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和第一任丈夫糊里糊塗過了十幾年,對於外來的人生開始有了不同的規劃。 #作家吉兒 #離婚 #婚姻 吳亦凡惹到大咖?老司機揭極樂選妃真相 👉https://youtu.be/0qNiUFbbK8U 已故房客蹲在床角 身分揭曉求周映君出手 👉https://youtu.be/7pAlotPDTwU 心碎...
「黃軒醫師幾歲」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Ashlee綺莉生活整理收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黃軒醫師Dr. Ooi Hea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綜藝大熱門】正妹醫師邊看診邊看A片!?一個不小心太濕啦 ... 的評價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黃軒老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黃軒醫師幾歲 在 黃軒老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黃軒醫師幾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博客來會員日,這次有多重優惠,該挑哪幾本?
可參考《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附錄一、二
.
附錄一:延伸閱讀書籍總覽
.
前言:從零開始跨出你的第一步
一、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楊斯棓著,先覺,出版日期2020-10-01
二、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洪瀞著,圓神,出版日期2020-12-01
三、 《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歐陽立中著,悅知文化,出版日期2021-01-11
四、 《用書脫魯的一生閱讀術》宋怡慧著,木馬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2
五、《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吳錦勳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03-12
第一章:一人公司: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一、《暢玩一人公司》于為暢著,遠流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5-27
二、《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何則文著,遠流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11-27
三、 《個人品牌獲利》李洛克著,如何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12-01
四、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查理‧蒙格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19-04-02
五、 《高績效心智》莫頓‧韓森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8-05-31
第二章:三種工作:人生可長可久的工作組合
一、《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洪蘭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12-21
二、《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查爾斯‧韓第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07-16
三、《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著,今周刊,出版日期2020-05-07
四、《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5個領悟,讓你進退職場都靈活》洪雪珍著,有方文化,出版日期2018-10-02
第三章:利他共贏:利他的比重隨著年齡遞增
一、《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嚴長壽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01
二、《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稻盛和夫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07-07
三、《與人同贏[全球暢銷經典]:人,是世上最值得投資的資產!領導學大師掌握職場、家庭與人際的25個共贏原則》約翰.麥斯威爾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18-03-01
四、《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許峰源著,方智,出版日期2021-03-03
五、《佛陀與惡棍》維申.拉克亞尼著,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2-02
第四章:成功方程式:網路新世代需多加防護罩
一、《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30週年全新增訂版)》史蒂芬‧柯維、西恩.柯維合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10-30
二、《原則:生活和工作》瑞.達利歐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08-04-10
三、《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哈福.艾克(T. Harv Eker)著,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05-12-02
四、《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古典著,平安文化,出版日期2018-04-02
五、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蔡淇華,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06-28
六、《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金惟純著,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0-06-08
七、《一小時的力量》艾德莉安.赫伯特著,新樂園,出版日期2021-06-30
第五章:站對地方:人際網路放大成果的效益
一、《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數據科學揭露成功的祕訣》巴拉巴西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10-31
二、《人性的弱點:暢銷不墜的成功學經典,向卡內基學習交心溝通術與好感度人際學》戴爾.卡內基著,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7-28
三、《這才是行銷》賽斯.高汀著,遠流,出版日期2019-05-29
四、《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把自己當作平台,建立有效人脈網》平野敦士卡爾著,遠流,出版日期2019-06-27
五、《人脈變現:建立共好網絡,讓別人看見你,也讓機會找上你》理查.柯克、葛雷格.洛克伍德著,八旗文化,出版日期2019-11-27
六、《圈對粉,小生意也能賺大錢》許景泰著,三采,出版日期2020-07-31
第六章:無限思維: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彭明輝著,聯經出版,出版日期2012-01-30
二、《無限賽局》賽門.西奈克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12-30
三、《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著,方智,出版日期2019-06-01
四、《複利效應》戴倫.哈迪著,星出版,出版日期2019-02-27
五、《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卡蘿.杜維克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9
六、《轉變之書(40週年增修版)結束,是重生的起點》威廉.布瑞奇、蘇珊.布瑞奇合著,早安財經,出版日期 2020-06-01
七、《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鄧惠文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27
第七章:沒有壞事:找出壞事背後隱藏的好事
一、《我修的死亡學分》李開復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9-04-29
二、《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蔣勳著,有鹿文化,出版日期2014-11-01
三、《走出傷痛 破繭重生:哈佛醫師心能量 啟動內在療癒力》許瑞云著,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17-11-03
四、《穿越撒哈拉:流浪,走向風沙未竟之地》謝哲青著,皇冠,出版日期2019-12-09
五、《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劉軒著,三采,出版日期2021-02-26
第八章:包容力:開啟無限力量的萬用鑰匙
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丘美珍、鄭仲嵐著,親子天下,出版日期 2020-11-04
二、《安靜是種超能力》張瀞仁著,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18-08-01
三、《那些生命中的微光:關於愛與勇氣的十個精采人生》陳雅琳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21
四、《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龍應台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18-04-23
第九章:常保初心: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一、《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暢銷15萬冊紀念版)》戴西‧魏德蔓著,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07-30
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詹姆斯‧歐沃斯、凱倫‧狄倫合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8-02-22
三、《時間教會我們的事:給年輕的你,我們用30年歲月驗證的人生》丘美珍、王文娟、錢慧君合編,悅知文化,出版日期2016-05-20
四、《量子天命》李欣頻著,平安文化,出版日期2021-03-22
.
附錄二:推薦國內外文學名著
一、《先知》卡里.紀伯倫著,野人,出版日期2020-03-04
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著,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04-08-28
三、《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著,皇冠,出版日期2018-02-05
四、《人性枷鎖》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著,麥田,出版日期2017-12-09
五、《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著,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6-10-24
六、《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著,遠流,出版日期2012-09-01
七、《傾城之戀【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一》張愛玲著,皇冠,出版日期: 2020-02-17
八、《雲淡風輕:談東方美學》蔣勳著,有鹿文化,出版日期2018-10-05
九、《陳澄波密碼》柯宗明著,遠流,出版日期2018-10-27
十、《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張曼娟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03-31
十一、《長日將盡》石黑一雄著,新雨,出版日期2015-04-15
十二、《心:夏目漱石探究人性代表作》夏目漱石著,大牌出版,出版日期2021-01-13
.
博客來會員日,這次有多重優惠,該挑哪幾本?
建議透過下文中的公益連結,順手幫助偏鄉弱勢兒童!
(請見以下我的第一則留言)
.
願原力與你同在!
#內在原力
黃軒醫師幾歲 在 Ashlee綺莉生活整理收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滿載而歸 10】因為愛,讓他好好走
我一直都對生死議題很有興趣。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是部記錄大體老師以及家屬
在老師教學這段時間的種種思念。
在看完這部片之後,我開始去思考死亡前的準備
以及面對死亡這件事。
我好奇要怎麼成為一位大體老師。
成為一個大體老師,必須不能得過法定傳染病、
不能有重大創傷、不能自殺、需滿16歲,
動過器官摘除及捐贈手術,甚至太胖或太瘦也不行。
也因此,查閱資料時,我第一次聽到DNR這個名詞。
DNR,全名為Do-Not-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意思就是當病人罹患嚴重傷病,
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
而且病程進展至不可避免的死亡程度時。
病人或家屬同意在臨終或無生命徵象時,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包括氣管內插管、
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
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目前網路下載表格及各大醫院都可以申請,
也可以將其註記在健保卡上。
我也想申請,避免哪天辛苦的走完人生。
我以為只要申請,
就可以避免掉這些又痛又苦的急救措施。
前陣子,我讀完重症醫學醫師黃軒的作品
《因為愛,讓他好好走》,
重新認識了DNR這件事。
這本書,帶我改變了三個觀點:
一、簽署了DNR,不代表我能善終。
書中提到了許多已簽DNR,但家屬卻因為不願放手,
希望醫師繼續急救,於是只好插管、CPR,
甚至打開人工CPR機器,不斷按壓、急救到肋骨斷裂,
直到真正死亡的案例。
因為深愛不願放手,而讓親人臨別前遭受苦痛,
正是許多家屬後悔的心聲。
而這也是黃醫師想解開大家對於急救的迷思,
讓病人能夠有尊嚴、舒適的離開。
老實說,我連打耳洞都怕痛,
我更不希望自己或親人這樣離開。
這讓我思考了一件事,
若我們能提前選擇,做好準備。
你會願意找個機會和家人溝通一下嗎?
二、DNR簽署仍需要你的家人同意支持和了解,
並告知醫師。
我知道他簽了DNR,但就因為他是我的家人、
我的親人,我無法見死不救。
醫生請你救救他吧!如果你不救,我會...
於是醫師只好啟動急救機制,
直到壓到病人肋骨斷裂,口鼻冒出血來。
直到急救無效,護理師會將現場處理乾淨,
你不會知道家人死前經歷了什麼。
換位思考,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你會不會生氣?
為何你們不尊重我的決定?為何要救我?我好痛。
我好氣,生命是我的,為何我不能掌控我自己的選擇?
書中提到了黃醫師的恩師生前已簽下同意書,
但在病榻前兒子仍要求急救,最後救回。
黃醫師看著老師嘴巴插管說不出話,眼眶泛著淚,
卻無法幫助老師的為難傷心心情,
是一個看盡生死的醫師最無助的一刻。
我閱讀後,思考著如果想簽下DNR同意書,
必須花很大的力氣和家人溝通,
並請他們理解支持和同意,簽名送件很容易,
而這件事才是最大最耗時也必須的挑戰。
三、簽署了,不代表醫生會見死不救,
除非死亡已不可避免。
許多人擔心簽下同意書,
萬一發生意外,醫生看到註記會不會見死不救,
黃醫師在書中也提到只有在死亡不可避免的病況下,
醫師才會告知家屬這件事。
我認為這是最不需要的擔心,生死有命,
能不能救得回,交由專業判斷。
每個人對醫師來說都是一條寶貴的生命,
這也是每一位醫師學醫的使命。
看完書之後,我更關心的是家人的感受。
不管親人是否善終,喪親終究還是一道創傷。
因為決定要不要施行急救這回事,
對家屬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形同決定親人的生死。
不管怎麼決定,都可能會後悔傷心,
更重要的是,臨終前還有機會、還有說話的時間,
值得我們把握,去說些什麼,
好好表達愛意、道歉、好好說再見。
兩年前,送走我的寵物兔Maru時,
我曾猶豫要不要送他去急救,
當時他已經在休克狀態,
非常的喘,全身癱軟無力。
後來,我選擇陪他到過程結束。
我們全家一起在客廳陪他,
哭著要他放輕鬆,告訴他我們都愛他,
也謝謝他的陪伴。
儘管如此,我有時還是會後悔覺得當初應該拚急救,
也許還能救回。
但跟他道別的那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有多愛他,
已經深深刻在我心裡。
面對悲傷,流淚釋放是允許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好好和對方道歉、道愛和道別。
這個過程,帶給悲傷的人釋放的力量。
我的奶奶是在家裡離開的,
還好奶奶沒有受到急救的折磨。
但我很遺憾奶奶走的時候,
沒能看到她最後一面,她走的前兩天,
我去她房裡看她,但我沒有去摸摸她,
後來就再也沒機會了。
所以,當還有時間去實踐這件事,
把愛和感受傳達給家人,才不會留下遺憾。
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幾個簡單的句子,
可以給彼此好大的愛的能量波。
黃軒醫師幾歲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和第一任丈夫糊里糊塗過了十幾年,對於外來的人生開始有了不同的規劃。
#作家吉兒 #離婚 #婚姻
吳亦凡惹到大咖?老司機揭極樂選妃真相
👉https://youtu.be/0qNiUFbbK8U
已故房客蹲在床角 身分揭曉求周映君出手
👉https://youtu.be/7pAlotPDTwU
心碎提問弄傷索非亞 15歲女孩遭遇讓人不捨…
👉https://youtu.be/N9apGmegqCg
【元配怎麼當才像元配?這個女人讓黃越綏、黃宥嘉都讚嘆!】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u4okKfyy4TM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黃軒醫師幾歲 在 【綜藝大熱門】正妹醫師邊看診邊看A片!?一個不小心太濕啦 ... 的推薦與評價
都 幾歲 了還問這蠢問題! ... 【綜藝大熱門】正妹 醫師 邊看診邊看A片! ... 診間的奇葩事太多,這些問題不要再問啦~20220329| 黃軒 、沈怡岒、高偉棠、 ... ... <看更多>
黃軒醫師幾歲 在 黃軒老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黃軒 ,12歲時父母離婚,19歲時接連被張藝謀,婁燁,薛曉璐幾大導演“忽悠”,更是在21歲的時候成為孤兒! 苦苓離婚將與小10歲的鋼琴老師黃楚軒結婚@ 準老婆 ... ... <看更多>
黃軒醫師幾歲 在 黃軒醫師Dr. Ooi Hea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Kampong Setol, Pulau Pinang, Malaysia 。 17847 個讚· 867 人正在談論這個。醫學博士重症醫療醫師/古文詩賦愛好者/專欄作家《綜藝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