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以實證與數學模型 驗證台灣的防疫成效】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另稱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已造成三千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破百萬人,歐美醫療體系幾近崩潰,各種行動限制對於各國之經濟更有莫大之衝擊。
然而台灣未實行大規模封鎖行動,維持正常上班上課與各種經濟活動,至今無大規模疫情爆發,醫療體系也仍能正常提供民眾服務,顯示台灣的防疫政策正確而有效,獲得世界各國高度肯定。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真實數據與數學模型證實,良好的邊境管控,詳盡的疫情調查,確實的隔離與檢疫,以及民眾遵行防疫措施,為台灣抗疫四大支柱。
台灣也對世界各國提供各項協助與經驗分享,期望幫助各國盡快從疫情的陰霾中走出。
在鄒小蕙副研究員與郭書辰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的數學模型中,若將境外移入病例由40人減至5人,防疫效果增加2.7倍;疫調周全度由40%增加到90%,防疫效果增加7倍。
台灣採用有風險就隔離的策略較僅隔離有症狀者增加28.3倍的防疫效果;而民眾遵行防疫措施將R0(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從2.5降至1.5,增加了1.9倍的防疫效果,同時也降低了流感、腸病毒等流行病的傳染率。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及9月分別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及《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
台灣在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疫情中,承受了73人死亡的慘痛教訓後,嚴謹地修訂傳染病防治相關法令,配合健保、移民及海關系統資料,在COVID-19疫情爆發早期即針對流行區域進行邊境管制,攔截可能的感染者,搭配完整的隔離檢疫措施,並對所有確診病例進行詳盡的疫調,才能有效地截斷傳染鏈。
數學模式中顯示邊境管制可以減少初始感染者的數量,境外移入病例由40人減少到20人,防疫效果可以增強1.7倍,如果減少到5人,防疫效果則增強到2.7倍。把疫調周全度40% (10個接觸者可追蹤到四個)增加到60%,防疫效果增加2倍,周全度增加到90%,防疫效果則可增強7倍。
【Reference】
1. 完整報導,詳: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以實證與數學模型 驗證台灣的防疫成效》
https://bit.ly/35lnIhY
2.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及9月分別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及《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
📋 CDC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Kuo SC, Shih SM, Chien LH, Hsiung CA. Collateral Benefit of COVID-19 Control Measures on Influenza Activity, Taiwan. Emerg Infect Dis. 2020 Aug;26(8):1928-1930. doi: 10.3201/eid2608.201192. Epub 2020 Apr 27. PMID: 32339091; PMCID: PMC7392415.
▸ Link: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339091/
📋 ScienceDirect《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
Tsou HH, Cheng YC, Yuan HY, Hsu YT, Wu HY, Lee FJ, Hsiung CA, Chen WJ, Sytwu HK, Wu SI, Shih SM, Wen TH, Kuo SC.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subclinical transmission on the containment of COVID-19: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experience in Taiwan. Contemp Clin Trials. 2020 Sep;96:106101. doi: 10.1016/j.cct.2020.106101. Epub 2020 Aug 6. PMID: 32771432; PMCID: PMC7409788.
▸ Link: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71432/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直播時使用超級留言▶ 留言處$$的符號 下架蒼藍鴿暢銷新書▶ https://goo.gl/mXXp5K 綠界小額贊助▶ https://ppt.cc/fNNdSx 協助製作字幕▶ 通常是直播影片 最重要的▶按讚影片並分享出去! *肘關節傷害是運動傷害中非常重要的疾...
「collateral醫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llateral醫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llateral醫學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llateral醫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llateral醫學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llateral醫學 在 ENRAC Collateral Meridian Therapy -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collateral醫學 在 膝痛之MCL內側副韌帶創傷(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 的評價
collateral醫學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個人覺得倡議普篩的是抓住人性的恐懼,而非從健康利弊出發
台灣是靠旅遊接觸史自主隔離落實,#14天不打折
預設病毒過平均高峰危險期、沒有感染力才准放出
這措施連帶流感與鏈球菌肺炎病例全部降低,#對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是全球重要參考模式
上述我們的數字被引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What Happens When COVID-19 Collides With Flu Season?”
代表是國際對台灣的肯定:防禦措施的落實,比檢測更加重要
普篩造成後續反效果
1. 實驗室能量不足負擔
2. 不必要的偽陽性住院
以及 3. 對於偽陰性的鬆懈
有在關切的專家都不斷重複提了
在別國也都已經一一浮現,不該在這裡浪費篇幅講
我想表達的重點是
國外都肯定我們這防禦措施做得這麼好
那種 #吵普篩還搭著減少自主隔離天數
除了我認為比較自私,這叫做”#廢掉台灣的武功“一點都不為過啊
如果真的關切COVID-19 ,以及台灣持續在國際衛生的曝光
請把心思放在疫苗的研發吧,多多關心台灣生技的未來!
疫苗若普及了,能壓制到流感一樣,你還有空間強調普篩嗎?
JAMA原文連結: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9835?guestAccessKey=fb512b68-f44a-4b78-8ed6-d39acd1dc7d3&utm_source=silverchai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article_alert-jama&utm_content=olf&utm_term=082020
受該文引用文章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 陳奇祥醫師團隊
Collateral benefits on oth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ring fighting COVID-19Beneficios colaterales en otras infecciones respiratorias durante la lucha contra la COVID-1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775320303535?via%3Dihub#!
collateral醫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細胞免疫是決定COVID-19病程和預後的關鍵,但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包括接受移植和腎絲球疾病)的細胞免疫功能是降低的。
SARS-CoV-2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許多人出現淋巴細胞減少症,而且淋巴細胞數目與疾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另外,COVID-19的重症患者往往會出現的細胞激素升高,尤其是IL-6,因此過度發炎反應可能與疾病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有關,同時也顯示宿主保護性和失調的免疫反應之間微妙平衡的重要性。
用於治療腎絲球疾病和接受腎移植患者的免疫抑製劑可能會造成淋巴細胞減少和/或損害淋巴細胞的功能。在缺乏針對SARS-CoV-2感染的專一性療法的情況下,大多數腎臟病醫學會都建議減少免疫抑制到安全的範圍。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新診斷的免疫反應引起的腎臟疾病、疾病復發或移植排斥的患者則不可行。
■ 腎絲球疾病
治療的建議乃在「對抗病毒感染需要的免疫力」與「抑制免疫系統以治療腎絲球疾病」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大原則是,避免過度抑制T細胞,同時先考慮使用可以減少腎臟損傷以及抑制與COVID-19重症有關的細胞素風暴的藥物。
腎絲球腎炎患者可能分為三種臨床情況:第一,新診斷或複發性疾病;第二,免疫抑制治療的維持階段;第三,長期緩解,並且逐漸減少使用免疫抑製劑。
對於剛診斷或複發的腎絲球腎炎並感染SARS-CoV-2的患者,決定開始免疫抑制劑的治療應根據腎臟組織切片檢查的結果、腎功能、蛋白尿程度、疾病的預期病程和合併症。盡可能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以減少病患與醫護人員面對面的需要,並避免潛在的病毒傳播和過度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儘管理論上使用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劑的患者可能增加SARS-CoV-2感染和重症的風險,但許多建議都支持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蛋白尿患者仍應開始使用RAS抑製劑。
對於預期腎臟功能會迅速惡化或是患有嚴重腎病症候群的患者,應考慮開始免疫抑制劑治療,但此期間IgG濃度會降低和T細胞功能下降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對於接受維持性免疫抑制的患者,有必要進行個別的風險-獲益分析,以評估免疫抑制與腎絲球疾病復發的風險。如果可能的話,未感染SARS-CoV-2的患者應留在家中,並且可以使用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如:rituximab)直到當前疫情得到控制時。
如果是門診就診,作者們建議臨床醫生應檢查病患的免疫功能指標,例如:白血球、血球分類計數和免疫球蛋白濃度。通常不建議立即停止免疫抑制劑。
對於已經達到長期緩解的患者,則鼓勵繼續逐漸減少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如果患者的SARS-CoV-2檢測呈陽性,具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則建議將其糖皮質激素劑量降低至每天≤30 mg,並停止其他會減少淋巴球數量的免疫抑制劑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COVID-19感染,應將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量降至每天20 mg;但是,此類治療決定應視每一位病患個別情況而定。因為突然降低或停止免疫抑制劑治療可能會導致腎絲球疾病發作,使腎臟處於風險之中或必須加重免疫抑制,因此需要密切追蹤腎絲球腎炎的病情變化。
目前尚無關於SARS-CoV-2感染患者免疫抑制治療安全性的數據。對感染COVID-19並患有活動性抗腎絲球基底膜(anti-GBM)病變或嚴重的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血管炎(AAV)合併急性腎絲球腎炎的患者,低劑量的類固醇(0.5 mg / kg體重)加體外治療可以考慮。
血漿置換(PLEX)在anti-GBM疾病中有明確的適應症,儘管PEXIVAS臨床試驗沒有發現PLEX在AAV中的長期益處,但短期內可以減輕AAV並減少類固醇劑量。PLEX應使用新鮮的冷凍血漿進行,如果患者患有COVID-19,則可以在療程結束時使用恢復期血漿。
對於活動性狼瘡性腎炎患者,可以考慮用低劑量的mycophenolate mofetil或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合併免疫吸附治療,並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劑量。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rituximab治療,病患可能無法對SARS-CoV-2產生抗體,因而有再感染的風險。此外,可預期未來對疫苗的反應也會比較差。
■ 接受腎臟移植者
腎臟異體移植者需要終身使用免疫抑制劑。標準治療是藥物的使用必須在療效和安全性間取得平衡。由於缺乏有關SARS-CoV-2確診的腎移植接受者治療的數據,但可以合理地認為減少維持性免疫抑制治療可能是治療的關鍵。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需要降低免疫抑製劑到何種程度仍能夠有效抑制SARS-CoV-2的感染。移植後的免疫抑制劑,特別是CNIs,對T細胞抑制的反應比對初級免疫 (innate immunity)要大得多,因此會導致病毒擴散和入侵的風險增加。
有研究指出,ciclosporin衍生物可以降低冠狀病毒229E的N蛋白表現量,而影響病毒的複製。因此,專家也推測ciclosporin可能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最適合的 CNI類藥物選擇。
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輕度COVID-19的腎移植接受者應繼續接受其CNI和糖皮質激素治療,但應停止使用antiproliferative藥物。少數COVID-19重症並需要進加護病房和接受插管治療的腎臟異體移植接受者的臨床經驗中,專家認為應立即停止CNI和antiproliferative藥物,並應增加糖皮質激素的劑量。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應使用抗細胞激素類的藥物,例如:抗IL-6或補體抑制劑。
■ 間接傷害(Collateral Damage)
儘管目前缺乏確鑿的證據證實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HCQ)的療效,但該藥物仍被廣泛用於治療甚至預防COVID-19感染。根據報導,此波疫情下,HCQ變得十分搶手,導致一些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所需的HCQ藥物供應不足,從而增加了復發的風險。
同樣,由於資源匱乏(尤其是ICU病床)以及擔憂對常見的免疫抑制誘導方式可能發生無法預料的後果,因此很多國家已經暫時中止移植計劃。在美國,有71.8% 接受訪查的醫生表示已完全停止活體捐贈的腎臟移植計劃。
在奧地利,移植計劃於2020年4月14日重新開始,但僅限於免疫風險低,不需要anti-thymoglobulin或Alemtuzumab誘導處方的腎臟移植。考慮到對淋巴細胞的影響,因此作者建議應盡量減少以anti-thymoglobulin作為抗排斥或誘導處方的一部分。
此外,應該讓在等待移植名單上的患者充分了解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與移植相關的潛在風險。(「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046/ )
📋 COVID-19:implications for immunosuppression in kidney disease and transplantation (2020/05/14)+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Andreas Kronbichler, Philipp Gauckler, Martin Windpessl, et al.
■ Link: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1-020-0305-6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collateral醫學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直播時使用超級留言▶ 留言處$$的符號
下架蒼藍鴿暢銷新書▶ https://goo.gl/mXXp5K
綠界小額贊助▶ https://ppt.cc/fNNdSx
協助製作字幕▶ 通常是直播影片
最重要的▶按讚影片並分享出去!
*肘關節傷害是運動傷害中非常重要的疾病。若想對台灣的體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台灣運彩是個不錯的選擇唷!
*影片來源:
https://youtu.be/4u_XBNAS1hw
#棒球 #投手 #肘關節運動傷害 #TJ手術 #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
UCL,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ommy John Surgery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別再被騙了!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淺談憂鬱症
► https://youtu.be/-g3WZnFaBoY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訂閱頻道 https://goo.gl/Xtp7YW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健康/保健/蒼藍鴿聊醫學/工作細胞
collateral醫學 在 ENRAC Collateral Meridian Therapy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nrac Collateral Meridian Therapy 遠絡醫學網上學習課程特色: 不打針不吃藥不針灸不觸碰疼痛處沒有副作用 遠絡醫學介紹網上學習的課程支援短片教學、適合於手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