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先強調,這篇文章並沒有針對特定人,如果不小心剛好有符合哥內文的狀況,純屬巧合~
一直都有想要德訂自己喜歡的配備,卻又遲遲因為價格條件而猶豫不前的準車友,哥再解釋一次,德訂車的價格不可能比買現車更優惠,因為德訂車簽約時不會寫價格;有些車友會要求業代先把價格條件具體寫清楚,業代如果願意,那就是用拼(賭)的........實際上德訂車變數很多,包括配備跟價格都有可能會變,例如碰到跨年式的車型,以今年來說,某些車型3月以後就是2018年式、某些車型則是4月以後、某些車型則是5月以後、某些車型則是7月以後、某些車型則是8月以後為2018年式就有可能會調整配備及牌價........另外總代理汎德總公司本身2-4個月就會針對部分車型的配備作調整,這些訊息未必都會提前公佈(目前已確定是到11月生產的配備),而且車型不同,配備調整也不同,如果德訂車,正好碰到這些配備調整,當然成交條件就一定會變,所以德訂車簽約時契約價格條件寫的再清楚,碰到這些狀況,仍然都一樣是要由客戶多付錢,甚至如果是對客戶有利的狀況,業代會不會退還價差給客戶,也都要仰賴業代的誠信........例如哥文章有提到,像17年3月份生產的小改款420i包括F32 F33 F36 LCI,德國原廠要求須強制選配609/BMW智能衛星導航系統 + 7S9/智慧互聯駕駛,優惠加價5萬元【再強調一次,只有17年3月份生產才有】,這個訊息應該是4-5月才公佈......但如果是1月份就德訂3月生產的車主,當時若有訂609智能衛星導航系統原本德訂的價格是12萬6, 7S9智慧互聯駕駛是4萬4,一共17萬........如果業代夠誠信,應該是退回價差轉成已付款項給客戶,但如果不退呢?因為客戶德訂契約既然已經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依照法律規定,其實業代在法律上也沒有任何違約或違法的情事........而且如果簽約之後,履約過程若是對客戶有利就不照契約履行,對客戶不利就按照原本契約履行,那也說不過去........所以,哥才會說,德訂車,完全仰賴的就是業代的誠信...........如果哥上面講的內容,看的不是很懂,那結論其實也還是哥一直強調的,要德訂,就得有心理準備,之後交車那個月買現車的車主通常會有更多的折價幅度.........而如果還是決定要德訂,又看不大懂哥上面說的內容,就更應該要找有誠信的業代德訂車,因為之後萬一真的出現我上面說的狀況,到時懂了,也來不及.......或是乾脆就放棄德訂而改買現車,不然簽約之後如果有問題再來問哥,哥也幫不上忙~
**德訂相關文章請按此,內有其他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Wu01/posts/1715719135328209
剛好有網友問哥,哥這次換個方式解釋,有關於買BMW的方式,主要分為買現車(新車停在公司或是台中港保稅倉庫內),或是德訂期貨車(下面附上兩張車友曾在網路公開分享的德訂及現車訂單,如果當事人不願意,請私訊哥移除)。
買現車的方式就跟我們一般在買東西一樣,先談價格跟條件,談OK確定了再簽約購車。但因為現車的標準配備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如果希望要加購一些標配以外其他的配備例如Comfort Access免鑰匙系統或是HUD抬頭顯示等等,又不想要在台灣由外面廠商加裝【臺灣BMW原廠服務廠基本上不會也不能幫客戶加裝配備,所以必須由外面廠商處理】,那就勢必要採取“德訂”,也就是要另外訂車,業代會給客戶看一堆選配的LIST,車主先跟業代討論好要加選哪些配備之後簽約,業代用電腦把客戶的客製化訂單key進去電腦,再等個幾天確認訂單預計安排何時上生產線,確認之後先把選配項目的金額付清,至於車價本身則等到客戶德訂的車出廠,船運抵達台灣之後,再來談成交價......因為這等於是跟原廠BMW打造一部專屬於客戶的車,故稱之為"德訂",除了德國生產的車型之外,也包括三系列Sedan(F30)以及X3.X4.X5.X6等美國生產的車型......其他德訂的細節可以參考。
**德訂簡述【雖是簡述,但還是打了很多字】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Wu01/posts/1678825342350922
。
德訂等車的時間較久: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Wu01/posts/1651268055106651
。
關於德訂價格的說明,可以參考這一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
。
很多初次想要入主BMW的準車友都會問,就成交價的部分,德訂車在簽約時,業代大都會在德訂單成交價寫:“以到港時為準”等等的文字,通常先不會談折價,要等客戶的車出廠之後船運抵達台灣時,再來談成交價......這樣簡單來說,就是先簽約但卻不寫價格,等車到了才談價格,那豈不任由業代宰割嗎?(因為契約已經簽了),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盲點,而這也是為什麼哥會一直強調,在台灣買BMW最重要的就是業代【國外買BMW就比較不會如此】,因為從簽約付訂一直到客戶的車出廠運抵台中港的這一段時間,如果碰到車價調漲或調降,就是依車子到港時的價格為準;還有促銷活動也是以到港時為準,假設簽約時有贈乙式險,等車子到港時沒有就沒有;相同道理,現在沒活動,車到港時若有活動也能適用~
。
假設現在德訂一部車,如果排得進1月生產,那最快就是3月船運抵達臺灣,但3月會有什麼銷售方案?牌價或是銷售底價會不會變動,目前包括業代在內都沒有人清楚,所以才必須在價格欄寫:“以到港時為準”等等的文字~至於很多客戶都會希望業代先把折價直接寫在訂單上,那舉個例子,假設今天(12月)業代德訂時寫了個“依到港時公告底價再折10萬元”,結果明年3月車到的時候,總代理當月份有促銷加贈乙式險,那業代照契約走,就必須送乙式險......但是如果今天簽約德訂,業代具體寫明折10萬元,結果3月車到可以領牌交車時,總代理促銷送乙式險,那按契約白紙黑字,客戶就吃虧.....另外價格如果跌價,客戶一樣吃虧;所以先寫折價並不表示就一定對客戶有利.....當然很多人會想說把契約文字寫成對客戶有利的方式,但其實業代若有心的話,契約再怎麼寫,仍然可以事後再想辦法處理......不少車友已經有在德訂車這一塊吃過虧,所以還是一句老話,找對業代才是王道,有誠信的業代絕不會因為客戶不懂、不了解,就趁火打劫、趁虛而入,大賺黑心錢;而是只賺應該賺的,對客戶應有的權益也會很照顧~
。
簡單來說,因為BMW是每個月由總代理公佈促銷方案及銷售底價,不會提前發佈,例如明年1月的促銷方案,現在也只能預測,大部分的業代絕對不會冒險預測一月份會/不會有促銷,以免到時發生糾紛更麻煩......但也有很多業代為了業績,亂講一通、價格亂報一通,有業代報神單價讓客戶先簽約之後再用其他理由更改的,也有業代告訴客戶,德訂就是定價,不折價的......總歸一句話就是先讓客戶把合約簽一簽,之後有狀況就再說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BMW計算業代及各地區公司的業績,必須等客戶訂的車“領牌”,而不是看簽約(因為簽約可能會退訂);但是德訂車至少要等3個月之後車才會運到台灣,還要再經過驗車之後才能領牌,所以德訂車對當月的業績沒有立即幫助,以致於很多業代一聽到客戶是要德訂車,積極一點的業代還會想辦法說服客戶買現車;若是消極一點或是態度比較差的業代,要嘛就是價格不鬆口、再不然甚至於就不想接德訂客戶~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5&t=3801942&p=5
另外最下面附一張截圖是台南車友問的,也是同樣的情形~
http://attach.mobile01.com/pm/201507/1848951-143745591709
如果有人說德訂可以跟買現車折價差不多,其實很困難,除了要找對業代之外,也要碰運氣......試想,德訂車是先簽約然後付清選配的費用,等車到台灣再談成交價,無論談的如何,都不能退訂;反觀買現車,車價談不攏當然就不買,哪一種方式會比較貴?當然是德訂貴,怎麼可能會比買現車便宜?
當然,如果想要德訂的配備是台灣加裝昂貴【例如M套件裡的M款空力套件】的配備、或是無從加裝的配備像是主動式停車輔助系統、Comfort Access免鑰匙啟動系統等等,如果確定非要這些配備不可,那當然還是德訂車划算,因為臺灣不見得有廠商能夠加裝原廠配備(主動式停車輔助系統即無法加裝),就算在台灣可以透過廠商加裝(例如HUD),也可能會影響保固,如果因為便宜而買現車,之後再在台灣想辦法改裝,花的錢跟要負擔的風險很大,倒不如乾脆德訂直接在生產線上裝配完成~
。
其實德訂並不是不好,只是變數比較多,如果很在意談價格的方式、折價、交車時間的話,就不要考慮德訂。
。
德訂車的流程大概是簽約後付訂金→選配價格先付清→等車→車到→談價格→匯款→領牌→交車
。
所以德訂之後,車子頂多只能查到何時出廠,但何時裝船?在哪一個船班?何時開船?何時會抵達台灣?通通未知數,台灣這邊沒有人可以確實的掌握,頂多只能掌握到船班的動向,但實際上到底有哪些車在汽車船上?很難查......正因為等新車的時間太長,車主跟客戶大部分都會等到不耐煩,認為業代故意拖時間或是太過被動,但實際上BMW業代跟公司的業績要看”領牌”,所以業代跟公司絕對更希望客戶的車能夠越快抵達台灣以便能趕緊掛牌算入業績,絕對不會藉故拖延。
。
結論:
德訂一般來說價格會比買現車還貴,但對於新上市、或是原本折價空間就比較小的車型來說,德訂就很適合,例如3系列5系列的Touring(原廠代號分別是F31、F11)、2AT以及雙門車型、X3、X4、X6這些車型,因為現車折價本來就少,總代理也幾乎不促銷加贈乙式險之類的活動,那德訂跟買現車的成交價估計可能只差幾萬元,若是再考慮到德訂的配備是現車沒有也買不到的,例如真皮跑車座椅台灣一定買不到...就算願意從國外eBay買回來,也會因為重量太重導致運費驚人而不划算,另外其他像是HUD、免鑰匙系統等等,國內要改裝的話要先透過店家網路或是其他管道,從美國或中國訂零件(台灣BMW不會幫忙訂),而且施工上技術困難度高,稍有不慎拆壞內裝就要進廠出保固.....像上述這幾款車,德訂就值得考慮,而且德訂車可以加選很多台灣買不到的配備,如果一台車自己開超過五年,爽度就超過那一兩萬的價值了~
「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的推薦目錄: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Re: [新聞] 首批交車竟是抵臺半年庫存車!?一場沒-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2022年式X3小改款內裝/外觀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bmwx3改款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 汽車維修保養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BMW最新文章 - Mobile01 汽車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CAR Video 汽車視界- 臺北市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Super Snow Show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問題] X3/GLA二代/繼續等GLC二代抉擇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問題] X3/GLA二代/繼續等GLC二代抉擇- car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情報] 2022年式BMW X3/X4 正式在台上市-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2022年式X3小改款內裝/外觀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上面網站報導,國外媒體拍到了的22年式小改款的內裝間諜照,中控檯部分改變頗大,中央顯示幕和小改款5 ... BMW家族風格一系列下來都能推測新版X3/X4大概會是怎麼樣 ... <看更多>
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BMW最新文章 - Mobile01 汽車 的推薦與評價
Previous BMW X4 M40i 小改款試駕|外型搶眼、內在有料! ... 這對我找停車很方便(常常忘記停哪?),如果原廠原本有的東西,台灣代理商反而沒有,是不是算詐欺? ... <看更多>
bmw x3小改款台灣到底何時上市 在 Re: [新聞] 首批交車竟是抵臺半年庫存車!?一場沒-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舉 Mercedes-Benz A-Class Sedan 之案例,雖然 10 月初,A-Class Sedan 先行進
駐展間,最後正式上時間卻是 11 月 1 日。後續雖然在新車上市後,消費者能夠順利交
到車,據了解,臺灣最早到港的 A-Class Sedan,有原廠 3 月生產下線的產品,按船期
運送至臺灣,理論上可以於第 3 季交車,然而因故,臺灣賓士的認證車在 7 月底才空運
至臺灣,完成了認證流程之後,直到 11 月 1 日才舉辦發表會。
到底是誰又亂帶風向啦XD
舉A-Class Sedan例子完全是在自打臉
文章講的,3月生產下線,7月底空運到台灣,11月1日發表
中間才經過8,9,10三個月
這篇文章卻說要保守估計要 5~6 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合格認證?????
罵政府官僚主義、官僚怪獸?
最好笑的是,耗能證明的核發日期是9月20日耶
U-car自己還報導過9月耗能證明的文章
https://reurl.cc/mdAlkY
2個月的時間花在耗能測試+審驗,這叫歹戲拖棚?
好啦別舉賓士,就舉個最近今年上市的新車:Mazda3四代來說好了
Mazda 3動力規格揭曉,各位喜歡哪種規格?
https://reurl.cc/Qpx4LM
Skyactiv-X動力11月才推出、5月24日上市,日媒曝日規Mazda3上市資訊
https://reurl.cc/ObnVq7
能源局2019年4月份油耗測試出爐,Nissan Altima、Hyundai Tucson與Mazda Mazda3現身
https://reurl.cc/Rdmv1e
建議售價79.9萬元起、新增Bose旗艦型,大改款Mazda Mazda3公布正式售價
https://reurl.cc/6gxNlr
美國、義大利:2019年3月開始販售
日本:2019年5月上市
台灣:2019年4月取得進口小客車耗能證明核發資料,5月開始預接單,7月陸續交車
還要扣掉船期海運的時間,這樣有很久嗎?
又怪到ARTC頭上了,看清楚審驗單位都是ARTC負責的嗎?
※ 引述《sky419012 (fly)》之銘言:
: 原文連結:https://tinyurl.com/rlf35ye
: 原文內容:
: 首批交車竟是抵臺半年庫存車!?一場沒有贏家的臺灣車輛認證大戲,車廠敢怒不敢言
: 臺灣雖然地狹,但在汽車市場上的重要程度卻不亞於歐、美、日、中等汽車產業發達或
是
: 市場廣大的地區。
: 特別是近年來許多汽車大廠在全球發表的新車,臺灣常常能排入首波導入的市場、甚至
是
: 與全球同步首發,舉例像是 BMW 在 2018 臺北車展就提早將 X2 送到臺灣給 VIP 賞車
、
: 新世代 3 Series 更早早在臺灣道路與歐洲同步測試;或是像 Toyota Granvia 以臺灣
作
: 為全球首發地點,顯見許多大廠對臺灣相當重視。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5687.jpg
: 新世代 BWM 3 Series 在於 2018 年 6 月被 U-CAR 網友捕獲早早在臺灣道路與歐洲同
步
: 測試,顯示臺灣市場逐漸受到許多車廠的重視。
: 然而,當這些熱門新車在全球登場,各車廠在臺灣的子公司、分公司或總代理也都在最
短
: 時間把車空運來臺,卻往往最後因車輛法規審驗的合格證還不能取得,而臺灣消費者無
緣
: 成為全球第一批入主這些新車的車主。
: 稅收、政府效能、消費者、車廠,全部是輸家
: 一等再等的新車交車期,無形中除了影響消費者購車興致,明明買了車也到港但卻無法
交
: 車,車廠損失了銷售數字與資金積壓。甚至,政府也不是贏家,這些停留在保稅倉庫的
車
: 輛,政府因此少了關稅、貨物稅與營業稅的收入,對於信誓旦旦各項經濟指標表現亮眼
的
: 政府而言,最後落得「車市衰退」的施政汙點,各項法規審驗單位也落人「行政效率牛
步
: 」的罵名,可謂全盤皆輸。
: 一場沒人是贏家的法規審驗大戲,到底歹戲拖棚至何時?但合格證真有那麼難取得、那
麼
: 費時嗎?原因可能出在哪?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6282.jpg
: 一場沒人是贏家的法規審驗大戲,到底歹戲拖棚至何時?但合格證真有那麼難取得、那
麼
: 費時嗎?原因可能出在哪?
: 車款數量爆炸,動力選項增加,審驗能量跟不上
: 近十餘年來,全球汽車市場的趨勢走向,產品線的發展如同 3C 產品一般,越來越多樣
。
: 依照 U-CAR 整理的臺灣新車款總數,按車系劃分在 2013 年時為 207 款,但到了 201
9
: 年已經多達 280 款車系,這還沒計算到各車系中不同排氣量的車型,舉例像 X3,車型
又
: 分為 sDrive 20i、xDrive 20i、xDrive 20d、xDrive 30i,M40i 等,U-CAR 同樣只歸
為
: 一款 X3 車系,但在審驗單位不一定只看車系,還可能會再細看車型、排氣量、傳動、
汽
: 柴油等差異,因此要審驗的數輛更多。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6404.jpg
: 依照 U-CAR 整理的臺灣新車款總數,按車系劃分在 2013 年時為 207 款,但到了 201
9
: 年已經多達 280 款車系,這還沒計算到各車系中的車型,舉例像 X3,車型又分為
: sDrive 20i、xDrive 20i、xDrive 20d、xDrive 30i,M40i 等,U-CAR 同樣只歸為一
款
: X3 車系,但在審驗單位不一定只看車系,還可能會再細看車型差異。
: 十餘年前,Mercedes-Benz 旗下的車款可能僅有 10 餘款,但近來已經發展至 3、40
餘
: 款,光是休旅車款便有 GLA、GLB、GLC、GLC Coup憿BGLE、GLE Coup憿BGLS、G-Class
: ,高達 8 款,而各車款亦提供不同排氣量的動力選擇,爆炸性發展的車款擴張。
: 法規認證的審驗量,已經是幾年前的數倍,而相關單位的審量能量始終無法同步提升。
: 車款增多、測試項目也更繁瑣
: 有關於臺灣新車合格證的認證制度,可參考:車輛認證制度安全篇以及排放、噪音、油
耗
: 篇。
: 在新車要上市前,需要經過這 4 大項目的檢驗,依照 U-CAR 的了解,10 年前一輛大
改
: 款或新發表的進口車款,估計只要 2 個月左右的時間;若是小改或新年式,則會更短
。
: 如今,除了車款數暴增外,車輛的配備越來越多,消費者對安全與環保的意識抬高,要
測
: 試或審驗的項目越來越繁瑣,所以目前一輛大改款或新發表的進口車款,保守估計要 4
: 至 6 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合格證;若是小改或新年式,依照配備增減項目不同,
也
: 可能要 3 個月的時間。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5653.jpg
: 目前一輛大改款或新發表的進口車款,保守估計要 5~6 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合格
認
: 證;若是小改或新年式,依照配備增減項目不同,也可能要 3 個月的時間。
: 空運來臺搶認證時效也無用、首批 A-Class Sedan 車主到手已是半年庫存車
: 正因為要測試的項目越來越多、待審驗的車款也不斷增加,所以車廠若要導入進口車,
幾
: 乎都是空運來臺,從 U-CAR 近年的間諜照便可看出端倪,許多全國首發的間諜照都是
在
: 桃園機場被拍攝到。
: 空運一輛車到臺灣比起海運的費用高出許多,但車廠為了把握時間,也只得空運來臺,
甚
: 至可能會先跟國外要求一輛試產車來到臺灣進行相關測試認證的作業,後續再補上能確
立
: 與量產車品質一致性的報告。但這樣子搶時效的前置動作卻似乎無法反映在新車快速的
上
: 市、交車。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5611.jpg
: 正因為要測試的項目越來越多、待審驗的車款也不斷增加,所以車廠若要導入進口車,
幾
: 乎都是空運來臺,從 U-CAR 近年的間諜照便可看出端倪,許多全國首發的間諜照都是
在
: 桃園機場被拍攝到。
: 我們舉 Mercedes-Benz A-Class Sedan 之案例,雖然 10 月初,A-Class Sedan 先行
進
: 駐展間,最後正式上時間卻是 11 月 1 日。後續雖然在新車上市後,消費者能夠順利
交
: 到車,據了解,臺灣最早到港的 A-Class Sedan,有原廠 3 月生產下線的產品,按船
期
: 運送至臺灣,理論上可以於第 3 季交車,然而因故,臺灣賓士的認證車在 7 月底才空
運
: 至臺灣,完成了認證流程之後,直到 11 月 1 日才舉辦發表會。
: 編按:原文刊載時誤將 3 月生產記載為 3 月到港,經臺灣賓士來電告知後,特此更正
,
: 造成各方困擾,特此致歉。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6267.jpg
: A-Class Sedan 雖然在新車上市後,消費者能夠順利交到車,據了解,臺灣所銷售產品
最
: 早為原廠 3 月份生產下線。
: 世界風雲車 I-Pace 也卡關,據了解同樣出在合格證問題?
: 除了 A-Class Sedan 之外,在歐洲年度風雲車、世界年度風雲車皆獲得廣大肯定的
: Jaguar I-Pace,早在 3 月份開始得知在臺灣持續測試認證,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也在 1
0
: 月初正式上市。不過如今從經銷端得知還無法交車,原因同樣出自合格證還未取得的問
題
: 。
: 這也不免令人再次思考,究竟審驗制度的政策目標為何?I-Pace 卡關究竟是哪個項目
不
: 符合臺灣法規?輕易放行的話將會如何危害國人的利益?還是,這是寄生於車輛審驗制
度
: 的官僚主義,不自知地擴展而形成的官僚怪獸。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6403.jpg
: 獲得歐洲年度風雲車、世界年度風雲車肯定的 Jaguar I-Pace,早在 3 月份開始得知
在
: 臺灣持續測試認證,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也在 10 月初正式上市。不過如今從經銷端得知
還
: 無法交車,原因同樣出自合格證還未取得的問題。
: 長的審驗流程,車市與全球時效脫鉤非消費者之福
: 法規要求測試項目增多保障消費者權益,但審驗單位是否新增人力一同消化?
: 法規測試項目增多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不過在車輛進入認證的過程中,以進口
車
: 來說,大部分的實車檢測過程並沒那麼費時,而是在報告結果的準備與審驗,這當中可
能
: 牽涉到兩項問題。
: 1.審驗報告的人力是否有依照報告增加的數量而同步增加?或是僅以過往的人數配置在
進
: 行審驗的作業?
: 2.當先進科技配備還未有法規或檢測標準來判定合格與否時,能否有權宜機制來加速協
調
: ?而不是僅能僵持在其中而各說各話、看人臉色。
: 第 1 點的狀況很簡單,就是報告數量變多、變複雜,各單位審驗報告的人數是否有同
步
: 增加?如果沒有的話,那審驗報告的作業會必須排隊等待是想當然爾的事情。
: 第 2 點的狀況在於,往往有新科技推出之後,法規與檢測標準才會後續慢慢補上。但
是
: 當搭載著新科技配備的進口車來到臺灣,審驗報告的認定因沒有法源或標準依據,可能
會
: 發生「各說各話」的情形,必須經過三番兩次的互相討論,這也會導致認證合格時間被
迫
: 延宕。
: https://image.u-car.com.tw/articleimage_915684.jpg
: 法規測試項目增多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不過在車輛認證的過程中,費時的並不
在
: 實車檢測,而是在報告準備與審驗。
: 一如開頭所言,臺灣在全球車市的地位早已不斷攀升,車廠將全球戰略車款同步全球首
波
: 市場的送到臺灣,但若肇因於上列兩種情形導致審驗流程時間拉長,無形中也會讓臺灣
車
: 市在不知不覺中與全球脫鉤,明明是排在原廠規劃的首發市場之一,但消費者能順利交
到
: 車的時間卻可能是半年、1 年過後了,反倒令原廠將未來導入臺灣的優先順序往後調,
絕
: 非好事。
: 嚴格把關原是美意,政府有責任提高審驗效率
: 總歸來說,倘若新車無法交車,原因是出自認證等待塞車、或是審驗單位在某些裁量權
過
: 大而致使合格證取得被迫延宕,牽涉的層面涵蓋消費者打消購買意願、車商銷售量受影
響
: 、到港新車被扣在海關更導致政府稅收減少,當中沒有任何一方會是贏家,對於臺灣汽
車
: 產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打擊。
: 因此,U-CAR 呼籲政府單位應重視上述所提關於合格證審驗的問題,能否透過相關審驗
單
: 位人力新增,或是審驗過程的額外監督辦法,有跨單位部門的平臺機制,來總體掌握新
車
: 審驗量與合格證核發進度,以利新車合格證能更快通過取得合格。
: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 比起這個,我比在乎台灣的NCAP什麼時候才要推出來?@@
: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及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84.2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76058019.A.E21.html
甚至法規也是照歐盟ECE
廠商自己空運慢晚上市,牽拖ARTC幹嘛.....
可是這篇講的是代理商新車,到底哪裡被刁難,審驗哪邊拖快半年了?
驗車費用攤提下來一台成本到底高多少?
跟稅比根本
審驗也不是都由ARTC負責
講啥笑話XD
那些搞美規Odyssey, Civic Type R的不是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