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東併朝鮮、南誅百越、西北越蔥嶺、西南通雲貴,征服大宛,奠定中華疆域版圖。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為鼎盛繁榮的時期,盛況空前的西漢帝國至今仍讓人神往。
#看史海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9/26/984692.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eck大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
鼎盛 中華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提到萬華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疫情與萬華汙名化〕
從萬華區的茶室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後,5/24三立新聞台某節目在節目標題中使用「萬華病毒」引發爭議,遭民眾向NCC檢舉有污名化萬華之嫌。
▌什麼是汙名與汙名化?
汙名一詞原意是熱鐵烙下的標記。這些標記通常被打在奴隸、罪犯或叛徒—有污點的人、不潔者—身上。今天這個詞的引申義被廣泛使用,即恥辱和詆毀的標記。
在196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出版了《汙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高夫曼分析了「被污名化」的人對自身的感受,以及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關係;探討被污名者如何處理來自他人的排斥以及他們傳遞出的各種信息。
所謂汙名,定義為:「擁有一種使對方受到貶低的特質,透過此特質與某種道德規範連結過程,把完整平凡的普通人變成帶著汙點、價值貶損的一個人」。以及汙名化則是:「是一種針對社會上一些特殊的族群,一般人對其抱持的一種惡劣信念與態度」,其具體特徵有以下四個:
❶貼上可供辨識的標籤
將標籤貼在特定族群,使他們與其他人有所區隔。例如:瘋子、有疾病者。
❷標籤指涉不受歡迎的屬性
社會將標籤連結到不受歡迎的屬性上,例如:瘋子是危險的。
❸被貼上此標籤的人被視為異類
被貼上標籤者,會形成一種「我們」與「他們」的對立感。例如:我們不像那些瘋子。
❹被貼上此標籤的人遭受歧視
例如:在我們的社區中不得建造瘋子的收容所。
▌萬華的歷史
事實上萬華由於早在西元1709年,泉州移民從新莊拓墾到此,以「艋舺」稱之,成為台北第一條市街的雛型。
貴陽街是艋舺興盛的起點,早期漢人常到此地與平埔族人交易蕃薯,舊稱「蕃薯市街」;日治時,改名發音相近的「歡慈市街」,並被劃入風化區內,因此街上有不少的妓院。
華西街是萬華區另一條大名鼎鼎的街道。這裡是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也因此娼寮與酒樓林立。
在淡水河淤淺之後,嚴重瘟疫加上民間械鬥不斷,使得艋舺的經濟優勢逐漸消退,因此這裡也聚集了不少商場失意人、行旅病人、離鄉窮苦者,最終形成「乞丐寮」,住有乞食為生的無家者。
最早在1740年就落成的龍山寺,後來又有如青山宮、清水祖師廟等出現,這些當地香火鼎盛的廟宇經常發放物資與許多善心人士捐贈,讓許多無家者得以藉此溫飽。
介紹完相關的歷史,幫各位壯士們總結一下:萬華由於獨特的歷史發展背景,導致萬華地區駐紮更多容易遭受汙名的族群,例如:萬華的「五流」,流鶯、流氓、流浪漢、流動攤販、流動工人。
▌疫情與萬華
有點年紀的壯士們,應該還記憶猶存。
在2003年春,全台陷入SARS危機,自3/14第一起境外感染案例,到7/5台灣正式從世界衛生組織疫區除名,共有664個病例,其中73人死亡,造成全台長達四個多月的集體焦慮與恐慌。
當時台北除了和平、仁濟醫院因為疑似群聚感染而陸續封院引發許多爭議之外,萬華地區也有兩個社群遭到集體隔離:一是華昌國宅居民,居家與集中隔離者總計有775位居民;二是萬華地區的無家者,集中隔離者有160 位。
2003年5月,萬華里長聯誼會發佈聲明稿中說道:
「......遊民、流鶯四處流竄,成為SARS的散播者.......造成萬華區成為一級疫區,頓時成為空城,百業蕭條、人煙罕至。」
許多里長指責和平醫院危機處置不當,使疫情從中正區的院內移轉到萬華區院外,而無家者、流鶯等「偏差者」也被標籤為「SARS的散播者」。
之後由於發生不明發燒與死亡案例,當時聯合報更以頭條新聞發布「水染病毒萬華爆社區感染」,報導台北巿萬華區華昌國宅爆發社區感染SARS;在未經求證之下,蘋果日報更以「社區感染四百居民住以待斃」的聳動標題,渲染社區感染的危機。
當時許多居民與無家者以「疑似SARS案例」為由,被施以與和平醫院同規格的集體易地隔離措施,事後證實這兩個社群並未出現真正的感染案例,也未引發社區集體感染。
對於當時的居民與龍山寺無家者而言,集體隔離無疑是一種汙名化的展現。
先認定他們與其他族群的不同,再將他們視作「帶有疾病的」,並且將「帶有疾病的國宅居民、帶有疾病的街友」視為需要被處置的對象,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最後,再施以行為,也就是隔離。
▌反觀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對萬華影響
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對萬華影響有哪些?在萬華茶室爆發群聚感染後,除了產業衝擊,負面標籤也不斷出現,網路上便充斥著許多對於萬華的歧視言論。
台北市議員吳沛憶指出,近來聽到許多萬華人受到歧視排斥,甚至有公司要萬華人去採檢才能上班。作家林立青也在臉書發文,他表示在這疫情之下,許多物流快遞不送萬華,讓各服務弱勢的團體變得很困擾。
同時,中華文化總會主辦的「萬華大鬧熱」活動官方臉書今天發文表示,「只有病毒才是這場防疫真正的敵人!」。
文總也發起「萬華加油VIVA BANGKAH」換頭貼活動,期待大家意識到汙名化的危險與錯誤,而非指責染疫的人。活動一推出後,馬上吸引許多破萬人的在地粉專、社團陸續響應。
相較於過去SARS疫情時期,今日對於汙名化的抵抗,也在萬華逐漸成形。
▌結語
蘇珊·桑塔格在她著名的《疾病的隱喻》一書中,指出當疾病成為污名化的隱喻時,將阻止病人們尋求完整的治療。
當肺炎被看成是對於參與茶室文化甚至做為八大行業的懲罰時,許多人便因為害怕被揭露、害怕被列在受歧視的名單裡頭而不願意篩檢就醫。
尤其如果所患的疾病即使「早期發現」也不保證有藥可醫治,那麼病人就與其忍受病痛,也不要因就醫而過著飽受歧視的生活。
新冠肺炎如果也成為一種污名化的隱喻,防疫工作將會更困難,因為人們將可能拒絕承認其過往的生活足跡。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與同理去對待正面臨高風險的人。我們不應該對疫情感到恐懼,而是更加勇敢,因為我們有機會對他人伸出援手,發揮作為社群協助的力量,才能戰勝疫情。
鼎盛 中華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曾經在西門町無比輝煌,回首中華商場過去的燦爛】
中華商場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最新潮的公有綜合商場,於1961年落成啟用,1992年正式拆除,著名的店家有真北平餐館、點心世界、海派服飾、萬雅齋、哥倫比亞唱片行等,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方。
約30年歲月裡,中華商場見證大台北的經濟發展及繁榮,也是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中華商場燦爛的發展史:
#中華商場 #台北 #西門町 #松下電器 #哥倫比亞唱片行
鼎盛 中華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治時期亦曾設立「玉田町」。後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Meck大叔#基隆廟口夜市
鼎盛 中華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治時期亦曾設立「玉田町」。後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Meck大叔#基隆廟口夜市
鼎盛 中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桂申錫堂建於明末清初,整座建築物三進三開間,總面闊17.7米,總進深57.7米,總占地面積約1021㎡,是北滘鎮倖存的何氏祠堂之一。2016年9月列入順德區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推薦名錄。“順德祠堂南海廟”,最能見證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之發展當數順德祠堂。據統計,鼎盛時期三桂村內,大小祠堂有三十多座,其中最具規模的當數何氏宗祠申錫堂、梁家大祠堂,還有羅家祠堂、馬家祠堂等等。幾經風雨,倖存的僅申錫堂、翠岩何公祠(老人活動中心)、繹思堂(私人)、 博溪祠、名宦祠、和知德祠等。申錫堂建於明末清初,整座建築物三進三開間,總面闊17.7米,總進深57.7米,總占地面積1021平方米,工程總投資額估計為500萬元。申錫堂屬三桂村規模最大的,富麗堂皇的,且頗具水鄉地方特色的祠堂。申錫堂于抗戰時被日機炸毀中庭,此後幾十年間也歷經各種損壞,至今申錫堂的頭進及頭進天井已毀。改革開放帶來盛世發展,各地有識之士見及始,修復祠堂的善舉絡繹不絕,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逐漸納入各級政府的修繕古建築補貼計畫中,各地紛紛修復重建 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及宗祠。碧江的金樓、樂從沙邊何氏大宗祠、陳村登州何氏宗祠等都成功修復,有的已成為省區的重點保護文物,並成為各村居群眾文化娛樂活動 的場所。早幾年,翠岩何公祠由政府和碧桂園集團資助修復作為老人活動中心之用,繹思堂也由其家族成功修復。現在,申錫堂的重修也即將開始,這是三桂鄉親和何氏宗族的一件大事,祠堂修復後將成為三桂村民開展文化娛樂及民俗活動的場所。
三桂重修申錫堂籌委會去年公佈籌款情況:
全村動員,籌款241.7萬元。2015年11月29日上午,在三桂村桂園飯店,約200人參加了三桂重修申錫堂籌款午宴。第二日,三桂村委會印發1200份(重修三桂申錫堂倡議書)派發到每戶村民家中,動員全村集資,截止至9月5日,籌款收入2417413元,利息收入4094.76元,籌款午宴支出21300元,手續費支出100元,目前銀行帳面金額:2400107.76元。
政府支持,補助250萬元。根據(北滘鎮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同意補助三桂村修繕申錫堂250萬元的批復)(北府辦複2016-6號)的檔精神,鎮村出資比例為5:5,鎮財政專項補助上限為250萬元。捐款帳號名稱:順德區北滘鎮三桂村福利會
開 戶 行:順德農商行三桂分理處
三桂申錫堂總進程表:
1.籌款(完成)2.設計(完成)3. 核價(完成)4. 招標(進行中...)5. 施工6. 驗收7. 完工
9月5日起計,從核價到完成招標,仍有以下四個步驟:1.區市場站招標控制價的備案工作(預計15個工作日)、2.鎮政府預算流程(預計1-2周)、3.公開招標(預計1個月)、4.建設資金上交,初步預計到10月底完成招標階段。三桂申錫堂 2016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