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GGYY什麼!?】
我也曾經是台商,我這個台商坦蕩蕩的,就跟所有的規矩的外商是一樣的,不投機不取巧,沒有偷佔誰一點便宜;沒有不正當的利用誰或被誰利用做不正當的事,我都不擔心中國政府會藉什麼把柄威脅我了,何況是我自己的國家?
當別人用香港、BVI、開曼群島的公司間接投資時,我用稅負成本最高的美國公司名義投資。
所以我的地位穩固,被欺負時有地方申冤,我不必跟誰低頭。
當別人都把台灣生意人的壞習慣都帶到中國:
例如做兩本帳逃稅;
例如花在吃喝玩樂、包二奶的錢比花在員工福利還要多;
例如為了蠅頭小利正路不走偏偏走後門,然後再來打恭作揖,送紅包打點;
這些我一條都不犯,所以我沒有把柄在誰手上。
我更知道我是去中國提供就業機會,發工資,創造外匯收入的,如果要簽約的話我是甲方。
我也很清楚知道所有的優惠只因為我是“外商”而不是“台商”,我沒有因為台商身份而特別要求甚麼,或有甚麼有別於其他外商的待遇,所以我不欠誰。
再說,我堅持一切合法,我為什麼要走後門拜託你?
我讓員工知道我打從心裏頭愛護他們,尊重他們,所以我在公司裏有個小賣部,靠榮譽制度經營: 點心、飲料、方便麵自己拿,自己記在牆上貼的表上,月底從薪水裏扣帳。
所以他們的頭抬得高高的。
但是我從不遮掩我的觀念是一邊一國的,我的台籍幹部也從日常的行為上,讓他們感覺到”台灣人就是不一樣”。例如他們會說: “高總,你在台灣是怎麼培養他們的? 他們是吃甚麼不一樣的米,為什麼通宵趕工(建廠),早上去請他們放下工作先吃早餐還請不動?”
所以我腰桿直的,頭也抬得高高的,過了12年。
然後,12年後我把公司賣掉,【每一分錢都回到台灣】。
離開公司6年之後,打電話回天津公司找老同事,總機問我是誰,我一時不知怎麼回應,只好說:不好意思…,我是你們以前的老板。
“啊! 您是高總啊! 高總您好,高總您好…”
“不、不、不..我已經不是你們的老總很久了…”,我不好意思的回答。
“不、不、不..您是我們永遠的高總”
後來,才知道這總機根本沒見過我。
她只是聽人家說這公司從前有個高總如何如何….
所以即便我跟中國官方往來10數年都很順利,我跟我的員工麻吉到像一家人,「兩岸一家親」人家是用來說嘴的,我是用行動證明的,但是我怎麼樣也不會擔心被罵"舔共",我更不擔心被用 “反滲透法”或任何保護台灣為出發點的法律所箝制,更不要說觸法了!
【所以你是在GGYY什麼?】
bvi意思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05
在討論到『伴奏』的器樂角色時,一般而言,我們會想辦法讓伴奏的『聲部』盡量避開主旋律的用音---意思是說,如果主旋律已經出現的音,我們在彈奏時也同時出現相同的音,一則是因為兩個『樂器』都處理同一個音會顯得無趣而浪費,另外,因為器樂省略了旋律音,會因此『有多出來的指頭』,可以去選擇更有色彩的和聲,讓整個音樂在聲響表現上能有更豐富的感覺。
但,所有的慣例或規則都是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今天想要介紹的曲目,完全與慣例背道而馳,它甚至更極端地在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處理主旋律的彈奏,而讓整個原本的『伴奏』的角色突出到幾乎是一種樂器獨奏的性質。
而效果卻好極了!
在1970、1972年,以『American Pie』這首作品影響了美國社會文化的作者Don McLean (Donald McLean III),陸續發表了兩首氛圍相近、風格相似,但主題截然不同的作品『And I love You so』與『Vincent』,就是這個範例中最傑出的樣本。
今天,我想請你先別急著拿起吉他,我們先好好地聆聽一下這兩首經典的作品,回頭再來說說其中值得取經的部份: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曲目1-5 Don McLean- And I love You so, Vinc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V46ycq0d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HnRfhDmrk
音樂性真是好極了!
我們可以注意的是:
1. 這兩首作品都用了『自由拍』的速度定義來詮釋深厚的感情。我特別想指出:在許多曲目的段落銜接時,都會使用『漸慢』來創造一種對於下一個段落的期待感,然後再拉回原速來形成一種音樂的呼吸感;也有許多歌手、或演奏曲的主奏樂手會在詮釋主旋律時,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伴奏音樂速度不變),再在某個時點上提速,來塑造一種『情緒』,但!有太多的失敗範例會讓這樣的技法流於『油氣』。原因無他,當我們在使用『自由拍』時,如果心裡感受的、盤算的,是一種對於觀眾聆聽的預期---我知道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感受---,那麼,這種『匠氣』一定會變成『油氣』而絕對無法真誠地感動聽眾!請感受一下Don McLean在這兩首作品所呈現的真正的『音樂呼吸感』,讓我們可以知道『發乎情、止乎禮』的音樂速度究竟應該是長成什麼樣。
對於『美學』的涵養,我們總是要先知道『正確』是什麼,然後才可以往下談。
2. 我們在『Leader of the Band』中所磨鍊的左右手指的相互搭配,在這兩首曲目中,又再得到另一個程度的提升(意思是…難度增加了)。這一次,主旋律的詮釋,甚至會超過對於維持一個固定和絃的指彈pattern,它所帶來的影響是:我們必須更注意在主旋律所在的音、弦撥奏時的觸弦,才能因為那個觸弦的聲響與色彩,它所帶來的延續效果,而能跨過若干相對空下來的撥弦時值。
到了曲目第五週的進度,我們對於指撥序列的右手應用,應該已經完全突破了對於吉他彈奏的初期階段認知,而漸漸能夠進入自由編排的程度;這對於日後要開始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吉他伴奏編寫,會是非常重要的養成階段。
3. Don McLean在這兩首作品的吉他和聲編寫上,用了非常相似的思考(以下討論都以G調為首調,『And I love You so 』是Bb調,capo夾在第三格,彈G調指型):在主歌的A段都是以G調的指型、G調的基本和絃為出發,搭配主旋律音經過時的和絃顏色的短暫轉換,而在副歌的B段都使用了『變化半音』來擴展原本太過於固守在G調的單調感受。
在『Vincent 』,他使用了一個bVI的變化半音,來讓一個IV級和絃轉換成IVm和絃的樣貌;這讓原本一直在G調自然音階的順階三和絃的聲響,帶來了一個預期之外的聽覺變化。
而在『And I love You so 』的副歌,從一開始、以G調的首調概念來說,就設計了一個從高音1順降到#5的旋律線,而帶來了『I級增5和絃』的強大色彩變化;而其他的絃樂聲部也一直圍繞著這個『副線條』動機,在副歌和絃做其他轉換時,還是會讓我們一直隱約感受的這個特殊變化半音帶來的聲響色彩,從編曲的角度來說,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各聲部相互呼應的整體性、緊密感。
以上。
到了這個曲目的階段,許多細緻的指法已經無法單純用文字就能夠表述的了。這些文章的寫作,除了在於從歷史的荒煙蔓草中重新將這些傑作的光榮擦亮,也試著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木吉他彈奏的複雜度,希望能對於吉他彈奏企圖找到進階突破的愛好者,提供一個『被安排過』的練習曲目順序建議;但唯一不變的是:對於聽力的鍛鍊,還是要保持著耐心,一個音一個音地去琢磨才是。
當然,類似Don McLean所採用的手法來表現的經典好歌也不在少數,例如1982年Richard Marx的『Right Here Wait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_E2EHVxNAE
雖然主要的樂器改為電鋼琴,來處理副歌的主旋律(當然,如果改用吉他來彈奏電鋼琴的指法,也是一個不錯的練習);或是1987年Sting的『Fragi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6a-iD6ZOY
用一把優雅的尼龍弦吉他同步彈奏著副歌的主線條,都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好作品;但因為在年代的先後上,這些作品都晚於Don McLean,同時,在音樂處理的比重上,也少於Don McLean的嚐試,所以,我更想將現在幾乎沒什麼人聽過、提及的這位傑出音樂家的作品,拿來當做討論的標的。
而毫無意外地,Don McLean這兩首作品的文字,也是非常令人激賞的!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兩首作品幾乎等同於吉他獨奏的水平!也就是說:你也許找不到像Don McLean這樣優游於時間感內外的好歌手,但吉他的本身,絕對適合你一個人不斷地重複彈奏,來學習那種非常音樂性的速度呼吸感。
那麼~我們繼續這一週的指板冒險吧!祝一切順利!
bvi意思 在 無經濟實質境外公司全員逃走中英屬維京群島(BVI)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