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四)
2018年的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比往年的日期早了一些,完全打亂了我的計畫。
我們醫院准許住院醫師作兩次的outside rotation (外院訓練),讓我們能夠拓展視野,學習不同地方的醫療生態。在外院訓練期間我們沒有幫到本院任何忙,院方還是照樣付我們薪水。我們可以選擇去全世界任何想去的醫院見習,也可以作義診、執行醫療任務。
我原本打著如意算盤到日本東京醫院見習,先練習日文問診能力再參加考試,一舉兩得。八月底收到考試時間時,心涼了一半。考試居然在我見習開始前那個周末!! (9/25開始見習,9/22考試…) 想哭都哭不出來 ☹
雖然我的城市有直達東京的飛機,但我決定先飛LA、待一個晚上再飛 Tokyo。第一是(自以為)省錢,第二是直達飛機要坐好久好痛苦。但事實證明根本沒有省到多少錢,還多花了一個晚上的旅館費。行李很多拖來拖去簡直累死我了。Delta 7從LA到羽田12個小時,超過一定時間我的腳就麻痺了根本沒差….下次我絕不作轉機這種麻煩事!! Delta的東西跟想像的一樣難吃,空姐很資深跟臭臉,但長途飛機最重要的是隔壁的乘客!! 尤其是我坐在左右夾攻的中間位置(B)。這次很幸運的兩邊都是善良好聊、身材適中的好人:東西掉了A會馬上幫忙撿,看我在找耳機C主動遞給我耳機說她有自備。
C是一位日本女生,她去LA找朋友只待三天就回日本。 她幾乎不會說英文,但人相當親切健談又溫柔。很巧的她是一個護士,她說看我在讀醫學書、從上飛機開始就想問我作哪行。C聊完後A也差不多起床了。他是一個越南裔美國人ABV ,藥學系六年剛畢業打算一個人去日本遊玩三個星期再開始找工作。A幾乎不會講日文也沒甚麼計畫,他說他要到處參加meetup認識一些當地人再打算(年輕真好!),想去日本的理由當然就是......動漫。最後五個小時我就這樣左邊聊一下右邊聊一下(狀態顯示: 完全讀不下書😫),有時候又充當他們之間的翻譯。聊天時間咻一下就過了。下飛機前我開玩笑地說我們三個人乾脆改飛去非洲當志工好了,一個醫師一個藥師一個護士,根本絕佳組合🙌
從羽田機場下機、轉運走出浦田站外面正下著大雨,我一人拿著行李全身溼透的到了APA,才發現這附近有三家APA hotel !!
屋漏偏逢連夜雨,考試看來不太妙。
星期三到五我都關在APA Hotel那”有效率” (aka 超小)的空間惡補日文。時而想念起美國偌大的旅館,時而瞻仰令人敬愛景仰的
(挪抬) Fumiko社長美麗的肖像(印在礦泉水上)。
考試在9/22~9/24(星期六到星期一)這三天共有六個場次,分上午場跟下午場,每個場次約30~40人。雖然每個人實際考試時間只有30幾分鐘,但卻要被關在裡面四、五個小時。絕大部分就只是在等待、等待再等待。考場裡滿滿的穿著黑西裝的厚生省工作人員,都快要比考生多了。明明就是周末還要來加班(還三連休…9/24是秋分の日的振替休日)、考試沒收報名費真的好佛心。工作人員分工很細,其中有一個人是專門拿廁所指示牌的!! (指”廁所往這裡走 👉” 為了拿這個牌子不能三連休,不知道她心中作何感想... ) 待機時間桌上除了『印刷』的書本之外,個人筆記跟其他東西都不能放。要舉手才能去旁邊喝水,尿尿也有人跟著。日本人龜毛名不噓傳。
我的場次日本人跟外國人一半一半。日本人大概就是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回來的,外國人的話是中國韓國台灣 (就所看的書籍推測)。衣著規定要標準醫院穿著加白袍,但有個中國考生居然穿牛仔褲!!! 我本來以為至少她會在上場前去廁所換掉…….看到她直接披上白袍的瞬間非常震撼!!! 厲害了我的國 ,無所畏懼的狼性😳 OSCE考試敢穿牛仔褲上場,還是在日本!!
考試有三關,一關是身體檢查 + 寫病歷,兩關是問診 + 問醫師身體檢查結果 + 寫病歷。其中跟美國跟台灣最不一樣(也是我最慘)的地方就是問醫師身體檢查的結果。每關裡有三人: 兩個醫師當考官,一個人員負責錄影。考官一個當病人,一個當你的醫師同事。當問完病人後要轉過頭去問醫師同事: "病人PE有甚麼finding? " 醫師同事會給你scleral icterus、rebound tenderness、hepatomegaly等等的日文答案。這樣的考法還蠻有創意的,主要是看你是否有辦法以日文跟同事溝通findings。但這一分半鐘頭腦非常容易當機。考試當下我才發現沒準備到心雜音的說法 lol 我問了考官心音檢查的結果,他劈哩啪啦說了一長串…..請他重複一遍後才發現原來是在講心雜音 (但還是聽不懂🤣)。問診(病人)那裏四分半鐘很短,有時病人自己話都沒講完就結束了(病人自動漸弱音結束XDD) .........三關裡面我表現最好的就是身體檢查了,PE果真不分國界啊,哈哈。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及格分數是60分,我自評表現在及格邊緣。老實說我真的不太知道他們的評分標準以及我的問診能力在他們眼裡到甚麼程度。後來我在日本醫院作rotation的時候提到考試的事,教授說研究顯示osce要10關以上才能看出考生程度,3關太短、誤差很大。(美國、台灣都是12關其實是研究的結果,還有台灣12關要有7關及格才及格也是研究結果。請看註解) Well…如果考試時間能拉長一點,我的確比較有把握可以及格。但我只能安慰自己過了最好,沒過就只是比較麻煩一點,加強自己的弱點明年再來一次就好,blah blah 不斷心理建設中….
註解: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s: A Critical Review": An early OSCE study suggested the need for 10 stations and 3–4 hours of testing to obtain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of 0.85–0.90. Other studies have found test lengths upward of 12 hours are required to yield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at the 0.7 or higher leve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ebound tenderness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醫師國考第一步: 日本語診療能力調查感想
如果真的要說,書面審查應該是第一步。日本文件審查很嚴格,所有文件都要翻成日文並經過民間公證人以及政府的雙重認證。我學歷是台灣的、工作在美國,因此兩邊都要認證。台灣的比較簡單,遵照前輩的指示即可。美國方面就沒人可以詢問,花了一段時間研究才搞定。價錢也高得嚇人,一份文件要150美金。總之現在知道美國流程是certified translation-> notary -> apostille。我是希望不要再用到啦,想到如果沒過要重考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日本報名又一定要本人親自飛去日本交件,這點真的很困擾啊….
我七月去霞關厚生省交件,八月底收到考試通知今年考試時間是9/22~9/24 ☹ 這個考試往年幾乎都是九月底到十月中舉行,今年不知道為什麼提早到9/22~9/24? 今年調查番號我聽到最多有到180號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到日本當醫師的人數增加,他們只能找有三連休的日子所以提早? 我在日本的rotation是9/25開始,本來想說至少可以先在醫院練練日文在上場,現在計畫完全泡湯,卻也只能順著變化走。9/22~9/24這三天共有六個場次,分上午場跟下午場,每個場次大概30~40人。雖然每個人真正的考試時間只有30幾分鐘,但會被關在裡面超過四、五個小時,絕大部分就只是在等待。就我的場次來看,感覺日本人跟外國人一半一半,日本人裡面大概不少都是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回來的,外國人的話就是中國韓國台灣 (就所看的書籍推測)。衣著就是一般標準醫院穿著加上白袍,但居然有個中國考生穿牛仔褲!!! 我本來以為她考試之前會去廁所換掉,看到她直接披上白袍的瞬間感到非常震撼!!! 厲害了我的國~~ OSCE考試穿牛仔褲上場~~
考場裡面厚生省的工作人員居然比考生還多,明明就是周末還要來加班也真的辛苦他們了,考試居然還沒有收報名費,好佛心~~ 他們分工真的很細,其中有一個工作人員是專門拿廁所的指示牌的!! 等待考試期間桌上除了『印刷』的書本之外,個人手寫的筆記跟水都不能放,要喝水都一定要舉手才能去旁邊喝。日本人龜毛名不噓傳。
考試有三關,一關是身體檢查 + 寫病歷,兩關是問診 + 問醫師身體檢查結果 + 寫病歷。其中跟美國跟台灣最不一樣也是我死的最慘的地方就是問醫師身體檢查的結果。每關裡面都有三個人,兩個人是考官,一個是工作人員負責錄影。考官一個當病人,一個當你的醫師同事。當你問完病人之後你要轉過頭去問你的醫師同事這位病人的PE有甚麼findings,主要是考你會不會念PE的專有名詞,譬如scleral icterus、rebound tenderness、hepatomegaly等等的日文怎麼講。這樣的考法還蠻有創意的,但這一分半裡面真的很容易當機不知道要問甚麼,自己作PE寫出來簡單多了。因此我覺得這三關裡面我表現最好的是身體檢查。問診(病人)那裏四分半鐘真的很短,病人他自己話都沒講完就結束了 XDD
日本給外國人的OSCE及格分在2015年從50分提高到60分,我覺得我這次的表現大概在及格邊緣,所以無論通過或是沒通過我都不會意外。後來我在日本醫院作rotation的時候提到我考OSCE的事情,教授跟我說研究顯示osce要10關以上才能看出考生程度(因此美國台灣都是12關其實是研究的結果,還有台灣12關要有7關及格才算及格也是研究結果。請看註解。) 3關太短是看不出考生真正程度的(誤差大),叫我即使沒過也不用放在心上。Well…如果考試時間能拉長一點,我的確是有把握可以及格。能講的時間越久考官應該會發現我的日文雖然不完美,但是是可以在日本醫院跟病人同事溝通的程度。不過我的想法是過了最好,沒過就只是比較麻煩一點,加強自己的弱點明年再來一次就好,反正我不急著用這張執照 (本來以為如果OSCE沒考過就只能參加預備試驗,後來才知道只要重新報名就算砍掉重練XD跟台灣一樣可以考到過的意思lol這點美國還是真的很嚴格,只要fail一次就會大大不利match….) 總之將這次的考試經驗分享給大家,如果11月收到的結果有及格再來跟大家報告好消息囉! 😊 沒有的話就請等到明年再給大家好消息 XDDD
註:引用期刊文章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s: A Critical Review": An early OSCE study suggested the need for 10 stations and 3–4 hours of testing to obtain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of 0.85–0.90. Other studies have found test lengths upward of 12 hours are required to yield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at the 0.7 or higher level.
rebound tenderness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rebound tenderness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rebound tenderness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rebound tenderness 在 Rebound Tenderness and Blumberg's Sign - Healthline 的相關結果
Rebound tenderness refers to pain or discomfort after pressing on your abdomen. Doctors use it to help diagnose peritonitis or rule out other conditions. ... <看更多>
rebound tenderness 在 Rebound tenderness 才是正確的寫法@ 急診小醫師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Rebounding pain 不是正式的英文. 基本上只出現在台灣醫師的病歷寫作Rebound tenderness 才是正式的寫法. 關於腹痛的理學檢查發現可以參考Mayo Clinic 的文章. ... <看更多>
rebound tenderness 在 Blumberg sign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Blumberg's sign (also referred to as rebound tenderness or the Shyotkin-Blumberg sign) is a clinical sign in which there is pain upon removal of pressu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