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關於疫苗的知識,是轉貼的。
這篇是關於疫苗的知識,是轉貼的。
這篇是關於疫苗的知識,是轉貼的。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遍。
但是很抱歉,我拿了內容幾句話去餵google,還是找不到文章來源,麻煩知道的人可以告訴我,我會很快補上來源。
同樣的,如果這篇是錯誤的訊息,不好意思,也請告訴我,我會刪文,另外發文清楚說明且致歉。
*****************************
被老婆點名了,而且..病人陸續取消,來寫一點我對目前「疫苗」認知的事情吧。(我沒有想要 開戰,and 不好意思,文有點長..)
首先幾個前提要確定..
1. 中國 對我們 是 敵對關係,他是 完全沒有信用 的 國家,跟他們 牽扯 越深,會發生的 慘劇 越加無可收拾..(別的 什麼貿易 我不懂,光 武漢病毒 就是了)
2. 現在這個 武漢病毒(我就是不說 什麼鬼 新冠XX,想到自己名字跑上去這裡就不太爽.. 😤)造成的事情,就是最新型態的「世界大戰」,然後.. 唯一解就是『疫苗』。
好,我盡量簡單講..
德國原裝進口到中國 上海復星,然後.. 他們說「異地分裝」再送出去給其他地方...
「分裝」這兩個字就很有問題,以下,我盡量用詞中性/保守一些。
mRNA是很嬌嫩的東西,所以..你看到的這類疫苗冷鏈需求很高,因為只要一點點的閃失,mRNA就“很可能”失效。(其實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 疫苗就會絕對沒效,mRNA直接死給你看啦..)
如果有操作過-70度C的生技人員也會明白,這些東西都很麻煩。取出/打開/使用/封蓋.. 都有一定的步驟(手法),不是隨便一個 護理師 可以叫過來就直接操作的。
BioNTect是三隻疫苗裡最麻煩的。因為 它不只是要 解凍(解凍也有一定方法/時間,絕對不是 拿在手裡 回溫,那樣mRNA一樣 死給你看..),還要 稀釋。這就多了一個污染風險的步驟。
然後,進入解凍 程序 的疫苗,假設用不完,是“不可以”再 回去 冷凍-70度的。
林林總總,許多細節步驟都是要注意的。
但是,説難是不難,只要 專責訓練 後就可以操作;但是要『嚴格要求』不能隨意依照”個人方便“更改方式。
———
好,了解這些前提之後,這些“疫苗”,怎麼可能會有「異地分裝」的事情???🤔
如果沒有,那就是德國100%原裝過來的,基本上德國原裝要出問題的機率頗低;那就可能是香港(中國)人員 保存/操作 有問題,造成疫苗有問題..(已經出了問題的疫苗,你還敢相信他們的保存/操作技術嗎?)🙄
如果是”真的“「異地分裝」... 哈囉,這麼嬌嫩的東西,那種分裝技術所需要的 設備/人員... 是可以隨意「授權」給隨便的一般員工操作的嗎???😏
現在再重新施打在香港(中國).. 那就給香港(中國)人打好了。如果 完全沒問題,那是他們的事情,反正據說他們買了4億劑,全中國都還不夠打,關我們什麼事情...。🙄
我心臟小,不敢拿自己的身家下去賭的。🧐
——
AZ、BioNTect、Moderna三隻疫苗(其實是四隻,含J&J 嬌生),都是合格的疫苗,都經過完整的二期試驗後;然後,因為國外疫情嚴重,所以 他們都可以補足第三期試驗,再緊急授權上場使用。
然而,四隻疫苗 試驗的 時間/地點 都不是「統一」的,也就是有變因(包括 人種/疫情嚴重程度/地域/時間/年紀/病毒是否變種..)都會影響所謂大眾最care的『有效保護力』。(例如:95%、75%等等..)
這個數字是個迷思,底下我在留言處 轉一篇連結(#水鏡政經學院),他們介紹的非常好。不想看落落長文章的,那就記得.. 這幾個疫苗 的 重點 從來就不是在「保護力」是在「#重症率0%」!
為什麼這個這麼重要?因為我之前說的前提.. 這是 世界大戰 啊!全世界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的,都被拖進來的大戰。
戰爭最怕的就是「醫療資源崩潰」,只要醫療一垮,所有人都無法被救治,整個社會會像推骨牌一樣,瞬間連環倒...(君不見,線上遊戲組隊時,最受歡迎的是 補血的,最要保護的也是,沒得補血的話,那隊瞬間就GG了...)
這些疫苗可以讓重症率完全下降到幾乎0%,讓我們的醫療就可以守住,社會就可以繼續運轉,我們小小一個島,才能安穩的繼續走在“平行時空”。
——
除了嬌生,三隻疫苗的原始報告我都有看(請自行查找)。AZ沒有比較差,BioNTect、Moderna也沒強到哪裡去.. 都是可以選用的,接下來就是「購買」的問題了。
BNT 本身 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 中國。
就算BioNTect真的把 技術 轉移給中國了,讓他們可以執行「分裝」(設備人員 都很複雜的..),那.. 想想我說的 第一個前提:中國跟我們是 敵對關係。這時候 我們跟他買疫苗...?以中國的過往history.. 資料竊取、開後門傳送到中國主機 都在做了,他不會趁機來個 木馬屠城?(別說 什麼..我們可以檢驗啊 之類的話,都開個大門 讓他進來了,抽樣檢驗抓得到?)
在這種 世界大戰 的狀態下,我是不相信他們的。
——-
如果是 能跳過 上海復星,跟 原廠BioNTect直接洽購 ,原廠直送,那我沒有太多的擔憂。
要特別注意的是:操作複雜,不可能 下放鋪貨到 一般診所,大概只能到醫院 施打,速度會慢很多(Moderna也是有同樣的問題,保存不易,難以普及施打),只能到醫院接種,想要普及到有群體保護力,時間大概會拖到超過半年以上。
AZ是 最平民,最簡便,最沒有副作用的。
雖然,另外兩隻 mRNA 疫苗 的「防疫技術/效果」會進步一些,但是他的 保存/操作/副作用 就顯得 不親民。
———
疫苗生產/市場 的水“很深深深深...”深到 完全不見底的深(深到 深的深次方 的深..),我們一般民眾,不要想去 理解「為何 這個不買,那個不買..」
不重要,我們也無法搞懂,也不需要搞懂。
再講一次,看過原始 報告 就知道,三隻疫苗 都是合格的(連最近
第四隻 嬌生 也是 合格的)。
當這些疫苗 安全/完整 進到國內 的時候,排到什麼就打什麼。
都排不到,就打國產疫苗。
國產疫苗 的 效價力,不輸給那三隻(甚至更高)。我們國產疫苗是 很強很強的強。而且,這隻病毒有很多專家(包括 何美鄉醫師、李秉穎醫師)都提到,很可能未來會 流感化。
這就回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說的 第一個前提:我們有自己的疫苗,才可以完全 不受 中國 控制(制約),就算未來 流感化,每年需要打,要打幾劑 都有。我們才不用 搞什麼 拿晶片換疫苗,拿 台GG換木蘭飛彈...;到時候,所有 經濟/社會運轉 都可以正常,世界上其他國家 才會來 求 我們。
這個才是 超前部署!
另外,國產疫苗也有廠在做mRNA,進度 相對慢一點。高端/聯亞 比較快,而且目前 他們 已經 在 改良 變種病毒+嘗試 第三劑 的 試驗,只是 跟不上 現在的疫情,所以 這個實驗 沒什麼人在提;但是 它一定會是 未來所有檯面上疫苗 的趨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Edzyl Playgrounds欸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言 Google有非常多服務,像是Gmail、Youtube、Map、瀏覽器、作業系統等等超多。我們之後一個一個來看,這次就先專注在Google的搜尋引擎的部分吧! 簡介 Google為Alphabet Inc.的子公司,業務範圍非常多,有我們每天都一定會用到的,也有一般民眾平常感受不到的像是AI...
2的100次方 怎麼 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舊文】《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下):巨人的密度和科幻的意義
編按:在上一篇文章「《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上):變身巨人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人類的勝利?」討論了如果巨人和人類等密度的話,可能不只會被自己的體重壓垮,還會引發全球的能源危機!這次就讓我們來討論,如果巨人質量不變,他的密度又是多少呢?
指數比巨人更恐怖
在我們的世界中,以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科學知識,還沒有辦法進行高維度的物質傳送。因此就必須要憑空產生出額外的物質,無可避免地用到愛因思坦的質能互換定律 E=mc2。可是,這又會引起另一個問題:產生質量的能量太過龐大。這是因為質量與高度立方成正比,所以變出越來越高大的巨人所需的能源是以指數上升的。
讓我來說個比巨人更恐怖的故事。從前有個國王想要賞賜黃金萬貫給他的大臣。其中一位大臣說,我不要黃金萬貫,只要一個棋盤,第一個方格上放一粒米,希望國王能夠答應每天賞賜比前一格多一倍的米就足夠了。國王聽了說沒問題,這不太簡單了麼,我國糧食儲備十年也吃不完!就著人給了這位大臣第一天的賞賜:一粒米。
第二天,大臣來領賞賜,於是拿到了第一天的兩倍:兩粒米。第三天,四粒。第四天,八粒。第五天,十六粒。就這樣,大臣每天都來領米,國王覺得這位大臣真的傻了,有黃金萬貫不要,只要區區的幾粒米!
過了三個禮拜,負責糧倉的官員來找國王,說大事不妙了,我們快沒有糧食了。國王就問,怎麼可能?我們的儲備十年也吃不完啊!官員就說,沒錯,第一個禮拜,大臣只拿到了兩百五十四粒米,可是第二個禮拜就已經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六粒了。今天,他剛拿走了二百零九萬七千一百五十二粒米,總計已拿了四百一十九萬四千三百零二粒米了。棋盤有六十四格,可只是到了一半即第三十二天,他就會拿到共八十五億八千九百九十三萬四千五百九十粒米!到了最後一天,我們就得給他總共三千六百八十九京三千四百八十八兆一千四百七十四億一千九百一十萬三千二百三十粒米!
然後國王就被嚇死了,這就是指數的力量。
我們世界裡的巨人 竟然會比空氣密度更低?
延續著上一篇文章「《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上):變身巨人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人類的勝利?」的討論,就讓我們看看巨人究竟有多重吧!
《進擊的巨人》的作者諫山創也曾想過巨人如果與一般人類密度相同是否會太重的問題。於是在漫畫之中,也曾明示過「巨人比想像中輕」。
60 米高的超大型巨人身高是 1.7 米高的人類的 60/1.7=35.29 倍,即約 2 的 5 次方多一點。再把這數字立方,即是 2 的 15 次方,即是國王故事裡差不多兩個禮拜的倍數,大約就是幾萬。可是,E=mc2 帶來的能源問題,並不是把巨人變輕一點點、或者輕幾倍、幾十倍就能解決的。這是因為光速實在太快了:使用國際單位制時,光速的數值是 3 後面跟 8 個零。所以,即是變出每 1 公斤的質量,就需要 E=(1)c2,即 9 後面跟 16 個零這麼多的能量。
所以,我們不要忘了還有 c2 這個因子,因此我們必須再在幾萬後面補上 16 個零(還要乘 9),得到的就是有 20 個零以上的天文數字了。我們就算有 20 個零好了,就算你把超大型巨人變得「比想像中輕十萬倍」,也還有 15 個零。
結論是,我們的現實中沒有高維度物質傳送,也不可能用 E=mc2 去變出巨人。所以這次我們就不是假設密度不變,而是質量不變。跟上次一樣,我們只要使用密度=質量/體積,就能夠計算出各種巨人的密度。
對於一個 3 米級的巨人,其體積是一個 1.7 米高的人類的 5.5 倍。如果要維持質量不變,那麼 3 米級巨人的密度就是人類的 1/5.5=0.18,即是只有人類的18%。以人類平均密度大約為 0.95 g/cc 去計算(g/cc 即是每立方厘米克),3 米級巨人的密度就是每平方米 0.17 g/cc。順帶一提,一個大氣壓力下、攝氏 15 度的水的密度是 1 g/cc,這就是為什麼人體是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而巨人受到的浮力就更加強了,想潛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 15 米級的巨人呢?體積是人類的 687 倍,密度是人類的 0.1%,即是 0.0014 g/cc。一個大氣壓力下、攝氏 15 度的大氣密度是 0.0012 g/cc,所以 15 米級巨人的密度原來跟空氣差不多,被其打中應該就像颱風時站在街上的感覺吧⋯⋯
最後,當然少不了大家最關心的超大型巨人了。體積是人類的 44,000 倍,密度就只有人類的 0.0022%,即 0.00002 g/cc。這不就是只有大氣密度的 1.8% 嘛⋯⋯這樣的話,如果超大型巨人真的出現,我們頂多也只會看見一團非常輕薄的肉色氣團,被打中也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而且,因為其比空氣密度更低,所以會慢慢升上天空,很恐怖的說⋯⋯哇,什麼時候變成鬼故事了?
科幻是科學的翅膀
在前一篇的文章刊登後有許多的討論,有人曾評論我說「不尊重科幻作品」,我尊重他們發表意見的權利,亦欣賞他們對科幻作品的熱誠。我相信,這種熱情亦是推動好奇心的源動力。而我同時認為,如同《進擊的巨人》這樣好的科幻作品,是能夠激起人們思考科學、社會問題,再應用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之中的。
我希望藉著有趣的動漫題目,吸引各位思考科學原理。這當然就不是說我要破壞原作者的創作。誰不知道在作品當中,作者就是神、就是物理定律?我們會不會把科普文中提到的科學問題傳給作者叫他修改作品?不會,因為我們明白探討的題目是「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打出一記認真拳/打出龜派氣功/變身成為巨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就如同從前科學仍未發達的時候,登陸月球被視為幻想。有小說作家幻想登上月球,我們不會去攻擊他「不科學」,而是把這個幻想當成思考科學問題的機會,改善我們的科學技術。想必有些人曾經思考過「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飛上月球,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最終,阿姆斯壯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幻想,成了真實。
科幻絕不應只幻不科。其實,我自己也是《進擊的巨人》的粉絲。吸引我的,除是了那些刺激的戰鬥場面外,也是那些叫人反思現實的情節。高牆和巨人,都一一暗喻了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問題。我們會把作品中對社會的描寫化作現實的反思,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作品中的科幻化作現實科學的思考?這樣,科幻才能成就科學。
我相信,這就是科幻的意義。
2的100次方 怎麼 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千石阿拉丁烤箱/四團」
2018/9來到我們家的阿拉丁,現已服役兩年又三個月!每次都要幫他算年紀而且常常算錯。
當初我選的是綠色,到現在還看不膩它相當古典的外表。雖然一直想拿備用機粉色出來用,但無奈綠色還很認真的上工中!所以粉色還收在紙箱裡~
當初還有點懷疑,這看起來就是個烤土司的烤箱,真的有什麼過人之處嗎?沒想到這兩年來,每天早上做便當的主要幫手就是它了!不用預熱即開即烤、溫度夠高卻可以保持食物的濕潤可口。
想體會超級好幫手,就來試看看阿拉丁吧!(真心推薦)
這次的方案不太一樣的是,有兩枚燒的選擇哦(只有兩色)。
雖然兩枚燒價格比較低,但做為把阿拉丁當主力的我來說。看了一下烤箱尺寸,我真心建議大家要買就直上四枚燒尺寸啦。
因為阿拉丁不只是烤箱,不是早上烤烤麵包就好的。選擇兩枚燒的話內部空間就是兩片吐司大小,要做料理的話空間比較有限。
那就會非常可惜!!
(四枚燒可以烤上20隻雞翅的話,兩枚燒只能烤個10隻、想到我就心痛了!怎麼夠吃啊XD)
✅團購方案四選一:
1.四枚燒烤箱(四色)+食譜+方形烤盤 $6990
2.四枚燒烤箱(四色+IRIS桌上型吹風機 $6990
3.四枚燒烤箱(四色)+食譜 $6590
4.兩枚燒烤箱(綠、白)+食譜+X BOTTLE暢行杯 $4990
5.單購辣媽食譜 $299
6.單購方形烤盤 $1280
✏️四枚燒烤箱原本就有內附:
「橢圓上下烤盤+油切烤網」哦!
👉選方案(1)的話就等於有橢圓跟方形烤盤兩組。
👉選方案(2)(3)就是有內弣的橢圓烤盤組。(這樣可以理解嗎)
👉選方案(4)的兩枚燒附送的烤盤跟四枚燒的是不一樣的哦。(請看照片)
*兩枚燒烤箱不適用方形烤盤,所以不用加購。另外兩枚燒內附的烤盤也跟四枚燒的不同哦,請注意。
*下單請確認烤箱尺寸有沒有選錯。
*下單付款完成隔一天就會出貨,請注意收件!
👉之前購買過阿拉丁烤箱的人也可以考慮單購方形烤盤組,滿千即免運喔。
另外,這次方案(1)(3)送的食譜是「辣媽的快速早餐+烘培」,這本食譜是專為阿拉丁烤箱出的,我自己也有買一本~這本對想要使用阿拉丁做烘培的朋友很有幫助,裡面也有幾道主食食譜哦。
✅以下重述較多人詢問的問題:
(1)大烤箱跟阿拉丁如何選擇?
答:空間、費用許可的話我全都要!所以我家還是有水波爐跟阿拉丁並存。
大烤箱有它的好處,而阿拉丁的好處就是它0.2秒瞬熱!不需預熱,且如果使用內附的上下烤盤組加上熱蒸氣的話可達330度!
仔細看一下阿拉丁的溫度旋鈕,最高是280度,所以在肉類食物上的表現真的不輪還可以贏過大烤箱啊!(每天早上的便當肉食主菜,使用阿拉丁的話時間大約在12~20分鐘內,不用預熱太方便)
石墨技術的遠紅外線也讓食物更美味!內裡大空間,四枚燒烤箱一次可以烤四片吐司(雖然我家有五個人!)。如果是做早餐的話,一次四份焗烤吐司沒問題!
(2)Didi常用在阿拉丁裡的方型烤盤是??
答:平常用的方型烤盤是三能的不沾烤盤。
型號:鋁合金烤盤(1000系列不沾)/UN10005
尺寸:25.4X25.4X3Cm
其實只要大小適中可以進烤箱的器具都可以,我也常直接用珐瑯盤進去烤。最常用這個方型烤盤是因為它剛好可以完整利用內部空間。(這個烤盤也是最多人提問的,我個人是不怕噴油所以比較不常使用內附的上下蓋烤盤)
(3)烤箱內部怎麼清潔呢?
答:很多人介意烤箱裡會噴濺油汁造成污漬,這個真的很難避免。
我自己是常不管它啦,當做沒看見。
但首要條件是不要真的沾附了食物殘渣。因為一再的加熱殘渣會造成不好的氣體,所以使用時注意食物高度不要碰觸到頂部及加熱管。
使用後可以趁有餘熱使用隔熱手套拿取抹布做清微的擦拭。(請注意別燙傷了)
隔一陣子我會用魔術靈橘油噴霧那罐清潔劑、做可擦拭部份的清潔(可以擦拭到的部位喔),包活烤盤有陳年污漬也用它!它原本是用來洗瓦斯爐台的,但它去油真的太利害了!
注意:不管用什麼清潔劑都要仔細的用很多遍溫水抹布擦拭乾淨!
要避免太多油漬問題就是要善用內附的烤盤上蓋,只在最後要上色的5分鐘才拿開烤盤就可以減少很多油嘖的情況囉。(我個人是不在意啦)
✏️使用烤箱時若有油煙或異味,請檢查內部是否有食物殘餘沒有清理到。
✏️烤箱底部的麵包集屑盤要記得定時清理。
✏️油膩的烤盤最近我都用餐巾紙先擦掉油膩後,用花王珂珂透超濃縮噴霧洗碗精給它噴噴噴~放個幾分鐘再用熱水清洗就乾乾淨淨!
✏️注意原廠橢圓、方形烤盤組不能進洗碗機哦!也不能用鋼刷喔~
(4)很多人對於溫度跟時間都有點不確定不知如何開始。建議大家一開始試過後可以依自己的量跟上色程度來做調整,因為我自己使用時每次份量都滿多的,也可能因此我每次都是200度起跳從來沒有焦過。(這一學期便當的量少了,就會從180度開始)
食物的份量也會影響溫度跟時間。
使用過後以自己的習慣做調整,阿拉丁會是你的好幫手!
相關的使用分享在IG可以用關鍵字查看用。點這個 #抽屜積水阿拉丁 。
在粉絲頁去年也整理過阿拉丁使用的相關貼文及食譜(持續更新中):
http://reurl.cc/RNQrZ
這幾天也會再陸續整理近期的貼文分享喔。有疑問的話也歡迎提出。
✅團購時間:2021/01/07~01/012晚上11:59點關單
✅運費說明:滿千免運,外島恕暫不送貨
✅付款方式:信用卡(可分三期)/虛擬帳號ATM
✅網址:https://gbf.tw/4fkrz
✅客服信箱:service@presto.com.tw
✅客服電話:0800–089-100/02-28951001
👉1、2、3團的粉絲頁舊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29776504007679&type=3
2的100次方 怎麼 算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前言
Google有非常多服務,像是Gmail、Youtube、Map、瀏覽器、作業系統等等超多。我們之後一個一個來看,這次就先專注在Google的搜尋引擎的部分吧!
簡介
Google為Alphabet Inc.的子公司,業務範圍非常多,有我們每天都一定會用到的,也有一般民眾平常感受不到的像是AI,也有正在不那麼秘密研發的項目,像是自動駕駛等等。但其主要利潤跟臉書一樣,都是來自於廣告服務。
逸事:
Googol是個數學術語,1古戈爾 = 1 googol = 10的100次方,是一個比已知宇宙裡所有原子總和還大的數,Page與Brin的初衷是創造出一種可以組織大量數據的東西,沒想到卻陰錯陽差拼錯了單字。
本來要用100萬美金賣給雅虎
大家應該對雅虎也不陌生,在Google出現之前大家最常用的就是雅虎吧!而在1998年時,Google創辦人就曾經想用100萬美金把公司賣給雅虎,但卻被拒絕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Abs3oRtqI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