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UCA」的世界中累積財富】
累積財富需要時間、精力和專注,在新一集的《威~連你也Podcast了!》,聽聽威廉分享他如何看待這些有錢人都在做的事
🎧>>https://bit.ly/3fJS82s
📓配合閱讀
以下文字節錄自時報出版《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小改變累積大財富》一書:
在VUCA的世界中累積財富
「現今高速多變的世界依然在加速。」
如果你今天要投資,那麼你就是在一個非常不穩定和高速的世界中進行投資。我們是住在VUCA的環境裡,意謂著你可以預期到:
• 波動(Volatility)
• 易變(Uncertainty)
• 複雜(Complexity)
• 不明確(Ambiguity)
現在市場的波動性非常高,漲跌迅速,有時候就在幾秒內:
• 2016年10月,英鎊兌美元在兩分鐘內就貶值了6%以上。
• 2017年6月,比特幣之後的最大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eum)在幾分鐘內,價格就從三百多美元掉到十美分之低。
• 早在2015年1月,瑞士法郎兌歐元在幾秒鐘之內就漲了40%。
• 2013年,新加坡交易所的股價在幾分鐘內暴跌高達87%。
我們可以忽略現實,但它並不會就此消失。財務成功的祕訣在於,辨識出現實中不健全的警訊,在犯錯前三思而後行。
認清自己的決定以何為基準
累積財富所牽涉到的決定可能高達數百個。為了確保自己的銀行餘額可以持續增加,你所做的決定都要基於事實與真相,跳脫面子、情緒和主觀意見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思考和行動會受到可預測的認知偏誤所影響。在選擇要把時間、金錢與信任揮霍在何處時,下列是我們要避免的錯誤:
•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你在情緒上變得過於投入,以至於你失去理性,無法接受事情根本行不通。
• 選擇性感知(Selective Perception):你過度聚焦在特定的細節,導致你遺漏掉完整的事實。不妨去觀看YouTube上著名的「籃球和大猩猩」(basketball and gorilla)影片。在比賽進行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發覺一隻大猩猩走過了球場。
• 定錨偏誤(Anchoring Bias):過度依賴最先接觸到的資訊、意見或事實很危險,這會導致你忽略後來出現的新資訊。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你只會看到與自己想法一致的數據,因為它們可以歸納出你想要的答案。
留意有這些偏見的存在,並觀察它們如何影響你。尤其是跟金錢有關的決定,忽略這些現實會使你無法致富。
#BeautiMode #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 #Podcast #威連你也podcast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mbiguity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柳俊江 Lauyea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成因亦十分廣泛。心理學家Kahnemen及Frederick (2002 ... 的評價
- 關於ambiguity心理學 在 可愛的wug到底是什麼? | 淺談心理語言學 - YouTube 的評價
ambiguity心理學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的語言演變
社會動盪、全球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身為讀者與消費者的我們在面臨不斷湧入的資訊時,必須意識到那些在宣傳(propaganda)中刻意含糊其詞(intentional ambiguity)的情況日益加劇。
在政治場域裡,我們看到「雙言巧語」(doublespeak)正在增加,這種語言刻意掩蓋、扭曲或顛倒語意。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於其名著《1984》中以「新語」(Newspeak)和「雙重思想」(doublethink)說明此一詞彙。 新語雖遵循著英文語法,但詞彙量卻不斷減少,原本複雜而完整的詞意不斷被簡化為既定觀點的詞語(loaded words)。社群網站的興起,助長了媒體與政治人物對「雙言巧語」的使用。例如,在政治語境中,先制的空中打擊(preemptive airstrikes)可被稱為「降溫策略」(de-escalation tactics),以為和平鋪路。又比如,有些針對特定種族的集中營(internment camps)被稱為教育與訓練中心(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s)。
歐威爾還創造了「雙重思想」一詞,意指受試者被迫接受兩種自相矛盾的信念是正確的。該意識形態的三個核心教義為——「戰爭即和平」(war is peace)、「自由即奴役」(freedom is slavery)以及「無知即力量」(ignorance is strength)。這些教條是否讓你聯想到世上那些極權政府(totalitarian regimes)的宣傳?
由於嚴厲的審查制度,以及相關法規的懲處機制,人們不斷發明新的詞彙來躲避演算法的審查,並以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 speech act)來表達自身觀點。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諧音詞 (homophone) 就是——「河蟹」。「河蟹」是對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和諧社會」倡議的一種嘲諷。該倡議試圖打壓異議,而「河蟹」的語音則近於「和諧」。起初,網民嘲諷政府的審查員藉由刪除貼文來「和諧」網路上的異議人士。最終,「被和諧」一詞遂演變為「被河蟹」,以規避政府的審查,並被許多中國的網路社群廣泛使用。
如今,以此類方式來規避審查 (evade censorship) 已變得更為普遍。按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兼科普作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Arthur Pinker)於2008年所指出者,間接言語行為係指人們未明確表達自身觀點,反而將其意圖隱藏在字面意義之下。在間接言語行為的脈絡中,唯有說話者才能確定其意涵(individual knowledge),而他人則須依靠前後文來仔細推敲。但若單就字面意思 (literal meaning) 來看,每個人都能輕易地理解該詞意涵(mutual knowledge)。例如,在極權政府治下,於網路上公開批評政府對公衛危機的處理不當,將引來相關法律的制裁,因為可能會被人舉報。但也可藉由讚揚「政府的行動非常有效,連死者都要感謝政府的辛勤付出」來間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這種誇張的說法顯然與事實不符,但只有說話者知曉個中意涵,而他人只能自行揣測,這為說話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隨著審查制度的擴大,間接言語行為亦將蓬勃發展,以滿足自由交流與表達自身觀點的需求。
身為網路公民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對宣傳中那些試圖掩蓋並扭曲真相的語言,保持警覺;持續創造新的表達方式,來規避那些箝制思想與言論自由的審查;提醒自己進行批判性思考,以辨識邏輯謬誤並做出明智的決定。
參考資料:
Huaxia. (2019, August 16). Full Tex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Xinjiang. Retrieved July 04, 2020, from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8/16/c_138313359.htm
McManus, D. (2020, January 05). Column: Trump's Orwellian doublespeak on Iran. Retrieved July 04, 2020, from https://www.latimes.com/politics/story/2020-01-05/column-trumps-orwellian-double-speak-on-iran
Minin-White, D. (2017). Political Speech, Doublespeak,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In American Education.
Monitor, I. (2018, June 21).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a Weapon: How China's Netizens Fight Censorship. Retrieved July 04, 2020, from https://medium.com/berkman-klein-center/the-chinese-language-as-a-weapon-how-chinas-netizens-fight-censorship-8389516ed1a6
Orwell, George (2008). 1984. Penguin Books Ltd. ISBN 978-0-14-103614-4.
Pinker, S., Nowak, M. A., & Lee, J. J. (2008). The logic of indirect speec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5(3), 833-838.
圖片出處:https://www.tumblr.com/tagged/ingsoc
★★★★★★★★★★★★
什麼是模糊性(ambiguity),為什麼學生需要它?
https://bit.ly/31I6B9T
ambiguity心理學 在 柳俊江 Lauyea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未 Fact Check」、「希望炒車」⋯謠言滿天飛的日子,除非把握真憑實據,否則隨便湊合附和,實在有點不負責任。
為甚麼謠言會傳播?社會心理學家曾經提出過:
R (Rumor) ≈ i (importance) × a (ambiguity)
[Psychology of Rumor, Allport and Postman (1947)]
意思是謠言的力度,是其背後的重要性乘以模糊度。注意,不是「加」,是「乘」(Multiply)。重要性和模糊度任何一個元素的增長,都足以令謠言的力度倍數加強。
先講模糊。政府各部門已經用力澄清,「沒有在執法中出現死亡個案」,本應一點不含糊。過往做傳媒的經驗,人命傷亡數字,以官方公佈為依歸,從來是可信,市民也少有異議。為甚麼2019年的今天,政府(尤其是警方)的公佈,其公信力如此低下?引用裁判法院檢控主任協會主席黃華芬的公開信一段:「Please advise the police on this important matter of honesty and reliability af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Hong Kong.」除了司法制度,市民的信任何嘗不是首當其衝,被毀於一旦?當記者鏡頭外的恐慌不能靠政府釐清,市民自然置身於迷霧裡。
至於重要性,由6月開始,整個社會無意間在散播一種恐怖:「不知道第一條人命在甚麼時候犧牲。」植根於每一個人心中,其一是出人命對事態走向的影響,其二是關顧自身和親友的安全。隨著警察武力的瘋狂升級,以及更多在暗角的行徑,例如新屋嶺懷疑虐犯、警黑合作、武警混入疑雲,種種表象無不是走向市民心底恐𢣷的實現。到太子封站,秘而不宣,直接引爆各種謠言,這是必然的後果。
事情還沒完沒了,因為對一般市民而言,「寧可信其有」,口耳相傳危機意識,不論是否有事實根據,起碼可作「善意提醒」,又或「尋求真相」之出發點,這是群眾心理走向使然。然後,更多的「證據」出現,很多的自殺和浮屍,因為心理上的自我實現傾向,相信政府隱瞞真相的人,自然認定是「政府陰謀」。雖然邏輯地說,我們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是正常數字在大眾關注下產生了放大效應,又或是悲情城市引爆更多不幸自殺個案(參考數字,2017年共有916宗自殺,2003年有1264宗,自殺數字明顯和社會氣氛和經濟相關)。不過,似乎再難以有權威去說服任何人。
廢話了這麼多,不是說要去否定,或去認定某一面推崇的「真相」,我也難以掌握任何真憑實據。坦白說,在這個氛圍裡,我也難去信任任何一個官方證詞,情緒十分困擾。冷靜下來,想指出的是,這種不信任的發酵,十分有可能是下一個引爆社會事件升級的近因,各方不能不察。而反過來有心利用謠言,製造事件的任何人,也應該三思可能帶來的後果。
很多人謂政府需有「大智慧」去解決問題。我肯定地說,「大誠信」來得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ambiguity心理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mbiguity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mbiguity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mbiguity心理學 在 可愛的wug到底是什麼? | 淺談心理語言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語言學#Wug # 心理 語言學#linguistics #吉祥物#實驗#Psycholinguistics可愛的Wug為何會出現在 心理 語言學實驗裡?看完影片就知道了! ... <看更多>
ambiguity心理學 在 成因亦十分廣泛。心理學家Kahnemen及Frederick (2002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心理學的角度,這種情況稱為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Haselton, ... 不明確性效應(ambiguity effect)是指人傾向避開資訊不足或風險不明確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