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市中正國民中學校友會即將於110年4月28日晚上七點,於屏東演藝廳舉行【築夢‧遠航】音樂會。
此次音樂會,是由中正國中校友會理事長陳信誠發起,是為了給這群從中正國中音樂班畢業的校友們,在高中畢業前,即將奔向各自的大學之路前,留下一個學習的歷程,而校友會為這群孩子創造一個舞台,讓他們有機會發光發熱,並從中學習到幕前、幕後從無到有的音樂會籌備過程,學習與人合作,學習舞台技術等等,如果說教育是一種服務業,那麼校友會舉辦這場音樂會算是特別的售後服務,也是陳信誠創會的核心理念:榮耀中正‧世代關懷‧薪火相傳‧利校利他。
陳信誠表示:屏東市中正國中成立至今是第59屆,音樂班的成立是第37屆(目前七年級),畢業校友超過5萬名,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優秀的表現,2017年,在中正國中前校長涂志宏及中正國中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王春聯校長的鼓勵之下,與中正國中第三屆的同學們、歷屆校友、中正國中在職教師們共同創立,成立至今第四年,也舉辦了兩屆的傑出校友頒獎、退休教師及校友感恩餐會,帶領第32屆音樂班學生到上海參加2019滬台科技夏令營,因而與32屆的學生有了較多的互動交流。中正國中音樂班算是歷史悠久並以西樂為主的藝術才能班,近年來也招收國樂專長學生,每年報考高中音樂班都有相當優秀的成績。
這次的音樂會整個籌辦,也是中正國中音樂班第一屆畢業的校友,曾經擔任過這次演出學生們國中時期的音樂班導師-翁瑞霙老師擔任音樂會總監,林蕙蓉老師協助網路文宣、行政支援,林文禎老師幕後策畫、林潔老師主視覺設計,並結合音樂班第32屆、33屆、34屆畢業校友共同演出,具有薪火傳承、世代關懷的重要意義。
中正國中音樂班導師翁瑞霙也提到:三年前這群孩子國中畢業時,學生們和家長一起約定了三年後再辦一次音樂會,幫孩子們在高中階段再創造一次音樂會的舞台經驗,提升音樂班的舞台演出及策劃音樂會的專業能力。這次也特別請當年度音樂班國中教育會考全國榜首,後來就讀屏東女中數理資優班,目前已經錄取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的李家姍同學來為這場音樂會導聆;而三年前,這群孩子在屏東演藝廳的畢業音樂會上,由8位女同學一起演奏了16手聯彈,獲得滿堂彩,三年後,將由中正國中音樂班第32屆學長,帶領中正國中音樂班33屆、34屆學弟,四個大男生,一起演出8手聯彈,精彩可期!音樂會的最後,賴品文同學為最後一個節目編曲,會有精彩的演出!感謝中正國中校友會陳信誠理事長經費的支援、中正國中劉瑞富校長的支持、第 32 屆家長群出錢出力的捐助、各廠商的支持贊助、中正國中歷屆校友的捐款,歡迎大家4月28日晚上19點,到屏東演藝廳聆聽這群即將遠航的孩子的演奏!
年代售票資訊:https://ppt.cc/fUNcEx
8年級聯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怎麼說這一首歌呢
它不算是校園民歌中閃耀的一首歌
卻是救國團活動中必唱曲
校園舞會的開場歌
主題之便
給大家留下經典印象
這是四五六年級生的青春回憶
很稚嫩很直接很校園的味道
三十多年了
記得的人請舉手
讓人被時間留下來的溫馨
即使只有一支舞的時候
8年級聯誼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靈小品】意料之外的暑假實習
✒文、圖:釋常啟
僧大作息首重破除慣性,吃飯走路重學,讓規律的作息消磨那老是想留住與追求的欲望,不想如「滾石不生苔」般,終日汲汲營營奔走,終其一生仍只是個光禿的石頭,澆再多的水都蒸發掉,沒有定性,長養不出宗教師的僧格。另一方面,石頭如果不滾動,就會漸漸在表面蔓延一層青苔,黑黑綠綠的蓋住原貌,安於舒適的象牙塔中,就算再忙碌的生活也會變得盲目。所以除了規律生活外,僧大在暑假期間,也會安排一場相對沒有劇本的僧團實習。
今年三年級學僧到高雄紫雲寺實習,有機會隨社區關懷的腳步,進入偏鄉寶來社區。學僧要設計長者聯誼的教案,讓經常宅在家的長者們能彼此互動,同時分享佛法,充實美好的晚年。然而,事先寫好了劇本,就有可預期的成功嗎?
原本設計的劇本是玩一個遊戲──菩薩進化論,透過猜拳與肢體上的動作,來呈現菩薩在人間,人人都可成為菩薩的理念。來到現場,發現大部分的長者行動與表達上都較不便,但他們很容易因為一些幽默的小語言與動作而開懷,這個意料之外的現實,讓我們臨時改變劇本,拆解遊戲層次,多了語言與情境上的觀機逗教,不執著於原來的劇本,學習探索長者的需要,先貼近現實,才能超越現實,於是創造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若不是前一天早課練習中的爭吵,我就不會陪著學僧一起練習梵唄,就沒有機會聆聽他們的教案,也就沒辦法提供旁觀視角的疑問,進而改善教案;若不是主持的學僧有一顆擁抱不確定的開放態度,隨時探索與調整,這個看似年輕人玩的遊戲,就不可能讓多數行動不便的長者玩得開心不已;當然,若沒有義工長期經營偏鄉寶來,遊戲中自動補位與自嘲帶動,氣氛就無法溫馨凝聚。
人生大小事的圓滿,有許多因緣是透過規畫與努力,但更多的成就是在轉折與意外中創造的,它潛伏在我們不經意的相遇、想法與行動中,前提是我們得先累積與建構,同時得不斷放下自己的慣性。
◎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70期
#心靈小品
#意料之外的暑假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