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6600 在今天發表,售價 41,980 元符合預期,這價格完全等同於三年前 a6500 的上市售價(台幣 41,980 元/美金 1,400)。對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Sony a6600 主要更新的部分應可歸類為三大部分:
1. 續航力/可靠性/操作性
2. 對焦/連拍性能
3. 錄影/Vlog
.
關於第一點應該不用贅述,新的 Z 電池可以讓 Sony APS-C 機身達到更勝於 A73 等級的續航力,同時為了容納體積更大的電池,握把也變得更大更深了,操作感也做了些許修正,像是機頂的 C1 C2 鈕以及更多的自訂按鈕等。
.
對焦性能方面則是 425 點相位與對比對焦點,對焦點覆蓋率達到 84%,並且可在錄影中使用眼部偵測自動對焦。錄影方面除了全像素讀出、Super 35mm、4K HDR 錄影之外,也終於新增了前翻 180 度觸控螢幕以及 3.5mm 監聽埠。其他規格之外則主要更新了選單、熱鍵、操作邏輯等,這些我們以後詳述。
.
這台值得升級嗎?嗯 ⋯⋯ 如果用純拍照的角度來看,確實有人會拿 Sony a6600 + 16-55mm F2.8 的售價與 Sony A73 + tamron 28-75mm F2.8 的價格來比較,這確實也是高階 APS-C 與入門全幅之間常常會遇到的抉擇。
.
不過如果以錄影的角度來說,a6600 還是有無可取代的優勢,像是錄影所需要的 4K 無裁切、前翻螢幕、監聽埠、即時跟焦、錄影人眼追焦、S-Log、更容易上穩定器的輕巧機身 ⋯⋯ 等等,而綜觀目前 Sony 的機身,也只有 a6600 可以滿足以上的這些需求,因為若是全幅無反的話往往還會遇到 4K 裁切、沒有前翻螢幕的問題。如果還有什麼可以挑惕的地方,那就是 Sony 到現在仍然沒有 4K 60p,並且流量仍停留在 100Mbps 這點上了。
.
用現在的角度回頭看 A73 真的是一台奇妙的機種,雖然是全幅,但 10fps 連拍與比較強的對焦性能都讓它覆蓋了一部分過往 APS-C 動態機皇的角色(例如 7D II 或是 D500),或許如今 APS-C 高階機種的特殊定位,有一部分也歸因於 A73 當初切入市場標新立異的策略吧。
d500對焦 在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引頸期盼的Nikon D850越來越多細節流出來了
從這張圖可以發現D850會使用過去D500跟D5才有的按鍵發光設計(火花羅用過真心覺得好用),還加入了驚人的8K縮時
也使用了翻轉螢幕(聽說有觸控),根據火花羅過去使用翻轉螢幕的經驗,真的不用太顧慮翻轉螢幕的強度問題。
至於很多人一直希望nikon進步的LV對焦或是錄影對焦,其實目前火花羅使用的經驗是如果配上AF-P的步進馬達鏡頭,NIKON從D500以後的LV對焦要應付靜態的素材算是很夠了,當然還是期待Nikon未來能夠好好的把錄影的相關軟體需求跟動態對焦做的更好
最後nikon今年慶祝一百週年,真心希望這台D850能夠遠超出大家的期待
d500對焦 在 euyoung's soliloqu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ameraGP 2017 三冠王:Olympus》
CameraGP是由日本CJPC所票選出的(CJPC:Camera Journal Press Club),從1984年以來,是歷史相當悠久的相機獎項。
CJPC的成員都是相關的從業人員,像是雜誌、網站等編輯與記者,因此其實每年來的獎項都蠻貼近攝影愛好者的角度。
這個獎項某種程度上跟我對相機的喜好蠻類似與一致的,比方去年的年度相機是Sony A7r II、2014年是Nikon Df,2013年的是Sony RX1。
今年Olympus在CameraGP裡面達成三冠王:年度相機E-M1 II、年度鏡頭M.ZD 12-100mm、讀者票選冠軍E-M1 II。
E-M1 II獲選的原因大致在優秀的連拍與對焦速度,另外6.5級的防手振也相當受評委重視;M.ZD 12-100mm則是以涵蓋等效24-200mm,並具備優秀畫質而入選。
讀者票選的部分,對於E-M1 II的評語都在強項像是防手振、防滴防塵、對於飛羽與速度上的拍攝都能夠很順利應對等。有趣的是,摘選出來的讀者年紀都偏大,或許也跟生態、飛鳥類的題材愛好者年齡層有關。
另外,CJPC記者協會裡面的記者們也選出了兩台今年的特別獎:Nikon D500與Fujifilm GFX 50s。D500的入選的理由是因為它是近年來在Nikon方面,等待的APS-C旗艦機種,性能面也沒有讓人失望;GFX 50s的話,則是以中片幅的無反機種,完成中片幅機身的畫質,隨身攜帶的縮小化作為入選理由。
恭喜三冠王的Olympus,還有D500與GFX!
カメラグランプリ2017得獎網址:http://pics.ee/l3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