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如何養生,才不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北京人(遠古人類)生活在五十萬年前,當時生活環境艱鉅困難,大約只能活到14歲。青銅器時期(四千年前)的人,平均壽命只有18歲,而在古羅馬時代(約距今三千年以前的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為23~25歲。在18世紀中期(1750年),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19世紀中期(1850年),人的平均壽命約為42歲。1950年代,男性的平均壽命為51歲,女性為54歲。之後,隨著食物產量供應的增加、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衛生資源的擴增,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21世紀初,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80歲以上。預估到21世紀末,人的平均壽命有可能達100歲。但「百歲人生」只侷限在經濟水準富裕的地區,而在非洲的貧窮國家,人口平均壽命目前還是只有40歲左右, 這說明經濟水準與壽命的關係很密切。
自古以來,大眾都追求長壽,因此,「百歲人生」似乎是文明與科技共同創造的結晶,但是否能帶給大眾歡樂,則未可知!
台灣失智與失能的人口數
2016年,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26萬人,預估2041年將增加到67萬人左右。而人口老化快速,疾病年輕化,導致台灣的失能人口愈來愈多,在2016年已經高達77萬人,預估2021年將達87萬人。中風與失智是造成殘障失能的兩大主因。
平均壽命愈長,失智與失能的機會愈高,需要別人照顧的狀況愈多,也就是增加家庭與社會的負擔,若是如此,百歲的平均壽命不一定是社會之福。
活得久,就快樂嗎?
長壽又無病,再加上和樂的家庭、與孝順的子孫,是人人稱羨的優雅長者,但有多少人能享有這種福分?年紀大、若又罹患重病,活著很痛苦,卻又無法解脫,這樣的「百歲人生」,有意義嗎?有些年長者,連下床的能力都沒有,雖然活著,其實只是折磨!
老年人要自強、自救
老年人要懂得如何養生、保養自己,才不會造成家人及社會的負擔。年長者必須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及自由行動活動的身體,重點是:日常生活(吃飯、上廁所、洗澡、簡單的活動及運動…等)不需要依賴他人,以及腦部認知功能正常。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於中壯年時期就要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將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還可以降低疾病的罹患率。
世界衛生組織1992年所公佈的資料指出:個人的壽命與健康狀況,60%取決於自己的飲食與生活型態,15%取決於遺傳因素,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如:酷暑或嚴寒)。
每日規律的快走可以增強體能
年長者不適合過於激烈的運動,每日規律的快走(每秒走2步,持續40-60分鐘)對年長者是最好的建議。「快走」對許多器官系統都有幫助,不但可以控制體重,還可以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預防癌症、預防骨質疏鬆、減少膝關節的退化與酸痛、保持美好的身材…….等。
多用腦、運動與喝咖啡可以預防失智
多用腦、多唱歌,尤其是學習唱新的歌曲、學習彈奏樂器、學習跳土風舞、記帳等,都可以強化腦部的功能,預防失智。盡量少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腦部幾乎停止運作,降低了對腦部的刺激,容易引起腦部的退化,加速失智的發生。去電影院看早場的電影,順便喝一杯黑咖啡,是最佳的推薦,可以達到「多用腦、運動與喝咖啡」的多重效益,早場的電影人不會太壅擠,空氣品質也比較好。
執著而持續的「耐力性」運動(每次至少持續40-60分鐘以上的運動),好處相當多,已知的科學證據如下:(1)可以抗老化,讓DNA保持年輕,延長細胞的壽命(刊登於2016年7月的科學進步期刊Science Advances-e1600031);(2)可以減緩認知衰退,降低失智的機率(刊登於2016年2月的細胞新陳代謝期刊Cell metabolism 2016; 24: 332–340);(3)減少肥胖的發生,調整體內脂肪的分布。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科學的研究發現,肥胖會使大腦白質提早萎縮退化,中年肥胖的人,大腦年齡比無肥胖者老10歲,研究成果刊登於2016年7月的「老化神經生物學期刊(Neurobiology of Aging)」。
「壓力」增加會導致腦部神經細胞損傷,「老化」會增加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堆積在腦部,形成斑塊,因此,「壓力」與「老化」都會使認知功能變差。而大腦的一種酵素-NMNAT2,可以保護腦部神經細胞免於受壓力增加所造成的損傷,也可以減少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堆積在腦部的斑塊,對大腦的認知功能很重要。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夠促進大腦的酵素NMNAT2的製造,因此可以防止大腦認知功能退化與失智,此研究成果刊登於2017年3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2017. DOI:10.1038/srep43846)。每天1-2杯咖啡(黑咖啡)是可以接受的,不加糖,不加奶精,若有需要,無糖豆漿是比較好的選擇。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217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cience metabolism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老鼠實驗發現 #肌酸 是減少睡眠壓力的方法之一,且可增加腦部磷酸肌酸的儲存量(phosphocreatine)
➡️抵抗長時間清醒中的精神不濟
但對於人類睡眠品質的影響,目前還未知。
⚠️睡太少會損害健康和運動表現,
但有很多證明顯示肌酸可以增加健康和運動表現。
所以也有研究顯示補充肌酸有助於預防睡眠不足所造成的有害結果😴
例如:影響的情緒、反應時間、平衡感和運動技巧。
👨🏻🔬其中有研究特別指出,每天補充400毫克L-甘胺酸(L-glycine)可以在壓力大時仍提高睡眠品質,
縮短淺眠期,提高睡眠效率,與視交叉上核有關(可調控生理作息激素),減少白天的嗜睡感和疲勞感。
參考資料:
Bianco, A., Mammina, C., Paoli, A., Bellafiore, M., Battaglia, G., Caramazza, G., ... & Jemni, M. (2011).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i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depts: knowledge, dietary behavior and practice in Palermo, Ital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8(1), 1-6.
Bannai, M., Kawai, N., Ono, K., Nakahara, K., & Murakami, N. (2012). The effects of glycine on subjective daytime performance in partially sleep-restricted healthy volunteers. Frontiers in neurology, 3, 61.
Kreider, R. B., Kalman, D. S., Antonio, J., Ziegenfuss, T. N., Wildman, R., Collins, R., ... & Lopez, H. L. (2017).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in exercise, sport, and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14(1), 1-18.
Psychopharmacology, 185(1), 93-103.
Panda, S. (2016). Circadian physiology of metabolism. Science, 354(6315), 1008-1015.
Yamadera, W., Inagawa, K., Chiba, S., Bannai, M., Takahashi, M., & Nakayama, K. (2007). Glycine ingestion improves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in human volunteers, correlating with polysomnographic changes.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 5(2), 126-131.
Zlebnik, N. E., Brimijoin, S., Gao, Y., Saykao, A. T., Parks, R. J., & Carroll, M. E. (2014). Long-term reduction of cocaine self-administration in rats treated with adenoviral vector-delivered cocaine hydrolase: evidence for enzymatic activit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9(6), 1538-1546.
#個人運動飲食安排有疑問者建議請先洽詢運動營養師
—
#輪班 #護理師 #竹科 #空姐 #醫院 #sleep #睡眠 #工程師
#增肌減脂 #飲食顧問服務 #營養講座 #胰島素 #運動營養
#促進運動表現飲食顧問服務 #減重 #減肥 #競技運動營養師 #營養品顧問 #拼pin小教室
#北市大運科所 #SportsNutrition #SportsDietitian #SportsScience
#FatLoss #MuscleGain #Performance
#Inbody570 #統一陽光豆漿 #全家健康志向
science metabolism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上次討論到輪班者的最佳作息建議,(忘記的人趕快往前滑)
🔔補充提醒!
很多夜班的人會在夜班時間吃零食,
但在夜間飲食可能會影響消化和代謝,並且影響生理時鐘😵
加上半夜輪班的飲食品質普遍比日班的人差,尤其很少吃水果和蔬菜(不方便準備)
➡️所以如果真的要吃,盡量選加工較少的天然食品、微量營養素豐富、容易飽且好消化的食物。
參考資料:
Grosch, W. (1998). Flavour of coffee. A review. Food/Nahrung, 42(06), 344-350.
Ker, K., Edwards, P. J., Felix, L. M., Blackhall, K., & Roberts, I. (2010). Caffe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and errors in shift worke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5).
Panda, S. (2016). Circadian physiology of metabolism. Science, 354(6315), 1008-1015.
#個人運動飲食安排有疑問者建議請先洽詢運動營養師
—
#輪班 #護理師 #竹科 #空姐 #醫院 #naturefood #零食 #工程師
#增肌減脂 #飲食顧問服務 #營養講座 #胰島素 #運動營養
#促進運動表現飲食顧問服務 #減重 #減肥 #競技運動營養師 #營養品顧問 #拼pin小教室
#北市大運科所 #SportsNutrition #SportsDietitian #SportsScience
#FatLoss #MuscleGain #Performance
#Inbody570 #統一陽光豆漿 #全家健康志向
science metabolism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cience metabolism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cience metabolism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cience metabolism 在 Metabolism changes with age, just not when you might think 的相關結果
But a new study suggests your metabolism, the rate at which you burn calories, ... The findings appear in the journal Science. ... <看更多>
science metabolism 在 Metabolism peaks at age one and tanks after 60, study finds 的相關結果
Middle-aged spread cannot be blamed on a waning metabolism, ...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Science, found four phases of metabolic ... ... <看更多>
science metabolism 在 Burn, baby, burn: the new science of metabolism - The Guardian 的相關結果
Why is this?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answer lies in the workings of our metabolism, the complex set of chemical reactions in our cell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