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13)日三級警戒「微解封」,也正代表各產業能因應地方政府的相關規範,適度解除封閉。至於影迷們關注的電影院也在今日重啟,不過,在疫情陰霾尚未明朗,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的狀態下,務必請步入實體影廳的觀眾落實防疫辦法,注意安全。
倘若,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對於疫情仍相對保守,那麼宅在家選擇串流平台觀影會是很好的選擇,今天中午就推薦 #是枝裕和 於 2004 年問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深耕紀錄片領域,刻鑿出自身印記的【#Giloo紀實影音】,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夏天拓展新局,引進劇情片系列經典電影,對於挑戰品牌定位的嘗試,Giloo紀實影音是這樣說的:「讓觀眾以虛構之眼,看見世界的本來面目。」
的確,於我而言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從這角度切入,兩者同歸一路。而且常常,我在劇情片中碰觸到更真實的靈光。
於是,Giloo紀實影音7月的經典影展以「家」為名,試圖透過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李安、楊德昌、蔡明亮、侯孝賢談「#家族幸福論」。
將是枝裕和放進「家庭」主題的框架範疇中,確實再適合不過。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的心智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不完美的存在(或許樹木希林除外)。
這些特徵在他創作初期便散落一地,是枝裕和創作數十年,談論的幾乎是同一件事。且是枝裕和與台灣有著極深羈絆,其影像風格也能窺見「台灣新電影」的些許影子,從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望向這名日本導演,是有趣的觀影體驗。
有幸收到Giloo紀實影音的邀請,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此第二次看了這部作品,一次大銀幕;一次小螢幕,感受類似,同樣酸楚、同樣銘心。
下筆評論前,引用此前文章談過的段落,記得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首度喜歡上是枝裕和的作品,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這有位陌生人身處遙遠彼端,講著不同語言,擁有相異文化,但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進而就被影像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回憶起《幻之光》、《下一站,天國》,是枝裕和對生死的提問中,總能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而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活著的人,就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地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但其實,是枝裕和並非全然暖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有著冷冽的無常。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場的第一顆鏡頭,即耐人尋味。是枝裕和將攝影機與被攝者的距離拉開,畫面構圖則讓人物接近景框邊緣,幾近於壓迫的位置。此鏡位的意義,在於將觀眾強行排除,是枝裕和在此行使有效的導演權力,讓觀眾無可選擇地棲身於「窺視」的位置,便捏塑出觀眾與角色之間冷冽、遙遠的疏離感,更藉此強調角色的迷樣性,給予觀眾偷窺的慾望,加深探索角色深層內心的動力。
除了攝影機位置精準,這場戲的場域定於「行駛中的列車」。回溯影史,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媒介所代表的符號意義,通常象徵時間、空間、心靈的移轉,甚或是夢境彼岸。而進一步從角色隨行的行李箱解讀,這場戲的場域符號顯然具備「漂泊」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攝影機與列車的節奏同步搖晃,提升了觀眾的不安,略為挑釁地擠壓觀者神經,是枝裕和似在低語宣告:「這並非一場安逸旅程,請偷窺者(觀眾)們遙遠地觀看即可。」
第一顆鏡頭之後,立刻特寫角色的手部與行李箱,而後是正面臉龐,進而串連起角色與行李箱的關係。然而,觀者在開場戲中,無法確定任何事;於是,單是第一場戲、第一顆鏡頭,是枝裕和便將全片定調:《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有意識地選擇視角、場域之下,注定是一場極具「距離感」的追尋與探索。
這樣的追尋與探索,進入敘事主軸之後,便擺放在社會脈絡底下的「家庭」、「階級」等意象。
是枝裕和在影片前半段,鉅細靡遺地透過鏡頭描繪了柳樂優彌的日常,市場挑價買菜、廚房烹飪等細節。這些敘述性功能的鏡頭是必要的,在孩童們實踐的生活中,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家」的輪廓,近一步構築家的全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柳樂優彌購買食材同時,仍為妹妹繞路挑選阿波羅巧克力。這場戲呈現的是,縱使柳樂優彌肩負起家人的生活雜事,但本質仍是孩童。「生活必需品」投射出必須堅強的成人表徵;「阿波羅巧克力」則映照內在童心(允許妹妹吃零食),一外一內,是枝裕和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角色立體度,有血有肉。
然而,在散落、未經組織的日常,母親是缺席的。家庭的功能性於母親而言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以柳樂優彌為首的孩童四人組。
於是,本該由成人撐起的「家庭」意象,就反身疊映於孩童之上,以「家」為名,成人與孩童的反差,更顯前者失能。是枝裕和就此拋問「家」的意義,也從成人的離去,孩童的自理,談論責任。而在成人的缺席之中,更多是「男性」的消散,孩童由母親養育,落在女性之外的是男性的恣意與懦怯,不難想見是枝裕和觀察日本社會權力結構的洞見與底氣。
倘若由此細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更側寫「社會中的大人樣貌」。本片開場就建立起觀眾對柳樂優彌的好奇,是枝裕和加以利用此點,全片圍繞於柳樂優彌的視角,攜著觀眾共同悲喜。
而在柳樂優彌尋求「爸爸們」的救助之際,就透過孩童眼眸望向社會底層的人物百態,便利超商、柏青哥店、計程車車行,成了底層游移的場域。也因角色們皆處於同一位階,是枝裕和隱匿了上、下階級視角的差異,抹除上層的虛假關懷,抖落道德高點,就讓觀眾在觀看日常的凝視中,與柳樂優彌的處境平起、平坐。
故事進入中段,在母親全面離散後,就能看見柳樂優彌一群孩子們的追尋。無論是追索食物、尋找母親,甚至是與外界接觸,某程度都是徒勞的,這份徒勞歸結於孩子們擔憂「被」拆散,而追根究底,這份擔憂還是來自於「家庭」與「社會」的失能。
是枝裕和緩緩切斷這座公寓與外在的連結,幻化成社會遺漏的孤島,好似是枝裕和鏡頭下,一盆一盆以廉價泡麵盒種植於陽台前的植物,在欠缺灌溉、喪失照護的惡劣環境中,漸漸失根、僵化,而後墜落。
至於和這座孤島唯一的連結,是逃學離家的中學少女,此角色同時蘊含打破階級鴻溝的作用。是枝裕和雲淡風輕地交代少女背景,觀眾得以知曉其處於中產階級,至於中產與底層能有連結,關鍵在於「死亡」。片中兩次死亡的現形,一是弔念少女友人、二是妹妹小雪,都讓彼此有了跨越階級的連結。至於柳樂優彌此前嘗試以電玩與外界建立的輕浮友誼,在死亡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
於是,故事走至片尾,柳樂優彌與「行李箱」的關係也隨之拆開,首尾呼應,行李箱經過敘事的堆疊後,從躲避房東的利器,鋪展成裹藏死亡的容器。除了象徵「漂泊」的不確定性,甚至內化成住所、記憶與生命,符號意義的更迭,成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最後一筆幽微的淡色塗暈,悄悄留下絲線般的綿延哀傷。
綜觀全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從小單位的「家」、談到「階級」,而後拉出「社會」的三重辯證,是枝裕和克制地流洩出隱隱作動的不安和暴力。而在溫柔地敘事之下,藏著的是刀刀見骨、針針見血的銳利手術刀,肢解角色的無助與日本底層社會的長年窠臼,最終再緩緩送入觀眾心頭,與之共震。
最終,無人知曉的悲傷往事,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壤中。或許,在夏日清晨的微風輕拂後,能被記得、被傾聽、被理解,然後,牽起手繼續過日子。
🎬【家族幸福論】片單點此👉https://bit.ly/3APopz7
📝圖文完整版寫在【Giloo紀實影音】👉https://bit.ly/3hAhJNw
龐 青雲 台詞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3/7(下午)
我不想要選擇在最後一集播完的時候說再見
所以提早告別
大愛劇場《姊姊向前衝》還有明天開始的最後4集就結束了
這是一趟很難得的旅程
整整拍了兩個半月30集
很常一天拍10頁或是20個場次
也經常出現我跟女主角一場戲只有兩個人要對話滿滿2頁(然後一天很多場)
一場拍完結束之後就是直接去換下一場的衣服再走進現場拍攝
沒有什麼可以思考台詞的時間
就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很難
因為一整天拍攝的場次都有我們
跟以往去客串中間會空很多場的完全不一樣
從年輕演到老
有很多很開心和痛苦的瞬間(角色的心情)
玩的蠻開心的
謝謝大愛和青睞影視願意讓我們有這樣可以好好玩耍的機會
特別是龐導、潘姐、天倫導演和鄧導的信任
也謝謝幕前幕後所有演職人員的陪伴
游美雲和龔永智本週就真的要下戲了
謝謝很多觀眾朋友給的鼓勵和回饋
希望大家還喜歡
未來看還有沒有機會代言某一個角色活在鏡頭前囉!
感恩大家!
#週一到週四是播出最後4集
#大愛劇場
#姊姊向前衝
#青睞影視
#照片是我跟子嫣第一天拿到劇本的瞬間
#還有拍到後面階段老妝上戲前可愛的合影
#這很有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當男主角的機會
#很珍惜
龐 青雲 台詞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被帶走的那些人們,為我們留下了什麼?】#關鍵圖表
2020年有許多運動界、演藝圈、文學界或政治界的人一一離世,他們的離開,無論是否與武漢肺炎有關,也讓還活著的人,對生命無常可能產生更深刻的體會。
雖然這些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活著時,曾努力創造出來的一切、他們的精神、留下來的訊息、帶給還活著的人們的改變和影響,都會持續與我們同在。
📌NBA 傳奇球星科比布萊恩:2020年1月26日因直升機墜毀於洛杉磯意外過世,消息震驚全球體壇。主打後衛,有「小飛俠」、「黑曼巴」等稱號,對籃球不滅的熱愛鼓舞了全球非常多喜愛籃球的人。
📌台灣詩人楊牧:2020年3月13日在醫院辭世,享壽80歲。早年筆名葉珊,文風浪漫抒情,是台灣文壇指標性詩人。他不僅文學表現突出,也與詩人瘂弦等人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台灣純文學出版重鎮。
📌日本喜劇王志村健:2020年3月29日晚上因武漢肺炎不治離世,享壽70歲,成為日本國內首名因此疾病而死亡的公眾人物。幽默逗趣的喜劇節奏,葷腥不拘的誇張風格,奠定他在日本喜劇界的天王地位。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2020年3月30日逝世,享嵩壽101歲。投身軍旅55年,是知名反共大將,曾多次批判中共政權,誓言無論在何處,都會不遺餘力為中華民國效忠。
📌「早療之父」甘惠忠:2020年4月16日,於紐約州離世,享壽84歲。他在1963年被教會派到台灣,長期在台南投入智能不足兒童早療教育,並創辦中華民國啟智協會。
📌寶萊塢巨星伊凡卡漢:2020年4月29日逝世,享年53歲。曾出演《少年Pi》的演員伊凡卡漢辭世的消息轟動整個印度影壇,不少寶萊塢明星都留言表示致哀,認為是印度電影院遭受的最大損失。
📌日本摔角選手木村花:2020年5月23日凌晨選擇自殺,結束了22年的青春歲月。從遺言可以看到,她深受網路霸凌的困擾,她的死亡也引發社會各界對於實境節目以及網路霸凌等議題的關注。
📌天生演員吳朋奉:2020年5月25日凌晨逝世,享年55歲。他常飾演台灣社會底層人物,以輪轉的台語口白與消化台詞的功力讓表演更具深度與風味。並在44歲第一次拿下金鐘獎迷你劇最佳男主角。
📌民主先生李登輝:2020年7月30日晚間辭世 ,享耆壽98歲。是第一位成長於台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也是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還是首位台灣籍的國民黨黨主席。
📌《黑豹》查德威克鮑斯曼:2020年8月28日因腸癌逝世於家中,享年43歲。他飾演的《黑豹》雖不是最知名或受歡迎的英雄人物,但在漫威電影宇宙卻佔有非常重要的記錄。
📌藝人「小鬼」黃鴻升:2020年9月16日在北投住處因心臟疾病過世,享年36歲。被稱為零負評藝人的小鬼,驟逝消息震驚了演藝圈,讓許多藝人紛紛表達不捨哀悼,追思會上眾星雲集。
📌「不恐龍大法官」金斯伯格:於2020年9月18日因轉移性胰腺癌在美國家中過世,享壽87歲。是美國最高法院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並以性別平權先驅者聞名,屬立場較開放的自由派。
📌「龐德元祖」史恩康納萊:2020年10月31日在巴哈馬逝世,享耆壽90歲。一生作品豐富不勝枚舉,對影視的貢獻甚至使他獲英國女王封為爵士。被認為是《007》電影系列裡將「詹姆士龐德」詮釋得最佳的男演員。
📌日本「笑顏女王」竹內結子:2020年9月27日逝世於東京,享年40歲。因飾演角色討喜,在日本被冠以「笑顏女王」稱號。疑似因憂鬱症及壓力輕生,引發各界對於產後憂鬱以及母職角色的熱議。
📌「上帝之手」阿根廷足球選手馬拉度納:2020年11月25日因心臟疾病過世,令全世界球迷心碎。其一生都是足球歷史的筆跡,幾乎靠一己之力為阿根廷奪下世界盃,被阿根廷群眾視為民族英雄。
📌法國前總統季斯卡:2020年12月2日在家中因武漢肺炎病逝,享耆壽94歲。季斯卡是歐洲整合的重要推手,與前德國總理共同發起歐洲貨幣體系,為未來的歐元奠定基礎。
📌韓國導演金基德:2020年12月11日於拉脫維亞病逝,享年59歲。曾以電影《聖殤》(Pieta)獲威尼斯金獅獎肯定的韓國導演金基德,電影不受商業框架侷限,是韓國影壇十分獨特的非主流。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2020年12月12日病逝,享壽89歲。一生作品多達25部小說與1本回憶錄,包含《冷戰諜魂》、《諜影行動》、《夜班經理》等皆被改編為影劇。
延伸閱讀:
📍2020年離開我們的那些人,留下了什麼?https://bit.ly/3s4dM6R
⚽️馬拉杜納不只是「上帝之手」,死敵也為他鼓掌:https://bit.ly/3pY8B6L
⚖️「不恐龍大法官RBG」金斯伯格維護平權不遺餘力:https://bit.ly/3q42E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