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這篇文的時候,NANAQ極簡生活的相關爭議和吵鬧風波,無意外的話應該已經過了。齋主我並沒有太密切的注意這事件,不過事後卻看不少人針對「極簡主義」做討論,很多人說如果要過極簡主義為何不去過原始人生活。也有不少人出面說明,這種日本來的極簡主義到底是甚麼。
齋主想先簡單說個故事。
如今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有個漂亮的現代主義建築,那是已逝建築師王大閎的建國南路自宅重建。王大閎師承包浩斯創始人葛羅培斯的現代主義精神,對包浩斯理解的人,就理解當代的IKEA或無印良品設計風,都承襲自包浩斯的設計工藝。換言之,當代所謂的「極簡主義」生活,其實這種線條簡單,以直線設計線條為主的現代主義,逐漸演變來的。
事實上王大閎當初設計這間房子,是給單身的自己居住,而且那個年代的公共建設並沒有瓦斯管線和相關服務。某次我在其中的客廳看啊看,始終不明白王大閎要如何生活。後來甚至當我想到房子中還有一個浴缸,卻沒有瓦斯和自來水管線,那要如何泡澡? 而且建國南路在當時的台北稱不上交通方便,王大閎要如何上班移動?
後來我才知道。王大閎自宅中平時備有一名傭人,要負責在廚房的外頭用灶台煮水,再一桶桶的將熱水搬運到浴室。那麼王大閎要如何移動? 他家族於不遠的新生南路還有一間房子,每天王大閎將車子停在新生南路,再小走一段路回建國南路的家。況且王大閎的工作是建築師,還自己是老闆,並非每天都要準時到辦公室上班。
好,我要解釋甚麼是極簡生活了,有以下幾個重要的關鍵。
一、你擁有的個人空間要多到足以藏起雜物或不夠完美的東西。
二、你的生活要更有餘裕,才能讓極簡與原本的生活品質相當。
以上兩點,其實就是「要夠有錢」。
至於為什麼王大閎的物慾很低? 齋主當然也有一套解釋。
王大閎1935年於瑞士還是英國讀書的時候,父親王寵惠替在巴黎的他,買了一台全手工打造的精品車Voisin。(甚麼? 你問我為什麼在瑞士或英國讀書,卻在巴黎買車? 反正都是歐洲沒差啦。)
物慾很低,對我來說是因為物慾太高。
高到尋常玩物或商品根本入不了眼。
還覺得放在家裡礙事,索性不買。
當然,這是我對極簡主義的認知。
PS.聽說Steve Jobs也是家中空無一物的人,那麼他是物慾低,還是物慾極高呢?
#齋主談文化
齋主談文化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幾年前的某天,黃柏勳 - 牡丹工作室 到家串門子聊天。他帶了一本珍藏的畫冊,並打賭這名藝術家的作品我肯定愛不釋手。我印象非常深刻,他隨興翻了一頁,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張以上頭寫著和平東路的捷運出口指示為底,融合建築空間結構在前,其中有鋼骨和牆壁的銳利線條,也有油彩擦拭和堆疊的痕跡。當下我震驚不已,趕緊搶來朋友手中的畫冊,翻開封面,想知道藝術家究竟是誰。
「陳建榮」
雖只是驚鴻一瞥,這名姓卻刻入我腦海,並深深為其作品而著迷。之後的日子裡,依然對陳建榮作品中的理性線條念念不忘。可惜的是這段時間關於陳建榮的展覽,多因為諸多原因而錯過,唯一的緣分,是曾在2020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僅在 就在藝術空間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 的小轉角,見到一幅十足有陳建榮特色的作品。那是我與原作僅有一次的緣分。
去年底曾耳聞,陳建榮將在 台北市立美術館 舉辦個人展覽,引頸期盼展覽的到來,終於在近日隆重登場。
上週末,特地挑了心舒之時,前往北美館一睹其快。光是一幅陳建榮的作品就足夠讓我興奮,更何況此次三樓有數個展間都掛滿陳建榮不同時間點的作品。這些作品有些理性得讓人感到窒息,有些則是利用理性空間所帶出的情感,讓人沉迷其中,百葉窗即是一例。當然本次展覽中,也有那幅讓我難以忘懷的和平東路告示牌。
驚喜的是,我在展覽中見到形貌神似陳建榮老師的人,並且發現同樣有路人與他交談,幾番觀察之下確認他便是陳建榮老師。齋主作為小粉絲,害羞詢問是否能與偶像合照,於是就有了這張欣喜若狂的合照。
幾個熟識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情感豐富,感性的人。或許因為感性面太盛,每當我見到帶有理性形式卻又散發感性色彩的藝術作品時,便會難以自拔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我如此喜愛現代主義藝術及建築,同時隨著年歲漸長,對羅斯科和基里訶的好感越甚。
對於當代藝術風潮來說,這些「理性」就像曾曾曾祖母的裹腳布,是不被當代藝術所喜的概念。確實我在許多藝術博覽會或藝廊個展中,見過許多新銳藝術家嘗試將「理性」作畫。不過可惜的是這些作品中的直線,遠不如陳建榮的直線,能在混沌失序的畫布上劃出一條銳利又柔和的光芒。
「理性」雖是作品的主軸,卻又不止於「理性」。
齋主曾與幾名藝術家朋友,談及才氣、努力等元素。我曾見過靠著努力和不懈作為強項的藝術家,他們能靠著驚人的耐力和精神,達到其他藝術家難以複製的作品。不過談及才氣,陳建榮作品中的才氣,確實使我折服再三,我並不認為其作品的構圖、色彩和安排,是能光靠著後天努力就習其精髓的。
齋主作為陳建榮的小粉絲,誠摯推薦給所有酸齋的齋友們。如果展覽期間有空,請千萬排出時間,前往北美館一觀陳建榮此次的個展。
PS.買了兩本畫冊好爽
#齋主談文化
《Finders Keepers:陳建榮個展》
時間:2021/03/27 - 2021/07/04 (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3A展廳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齋主談文化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幾天於南韓發生了件趣聞。有對青年男女,至首爾樂天購物中心遊玩,參訪了個藝術展覽,用顏料在畫布上添了幾筆。該藝術家為JonOne,齋主並不熟悉,但經GOOGLE查詢後,發現其作品的特色,非常近似於早年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事實上JonOne的創作方式,也與波洛克相同,採任意即興的作畫形式。
這對男女破壞的作品,是JonOne於2016年,在首爾即興創作之作品,價值約50萬美元。破壞後,男女當然不以為意,展方於該畫作旁也沒有管理人員,事發將近半小時後,展方才發現作品被破壞,隨即報警處理,也順利找到該對男女。
若是尋常展覽,作品掛在潔白無瑕的場域裡,我想大概也沒人有機會對作品做破壞,但我覺得此次展覽方實有相當責任。JonOne的作品本就以即興為主,視覺體驗上本就非常近似於雜亂無章,偏偏展方還在畫作旁放了許多「裝飾性的顏料」,加上這幾年不管是美術館還是私人展覽場域,都盛行的「互動藝術」,會有民眾「誤認」作品是「互動藝術」,實在也沒啥好奇怪。展方於事件發生後,才在畫作前方設下警示線。展方表示,該對男女全無刻意損毀之意,期待的處理方式也是從寬處理,目前正與各方協商中。
不過有趣的是,這畫作經破壞後,登上南韓各大版面。觀展人潮反而大幅增加,一時之間已經成為社群網路的打卡熱點,也成了茶餘飯後閒聊的焦點。同時,也讓遠方的齋主我,更加認識了藝術家JonOne。
看起來,似乎是利大於弊。
不過,就不要到最後該對男女馬上以「行為藝術家」出道,證明這次事件,又是次醜聞行銷。
對了,話說幾年前,卡特蘭的作品,一根用膠帶貼在牆上,要價12萬美元的香蕉,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被「行為藝術家」大衛當場吃掉。不過當時媒體並沒有針對後續處理的方式做報導。
事實上,藝廊及卡特蘭,並未對該「行為藝術家」大衛做求償。
曾有買家詢問,買了這根貼在牆上的香蕉,萬一後來腐壞或破損,要如何補救? 卡特蘭則表示,他會替買家附上一捲膠帶,若香蕉毀壞了,請買家自行購買一支香蕉,貼於牆上。
換句話說,買家買的是概念。
在當代藝術市場,只要創作者還活著且年紀較輕。觀眾在展覽上毀壞作品,大概都不會真的被求償,反而引來的媒體效應,能讓藝術家的名氣大增。
現在都還要求人來破壞作品創造話題了。
不然BANKSY又何必自己在拍賣會上搞那齣破壞作品的戲碼?
這是個媒體價值大於一切的時代。
請問這樣有解釋為什麼中天不惜一切也要保留YOUTUBE頻道了嗎?
#齋主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