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封存
這批黨史資料從國民黨黨史館移轉到政大,是在吳敦義主席的任內,當時其實經過一番討論。
當時我還沒有在國民黨任職,據說黨內一部分的聲音,是要將黨史資料送到海外(如比照蔣中正日記,送到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保存),以免未來遭到民進黨政府的查封、扭曲。
另一部分的聲音,則是希望將黨史資料留在國內,並且相信民進黨再惡劣,應該不至於惡搞國民黨的黨史資料。
目前的結果顯示,民進黨的無恥程度超過國民黨的想像。
歷史是不會說話的,必須要透過檔案資料來還原。民進黨以轉型正義查封國民黨的黨史資料,使得即將大功告成的數位化及公開工作被迫中斷,真的是為了轉型正義嗎?
還是,準備將歷史為了民進黨的「正義」轉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
黨史封存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懼的前往探訪,發現裡面有門,門後是更多的通道,她越來越深入,進入地下迷宮也似,那是一個原始的空間,彷彿回到母體一般。
劉芸怡自言,後來看見廢墟,都會直接連結到回到原始空間的這個夢。
對她來說,建築物如同人軀殼的延伸,而無名的廢墟則近似封存時光的盒子,能夠見證許多事,除去一般人生活的痕跡,潛意識的流動,還有戰亂的陰影,與歷史、文明的記憶,種種凡此。
劉芸怡也提到,過往歐洲有幫死者做面具的傳統――他們會翻模死者的臉,以便留下存在的證明以及紀念。她認為,攝影其實也就是在做一樣的事,拍下來的人事物,絕不會是永久的,照片不過是時間的切片。
唯消逝不等於不存在,那終歸是生命再自然不過的真實狀態。
而金門所保留的戰爭時期的完整景觀,劉芸怡認為是由於長久的戒嚴,導致金門停滯在過往的時光,跟東德的城市頗為相似,儼然平行的對照。不只如此,她尚且發現金門植物的種植,與戰略位置密切相關,譬如鄭成功進入金門,大量砍伐,導致金門光禿禿一片,抑或是日後國民黨軍隊進駐,為戰爭需求,乃種植可以當作阻絕、防禦型武器的植物,如瓊麻、仙人掌、九重葛等。
一旦建築物被棄置,這些廢墟就逐漸會被大自然的力量反噬。她在金門拍攝時,就常看到植物花草遍佈整個建物、進一步造成破壞的景象,甚至有屋子裡面直接長出一棵樹。劉芸怡表示,這會讓她重新省思文明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小檔案
劉芸怡出生於台中,2005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畢業(Diplom 學位),2014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in)。 2011-18於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村、耶拿、Schwalenberg、土耳其伊斯坦堡、台北國際藝術村、高雄駁二藝術特區以及台南蕭壠文化園區等地駐村。2013 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2015獲台南新藝獎。2016獲桃源創作獎入選。作品並獲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
個展計有《歷史造景》、《消逝的肖像》、《遺落之島》、《歷史塵埃》、《城市幽靈》、《渡境》等,展場遍及世界各地,如台北、新竹、台南、台中、桃園、高雄、廈門及德國的柏林、柯尼希施泰因、哈雷、耶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