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個人對國家社會事件有感而發。
自從2019年爆發卜蜂高官官商勾結廢棄物清潔廠商,將雞肉生鮮廠廢棄物載運至彰化偏遠地區農田傾倒掩埋……我就再也沒有買任何標示CP卜蜂的任何任何一項商品,包含好市多熟食部販售烤雞、烤雞腿(上週前往好市多內湖店,詢問熟食部人員:請問烤雞全商品的供應商?該員回答:不知道,應該是卜蜂。)。
我想說的是,如果台灣有1,000萬個國民跟我一樣不會消費這些「 問題 」廠商提供的商品,不吃、不買、不用、不會死。但有1/3~1/2的國人一同抵制,廠商就會屎得很難看。
相反地,廠商用5元、10元、買1送1……做「 賠罪 」竟然一堆人買單。到底你們有沒有尊嚴啊?人家用黑心油給你炒菜吃,鮮奶折扣調味料罐頭買1送1就清空貨架。人家今天在你家門前拉屎,明天屎清掉了你還是去消費人家的產品……大無私?有容乃大?
拜託……人家商人,你只是人家賺錢的一粒沙,有點尊嚴有點「 痛苦記憶 」懂得不要花錢買貨還讓人家背地裡笑你沒原則沒尊嚴好嗎!
唉~我們都知道要遠離那些意圖「 帶壞我們 」的旁人,都會教育孩子不要跟著學上吸毒和犯罪,都知道要避免這些渲染自己的壞東西了……但是,壞東西「 漂白 」後就能接受壞東西給的「 好處 」?我是不會「 拿 」啦,再讓我能一輩子都免費也不會收。如同你們會讓孩子領取頂新集團頒發的獎學金嗎?(不拿白不拿?)孩子會不會問:媽,那不是黑心油廠商嗎?會接受鼎王麻辣鍋集團道歉5折票再去用餐嗎?孩子會不會問:媽,台灣食安事件的鼎王說很多謊,怎麼大家都無所謂?我也能學習說那些謊編那些傳奇故事嗎?
我的心智,這輩子都沒有窮到那個地步。
< 2019.12.16 卜蜂將食品廠廢污丟棄農田 >
https://youtu.be/UEwCPbeYZXc
< 卜蜂主管勾結清運業者隨意傾倒廢污 >
https://youtu.be/A1blnlWAATo
< 花蓮民眾於說明會抗議卜蜂設立養雞場 >
https://youtu.be/qKzr51ecJVk
< 卜蜂計畫於花蓮3鄉鎮設置5座大型養雞場 >
https://youtu.be/stCEOE0gjbk
< 2015卜蜂雞腿也染上黑心油 >
https://youtu.be/wI19Th8UDlk
< 102間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卜蜂問題產品 >
https://youtu.be/iKV58xxzWyM
< 卜蜂 10公噸肉加入過期調味粉 >
https://youtu.be/I2BeXkZ9eSc
< 22噸食品原料粉改標 卜蜂也受害 >
https://youtu.be/R_CBtwpwLtM
#蔣龐嚴選
#卜蜂也是毒害台灣土地的毒商不是嗎
#那些原物料受污染好像也沒什麼補償
#特別寫這篇貼文不是用來羞辱任何人
#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和自我要求有別
#只是純粹提醒大家不要輕易放過毒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19食安事件 在 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是無毒農的逸峰
最近食品業新聞不斷
前腳的鳳梨問題才剛爆發,黑心米餅馬上接著來
昨天我問工作夥伴,如果我們的代工廠發生類似的問題
各位覺得這個責任是誰要負責呢?
我回答當然是我們自己,而不是把責任推給代工廠
無毒農從 2016 年開業
一直到兩年後的 2018 年才開始有第一支加工品『花生醬』
而且這個花生醬被我們稱為 『透明』花生醬
為什麼加上透明呢?
因為除了花生醬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外
成分就只有花生跟花生油,全部來至於台灣跟花生本人
(有一些花生醬會添加棕梠油或其他油)
而且製作過程全面公開錄影
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看到每一批花生醬的製作過程
這就是我們說的透明,透明製程、透明原料
後來的 2019 年我們推出粥寶寶寶寶副食品
為什麼選擇寶寶粥,又選擇自己製作呢?
第一,寶寶副食品不能有任何添加
第二,寶寶需要更加安全來源的食材
第三,自己製作才能真正製程透明
第四,我兒子也要吃...
因為這幾個關鍵原因,我們選擇了自己開發
除了建立了中央廚房跟工廠登記外
我們也在去年通過了 HACCP 跟 ISO 22000 認證
而且我們廚房的人員大都是在餐廳工作的廚師
我們是用烹煮食材、製作餐點的心情
而不是生產產品、製造商品的心態
這些作為就是希望讓更多家人放心跟信任
2020 年後,我們的加工品數量開始增加
已經不可能每一樣都是自己製作
所以發生這件食安事件之後
我們更要加強現場抽驗跟末端檢驗
這時無毒農在農產品安全把關的經驗
『 PGS 參與式驗證 + 第三方驗證 』兩層把關方式
我覺得也非常適合放到加工品的驗證流程中
另外我們也會不定期邀請消費者來我們工廠
這也是從農食教育中發展而來的模式
剛好跟PGS可以整合在一起
透過消費者跟第三公正單位兩個把關關卡
才能真正解決食安危機
所以未來我們會增加加工廠的現場突擊檢查
並增加末端檢驗的頻率,來降低發生問題的風險
#用信任連結產地到餐桌
2019食安事件 在 我是中壢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楚標示、保障選擇,臺灣豬不必害怕進口豬】
近期外界關心美萊豬進口的「日本模式」,我在此將完整的數據向大家說明。日本在2005年開放美萊豬進口,當年日本進口美豬的數量是28.8萬公噸,佔總進口量的32.97%,每人每年食用美豬2.4公斤,國內生產豬肉則是124.5萬公噸;到了2019年,日本進口美豬的數量下降到24.9萬公噸,佔總進口量的25.9%,每人每年食用美豬2.07公斤,國內生產豬肉則是127.9萬公噸。日本的飲食習慣跟臺灣相近,美萊豬進口後也採取相同的國內禁用、國外安全容許、清楚標示等策略,結果顯示開放萊豬至今美豬的進口量反而是減少。
日本的經驗與臺灣類似,我國自從2002年加入WTO開放美豬進口以來,國產豬肉的自給率始終維持在9成以上,進口豬肉的消長主要是加拿大、西班牙、美國、丹麥等彼此之間在互相替代,並未對國產豬肉的市佔造成衝擊。目前美豬在臺灣的市佔率僅1.23%,國人每年食用美豬的數量僅有0.49公斤,遠遠低於日本,當我們採取清楚標示、學校午餐全面使用國產食材等措施,參照日本經驗,可以預期將能充分保護臺灣的養豬產業。
至於食安方面,以亞洲四小龍為例,2012年開放萊豬的韓國,每人每年食用美豬3.64公斤;2016年開放萊豬的香港,每人每年食用美豬1.49公斤;已在今年5/1開放萊豬的新加坡,每人每年食用美豬0.53公斤。不管是最重視食安的日本,還是飲食習慣與我國相近的新加坡、香港,或是韓國,都遵照國際標準開放萊豬進口,吃比我們更多的美豬,而且沒有傳出任何食安事件。我們在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量的訂定上,部分內臟的標準甚至遠比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還嚴格。從這些已開放國家或地區的經驗可知,只要符合國際標準,就不會有任何食安問題,更何況我們會全力落實清楚標示,保障消費者自由選擇。最後站在產業主管機關的立場,當然還是要鼓勵國人都來消費我們國產高品質的臺灣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