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怕高跟怕地震
#我其實也怕蛇
中南部因為受到乾旱的影響,現在不只水不夠用很困擾,就連我們的居住地,都開始被蛇給干擾!農委會林務局,彙整各縣市過去三年的「抓蛇概況」。
台南抓到了5017條眼鏡蛇
台中3388條、桃園2949條
苗栗2665,最後是嘉義2212
當然有些縣市,抓到最多的並不是眼鏡蛇,而是「臭青公」,不過眼睛蛇幾乎在每個縣市,都名列前茅,至少都在前三名。
主要原因,有專家說,因為蛇比較喜歡樹林,有水、有遮蔭和保溼度好,但因為乾旱加上人類的開發量大,所以蛇會逐漸跑到人類生活的地方。
不過排行榜上你沒看到的部份,包括台北,抓蛇總量最多的是龜殼花、宜蘭市南蛇;專家說,從進入到四月開始,一路到十一月,其實是蛇類出沒的高峰期;但毒蛇的比例變高,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正在適應都市化的環境。
TM 時間男人
==以下班表文==
4/19 三立新聞台 13:00 iNews 17:00 20:00
4/20 三立新聞台 13:00 iNews 17:00
4/22 三立新聞台 16:00 iNews 17:00
4/23 三立新聞台 11:00 13:00 16:00 iNews 17:00
#striveforgreatness #17now新聞 #17追新聞 #蛇 #地震 #昨天地震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農委會 #林務局 #台北 #台中 #台南 #嘉義 #桃園 #臭青公 #眼鏡蛇 #Cobra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洪浩唐 《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迷人的海景‧生態‧散步‧美食‧人文》 給我報報總主筆、專欄作家洪浩唐平常喜歡做文化評論和社會觀察,總習慣把事情看出一點道理來。被野放到東港和小琉球,原本擔心一個騎機車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環...
龜 殼 花 出沒 在 ETtoday寵物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Ttoday寵物雲經典回顧
狼犬變成巴吉度了...(#小雁子)
🐶寵物心事、知識、小八卦都在《有點毛毛的》!點擊收聽👂:http://bit.ly/3pTcvgD
龜 殼 花 出沒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開路圖方便,動物成亡魂——挽救路殺各國出奇招?
#你開路牠上路 #路殺 #生態廊道 #動物路網 #友善通道 #動物陸橋
🗣2020年11月27日,林務局與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簽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合作協議〉,以維持台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兼顧便利交通的前提,透過跨機關的方式推動環境友善的道路規劃與施工設計,共享公路使用狀況及生態調查資料,針對路殺熱點或劣化的環境進行改善、推動生態廊道或動物安全路網的串連。
🗣開路前沒問過動物,牠們回家再也不安全⋯⋯
之所以有路殺的產生,其實是始於人類對便利的追求。道路開發硬生生將原本屬於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切割,造成棲地破碎。阻隔了動物遷移、覓食、擴張領地與繁殖育幼的路徑,要是踏上道路便可能遭到車輛撞擊。
根據自然保育季刊的相關研究文獻推估,臺灣每年至少有40萬至400萬的野生動物因路殺而死亡。除了廣為人知的一級保育類石虎和水獺,其實兩棲爬蟲類才是遭到路殺的大宗,常見的受害者有奧氏後相手蟹、梭德氏赤蛙、青蛇、龜殼花等。而在國道公路上,則是以鳥類最多,像是斑鳩、麻雀、鴿子等。
👉延伸閱讀——《路殺專題》:https://reurl.cc/pyllox
🗣還給動物一條安全路,天橋式與地下式通道成助手
而在國外,最早記錄到路殺現象的文章可追溯至1925年,之後從1950年代開始,歐美各國也紛紛發現路殺問題並提出防治措施,我們今日能看見相關設施便是從那時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例如有天橋式或地下通道式的移動通道,也有專屬蓋給動物行走用的陸橋、廊道等。
根據KSL新聞指出,光是美國猶他州從1992年至2005年的記錄,就高達3萬多起野生動物與車輛相撞的事故,主要受害的都是中大型動物如狼、狐狸、鹿等。而在這些動物交通事故中有2000多人受傷、18人死亡,野生動物的死傷則更為嚴重!專家也指出,若是可適時建設動物通道,則有機會減少40至90%的事故。
美國猶他州是第一個建設野生動物通道的州,自1975年至今以默默累計建了近60個動物通道。2018年猶他州的交通運輸部門也與猶他州立大學合作,一起在帕雷斯峽谷建立了專屬於動物的陸橋,而陸橋下方便是車水馬龍的80號州際公路。
這座陸橋除了專屬於動物通行外,上頭更佈有許多原木、礫石與大石塊,希望儘可能仿造周遭原始地貌,幫助動物降低戒心與通行。而原本估計要花上數年的時間動物才可能通行,但2020年11月20日猶他州野生動植物資源司(Utah Divis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則在臉書提早發佈好消息,成功透過相機監控到有許多野生動物使用這座陸橋,像是北美山貓、黑熊或是麋鹿等。
近期,猶他州議會更通過提案,將與野生動物團體Wildlands Network合作,希望在州內廣設動物通道,降低事故發生的同時保護野生動物,也希望成為其他州仿效的政策。
🗣除了常見的道路車輛撞擊導致的路殺外,也可能發生在船隻、飛機、火車、高鐵等碰撞事故,尤其是開進山區或溪流邊的鐵路,同樣容易有動物闖入而遭撞擊的憾事。
在西日本JR鐵路(簡稱JR)的伯備線布原站,便因鐵路與當地烏龜上岸的地方鄰近,以至於烏龜常常在上岸時被困在在鐵軌中的「轉轍器」(用來切換軌道的設施)中,因而發生烏龜死亡與電車誤點的情況。
JR岡山支社特地為烏龜安裝了U型凹槽,在烏龜接近轉轍器前,先掉入U型的龜龜隧道中,安全逃脫到另一處棲地,堪稱烏龜專屬的緊急逃生裝置。
🗣反觀台灣,告示牌、防護網蓋得比動物通道還多?
回到台灣,從民國96年國道開始有針對路殺的生態友善措施,像是紫斑蝶、鷺鷥的保護,或是針對中型哺乳類皆有在相關路段架設防護網。2015年更試驗性的在國道3號苗栗通霄路段的路面填土植生及營造隔離綠籬,嘗試提供一座跨越式的動物通道讓動物可以往來兩側的森林。
儘管如此,石虎的路殺議題仍引起社會的許多關切,近十年來遭路殺的石虎已累計超過百隻,有些在國道、有些在縣道或一般產業道路上,但要催生更大型的路殺防治硬體措施,如生態廊道、大型跨越式動物通道等,還有許多執行困難需克服。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不但道路密度堪稱世界前幾名外,且有些道路旁多緊鄰著私人土地,儘管想要進行路殺的改善,也必須要先取得相關路權,並不是那麼容易。以苗栗縣來說,在2019年初才終於完成路殺高風險縣道的首座動物通道(苗29縣道),利用道路防災及山區排水的涵洞,引導石虎及山羌、白鼻心與食蟹獴等其他淺山野生動物使用。
也因大型路殺防治設施的建設不易,目前多數的路殺改善仍選擇以架式告示牌為主,並搭配其他輔助措施。像是苗140縣道便是透過圍防護網、架設延緩石虎過路的光學儀器,以及增設警示車輛減速LED警示牌與區間測速照相等設施,希望減緩路殺憾事。
也有民間科技業者與政府研究部門協力,開發出路殺預警的導航APP,統整出台灣的路殺地圖、116個易發生動物路殺的路段,藉以提醒用路人們經過時應減速或避開動物出沒的時間讓路殺降到最低。
🗣回過頭來,除了事後的路殺減緩對策,若是可以在源頭,也就是開發或建設初期時若能預防道路對生態帶來的不必要影響,才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如果林務局及其他單位共同簽署的協議能真正發揮作用,包含未來開發避免生態敏感區、使用友善的工程設計與衡量棲地的補償辦法,那麼才真的是減輕道路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傷害,及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和永續發展。
龜 殼 花 出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洪浩唐
《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迷人的海景‧生態‧散步‧美食‧人文》
給我報報總主筆、專欄作家洪浩唐平常喜歡做文化評論和社會觀察,總習慣把事情看出一點道理來。被野放到東港和小琉球,原本擔心一個騎機車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環島的小島嶼、還有印象中海鮮美食非常多的漁村,不知道能玩出什麼名堂來,大概就是拍拍照片、寫寫食記吧。嗯,淨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生猛的海鮮、繁忙的漁船……對於他要面對的,行前都已經最好了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窩下去之後,才發現……事情並不那麼單純!!
他發現,來到小琉球:
──單純的環島,亂晃也有樂趣:
小島也有媲美國際航班的接送服務;紅番石最近被叫做花媽岩;無論老少來到島上騎機車亂晃享受青春無敵的FU;在小琉球吃香腸,不能跟老闆說「來一條」!不用刻意安排,隨處都有趣味。
──同樣叫海灘,生態千變萬化:
沒到過潮間帶就不算到過小琉球;原來小琉球一年到頭都能看到綠蠵龜;花瓶岩其實比較像香菇;海邊隨便走走都能踢到珊瑚;貝殼沙灘太浪漫,會有慢動作的錯覺。礁岩、沙灘、潮間帶,小琉球的海灘有多種面貌,任意一處都讓人半天不想離開。
──觀光小漁村,變身保育島嶼:
伴手禮麻花捲太夯,解決小島就業問題;漁船不用刺網,海豚出沒注意;居民白天做生意,晚上組隊巡守陸蟹。過度開發讓環境拉警報,居民和政府開始攜手守護生態。
不只如此,回到東港:
──不只海鮮,低調美食實在太犯規:
飯湯當早餐未免太澎湃,滿滿的魚蝦肉筍,是當地人最愛的口味;第二市場迷你肉丸爭奇鬥艷,每一家都有獨門秘方;還有來到東港每一趟都必定偷偷去吃只賣早上和宵夜場的炭烤饅頭。還來不及吃海鮮,肚子就給小吃零食吃撐了。
──不只漁船,漁業文化完整有看頭:
東港魚市場早上的大型魚拍動用山貓、起重機,氣勢驚人;俗稱「夜店」的深夜拍賣則聚集餐廳、主廚和饕客來搶鮮;後寮溪兩岸的漁船密佈,隱身在河岸還有古早的造船廠;水岸冰塢、帆檣林立,襯著岸邊還有著閩式建築,構築難得一見的漁家風情。仔細看著豐漁橋兩岸的漁船,搭載不同漁具代表著不同的漁法和收穫,岸邊在線上用魚鉤穿著一隻隻小蝦的漁夫,都可以告訴你一整天關於船的故事、捕魚的故事、還有他的人生故事。
──來到老街,看老屋、走訪七角頭:
探看東港古老五字街,還有延平路的老屋餘韻;跟著當地人來到全台唯一面陸不向海的蝦米媽虔誠祈福;拐個彎來到東隆宮,觀賞「風少一點」的風調雨順牌樓。即使不是迎王祭典期間,還是可以走訪七角頭,七個承接祭典職務的轎班,可是東港迎王不可或缺的要角呢!
或許,還有更多的精彩,會陸續被發現。但可知的是,追尋南國的太陽、多變的海洋,不用好遠好遠的跑到墾丁。越過高屏溪一路西行,就會來到--雙生的兩個水色小鎮:東港,小琉球,精彩自然人文風情、飽滿的文化底蘊,都讓人意猶未盡。
作者介紹:洪浩唐
彰化縣二林鎮人,現居台北。
曾經任職民營企業工程師、公家單位約聘人員。
現為《給我報報》總主筆、《給我報報睜眼社》編劇、《民報》專欄作家。
原本只是喜歡在臉書上,向朋友炫耀,自己又到了哪些地方玩、上了哪些餐廳、吃了哪些美食?沒想到在朋友還沒看膩前,自己卻先對旅遊書寫產生興趣(其實……我只是努力尋找,有沒有一些不用自己花錢的旅遊方式)。進而開始在自己的每段旅程中,稍作思考,並為之註解。
個人對旅遊的理念:永遠對眼前的人事物保持好奇!
旅遊相關著作:《高雄,慢‧漫遊》(2013年,合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u0YCfqwNmA/hqdefault.jpg)
龜 殼 花 出沒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mS3puTgww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