正傳一直以為那是為了安排佛地魔最後分靈
體的毀滅,避免佛地魔有分靈體存活,可以再次復活。
不過看了《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後,覺得娜吉妮被安排到最後一刻才陣亡,是有
深切的含意,因為代表佛地魔終究因失去了母親的庇護,所以才敗亡。
所以娜吉妮的真實身分呼之欲出,有50%以上的機率應該就是史萊哲林家族的魔柔‧剛特
娜吉妮的年表 佛地魔的年表
1926年 娜吉妮所待的馬戲團 於1926/12/31出生在英國倫敦的孤兒院
正好在那段時間剛回到歐洲
1937年 佛地魔11歲時
阿不思·鄧不利多第一次見到湯姆之前,科爾
夫人跟他說,他們覺得魔柔是一個馬戲團工作
人員。
1995年 於1995年6月24日重生
佛地魔自述:
蟲尾按照我給的指示行事,讓我能夠重回自己
原始、虛弱的身體中......還借助了一點我親愛
的娜吉妮的幫忙。
1998年 最終死於1998年5月2日
有這麼多證據,可是為什麼機率還是只有50%呢?
因為飾演娜吉妮的金秀賢太美了啦
怎麼都不像小說中的描述:
「佛地魔在學期間成績非常優秀並得到麻瓜父親的遺傳而有著俊美的外表」
→意味佛地魔的生母-魔柔,可能是醜女囉?
所以娜吉妮,也有可能,不是佛地魔的母親!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娜吉妮是如何黑化的?
假設娜吉妮真的是佛地魔的生母
那麼...
娜吉妮自始自終也不存在黑化的問題,她只是出於保護自己親生兒子的本能
→兒子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敵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116.1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42318236.A.8F3.html
※ 編輯: rpg1510 (219.68.116.103), 11/16/2018 06:04: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