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舉國外實例,#在國內也超實用,#現在學起來,#暑假立刻用得到。
帶孩子到自助旅行,歐美商店關得早,有些城市晚上不那麼安全,或即使在日本,一天走 8 小時上萬步也累了,晚上常七八點以後就在旅館裡休息,離睡覺還有點時間,其實我們可以有些跟孩子共同的活動,協助他們對這次旅行經驗探索更多。
以下分享的,都是我們實際正在做的,給各位朋友參考。
▌景點商店的入門書共讀
每個觀光景點的最後,往往都是禮品店,這是店家最後一次能從你身上榨出現金的機會,自然都會使出渾身解數。 不管在日本、美國、歐洲,都常可以見到店家擺放跟景點相關的入門書,像我在廣島買過的 Hiroshima’s Revival,或這次到英國免費參觀國會上下議院辯論後,在國會商店看到的 Politics for Beginners,都蠻適合親子共讀。
你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英文程度,選擇適當的繪本或圖文書。只要孩子有興趣,就沒問題。
像是我們買回來後,才發現即使 Politics for Beginners 這本書畫得很可愛簡單,但政治學的詞彙孩子懂得不多,有點難。像是:The Communist Manifesto、restorative justice、deterrence,但反正我們是做身教的,自己懂的就分享,不懂的就當他們的面搜尋,一字一句一起讀懂也不錯。
實務上的作法,是請姐姐念英文一段,詢問不懂的單字,寫好後,自行翻譯全段中文,確定理解,不懂的概念再一起討論一下。而弟弟則是負責對話的部分(英文相對比較簡單)。整篇讀完後,有任何跟時事或過去經驗相關的,都開放討論。
然後請小朋友去背單字,之後讓他們自己互相考。因為旅行大人也容易累,盡量讓自己的協助,保留在最重要的核心,能讓孩子彼此互相補強的,就讓他們去燃燒青春的能量吧 XD
目前我們是一天一個主題,由孩子自己選(這很重要),不用一個小時就能講完。已經共讀過的主題包括:共產主義、監獄的意義、如何有效討論、政治辯論……等。
▌一起討論今天去過的地方
協助孩子回想今天去了哪裡,以及他最有印象的是什麼。小孩的回答往往會讓人吐血,像是去了幾個博物館,但他們最開心的是搭雙層巴士坐到最前面!先不要急著生氣,這是認識自己孩子的好時機,贊同他的體驗後,我們再繼續聊些知識與心得,他們也才更願意說。
問問他們對每個城市不同的感受,看到不同文化、人種、料理風格時的評論,也是蠻有意思的。
▌寫部落格
寫部落格是個不錯的思考與輸出訓練,不過這習慣必須從在家裡就開始培養才行,要在國外這種不管是軟硬體都不習慣的地方,不太可能作為開頭。
小孩很有趣,很多不願意跟爸媽說的事情,可能因為緊張,可能怕說不好,用了部落格這樣的媒材,隨時可以修改文字,還可以自由搭配照片,我們會聽到很多他們心中的聲音,那些用口說都聽不到的細節。
像是我升小三的兒子,真的很喜歡參觀英國上下議院的意外行程,也很期待 Politics for Beginners 的共讀。
「離開的時候,在國會的禮品店,兒子對 Usborne 的 Politics for Beginners 的童書有興趣,就順道帶回家了。」(我的臉書發文)
「When we were home, Dad taught my sister and I about politics. This time we talked about how to argue and not being so rude and there are six tips but I can just tell you one tip. I hope you enjoy!」(兒子的部落格)
而在展場帶著孩子看 Tate Modern 的策展說明,我充當一下翻譯兼講解,孩子也真的有聽進去。
「肖魯在北京的中國前衛藝術展中,搭好展品後,偷偷帶了手槍進去打了彈孔的作品。不過因為黨沒允許這事,導致整個展全被關了。四個月後,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雖然不直接相關,但這作品被認為是反中共政府的抗議圖騰。」(我的臉書發文)
「She created a telephone booth with Chinese words on it, because she is China people, when the gallery was created, she took a gun inside the gallery and shot a hole on the glass. Then the gallery is soon clos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ut after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 people think her work is an icon of anti-government protest. Because it means China people went protest, and they shot a hole, and the telephone booth is the government, and I think I agree.」(女兒的部落格)
🚩 讓 3C 成為好工具,而非玩具。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3c/
▌寫日記
手寫日記也是一個很好的輸出方法,不要太期待孩子寫出驚天動地的心得,尤其媒材的速度,會限制思考的廣度。流水帳式的記錄細節,是他們觀察跟接觸這個世界,並嘗試使用手寫做線性輸出的必經過程。
肯寫就要謝天謝地了,別嫌啊!XD
可能因為兩個孩子最近都在讀「葛瑞的囧日記」全系列,除了寫部落格外,他們還主動說自己要寫日記!我覺得未來出版把葛瑞這套書印成很像真的在寫日記的形式,對孩子有很神奇的寫作鼓勵作用。弟弟的甚至還是中英雙語的版本。
▌思考明天要去那邊玩
旅程的最後幾天,重點跑完了之後,可以把大人規劃時所使用的筆記,或旅遊小書,給他們自己翻,看看他們對那個景點有興趣,帶著他們閱讀,並思考交通、門票、開放時間、行程規劃等資訊,讓他們從「想去」,變成「懂得如何去」,然後「真的去」。詳細的作法,也可以參考我去年寫的文章。
今年我們小朋友又長大了一些,除了交通跟使用 Google 地圖已經熟悉,今年連點餐、結帳、管錢,都是升國一的姐姐處理。很多櫃臺人員看到是個小妹妹負責管錢,能拿出適當的硬幣,湊好數目讓對方能找整數,或者點餐時清楚的說明,都感到經驗,也給他很多鼓勵。
總結:串接孩子的生存能力與知識素養
既然都難得出來了,景點參觀之外,若能輔以延伸閱讀、討論、思考、輸出,會讓單次的旅行經驗,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最大化。以上的分享,都是我們實際在做,可行性被多次確認,孩子也因此學到很多的,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出遊前的必修教養課程,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自助旅行,晚上無聊時,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
➤ http://bit.ly/31V8qxo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整個暑假僅有這班,開放報名。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架部落格,一點都不難。名額倒數
🔹 6/14(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Christina靠右邊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artha's Vineyar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tha%27s_Vineyard FAQ: Q: How old are you? A: 24 Q: Where are you from? A: Half American Half T...
argue with中文 在 強尼金口筆譯教學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英文 ▌
過去三個月疫情延燒,防疫概念股興起,國內外生醫公司抬頭,重新成為股市焦點,相關產業百家爭鳴,我到底要跟還是不跟?一起看看華爾街日報的說法:
As drug companies race to discover treatments for the new coronavirus, big investment firms are placing cautious bets on likely winners.
製藥公司競相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方法,大型投資公司則對押注可能的贏家保持態度謹慎。
Yet, successful efforts that could help millions—or even billions—of people, might not result in big profits for shareholders, the investors argue.
不過,這些投資者認為,有望造福數百萬乃至數十億人的成功藥物研發,可能不會給股東帶來巨額利潤。
1.firm 公司,商號
2.place bets on 押注
Among the issues investors are struggling with: Can Covid-19 treatments help those sick while also protecting individuals against the virus, or will that require different drugs? Will vaccines render treatments less necessary? Will governments allow companies to charge high enough prices to generate sizable profits?
投資者面臨的問題包括:新冠治療藥物能否既幫助患者又幫助個人防護,還是說達到這兩個目的需要不同藥物?疫苗會不會降低治療藥物的必要性?政府會不會允許企業把價格定在足夠高的水準以產生可觀的利潤?
3.vaccine 疫苗
4.render 造成;使...變成
Some investors are focusing on treatments that may help those who are sick but also can prevent people from getting the virus, a larger potential market.
有的投資者將重點放在既有可能幫助治療患者、也可防止人們感染病毒的療法,後者是更大的潛在市場。
-
原來,藥物研發成功之後,不僅藥物本身的品質,政府的管制與介入、醫療市場的供需情況等各方面因素都會影響藥廠能否獲利,也難怪即便瑞德西韋(remdisivir)經實驗證實有其療效,許多投資客仍不看好吉利德製藥(Gilead)未來走向。
更多國際趨勢,繼續鎖定強尼金粉專,
一邊了解產業,
一邊學新聞英文。
國際新聞我都看風傳媒:https://events.storm.mg/member/JIWSJ/
(APP、網頁版都好用)
用強尼的推薦碼 JIWSJ,
一天一粒茶葉蛋的價格,
成為你耐心獲利的關鍵,
投資自己,絕對不能猶豫
-
英文報導|Gregory Zuckerma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中文翻譯|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
整理撰文|有事旁編喬 @強尼金口筆譯教學日記
-
#翻譯日常 #翻譯 #筆譯 #口譯 #自由譯者 #自由業 #英文 #中文 #英中新聞筆譯 #新聞英文 #國際新聞 #新聞編譯 #風傳媒
argue with中文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事的後續和一些思辯
謝謝大家喜歡紐時廣告案幕後的故事
https://reurl.cc/O1VgoX
這幾天想了很多,有些心得
要關心時政,但不要政治化
Be political, not politicized.
聽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 談到「紐時其實親中」這集 (我是普通虔誠的百靈果教徒),Kylie 跟 Ken 講的很好,提醒我別忘批判思考
紐約時報可說是偏左派媒體,提倡進步價值,逢「川」必反,會拿中國議題打川普。這次疫情的報導卻不太質疑中國政府的數字,這點的確讓人疑惑
但或許紐時親不親中不是重點,我聽到他們主要強調的重點是,努力很好,但可以更好,而且應該用目的決定手段,而不是一廂情願,一頭熱
小有參與 #TaiwanCanHelp 紐時廣告案的我
聽到 Kylie 有對核心團隊提出建議
我覺得很不錯!
畢竟這次最大的感慨是
#會批評的人很多但會批改的人很少
他們在節目中提出了幾項讓錢可以「更有效」達成國際傳播效益的方式,例如投到 The Daily Show 或者美國(甚至世界)最多人聽的 Podcast 節目
我覺得是不錯的討論和批改,謝謝你們!
(其實我最近開始每天在讀的華爾街日報也是不錯的廣告選擇,讀者很多共和黨高收入族群)
雖然我不是廣告案發起人,但我想,創發、創造、創業,這些創字輩的,都需要 #被討厭的勇氣 也需要更多批判思考(轉頭看我自己創的公司就叫做 創譯語言顧問......)
秉持的不該是躲避批評,或者是說「沒有參與的人,吵什麼吵」或者「不要理他們」、「他們羨慕嫉妒啦」之類的噤聲、自我安慰
而是一邊站穩腳步,肯定好的,一邊自我檢討不好的,讓每一個下一次都可以更好!
(內心當然很希望有個程式可以篩選出最有智慧的意見,找出交集,產生最佳作法行動方針就是了,但就是還沒有這種東西)
這成長的心態不就跟口譯學習的道理一樣嗎?
要面對自己的不足,不斷打碎再練,又不能忘記肯定自己,否則無法繼續下去
——
有興趣跟我學口譯的人就自己去找吧,這篇就不業配線上課程了。
——
曾經,我一心覺得,只要好好鑽研翻譯,提升自己的造詣,不就好了嗎?何必「碰」政治和經濟?
後來理解:不管在什麼領域,都可以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但你其實不怎麼關心大環境。那是獨善其身和兼善天下理念的差異。
於是我轉變想法:關心政治不叫「碰政治」,因為政治的事就是人的事
而英文,是我們跟這個世界互動的好工具,所以不要躲避政治英文和經濟英文(學口譯一定要學啊,還有政治中文和經濟中文,永難忘記 20 幾歲才第一次讀經濟日報,覺得這不是中文)
但,人不要政治化。
——
評論家 Sonny Bunch 這兩段話很有智慧,一起來讀 political 和 politicized 的差異
Political:不必為了擁護捍衛自己的政治立場而感到羞愧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living a political life. That is, a life in which politics is one of your interests or your job, something you follow and keep track of and educate yourself on and argue about. The arena of politics is important; political decisions have consequences; and passionately arguing for your preferred political outcomes is nothing to be ashamed of.
the arena of politics 政治的競技場
Politicized:政治立場不合者,勢不兩立
A politicized life is a different beast, however. It treats politics as a zero sum game or a form of total warfare in which the other side must be obliterated. It alters every aspect of your being: where you shop; what you watch on TV; what sort of music you listen to; who you associate with. If you’re not with the politicized being, you’re against him—and if you’re against him, he is well within his rights to ruin you personally and economically. You, the political other, are a leper to be shunned, lest your thoughtcrimes infect the rest of society.
zero sum game 非輸即贏的零和遊戲
total warfare 全面戰事
obliterate 消滅
leper 痲瘋病患
thoughtcrime 思想犯罪
是不是很值得反思?
所以我說
要關心時政,但不要政治化
Be political, not politicized.
——
這也是自由最可貴的地方。
——
也許你常接觸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經濟學人
但不常接觸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如果想換個角度思考、看世界,學英文
不妨加入我的每日讀報學英文計畫
留言 Be political, not politicized.
就私訊你限時限量優惠
#沒有作息可言的
浩爾
argue with中文 在 Christina靠右邊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artha's Vineyar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tha%27s_Vineyard
FAQ:
Q: How old are you? A: 24
Q: Where are you from? A: Half American Half Taiwanese (currently in USA)
Q: My major? A: Graduated with BA in Film
問:你幾歲?答:二十四,準備幹大事
問:你來自哪裡?答:台灣美國混血寶寶
問:你畢業的系?答:電影學士學位
argue with中文 在 Christina靠右邊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們覺得弟弟去哪了? 歡迎在下面留言!
Where do you think Raymond went? Leave a comment below!
很多人留言想知道本家診所:
👉Boston Family Dental
https://goo.gl/maps/vgtTGB4WsJvjr4ry5
FAQ:
Q: How old are you? A: 24
Q: Where are you from? A: Half American Half Taiwanese (currently in USA)
Q: My major? A: Graduated with BA in Film
問:你幾歲?答:二十四,準備幹大事
問:你來自哪裡?答:台灣美國混血寶寶
問:你畢業的系?答:電影學士學位
argue with中文 在 Christina靠右邊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pecial thanks to Tim Mo for his appearance.
Tim mo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ttimothymo/
FAQ:
Q: How old are you? A: 24
Q: Where are you from? A: Half American Half Taiwanese (currently in USA)
Q: My major? A: Graduated with BA in Film
問:你幾歲?答:二十四,準備幹大事
問:你來自哪裡?答:台灣美國混血寶寶
問:你畢業的系?答:電影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