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爸爸給孩子的禮物】
有一個資深鯨豚解說員爸爸,父子倆的遊戲會是什麼呢?王緒昂從兒子一歲起就開始帶他登船,讓他觀察船舷濺起的水花、滑行的飛魚與海鳥,並用二手相機拍下看見的事物。
一家人住在租來的房子,沒有豪宅名車,解說員爸爸想給孩子的是,自然的美好與愛,以及自在的徜徉於大自然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攝影師金磊,是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大學讀的是生物,對於生物與環境十分有興趣,畢業之後到花蓮擔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開啟了他與鯨豚的緣分。2001年開始出海,跟著船班一班一班的出海,學習海上的經驗與觀察鯨豚的經驗。 在船上拍了一陣子的鯨豚之後,慢慢的發現,在國外拍攝鯨豚主要都是以水下的...
鯨 豚 觀察船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不說,你一定很難想像得到..... 離岸風電工作船之船員食宿甘苦談
by Teresa Wang(德蕾莎 王)
(本文作者領有漁船船員證、三等漁船船長證、商船船員證,並為國內認證之鯨豚觀察員,曾參與由台灣海洋重工舉辦之本國籍船員訓練,目前在外商離岸風電工作船上服務)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授權使用
今天要來分享有關離岸風電的伙食,就我自己上過的船,分為觀察船及工程船兩種種類。
觀察船是風電工程在打樁期間,搭載鯨豚觀察員的50噸到100噸的小船。一次出勤上來的日數不多,大約每一週會輪班一次,伙食部分只能自己用微波爐或是電磁爐主食料理包或是再加上自己帶上來的蔬菜。有時因為船隻比較小,受到風浪影響的程度比較大,不適應風浪的人,往往一開始都會吃不下飯,畢竟有比較多的時間船上都在晃。
一般來說,目前所用的觀察船大部分都是由現有的漁船所擔任,觀察船本身船員配置6名,加上鯨豚觀察員2名,小小的船艙,難免是有些擁擠的。在觀察船上,睡鋪是如膠囊旅館般的上下舖,我是個認床的人,在船上的時候,通常都很難安穩的睡著。常常是一週下來,回到家才能好好睡上一覺。對我個人來說,在觀察船上工作的時間我個人會感覺吃什麼都沒有味道,非常的不舒服。但是鯨豚觀察員的收入是相對高的,所以還是有很多的漁民加入鯨豚觀察員的行列。
而在外商編制底下的大型工作船,因外商較注重人性管理與以人為本的出發點,通常都是吃飽了才有幹活的力氣,因此船上的伙食非常豐盛。我上過二艘外商的工程船,都著實令我眼界大開。猶記第一次上比利時商的拋石船,上面的主廚為歐洲籍,外國人三餐吃麵包、牛排,假日或特別節日還會有其他的驚喜。有一次的假日主廚特地為每位員工桌上準備了一個高腳杯,裡面盛滿了七隻鮮蝦,對於初入大觀園的我,實在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面,原本以為就是一人一隻,後來其他同事告訴我,這是假日的驚喜,我才知道這些鮮蝦是特地準備的假日開胃菜,也太好了吧!
外商的工作室到處有點心吧及咖啡機。我第一次上駕駛台時,有一位主管把整排櫥櫃打開,裡面裝滿各式零食、點心、飲料,要在這艘船上餓死真的非常難,只能祈禱自己不要變太胖。平日的三餐,變成一日多餐的轉變,從早餐、點心、中餐、下午茶、晚餐、宵夜⋯⋯早餐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一定會有主廚特製的手工麵包,加上各式起司、火腿、蔬菜、生菜、沙拉吧⋯⋯根本堪比外面五星級飯店的把費。而更別提午晚餐的豐富,常有牛排、義大利麵及各式生菜沙拉,所有你在高檔西餐廳看到的食物都會一一上桌的。
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第二艘上的風電工程船,這艘船是服務風電技師的4000噸海上旅館,在這艘船上的住宿為雙人或是四人上下舖。也因為主要任務是服務技師的關係,主廚會依照不同國籍而提供不同的料理。在我服務的這艘船上國籍多元:包括臺、日、印度、印尼、菲律賓、北歐各國的技師。雖然餐廳的師父為印尼與印度籍,從西餐的丁骨牛排、威靈頓牛排、日式壽司或是印度的甩餅應有盡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比盤子大的丁骨牛排。我想這輩子在此艘船,把一輩子量的牛排都吃光了吧!有趣的是,有的技師吃膩了這樣奢華的大餐,竟然不好好享用卻開始改吃起泡麵了。有時候還會出現沒有菜,只剩高級牛排可以吃的狀況,不得不說這真是奢華的抱怨,也是不曾在工作船上工作的人難以想像的情況。
談到目前我工作的這艘船的配置,廚房配有點心師傅,他的手藝非常好,舉凡起司蛋糕、各式派點、杯子蛋糕、雪花糕⋯⋯,市面上看得到的甜點都難不倒他。我們常常托技師們的福,真的吃到不少美味的甜點,對我來說,我最喜歡的是藍莓起司蛋糕。
說了這麼多外商風電船的伙食是否令你羨慕呢?不過一般人是很難直接上到工作船來工作的,只能花錢受船員訓,當上乙級船員。如果是年輕人,我會建議直接報考海大,實現你的航海夢。享受美食的同時,其實海上的生活也是有點單調的,通常就是早上看看海浪,夜晚換看星星,日子久了不免煩悶。好在的是現代科技發達,人手一機的時代,只要接上網路,或許可以解解悶吧!想念家人的話也可以趁訊號不錯的時候用視訊,比起過去網路不發達的時代,現在真的幸福許多。而因為需要長期待在船上,不需要值班的時候其實就是自己的時間,如果你是熱愛閱讀的人,看看書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很幸運自己有機會在離岸風電的工程船隻上工作,這些經歷和經驗相信對我來說都是畢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indtaiwan.com/RecruitTalkView.aspx?ID=PTK0004
♡
鯨 豚 觀察船 在 上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鯨豚觀察員監測措施計畫書」未盡相符
看更多生活新聞:https://is.gd/i9AWzo
#允能風場 #達德能源 #豚觀察員 #離岸風電 #雲林
鯨 豚 觀察船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攝影師金磊,是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大學讀的是生物,對於生物與環境十分有興趣,畢業之後到花蓮擔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開啟了他與鯨豚的緣分。2001年開始出海,跟著船班一班一班的出海,學習海上的經驗與觀察鯨豚的經驗。
在船上拍了一陣子的鯨豚之後,慢慢的發現,在國外拍攝鯨豚主要都是以水下的影像為主,為了能在台灣的海域拍攝水下鯨豚,於2011年開始每年都去東加王國學習水下鯨豚的攝影,不停地磨練自己,當成自己的練功場,希望透過經驗的累積在台灣海域紀錄水下鯨豚,因為對他而言,台灣是他開始的地方,也是不會放掉的地方。
Photographer Ray Chin is the first underwater whale porpoise photographer in Taiwan. The university is a creature. 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bi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After graduation, he went to Hualien as a volunteer for the Kuroshio Ocean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and opened him and whales. The fate of the porpoise. In 2001, he began to go out to sea, followed the class of the boat to go to sea, learn the experience of the sea and observe the experience of whales and dolphins.
After taking a whale and dolphins on the boat for a while, I slowly discovered that the cetaceans that were photographed abroad were mainly based on underwater images. In order to shoot underwater whales and dolphins in Taiwan, they began every year in 2011. I went to the Kingdom of Tonga to study the photography of underwater whales and dolphins, and tempered myself as a practice field. I hope to record the underwater whales and dolphins in the waters of Taiwan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because for him, Taiwan is his beginning. The place is also the place that will not be let go.
鯨 豚 觀察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黑潮飄流」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廖鴻基
內容簡介:
他不是少年PI,他只是老海人,
他的身體是一艘船,
天宇為帳,海波為床,黑潮流動,
下水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樣了!
★34篇動人文字,台灣第一部無動力黑潮漂流文字全紀錄
★攝影師張皓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躍然海上
他用全身的海味,來說大海的奇幻,離岸12浬的漂流,無可比擬的落拓!
二○一六年八月,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著信念以及一艘簡單的方筏,航行到島嶼以東,大洋以西,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開啟一段海上壯遊,投進黑潮懷抱裡,以微渺心性,臨摹浩瀚黑潮。廖鴻基深深期盼,黑潮的大洋氣魄,能讓島嶼長出志氣,不再狹隘;一旦讀懂黑潮,我們的心將重新浮現一座島嶼,和不再迷航的自己。當島嶼轉過頭來面對開朗展放的海闊天空,島嶼的氣度、格局必將有所不同。
「浪漫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漂泊根本是失敗、失意者的行為,流浪,一定是魯蛇,而漂流呢?漂流就是集所有不切實際、失敗、失意、魯蛇之大成。但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最值得拿出來談的,就是這些浪漫、漂泊、流浪和漂流的故事。」—廖鴻基
作者簡介:廖鴻基
1957出生於花蓮市,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1997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
榮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2006年巫永福文學獎、2016年花蓮文化薪傳獎。
出版作品包括《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飛魚.百合》《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尋找一座島嶼》《漂島》《腳跡船痕》《台灣島巡禮》《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