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打造最適化物聯網平台
軟體思維 環環相扣
【作者: 王明德】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
物聯網被認為是繼PC、網際網路的第3波IT革命,不像前兩者,其影響雖大,但仍侷限在IT領域,物聯網應用則將大幅橫向應用至其他領域,不僅IT產業,不誇張的說,現在人類經濟體中的各種產業,都可被納入物聯網的應用領域,由此看來,物聯網的商機相當龐大,根據工研院IEK的日預估,物聯網3大商機健康照護、智能管理、智慧製造將在五年內爆發,2015年預估約529億美元(含硬體、軟體),到2020年將達1,33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0.3%,並帶動平台整合。
台灣是IT產業重鎮,不過向來以硬體製造為主,因此面對物聯網風潮,台灣業界也多從硬體思維出發,目前台灣產業的物聯網主要聚焦於底層的感測網路佈建,包括控制器、橋接器…等,由於台灣自動化廠商在此領域深耕已久,而上一層的軟體設計均為其客戶的技術專長,為避免搶食客戶利基,台灣自動化廠商在物聯網的產品布局通常都謹守界線,不會跨足軟體,因此台灣產業在物聯網的產業生態系統中,定位相當清楚。
物聯網架構依廠商、機構不同,解釋也各異,不過仍有基礎共識,一般多分為三層,包括感測、網路、應用,這三層架構中,都需要通訊網路與軟體串連、管理、運作該層次的硬體設備,而不管哪一層,目前市場上的物聯網軟體較具規模者都為外商,前者像是PTC(參數科技),後者則以NI(國家儀器)為主,這兩家公司都深耕物聯網已久,PTC的物聯網軟體包括開發套件、共工平台…等,NI除了該公司聞名業界的LabVIEW外,旗下的DIAdem平台也專為擷取資料管理所用。
PTC打造物聯網生態網
PTC在製造領域,向來以企業管理軟體產平台為該公司產品核心,包括PLM、CAD/CAM…等均是,由於物聯網也被視為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未來主流架構,因此PTC除了將該公司本身原有的軟體平台延伸、整合物聯網外,近年來也透過購併,強化該公司的布局。
PTC資深協理汪崇真表示,物聯網的涵蓋面龐大,包括底層的自動化嵌入式設備、網路系統、系統整合、資料儲存分析、垂直產業解決方案,單一廠商無法提供全部的軟硬體產品與服務,因此此一產業必須透過各領域夥伴的群策群力,方能提供使用者完善的解決方案。
然而物聯網過於寬廣的涵蓋面,使其不同領域的廠商在開發產品時,不易找到合適的匹配對象,即便找到,雙方的產品介面也需要一定的磨合調整,方能將產品上市,針對此一問題,汪崇真指出PTC旗下的ThingWorx平台,可滿足上述問題。
ThingWorx攜手Axeda
ThingWorx用意是打造完整的物聯網生態平台,物聯網架構中各層次的廠商均可登上此平台,透過此平台的開發工具研發產品,此一作法有兩個好處,一是廠商可在ThingWorx上直接瀏覽、搜尋到匹配的廠商,而由於各廠商的產品都是基於該平台所設計,因此在此平台搜尋到的合作廠商,雙方產品都可無縫相容,大幅縮短過去的介面調整時間,有助於產品快速上市,汪崇真表示,物聯網時代講求快速上市,在此要求下,產品的設計時間被大幅壓縮,ThingWorx的韌體具相當彈性,可協助廠商快速開發應用。
除了ThingWorx外,PTC也在2014年併購了另一家提供連接機器與雲端感應器解決方案的開發商Axeda,汪崇真指出Axeda擁有超過150家用戶,每天處理數千萬筆橫跨多個產業領域的資訊,多樣的合作夥伴中包含行動網路領導品牌、裝置製造商、系統整合商及企業系統分析業者,Axeda在現代架構上提供尖端物聯科技,協助收集處裡全球機械與感應器資料,Axeda軟體提供公司建立安全連網,並進行遠端監控、管理與服務各種連接儀器、感應器及裝置,汪崇真表示,Axeda的科技產品搭配已有的ThingWorx快速開發應用平台以及現有的服務生命週期管理(SLM)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解決方案產品,Axeda在物聯網連接與裝置管理的強項,結合ThingWorx快速開發應用工具,將可讓PTC的物聯科技架構更加豐富。
NI由工業物聯網著手
相對於PTC的作法,另一家以軟體聞名於業界的外商NI,則是透過自動化產線端的布局,強化該公司的物聯網軟體建構,NI行銷經理吳維翰指出,NI自動化領域以平台見長,硬體包括各種標準架構,如PXI、CompacrRIO…等,軟體則以LabVIEW為主,NI的平台初期以測試為主,後來逐漸將觸角延伸至設計端。
吳維翰指出,物聯網成型,現行的多數產業未來都將以此作為未來企業營運的主架構,現在也已有多種子架構出現,像是衣聯網、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其中工業物聯網與工業4.0、CPS等新世代智慧工廠概念相符,因此被視為物聯網子架構中將率先啟動者。
這幾年消費性產品從過去的少樣多量逐漸轉變為少量多樣、多量多樣等型態,而傳統的製造方式已無法因應此態勢,更據彈性的工業物聯網(IIOT),已然成為未來工廠的主流架構,與傳統的製造方式相較,工業物聯網更據彈性,面對多樣性產品生產時,可快速調整參數,符合訂單需求,設備之間也可相互連結溝通,達到智慧生產願景。
吳維翰指出,未來的工業物聯網,勢必會在各設備乃至於產品中,設置大量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所回傳的資訊,將累積為龐大的資訊,而這些數量極為龐大的「Big Data」,對企業主來說,,除可作為準確的策略分析外,也帶來相當棘手的資訊管理問題。
針對龐大的資料量,NI的DIAdem平台可迅速搜尋、載入、呈現、分析量測資料,再製作相關報表,DIAdem 是專為目前的測試環境所設計,可存取並處理多種客制格式的大量資料,且所產生的報表可提供有效資訊以利決策。
DIAdem化繁為簡
吳維翰指出,DIAdem可定義不同來源的資訊,再進行分析,他以汽車大廠Land Rover為例,該車廠導入自動化生產的時間相當早,也建置大量的感測器取得訊息,這些感測器每天所傳回的資料量高達500GB,由於數量遠超過處理平台負荷,因此每天只能分析其中10%左右的資訊,之後該車廠導入DIAdem,其處理的資料量大幅提昇至95%,出處理量大增,減少了過去因數據量不足而需反覆測試的時間,而DIAdem也可與NI的另一款資料擷取軟體InsightCM結合,打造出資料擷取、分析的完整平台。
作為物聯網軟體廠商,PTC與NI在架構中各有所長,彼此也有一定的合作關係,例如2015年的NI Weeks中,PTC就在展示出與NI合作的相關案例,這也證明物聯網與過去其他技術可一家獨大的態勢,與其他技術與架構相較,物聯網更講究分工,供應鏈中各廠商必須環環相扣緊密鏈接,方能打造出最適化物聯網系統。
資料來源:https://www.ctimes.com.tw/…/%E7%89%A9%E8…/17020816273F.s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nsightcm 在 拓墣產業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I InsightCM 與工業物聯網技術,降低產線營運與維護成本】
在感測器種類龐雜、量測速度要求提高、且有大量已啟用的設備存在的狀況下,巨量類比資料 (Big Analog Data) 的處理成為今日製造業的一大挑戰。
#工業物聯網 #IIoT #NI #國家儀器 #Insigh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