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物年代判斷原則:創世論或生命史?
由於宗教文物長時間使用,和宮廷皇室貴族以審美擺設為主、罕有磕碰的文物不同,老化或缺損導致重修之舉,係家常便飯,尤其神像與匾額,常常在寺廟重修之際也隨之整修。以鹿港天后宮大聖母神像為例,神像本體椅背有款,中央為「舊祖宮大聖母」,上款為「同治十二年造」;下款為「閤港公立」;不過,神像正面左下方裙擺上卻以漆線留下「民國四拾壹年 蒲月重修」之年款,顯示粧佛匠師利用巧思以不影響整體美觀考量下留下修繕的記錄。
另外,據傳在清初迎自湄洲祖廟的鹿港天后宮湄洲二媽,其身體背後漆線同樣有「勅賜」「同治壬申」年款,顯示神像本體製作後,身上粧佛已「剃面」(或稱「洗身」)後再重粧神像。若以漆線作為神像雕造年代,恐與真實年代有所出入。
而寺廟文物中,最常一再重修的文物莫過於匾額。苗栗中港慈裕宮「允王惟后」匾,因其上款「大清同治拾参年仲冬之月重修」,下款「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故廟方《中港慈裕宮志》衍生出一段傳說:「清穆宗同治帝,龍體違和,慈禧太后亦抱恙。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鎮臺,聞中港慈裕宮媽祖靈異,特來祈求賜藥,果如靈效。太后降旨武隆阿於同治十三年獻立此匾。」不過,同治十三年武隆阿早已結帳買單去了,這樣的說法不成了明代的劍斬清代的官了嗎?透過歷史文獻的梳理、工藝製作的考察,配合文物材料與科學分析,可以發現該匾年代是一種動態過程。
「允王惟后」匾中央的板材經檢測係杉木,而漆層經分析屬於日治時代以前常見的礦物彩,另外,匾額上方懸掛用的鐵釘係以手工打製,也是屬於日治時代以前常見的做法。至於上下款,光緒20年(1894)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卷六〈坊匾 竹南堡匾〉述及:「允王惟后匾:在中港街內天后宮,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 年月闕。」 也就是原來上款在清末是缺的。不過,民國66年林衡道《臺灣古蹟集第一輯》與民國68年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 則已記錄上下款為「大清同治十三年仲冬之月重修;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與今日所見一致。這表示上下款應是光緒20年以後到民國66年以前所添補。
拙作指出,原匾應是嘉慶22年(1817)由福建臺灣鎮總兵武隆阿所贈,透過臺灣其它武隆阿傳世古匾的落款年代與官銜推測,其上款應為「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年穀旦」;下款則應是「乾清門侍衛鎮守福建臺澎掛印總兵官阿勒精阿巴圖魯武隆阿敬題」。 目前所見上下款的同治年款與官銜,係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遷臺期間因脫落而補,為求一致性也將下款字體換成風格一樣。
透過前述神像以及匾額實例的分析說明,寺廟文物年代研究往往需要同時結合藝術史(工藝研究)、歷史考證與材料科學等跨領域合作與各方訊息的交集、判讀,方能貼近其「製作之原始」。而且由於它們經常重修,因此其年代,應該以動態的生命史概念來分析。
參考資料:
李建緯,〈臺灣寺廟傳世文物年代判斷的反思〉,《美的科學-風格‧鑑定‧修復》(台南市:台南美術館,2019年),頁449-494。
李建緯主持,「106-107彰化縣鹿港天后宮24組具古物潛力之文物調查研究計畫」,彰化縣文化局委託,逢甲大學歷文所執行,執行時間2017/8/10~2018/8/9。
李建緯、張志相、林仁政,〈匾額年代的歷史與科學分析:以中港慈裕宮「允王惟后」匾為例〉,頁83-12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摘要】 本題練習針對連續函數的極限進行運算。切記不要被題目的長相唬住了,這題是很好的檢測 【勘誤】 無,有任何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習題】 檔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wNxvddyR4f8XyAEqRyeHuH64V8ahMgX/view 簡答:可...
107教檢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會做,請幫助我|
板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的LUK是被社團朋友發問後才從冰櫃裡拿出來的(感謝里民問題督促里長娃使用教具)既然拿出來了,龍鳳年紀正巧適齡,那我們就來好好用。
#希望讓大寶專心學習不被搗亂的情況下_就是要幫二寶安排適當工作
由於邏輯題目本身應該是不需解釋,看圖自行推演,才更能完整訓練獨立思考推理能力,所以我通常不會為孩子解釋題目,請他們先嘗試想想看為什麼題目說答案要選這個?真的想不出來或想錯,我才協助引導。
小龍在這部分通常都能自行推理正確,但偶爾有些題目其實可以有二種以上解釋,有一張圖(圖五)我問小龍覺得為什麼題目說答案要選這個草莓?他說:「因為這些、這些都有兩個,這個只有一個。」我聽到以後覺得很驚豔耶!我說「你的觀察很好,那你就這樣試著做做看對不對」他按照此邏輯做看看題目也是全對了,非常棒👏
—
📌另外就是許多家長常遇到的:#小孩拒絕學習怎麼辦?
我覺得是要去找出他們真正抗拒的原因,當然可能因素有很多,不過排除當天身體精神狀況或與親子手足關係情緒影響,我自己的觀察通常抗拒學習常常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內容過程方式太乏味、沒有建立學習的習慣。
小鳳的數字部分一直都是相對較弱,當然也就容易產生「厭學」逃避心態,即使是做得到的題目,也很容易因為情緒或幾題做錯就哼哼哈哈使用雙截棍呵呵哈兮,瘋狂扭動身體亂踢大喊「我不會」、「我不想要做」,或是回答出荒謬的答案,例如數數1,2,3,4,8😂
老吳心比較軟,倒在沙發小盹時被小鳳的噪音吵醒,就說「那妹妹我陪你去玩拼圖」(可是叫他來教小鳳,他也會抓狂哈哈),但我個人比較鐵石心腸,所以我當然說不能走,必須做完才行。看著圖數不行,就用實體物品幫忙數,一直扭動停不下來我就請他去跳床50下再過來,哼哼哈兮就請他嘴巴閉上深呼吸,不會題目可以先跳過,但該完成的進度就一定要完成,鬼叫完也得做好才能走。
這讓我想起最近在看第二本與阿德勒相關的書,我覺得小鳳所有的哼哼哈兮都是顯示「我不會,請幫助我」的需求訊號,他不是不願意做,而是「不願意 不會做」,所以到頭來要能真正幫助他,還是得教她學會做。這過程可能會需要用到很多的鼓勵、支持、先處理情緒再糾正行為、甚至需要很多「堅定」,但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度過挑戰,還是能強化他們的自信、增強面對挑戰的心理素質,以及與親子之間的連結。
今晚睡前我們的「讚美時光」(不檢討今天哪些做不好的地方,只讚美對方一件事),我提到小鳳今天雖然一開始不會做,但有努力學習完成,她的回答不是「我都不會做」,而是「我好高興!」正說明她所有情緒的底下,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是「學會怎麼做」,而不是真的討厭眼前的學習。
-
1. 今天小鳳在呵呵哈兮時,小龍在旁邊一邊做題目一邊說「這又沒什麼好發脾氣的啊」,害我整個笑出來。但吳小鳳立刻大吼回敬他:「你!不!要!說!我!」我又忍不住笑了XD
2. 老吳看完妹妹解題過程,用台語問我(不想讓孩子知道我們在說什麼):「跟他哥小時候相比狀況如何?」我:「差不多」老吳:「那我就放心了,至少他哥現在看起來還可以」意思是要再等多點時間開竅,然後媽媽繼續盯就行了!
3. 養三個小孩最有趣的就是能看出每一個孩子天生個性與強弱項都是不一樣的,媽媽平時可以多觀察,因材施教,孩子感興趣的部分可以多給予養分刺激,弱項則是不能停止接觸,因為越不練習就會越害怕抗拒喔!
107教檢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講座邀請!】
當蔡英傑老師請我幫他新書寫『專家建言』時,我看了蔡老師的初稿,我就停不下來了,這是我看過最精采的一本關於益生菌的書,把『益生菌』的前世今生寫得像歷史劇一樣。蔡老師身為亞洲益生菌權威,一輩子都在研究『益生菌』,將在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利用益生菌『超前部屬』,了解如何保健身心,並預防、逆轉疾病。
我將參加蔡老師的第一場新書發表會--- 題目『你體內百兆細菌聽話嗎?』,我會擔任發表會的『營養建言者』。邀請這週末大家一起來參加。
第一場:
11月7日(六)下午14:00~16:0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建國南路2段125號10樓國際演講廳
聽說快要額滿了,大家趕快報名喔!(聽說有神祕小禮物)
------------------------------------------------------------
面對後新冠疫情的新常態,蔡英傑博士認為,所謂「腸道菌是身心健康驅動程式」的說法已是過去式,應要由「韌性」的角度,構建健康新思維。
蔡英傑博士說,對益生菌的期待越高,檢視要更嚴!
就從《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
認識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最新觀念!
【新書發表會資訊如下】
第一場:11月7日(六)下午14:00~16:00/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建國南路2段125號10樓國際演講廳
第二場:11月14日(六)下午14:00~16:00/地點:何嘉仁民權店-台北市民權東路二段107號8樓-近捷運行天宮站
第三場:11月21日(六)下午14:30~16:30/地點: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號16樓-人生設計所 LIFE Lab.
名額有限 報名從速
107教檢題目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摘要】
本題練習針對連續函數的極限進行運算。切記不要被題目的長相唬住了,這題是很好的檢測
【勘誤】
無,有任何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習題】
檔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wNxvddyR4f8XyAEqRyeHuH64V8ahMgX/view
簡答:可在張旭的生存用微積分社團下載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anghsumath666.calculus
【講義】
請到張旭老師臉書粉專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然後私訊張旭老師臉書粉專索取講義,通過審核即可獲得講義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reviews
【附註】
無
【丈哥的話】
嗨!大家好,我是丈哥
重點三也是相對容易的單元
有了各式各樣的運算律
算起極限更便利
但還是要練習練習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教學影片
請幫我分享給更多正在學微積分的同學們,謝謝~
【學習地圖】
【連續篇重點三習題】(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gpzXw8ktcunJzRJMNxPZe5)
習題 3-2 (https://youtu.be/RuZ3bAYG1pY)
習題 3-4 (https://youtu.be/ppYk61HCrA0)
習題 3-6 (https://youtu.be/wZ9bsmIbUS8)
習題 3-8 👈 目前在這裡
習題 3-10 (https://youtu.be/H22ix-o1Xys)
【版權宣告】
本影片版權為張旭 (張舜為) 老師與丈哥 (王重臻) 共同所有
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有學校老師在課堂使用我的影片的話
請透過以下聯絡方式通知我讓我知道,謝謝
【張旭老師其他頻道或社群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hsumath
Twitch:https://www.twitch.tv/changhsumath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521685904
【其他贊助管道】
歐付寶: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E1FDE508D6051EA8425A8483ED27DB5F (台灣境內用這個)
綠界:https://p.ecpay.com.tw/B3A1E (台灣境外用這個)
#張旭微積分 #連續篇習題 #丈哥講解
107教檢題目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