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喜知次,海中的紅寶石
日本三大名魚之一
kinki
「喜知次」,有「海中紅寶石」的美譽的牠,可以說是日本深海魚的魚王。被日本人視為最珍貴的魚類之一,與河豚、鮟鱇並稱日本三大魚。喜知次(Kinki)生活於日本北海道沿岸水深200至600公尺的寒帶深海。每逢秋季至初春屬該魚的盛產期,此時牠們會努力儲存養分,魚脂特別肥厚,肉質細嫩,膠原蛋白豐富,非常鮮美
市面上有二種kinki(美國、北海道)
正宗北海道的喜知次背鰭有黑色印記
美國則沒有
喜知次難以捕捉,而且一出水即會死亡,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為保持好的魚肉品質,高級的喜知次都不是網捉,只用海釣,一釣上後直接冰鮮處理,在空運出貨到世界各國。
喜知次產量稀少,雖以捕捉,因為更為珍貴,這也是為什麼喜知次長年來價格不斐的原因
在日本界有著崇高地位,與河豚、鮟康並列為三大名魚。
因喜知次含有豐富的脂肪,肉質水分也多,以汁 煮、燒烤最為美味。
烹調後肉質保持完整滑嫩,又不易鬆散。
喜知次有著被日本人譽為國魚身稱,不僅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 能有效預防缺血性心臟病跟腦血管障礙。其豐富的維生素E能夠保護細胞不受活性氧損害,魚肉含有保護心臟和肝臟的牛磺酸,並富含異丙醇(IPA)和DHA,能使血液通暢,活化腦細胞和神經組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
魚類產期 在 莎姊廚房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下酒菜 《辣炒丁香魚》
我是在港都長大的,小時候,苓雅區最有名的「國民市場」就在住家後方,廚房推開後門,走一段防火巷,不消一分鐘就進入熱鬧的市場。記憶裡小時候有那麼幾樣出現在餐桌上的魚類,新鮮丁香魚、刀魚、白鰻,反而到了台北生活後,在市場上很難看到。不知道這是否和南北飲食習慣差距有關,就像我們常在南部市場看到鴨子,在北部就少見。
因為疫情的關係,最近少去傳統市場,昨天在台灣好農買菜時,看見冷凍庫裡有澎湖急凍丁香魚,喜滋滋的把它帶回家。
就是簡單的做個香酥花生炒丁香魚也要在這裡發文章,是太喜歡這一盤懷舊的味道啦!
我把丁香魚連包裝在冷水下沖一下,再打開包裝清洗,並且把它瀝乾,然後拿廚房紙巾吸乾多餘水分。
準備大蒜和辣椒,起鍋加入足量的油(新鮮丁香魚很會吸油),放進擦乾的丁香魚,中小火煸香。
丁香魚開始上赤色後,才放入蒜末和辣椒,翻炒一下,聞到蒜香後,抓一撮鹽灑上,再翻炒一下,灑上白胡椒粉,關火加進蒜味花生拌一下就可以開冰箱拿酒了~~
可以豪邁的整尾嚼著吃,也可以很淑女的挑去整排魚骨,丁香魚的肚囊有一點苦甘,我是可以接受的。
您喜歡吃丁香魚嗎?每年的五到九月,是澎湖丁香魚的盛產期,營養豐富,不妨一試。
#我有辣炒丁香魚
#你有酒嗎
魚類產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年春夏之際是台灣西部海域高經濟魚類鮸魚產期,近幾年漁業資源枯竭,鮸魚難捕獲,嘉義縣六美國小退休校長楊敦熙清晨搭船出海釣魚,在東石鄉外海意外釣到重達16公斤、全長近80公分巨無霸鮸魚,人魚搏鬥20多分鐘,楊開心說,「這是我釣的最大尾魚,我要享用並與親友分享!」
楊敦熙迷上釣魚休閒樂趣,釣魚至今有幾十年之久,他認為,釣魚樂趣在自我挑戰,面對不可知大海,釣魚要思考研究 方法,台灣四面環海,親海樂海;他4年前校長退休,常和友人搭船出海海釣,今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風浪平穩,清晨與友人出海到東石外海釣魚。
魚類產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魚類產期 在 家樂福西屯店- 虱目魚不耐寒與其他魚類產季相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虱目魚不耐寒與其他魚類產季相反,越熱季節產量越旺盛,目前正值夏季是虱目魚產量最多的豐收期,也是品嚐新鮮虱目魚最好時機。家樂福嚴選不因繁瑣的認證而提高產品售價 ... ... <看更多>
魚類產期 在 #三立最新忙得很開心!"黃鰭鮪魚"產季產量大增漁民兩天捕獲 ... 的推薦與評價
三立最新 忙得很開心!"黃鰭鮪 魚 " 產 季產量大增漁民兩天捕獲逾1萬3千公斤吸引民眾訂購嘗鮮|記者羅珮瑜|【LIVE大現場】20220408|三立新聞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