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我高中和大學的時候,雖然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一等的運動員,但還是很喜歡,一直非常努力,非常積極,最終的夢是當職業鐵三運動員,去世界到處比賽。那時候最快的5km差不多就 16:40-16:30 左右,騎單車的FTP 大概只有300w。游泳的css 差不多就 1:20/100 yard。
少年時代和大學時代,我被那時候的運動文化洗腦(感謝 Lance Armstrong),說你不把每天當作你的最後一天,每天都盡全力,你就是浪費老天爺給你的禮物。所以我每天都練得非常勤,
甚至會把自己跑到病倒。高中和大學都好幾次跑到感冒一個月不好,过度訓練把自己的腎弄壞,看了兩年的中醫才調好。
記得那時候我爸爸跟我說,你都盡全力,半條命都用上了,你已經在你的極限了,肯定達不到世界好手的水平。你媽和我都不是運動家的背景,做運動員是要有天份的...
很多朋友也跟我說,蕭昱,不要天真了,你就是太認真了....還是好玩就好。
連我見過的中醫都很諷刺的說 「你不是運動員嗎?不是應該不會生病?」
但不知道為什麼,心裡面總是不想放棄。每次出去跑步,騎車,游泳,知道自己不是什麼狠角色,依然還是很一直改自己的動作,看可不可以做得更好,提升自己的效率。
訓練還是日復一日的做,自己生過好幾次大病也學乖了,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也很認真的保養自己的身體。很痛苦的間歇訓練還是照常,雖然每次都不想面對,但還是會自動的去做,因為心裡明白紮實的練,未來一定更強大。像20分鐘的 sweet spot,從一開始很痛苦不想面對到現在練了十年了,知道怎麼去很平靜的面對20分鐘,把20分鐘分成四個五分,每一分鐘專心的去踩每一圈。每發現自己有什麼動作做錯的,就很認真的改,把新對的動作趕快養成習慣。沒練好,隔天繼續揣摩,繼續尋找最佳的動作。
轉眼就過了十年,單車的FTP提升到330w,游泳的css 提升到 1:10/100yard,而跑步最讓我開心的是:現在 騎完了6.5 小時的170km長騎,可以跳下車跑8k,裡面的5k 包含一個16:30...是十年前 純跑步5k的最佳。可以走這麼遠我自己也只有夢過,非常意外。
我知道我之前常常會提我爸早期潑我冷水,我媽媽說我不是運動員的體制,同事說我長得一點都不像運動員,然後我自己在這裡靠北不爽
但我發現我生氣的對象不是對著他們,而是我內心那害怕,恐懼的另一半。那一半總是說蕭昱,你辦不到啦,回家了。還好我一直對他比中指,一直大聲的說你給我閉嘴,給我勇敢面對你的恐懼,勇敢面對你的弱點,不然你一輩子都後悔
很多人會跟我說,我很有天賦,我是外星人,
但我不是。我也是一個平民百姓,市民運動員,一個對運動很有熱情的男孩。我只是一個頭腦簡單,不放棄,固執堅持自己的理想,沒有讓自己阻擋自己的潛能的人。
你也可以,不要擋到自己,don’t get in your own way to greatness.
armstrong 單車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片推薦——EK破二BBC紀錄片】
上月,BBC播出了全馬世界紀錄保持者Eliud Kipchoge(EK)去年在維也納破二的紀錄片。
片長約半小時,是一次十分清爽的回顧,先由EK聲名鵲起,再簡明說到他歷來的豐功偉蹟。而重點,當然放在維也納一戰,期間的訪問選材也非常有心思,例如他們在現場就找來了環法單車賽四屆冠軍弗洛姆(Chris Froome)。為何要訪問他?除了因為他是英國體壇國寶,也因為這他是在EK家鄉肯亞出生!
當時我有看live,如今重溫,情景仍然令人激動。EK最後衝線幾百米,那位旁述尤其精彩。我忍不住把它錄下並中譯,姑且一併為諸君呈上,好讓大家一起欣賞人家的體育旁述是何等水準:
He is sprinting into the history book here that cheering him on. 400m to go let's bring him home. This is history unfolding on the streets of Vienna this morning. It's a Saturday run like we've never seen before. Listen to the noise! The crowd getting right behind him. Goodness me 300 meters to go. He can see the finish line here. Neil Armstrong we had on the moon in 1969; We've Roger Bannister the four-minute mile 65 years ago; Edmund Hillary the first man to climb Everest in 1953. We've one minute to go. Eluid Kipchoge, he's on his way here. This humble farmer who used to run two miles to school every day and back. He used to go to the nearest town on his bike to sell milk at the local market. Now through hard work and discipline, he's pointing. "Come on!" he said, Eliud Kipchoge has the hand of history on his shoulder. He has lesser 200 meters to go. Eliud Kipchoge let's keep it on the clock into the final 20 seconds! Eliud Kipchoge storms into the history books in Vienna! 1:59:40 the unofficial time. The first man to run a marathon in under two hours! One final lung-busting stride to Kipchoge! One giant leap for human endeavor! And you know, Kipchoge was right - no human is limited.
【蝦譯】
令他雄心萬丈的歷史時刻,他正一直奔往。只餘四百米了,去吧,一段歷史正寫在今晨維也納的街上,這是我們前所未見的一趟周六跑。聽現場的歡呼,人群都給他甩在後頭。天啊,只剩三百米了,他已可見到終點了。岩士唐在1969年登陸月球,班尼斯特在六十五年前一英里破四,希拉里在1953年首登珠峰,而我們則尚待多一分鐘。EK,他快到了,這位曾幾何時要每天跑兩英里往返學校,踏單車去就近市場賣牛奶的一介農民,憑藉努力與紀律,他如今直指目標。「來吧!」他說,EK即將締造歷史。僅餘二百米,EK,請在餘下20秒創造紀錄吧!EK昂然在維也納締造歷史!1:59:40!非官方時間!他是首個全馬破二的人!撕心裂肺的一段衝刺,人類毅力的一大躍進!EK確是對的——人無極限!
armstrong 單車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本書談破二,但這本書幾乎沒提過Eliud Kipchoge】
跑界萬眾矚目的INEOS 1:59 Challenge完美謝幕。或許有人會覺得作秀成份過濃,但無論如何,哪怕這不是國際田聯承認的賽事,總算有人在兩小時內跑完42.195公里了。在這一刻,我特意找回幾年前出版的《Two Hours》來重溫。
《Two Hours》這本書,台灣出了中譯本,叫做《跑者時代》。由於近年馬拉松世界紀錄漸為人所關注,而《Two Hours》算是為數不多的相關著作之餘,更難得地有中譯本。所以,身邊朋友即使沒有讀過,也可能會對此書多少有印象。
那麼,此刻重讀《Two Hours》有何意義?
#如何一路走來
首先,它讓我們了解到今天的「破二」,在當初如何一路走來。
據作者Ed Caesar在書末謝辭透露,他在2011至2014年間撰寫此書。書的主要篇幅,是以肯亞好手Geoffrey Mutai為主軸,描述2008-2013這幾年間世界頂尖馬拉松跑圈的競爭形勢。
廿年前,會跑馬拉松的人不乏,但他們對頂尖跑手表現甚至世界紀錄都興趣不大。直至2002年倫敦馬拉松經典一役過後,當時出戰初馬的Haile Gebreselassie雖然只得季軍,但他後來聲名鵲起,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運動員,才使世界對馬拉松的看法改變——大家不再只看誰勝出,還在意他跑出甚麼時間,並開始留意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兩小時內完賽。
Ed Caesar開始寫書時,馬拉松世界紀錄尚為Patrick Makau在2011年柏林馬拉松跑出的2:03:38。東非跑手統領長跑界,他們關注獎金之餘,也開始在意世界紀錄的問題。Ed Caesar看上Geoffrey Mutai,無疑是看上他當時的一腔孤憤——其實他已在2011年波士頓馬拉松跑出了2:03:02(至今仍是波馬場地紀錄)——但因為這是不獲認證的賽道,所以Geoffrey Mutai的成績只能視作「最佳成績」,而非「世界紀錄」。《Two Hours》以他為切入點,寫出來自非洲窮鄉僻壤的運動員,如何證明自己,如何企圖藉跑步改變命運。
#書中主角哪裡去了
第二,它道出了馬拉松界成王敗寇的殘酷。
《Two Hours》的後記,透露Geoffrey Mutai在2014年再度挑戰紐約馬拉松只能跑出2:13:44,僅得第六。在此之後,已搜不到幾多有關他的消息。甚至我在搜尋器打上他的名字,竟然彈出「did geoffrey mutai retire」(Geoffrey Mutai退役了嗎)的相關搜尋結果。
以一個肯亞人來說,Geoffrey Mutai名成利就,肯定算是成功;但以一個希望揚名立萬的長跑運動員來說,他難免有所遺憾。這位現年38歲的名將,不知看到僅比他年輕數載的Eliud Kipchoge成功破二創造歷史,會是怎樣的心情?
有點諷刺的是,Eliud Kipchoge在《Two Hours》幾乎連提也沒提過。只不過幾年光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請別天真地相信只憑一腔熱血
第三,它揭露了馬拉松在我們表面上所看到的熱血背後,也其實有很多未必看得到的現實考慮。
《Two Hours》的第八章談及禁藥問題。其中,作者寫Haile Gebreselassie曾經問他:「你認為來自富裕家庭的跑者,有辦法成功嗎?」
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明顯不過——當「跑得快」成為你生命裡唯一救贖的時候,你就自然會對每周二三百公里的跑量甘之如飴。「在肯亞,沒人是業餘跑步愛好者,你要嘛立志成為職業選手,要嘛另謀高就。」對肯亞人來說,跑步絕不會像我們這樣「為興趣」。
利之所在,Ed Caesar更花了好些篇幅來探討禁藥問題。其中一位匿名受訪肯亞跑手直言:「你以為光靠熱血去跑,就能跑出2:03嗎?」
相比起岩士唐在單車界的經典案例,頂尖跑手或許在禁藥使用上相對沒那麼「猖狂」,但也不宜天真到覺得所有頂尖馬拉松跑手可以置身事外。恰恰正在不久之前,名宿Alberto Salazar被美國反禁藥組織USADA禁教四年,Nike更隨即停止Oregon Project。所以此刻重讀《Two Hours》,絕對具警世意義。
#低頭跑步抬頭看路
曾經有人問過:「記得誰是第二個踏足月球的人嗎?」相信很少人會不用google就知道答案是Buzz Aldrin。
第一就是第一,Eliud Kipchoge成功破二之後,已經「上神檯」成為Neil Armstrong、Roger Bannister一類的殿堂級人馬。哪怕未來有另一位跑手終於成功在正式比賽破二,可能大家很有可能仍是偏向記得Eliud Kipchoge在維也納振臂高呼的一刻。
Ed Caesar在《Two Hours》出版之後,當然有持續關注破二的最新進展。這幾年間,他在Nike Breaking 2期間,「自我奉獻」與當年三位企圖破二的跑手跟操,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半馬可以跑進1:30,而期間的經歷,便成了網站的幾篇專題報導。最近的INEOS 1:59 Challenge,他事前事後分別在New Yorker各寫了一篇文章來評論。
所謂「低頭做事,抬頭看路」,世界頂尖跑手在拼命訓練之餘,其實也有必要思考自己的定位。就像INEOS 1:59 Challenge,pacemaker可以有四十多人,但Eliud Kipchoge畢竟只能有一個——然而,一眾pacemaker卻絕對不是沒有價值的存在。
美國名宿Bill Rodgers的金句「the marathon can humble you」(馬拉松令你謙卑)廣受傳誦。Ed Caesar在New Yorker的文章結尾這樣形容Eliud Kipchoge今次成就:
"On Saturday, Eliud Kipchoge humbled the marathon."
我們不必成為神,能見證神是如何一路走來,倒也不失是我們這代跑者的福氣。
#私人補給之讀書
⬇️完整圖文版請按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