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身體,找感覺]
找感覺是一個難以述說的主題,並不期待一次可以說清楚,但總是相信著,只要開始了,就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白。
開始了,就會有方向。
感覺,是一種很個人化的事情,無法找個人來告訴我們:我的感覺正確與否?任何的專家都不行,就算是極有經驗、又有理論依據,也應當對於他人的感覺保有空間,讓每一個人及其感覺都有可以待的獨立空間。
沒有感覺,是一種剛開始感覺。
通常,需要「等感覺飛一會兒」且「讓自己漂一會兒」。
上回跟著心萍的課,一躺進瑜伽墊,身心像靈光乍現的突然明白,待會,是一場身體漂流,幾乎也同時在心底浮現廖鴻基老師在《黑潮漂流》一書的前言:
「這條路上,浪漫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
漂泊根本是失敗、失意者的行為,
流浪,一定是魯蛇,
而漂流呢?
漂流就是集所有不切實際、失敗、失意、魯蛇之大成。
但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最值得拿出來談的,就是這些浪漫、漂泊、流浪和漂流的故事。」
以上即是描述「感覺」的起初,不外乎迷惘的、失意的、消極的、低落的、無人能懂的,不曉得有沒有一個人能懂得、能理解、能陪伴?卻總在裡面忘卻了時間。
在這條路上,是自我覺察的路,是一條每個人都需要自己走的路,走過就會了悟,這些都是此生最值得拿出來談的。
那堂課漂了整整一個早晨,帶我的身心遠離了意識,享受當下,經驗放鬆的品質,真心喜歡,這種打從身體裡發出的歡呼。
心萍又要開課啦!
有兩次的可以單堂體驗的機會,推薦來試試看。
【回到身體】Somatics 身心課
——體驗課程——
週四下午 2:00-4:00 (9/2、9/9)
——正式課程——
週四下午 2:00-4:00 (9/16~11/18,共 10 週)
——課程簡介——
這一系列課程著重在「回到身體」,從身體內最微小的細胞開始,感受細胞是如何支持著身體,再進一步觀照
——「每個細胞活生生地同在當下」。
過程中會有充裕的時間,讓身體全然地休息(Being)、全然地動作(Doing)。在輕鬆且充滿覺察的過程中,使我們的神經系統有機會開始重塑;而身體有機會開始改變原有的慣性。
詳細連結放在留言處,歡迎來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
「黑潮漂流」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黑潮101漂流計劃Kuroshio 101 Rafting Pla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黑潮漂流》——廖鴻基-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黑潮漂流 在 黑潮漂流心得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黑潮漂流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內閣會議日前決定,將福島核廢水稀釋之後排入海中,雖然時間是預定在兩年之後,但日本政府此舉,卻已經引發周邊國家的強烈抗議。
福島核廢水排入海這波震央,自然也會波及到台灣,西太平洋是台灣漁民重要的漁場,核廢水也會隨著黑潮漂流到台灣海域,但在美國與日本對此事,同調高度默契的下,親美媚日的蔡政府,只能選擇憂慮與遺憾等不痛不癢的字眼。
#會員 #福島 #核廢水
黑潮漂流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男人與他的海] #男人與他的海
被一位在募資階段就支持的朋友推坑,當我看完覺得很值得進電影院一觀,推薦給尤其愛海的人們,必看!不那麼愛海的人,看完也會愛上海洋的,這是一部我至少會二刷以上的電影。
片頭有一隻鯨魚的畫面。
朋友在一旁嚷嚷:「小隻的大翅鯨耶!好可愛噢!」
我說:「那不就是小翅鯨?」
朋友:「不是!是大翅鯨小時候。沒有叫做小翅鯨的鯨魚,長大的大翅鯨有像是一台公車那麼大,小時候則只有一台小車的大小。」
然後,如數家珍的介紹,這是抹香鯨,那是飛旋海豚。
我認為「男人與他的海」並不是單純或枯燥的紀錄片,它就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更像是敘事版本的海洋文學,再加上愛海的兩位主角的生命故事;其中,林生祥的音樂一如既往的深沉、流動,充滿波浪動感,有時孤寂荒涼,有時又如乘流泛輕舟。
我非常喜歡片頭的一段獨白。原話我已記不得。
只好回頭翻閱「黑潮漂流」,引用廖鴻基老師的一段話。
::
漂流後至少明白了,生命必須擺脫束縛,不斷更新,不能再受限於身體、受限於年齡、受限於意識、受限於生活。
生命必要更自在、更自由地繼續漂流。
::
對於人生的描述,在影中則有一段台詞這麼說:
「大海,像人生一樣,沒辦法做太詳細的規劃。
它的樂趣反而是如何應變。」
原片名取為「漂島」,後來由於黑糖導演的女兒出生,感受到理想與家庭的兩難與取捨,因而改名為「男人與他的海」。
在兩位主角的視角背後,留有令人深思的情感,未在影中全然的揭露,留予觀影者一片想像,或許就在束縛與自由之間往返。
男人與他的海Whale Island
黑潮漂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黑潮漂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黑潮飄流」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廖鴻基
內容簡介:
他不是少年PI,他只是老海人,
他的身體是一艘船,
天宇為帳,海波為床,黑潮流動,
下水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樣了!
★34篇動人文字,台灣第一部無動力黑潮漂流文字全紀錄
★攝影師張皓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躍然海上
他用全身的海味,來說大海的奇幻,離岸12浬的漂流,無可比擬的落拓!
二○一六年八月,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著信念以及一艘簡單的方筏,航行到島嶼以東,大洋以西,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開啟一段海上壯遊,投進黑潮懷抱裡,以微渺心性,臨摹浩瀚黑潮。廖鴻基深深期盼,黑潮的大洋氣魄,能讓島嶼長出志氣,不再狹隘;一旦讀懂黑潮,我們的心將重新浮現一座島嶼,和不再迷航的自己。當島嶼轉過頭來面對開朗展放的海闊天空,島嶼的氣度、格局必將有所不同。
「浪漫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漂泊根本是失敗、失意者的行為,流浪,一定是魯蛇,而漂流呢?漂流就是集所有不切實際、失敗、失意、魯蛇之大成。但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最值得拿出來談的,就是這些浪漫、漂泊、流浪和漂流的故事。」—廖鴻基
作者簡介:廖鴻基
1957出生於花蓮市,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1997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
榮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2006年巫永福文學獎、2016年花蓮文化薪傳獎。
出版作品包括《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飛魚.百合》《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尋找一座島嶼》《漂島》《腳跡船痕》《台灣島巡禮》《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黑潮漂流 在 《黑潮漂流》——廖鴻基- 書籍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推薦給每一位也在陸地上漂流的人,這本書以許多小篇幅的散文,記錄著廖鴻基在2016年發起的「黑潮一〇一漂流計畫」。作者將這個計畫的萌芽、籌畫時遇到 ... ... <看更多>
黑潮漂流 在 黑潮漂流心得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中文書名:,黑潮漂流...2016年8月,廖鴻基帶著信念以及一艘簡單的方筏,執行「黑潮一零一漂流畫」,突破重重難關,遠離陸地, ...,2021年5月2日—作者:廖鴻基出版社: ... ... <看更多>
黑潮漂流 在 黑潮101漂流計劃Kuroshio 101 Rafting Pla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黑潮 101漂流計劃Kuroshio 101 Rafting Plan. 1679 likes. 黑潮深刻影響台灣島上的一草一木、居民心性。一艘方筏、一艘戒護船、99顆玻璃浮球,搭乘黑潮洋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