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心血來潮有個諗法:「不如請大家分享嘅自己想睇但又無時間睇嘅書。」
點解咁做?一來,係因為我想更深入咁認識呢度嘅朋友。二來,我亦想借呢個機會,擴闊下自己嘅眼界。
最終,我執咗十七本書;其中十三本係 Patreon 會員提名,另外有四本係我自己嘅推介。希望 2021 嘅上半年,可以寫起晒以下呢十七本書嘅精讀掫要同評論,同 Patreon 嘅會員分享。
加入 Room 101 by 利世民
https://www.patreon.com/join/LeeSimon/checkout?rid=6507958
=== 我 是 分 隔 線 = = =
【#1|Benoit Mandelbrot, The (MIs)Behavior of Markets 】 點解市場咁唔穩定,不可測?當一個系統裡面有好多互為因果嘅關係,其實好自然就係唔穩定同不可測。知道咗喇,咁又點呢?相信大家最想知嘅答案係:「假如明知市場嘅特點,又可以點樣征服市場?最低限度,點樣先至唔會轟烈陣亡?」最後,雖然多數人見到呢個題目都會諗到財經金融,但其實一理通,百理明,任何社會現象背後嘅演變軌跡,亦大同小異。
【#2 |Timothy Brook, Great State: China and the World 】 呢本書嘅重點係:「目前我哋見到嘅中國,其實延伸自被蒙古征服之後所建立嘅大國家結構(Great State)。」書裡面十三個單元,可以單獨去睇,但串埋一齊,又有個更大嘅故事。最重要係,歷史書,睇落好似講過去,但作者好多時都係講緊目前;當然,更值得大家推敲嘅,係究竟從作者所鋪陳嘅歷史,究竟 Great State 嘅未來又會點。
【#3 |Steven Pinker,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 雖然我哋成日都覺得,兩次世界大戰好暴力,死好多人;有啲社會,好似美國,槍械泛濫,日日都有人死。但實際上,今時今日嘅世界,人與人之間嘅暴力,少過以前好多。人類文明嘅定義,就係唔再講打打殺殺,係咪?但點解會有呢個現象呢?如果話人性本來就係殘酷惡毒,又係乜嘢原因令人嘅獸性受到壓抑呢?又或者,過去幾十年來相對嘅非暴力,其實只係異數?
【#4 | Neil Postman,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 呢本書最初出版係 1985年,當時最主流嘅娛樂係睇電視。但到今時今日仍然有人話,呢本書嘅講法一樣可以用來分析 social media 。當一個觀念可以貫穿唔同嘅時空,佢就符合經典呢個定義。究竟 The medium is the metaphor 呢句說話,係乜嘢意思?假如話電視係「公仔箱」,咁手機又應該係乜嘢呢?
【#5 | Ray Dalio, Principles, Life and Work 】 Ray Dalio 搵好多錢,好叻,我最初留意佢,亦都係因為 Bridgewater Associates 旗下基金曾經跑贏大市。不過,如果因為佢搵好多錢就睇佢寫嘅嘢,就好容易失望,因為我唔相信成功可以複製。好多年前,Principles 仍然係一份可以免費 download 嘅 pdf,我都已經搞過讀書會討論分享。Ray Dalio 係個有諗法嘅人,佢亦都好落力去宣揚佢相信嘅價值觀。Principles 裡面所描繪嘅做人態度,我形容係「極端理性主義」;究竟咁理性嘅人,係咪好不近人情呢?當然,我咁講得,就梗係覺得唔係喇!我甚至乎覺得,極端理性主義,先係真正嘅大情大性。
【#6 | Simon Sebag Montefiore, Jerusalem: The Biography 】 話說有種心理病叫「耶路撒冷症候群」(Jerusalem Syndrome),去到耶路撒冷嘅人,會忽然感覺到聖靈嘅感召,做出一啲好怪異嘅行為。但生活響耶路撒冷嘅人,又會點呢?呢本書嘅作者野心好大,用一個地方嘅人同事,去刻劃三大宗教三千年嘅歷史。其實,過去我一直有個疑惑:明明地球咁大,大把地方嘅條件好過耶路撒冷,點解幾千年來,呢班人究竟係爭緊啲乜嘢?
【#7 | Eric Hobsbawm, Fractured Time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20th Century 】 因為想從一個馬克斯主義者嘅角度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嘅歷史,所以其實我一直都想開始讀 Hobsbawm 嘅著作。既然有朋友提名呢本書,就不如由呢本開始喇。
【#8 | Michael Sandel,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 好多人鍾意 Michael Sandel ;佢嘅 Justice 同 What Money Can’t Buy 我都有認真去讀。坦白講,我認為 Sandel 叻在將知識普及,但就唔算得有咩個人又或者創新嘅構想。不過,就算係唱「別人的歌」,只要唱得好都值得欣賞嘅。Meritocracy,粗粗地咁可以解做「有能者居之」究竟 Sandel 會點樣去反對?
【#9 | Robert Greene, The 48 Laws of Power 】 Greene 嘅書,我淨係睇過佢寫嘅 Mastery。如果無記錯,當時應該係睇完 Malcolm Galdwell 嘅 Outliers 之後,順手睇埋。我對 Greene 嘅評價係:「一個好識得將唔同嘅故事炒埋一碟上枱嘅作者。」
【#10 | David Benatar, 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The Harm of Coming into Existence 】 呢個提名好特別;雖然我只係好簡略咁睇過些少背景資料,但直覺已經話我知,呢本書個種離經叛道嘅程度,係 handle with care 嘅級數。
【#11 | Niall Ferguson, The Square and the Tower: Networks and Power from the Freemasons to Facebook】 呢本書其實都係我自己嘅書單上面好耐;我想睇呢本書係因為佢嘅主題係 Network (The Square) vs Hierarchy (The Tower) 。但令我有少少猶豫嘅係呢本書有少少標題黨;我都幾肯定,有人以為本書係講 Freemasons 同 Facebook 嘅秘聞就衝咗去買。
【#12 | Matthew Walker,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 】 提名呢本書嘅朋友,問我有冇話一定要咩範圍。其實我近年嘅興趣都好雜;好似之前 James Nestor 嘅 Breath ,我唔單止有睇,做埋實驗㗎。
【#13 | Jane Mayers, The Dark Side: The Inside Story of How the War on Terror Turned Into a War on American Ideals】
【#14 | Jane Mayers, Dark Mone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Billionaire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Radical Right 】 呢兩本書,The Dark Side 係講 911 後嘅美國,Dark Money 係講 Obama 年代共和黨嘅分裂同變異。一睇就知,作者好唔鍾意共和黨;但我又睇吓,究竟呢個本書可以有幾咁深入,有幾多大家未聽過嘅秘聞。
【#15 | Kate Fox, 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r 】 似乎係本輕鬆小品;既然呢期咁多香港朋友都諗住去英國,又或者已經身在英倫,寫呢本書嘅推介,應該有市場啩。
【#16 |Kevin Kelly, What Technology Wants 】Kevin Kelly 我嘅形容係「奇男子」「先知」;先知,其實都係早過你知,但佢就早過我哋知一啲好重要嘅嘢。例如早在 2008 年佢就提出,話有 1000 個真正 fans 就可以做一個專業嘅 creator;呢個講法,比起依家大行其道嘅 passion economy,早咗十年。但我認為 Kevin Kelly 嘅真正代表作,係呢本 What Technology Wants。Kevin Kelly 對科技嘅發展,好樂觀;就算終有一日,機器嘅智能,將會做到甚至超越人類,但咁又點?汽車快過人類,咁你係咪打跛雙腳吖?工具嘅存在,被動咁睇係解決問題,但主動咁睇係去增加我哋嘅可能性。Kevin Kelly 用嘅例子係:如果莫扎特出生早一百年,當時冇鋼琴,咁佢仲係唔係咁偉大?雖然呢本書係十年前嘅作品,但先知嘅預言,就梗係要攤一陣先至可以公道咁評論,係咪?
【#17 |Garry Kasparov, Deep Thinking: Where Machine Intelligence Ends and Human Creativity Begins 】今季壓軸係 Kasparov 講返佢象棋事業高山低谷嘅自傳。雖然呢本書唔少篇幅講佢對 Deep Blue 嘅對弈。但就算你唔識,又或者唔鍾意捉棋,都不得不配佩 Kasparov 嘅 insight:「既然人類遲早都會輸比電腦;我寧願做歷史上第一個輸畀電腦嘅世界冠軍。」當然,輸咗棋之後,佢一定好多反省,但佢嘅結論係唔應該抗拒電腦,反而係要諗點樣用電腦令人腦嘅功能更強大。Kasparov 都有講到 Singularity,但佢比 Kevin Kelly 更樂觀;唔好忘意,Kasparov 曾經當住全世界面,畀電腦活生生咁蹂躪,連佢都話人工智能是個好東西,或者我哋都應該趁早了解其實呢個係一個咩心態。
biography意思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城邦讀書花園 X 徐薇英文】EP3
✨✨✨徐薇的英文小教室✨✨✨
【-bio-】介紹
傳記biography
原來這單字有個字根-bio-意思是指「生命」
把人的一生寫下來、畫出來的東西就是傳記囉!
大家一起動動腦
自己來記錄自己的一生圖表,會是甚麼意思呢?
「autobiography」
auto(自己)+ biography
快來聽聽徐薇老師超強的字首字尾字根解說
讓你秒懂、秒會、秒背!
📌『徐薇影音教學書』完整介紹 https://bit.ly/35Th29u
本套書三冊 共計385段14小時專業教學影片
掃讀QRcode立即播放徐薇老師的影音介紹
4000個進階延伸單字手到擒來💪
鍛鍊英文真功夫,「拼」出英語真實力
📌購買書籍請走:
📕《徐薇影音教學書-英文字首字尾大全》:http://bit.ly/35HeBH0
📕《徐薇影音教學書-英文字根大全(上)》:http://bit.ly/34sVEHQ
📕《徐薇影音教學書-英文字根大全(下)》:http://bit.ly/2L1yoJ5
biography意思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周專欄:傳記巡禮(上)
其實這篇應該叫做「亡魂再訪錄」,不過「傳記巡禮」意思比較明白,聽來也較順耳。也不是因為時近清明節,覺得是時候往書架上掃掃墓,拜拜精神上的先人。只是早前談過傳記小說,順便想聊聊傳記這種文類。如果嫌墓地的比喻不吉利,也可以把書房想像成古希臘的萬神殿,或者倫敦的西敏寺。(英國聖公會也真是夠開明的,連提倡演化論的達爾文都容納其中,而無神論科學家霍金也即將進駐。)
當然,墓碑也有很多種。有一種是屬於作者自己的,也即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墓碑,有些人只有一塊,有些可以累積到一整列,端看作品的多少。也有一種墓碑,是他人給自己立的,上面記載了主人翁的一生事迹,那就是傳記。值得作傳記的,自然都是在某專屬範疇裏有重要貢獻的人物。傳記作者雖然也是作者,但角色卻是卑微的,很少人會記得他們的存在。也許我應該趁此機會給這些默默的作者留名。
我很佩服傳記作者,除了因為傳記其實非常難寫,也因為他們為另一個人所願意付出的心血──一部好傳記的大部分榮光,都歸於傳記的主角,而不是作者自己。所以,我相信寫傳記的人,一定對所寫的對象充滿敬意、欣賞,甚至是愛。但是,作為歷史學家的一種,傳記作者又要保持距離,在資料繁多的時候進行篩選,在資料不足的時候小心推敲,防止自己的熱情影響了傳記的客觀公正。當然,傳記所寫的是人,寫傳記的也是人,傾向和偏見在所難免。這也是讀傳記的時候心裏有數的事情。
我花了點時間把家裏收藏的傳記類作品找出來,結果竟然也有二十幾本。因為傳記的基本特徵就是篇幅長,所以堆滿桌子上的厚重磚頭,很可能是一個普通讀者十年時光的閱讀量。我不是個恆常的傳記讀者,但多年來斷斷續續地為了一時的興趣,原來也買了好些。看着這些書中巨人圍在一起,感覺就像跟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們聚首一堂,心頭不禁有點溫馨,又有點感慨。
這些朋友當中最老的一位,應該是梵谷莫屬了。梵谷傳記我有兩本,一本是《Lust for Life》,作者是Irving Stone,另一本是《Van Gogh: A Life》,作者是Philip Callow。《Lust for Life》出版於一九三四年,可以說是梵谷傳記中的經典。畫家在很多人心目中迹近瘋狂的藝術家形象,應該是由這本書而來的。嚴格地說,這是一本傳記小說,寫法完全是虛構式的,裏面滿是對話和戲劇化的場景。但是,大家一直把它當作真實傳記去讀。這本書的中譯本《梵谷傳》,譯者是余光中先生,可見它的著名程度。不過,要講扎實,應該是後面這本更可信賴。當年二十來歲的我是個梵谷迷,為他的畫和他的個人形象深深地着魔。以這兩本傳記為參考,我作了人生的第一次遠行,隻身飛往歐洲朝聖,拜訪了梵谷生活過的幾個主要地方,親睹了梵谷繪畫過的經典場景。最後一站本來打算往畫家臨終的奧維掃墓,卻臨時打消了念頭,我至今也想不通為什麼。
另一個年輕時代的故人,是普魯斯特。我在港大比較文學系念碩士的時候,論文題目寫的就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的最經典傳記,應是George Painter於一九五九年出版的《Marcel Proust: A Biography》。我當年看的是圖書館借回來的版本。買到手而且留到現在的,是一九九零年Ronald Hayman的《Proust》。哪本較好現在已經說不出來了。人到中年,想重讀年輕時代的至愛普魯斯特,特別是二零零零年後全新譯出的英文版《In Search of Lost Time》,但卻一直因為工程浩大而拖延。早幾年看到千禧後的新傳記《Marcel Proust: A Life》,長達九百頁的一本大書,作者是法國文學學者William C. Carter,又忍不住買了,但坦白說是一直擱在書架上。看來我還要等一段日子,才能跟普魯斯特再續前緣了。
另一部買而未看的傳記,是歌德的《Goethe: The Poet and the Age》第一、二冊,作者是劍橋德國文學學者Nicholas Boyle。據說這也是一部傳記經典,除了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還得到許多當代作家的大力讚賞。兩冊共一千八百頁,還有一直在預告中的第三冊,拖了十幾年還沒有出來,真是等到頸都長。我十年前寫《學習年代》,有過一段「歌德時期」,這部傳記自然是必然之選。可是,我的「歌德時期」已經過去,傳記卻還未看,現在感覺就有點尷尬了。
至於當代作家的傳記,我看得不多,其中之一是意大利小說家普里摩.李維。我之前讀過李維的半自傳小說《元素週期表》和納粹集中營倖存者證言《Survival in Auschwitz》,對他的生平略有所知,但對於他六十七歲墮樓而死,依然覺得是個謎團。《Primo Levi》的作者Ian Thomas相信李維是自殺的,原因是終身困擾着他的罪疚感(「為什麼那麼多人死去而自己倖存?」)。他指出李維晚年有憂鬱徵狀,家族裏也有自殺的個案。不過,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認為他沒可能在經歷奧斯威辛之後四十年才自盡,真正的原因是頭暈而失足。
相似的問題也出現在梵谷的傳記中。梵谷在鄉間的麥田裏吞槍自殺,經過傳記作者的傳播,歷來也是公認的說法。但是,去年的動畫電影《情謎梵谷》(Loving Vincent)卻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畫家是誤中不良少年的槍彈,但因為慈悲心而不說出真相。死因的鑑定,似乎是傳記作者的一大任務,而且往往傾向於相信戲劇化的版本。當然,這也提供了翻案的空間,給後人繼續去寫傳記了。
biography意思 在 [ 易混淆字] autobiography... - Ronnie's English Cafe 3分鐘英文 ... 的推薦與評價
[ 易混淆字] autobiography vs. biography vs. memoir 說明: autobiography 意思是「自傳」; biography 及memoirs(常用複數),則都是指「傳記」 ... ... <看更多>
biography意思 在 Re: [問題] 一題填空請教- 看板GR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hermo409 (超級喜歡郭嚴文)》之銘言:
: The biography clearly shows that Taiwan, contemptuous as he may have been
: of the acquisitiv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 was always ____ money.
: careless with
: ravenous for
: unimpressed by
: insightful about
: disdainful toward
機經文化害人不淺!其實很多學生對機經文化的正當性早有質疑,只是這
股聲音被數間相關既得利益的補習班給刻意「冷處理」了;請各位參閱托
福版近期的文章,stanleypi 和 aezx 版友都已勇敢地發聲,直指這嚴重
的弊端-各位,是時候了!
thermo,我是 Dean 老師,雖然最近較忙,但今天上線看到您的問題,發
覺「機經文化害人匪淺」,誤導學生甚深,故趕緊指出以下幾點立刻幫您
解惑(上色、趣味的補充等等之後再抽空修文):
1. 答案是 "ravenous for",不是 "unimpressed by"
2. "contemptuous as ... he lived" 形容的絕對是「人」,不是
"Taiwan"
其實光看代名詞用 "he" 就知道 "Taiwan"(地名)不可能是 "X was
always ravenous for money" 這個子句的主詞;從 "biography" 和
「形近字的 typo」去想,題目一定是把有名的 Mark "Twain" 打錯成
"Taiwan" 了。
另外,"contemptuous as ... he lived" 是作為副詞的從屬子句,修
飾 "Twain was always ravenous for money" 這個獨立子句-我刻意
不說「主要子句」,好幫助各位看出,上述兩個子句終究還是一起被
"that" 引導,整個句子的主要子句/結構其實只是 "The biography
clearly shows sth"。"contemptuous ..." 這個從屬子句的擺放位置
顯然是「插在」 "Twain" 與 "was always ravenous for money" 之
間,所以題目在 "lived" 後面少放了一個逗號;同時,各位也看到題
目把 "lived" 打錯成 "live"-馬克‧吐溫已去世多年(1910 年掛
點),自當是 "the acquisitiv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d' "。
官方的-甚至更該強調「合法的」-題目「不可能有這麼誇張的錯
誤」(Twain 打錯、lived 寫錯、缺逗號、最後答案又錯),所以上
面才說「機經文化害人匪淺」。
"contemptuous as ... he lived" 的句構是我們高中就學過的「as
(連接詞)當『雖然』解」的用法,所以 "that" 後面改寫成白話就
是:
"Although he may have been contemptuous of the acquisitiv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d, Twain was always ravenous for
money."
對照:
"Contemptuous as he may have been of the acquisitiv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d, Twain was always ravenous for money."
後者因為 as 的特別用法而倒裝的關係,顯得有文言的(literary)
的美感。
● 同樣的句構舉例:
Much as I love you, I won't let you have these last two
bottles of Heineken.
請各位複習 Jennifer Aniston 這支經典的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i4ZvPCDoE
3. 題目原文出自 "The Atlantic"(美國很有深度的文化月刊)2003 年
11 月號,Christopher Hitchens 針對 Fred Kaplan 寫的馬克‧吐
溫傳記所撰的書評
果然是 Mark Twain!原句如下:
"Contemptuous as he may have been of the Gilded Age and the
acquisitive society, Twain was ever ravenous for money, and
his acumen was almost inversely proportionate to his
ambition."
書評網址:
https://goo.gl/i7n8bY
● 答案不該是 "unimpressed by" 的理據
如果答案是 "unimpressed by",題目應當寫成(以下只是舉例)
"Always contemptuous of the acquisitiv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d, Twain was utterly unimpressed by money."
才比較合理。
● 答案是 "ravenous for" 的額外理據
"as"(即 "although")指示一個重要的轉折,所以空格要和「雖然馬
克‧吐溫很可能對自己所處社會的汲汲營營感到輕蔑」這個資訊相對,
那麼「但他自己對金錢卻也總是非常貪奪」便是很棒的後聯。
我在 Roger Wigglesworth 寫的 John Israel Montefiore 傳記中有
讀到以下的句子可以讓各位對照以助理解之透徹:
"Montefiore had learned to speak Maori, although he was
contemptuous of Maori customs and habits."
註:毛利族(the Maori)是紐西蘭有名的原住民,跟「沉睡的小五郎」應該
沒有關係…
: 答案是 unimpressed by
: 意思我可以理解 但是這段文章我試著去拆解結構 但是沒有什麼結論
: 尤其是,contemptuous as 這邊我不太確定他是用來形容誰..
: 感謝> <
P.S. thermo,我也「超級喜歡」「郭嚴文」!
--
Teacher Dean
https://www.facebook.com/Verbal.Imagery.37
https://effulgence.pixnet.net/blog
英語標準考試專家
the dean of English standardized tests
字彙意象學創始者
the originator of, the demiurge behind, the Verbal Imagery theory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29.1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E/M.1469735495.A.14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