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了好一陣子,壓痛點在髕骨(就是膝蓋骨)下方的緊連著的脛骨最上端。
平常除了按壓會痛,旋轉上身時也會因為扭曲而痛,跪著時更是像錐子一樣鑽痛入骨髓;由於是為期不短的慢性疼痛,所以照理說是可以冰敷跟熱敷的。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一般的冰敷是用在急性發炎期。就是馬上受傷的當下,因為這時候傷處血管破裂,會讓身體的救護機制一起發動(例如一堆血小板),還有很多的組織液產生,所以就會又紅又腫。
在急性處理上,要冰敷(冰敷可以降低傷處的血液流量,幫助止血跟減少腫脹)、壓迫(例如用繃帶綁緊,在球場上就綁緊鞋帶,用手按壓),在定點休息時最好盡量抬高患處(至少要高過心臟),這個過程至少要三天(一次15分鐘,休息5分鐘,然後三輪迴,早晚各一次)
如果你什麼都不處理,那睡一覺起來腳踝處會腫成豬蹄(還是滷過的那種);如果你笨到去熱敷或是推拿,那就是腫一兩個禮拜,不能走路。
#而熱敷則是在急性期過後才能施行。
因為三天後,絕大部分的傷口都已經完成止血的過程,這時候就可以利用熱敷來促進血液循環;當血液循環增加時,就會加速復原並帶走復原期中產生的廢物,就能加速傷口復原。
熱敷就比較沒有硬性規定了,別把自己燙傷(尤其是老人家或是有糖尿病的患者),一次也以15分鐘為準,電熱毯則是45度比較適宜。
(還有一個更極端,但更有效率的方式 : 冷熱敷。就是15分鐘冰敷後,15分鐘熱敷,藉著物理方式把血液趕出去,以帶走代謝廢物;再用熱敷來增加血液流量,以加速治療過程。這個方式適用於陳年舊傷)
想不到簡單說明又說了一堆.........
-------------------------------------
但對於我膝蓋的慢性疼痛,我試過熱敷後,覺得疼痛加劇了;所以可以知道它不是急性期之後的慢性疼痛,而是它正在發炎,那就必須冰敷。
而冰敷之後,貼上消炎藥膏則是一個相對安全又有效的選項。
藥膏部分,我是用含有氟比洛芬(Flurbiprofen)成分的藥布,這是一種非類固醇的止痛成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個安全的成分(有興趣的人可以複製英文名稱上網找一下);對我來說,它比更常見的戴可芬妮(Diclofenac Sodium,普拿疼肌力裡面的成分,他們廣告裡叫它"大顆粉圓")或是因多美沙信(Indomethacin,強力消炎藥,但對胃的刺激也較強,比較常見的是虎標痠痛貼布)更有效,所以我有發炎情況時常會選用它,家裡也都會準備一些這樣的藥布。
但...............面對這次膝蓋下緣的疼痛,它的效果也不顯著;於是我開始使用各種方式處理,並且做好心理準備在我黔驢技窮時,乖乖去醫院照片子看看是甚麼情況。
於是我的最後一招就是"藥洗"了。
-------------------------------------
我有一罐藥洗,是我當年親手炮製的。
還記得我在一年前發過的一篇貼文嗎?
就是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videos/1991173474439170/
裡面講到一個在國中時愛屋及烏照顧我的張瑞章老師。他是我大哥的柔道啟蒙教練,後來還研習了傷科並考取執照後在自家開了個小空間開始執業治傷。
當年我的不少傷勢都是他幫我看好的。
張老師厲害的不只是他在中醫藥上的傳統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不囿於成見,願意先使用西醫方式來確診患情,再用中西合併的方式替人治傷;所以他會叫你去照X光,然後用西醫整椎、超音波、熱敷、低周波電療等方式,配合中醫手法、技巧與藥洗來替人診治。
#不只功效非常卓著,理論也讓我相當信服。
某一天,我在診療後問老師他給我噴完的超冰涼藥洗是什麼成分時,老師竟然相當大方的把藥方寫給我。(然後我該死的在抓完藥之後搞丟了)
我記得,當時是國中生的我買了一個大玻璃罐,還有六罐米酒頭,再把抓來的藥方一起倒進去,之後用塑膠袋封口,塑膠繩子綑綁後,才封上罐子蓋。
根據老師的說法,只要泡三個月就能用了,但我再把罐子妥善收好時,進入了符合我星座的重要特徵裡.........太會收,收到忘記收去哪裡了。
結果再次發現它的時候,已經是八年以後;那時的我,已經高中畢業很多年了。
當時我找了大鍋子來裝,並且用濾網來過篩;結果裡面的所有成分都被泡到爛掉(本來該是一瓣瓣的紅花,只剩下一堆爛渣);接下來我把它分裝成很多罐,並交給當時在台中念體育的大哥一瓶。
#看看照片裡面的那個瓶子,寫著2006年過期的飲料罐,就能知道這罐藥洗有多少年了。
(但寶特瓶顯然不是很好的密封工具,它的瓶蓋破了,讓我的藥洗蒸發了大約三分之一罐)
我當時有試用過,那個藥洗噴在皮膚上的感覺就像是冰水一樣;我知道它的效果好,但沒想到可以這麼好,一般的疼痛只要一晚就能見效(而且是"不會痛"的那種有效);當然,它的味道很重,染色能力也很強,所以最好不要沾到衣物.......
前幾天,我把它翻出來用時,是抱著只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試試;於是我邊推拿邊上藥洗,想不到第二天早上起來竟覺得舒緩了一些,所以我這兩天睡前還會用OK繃來做貼布(把藥酒沾濕OK繃的棉片)
目前,事情是有進展的;我希望在七天後,情況能有改善,不然..........還是要乖乖去看醫生照片子囉。
只是看到那個藥洗,就會想到張老師;關於他的離世,我還是很捨不得的。
.
.
.
====
#懷念張老師
#有傷病還是要乖乖看醫生
#之後會再整理藥方來重新找一個新的跌打藥洗配方了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iclofenac sodium消炎」的推薦目錄: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萬能的消炎藥】 #我的工作日常昨天提及過,香港人對類固醇 ... 的評價
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不知怎的,藥罐子經常會遇到這個情況……
〈藥罐子藥房事件簿:雙氯芬酸鈉事件〉
一個早上,藥房迎來了一對銀髮夫婦,其中,女的跟藥罐子遞上一張寫著「雙氯芬酸鈉」的四方形備忘紙,問藥房有沒有這種藥。
首先,不妨強調一下,其他地方、其他學科,藥罐子不知道,但是,在香港,不管是醫科、藥劑系,還是護理系,在教學上,裡面絕大部分的課程,授課語言,主要是以英文為主的。
其實,不難想像,在使用上,沒有人會否認,相較其他語言而言,英文是其中一種主要的世界語言,國際通用,使用度較大,覆蓋率較廣,在溝通上,一般較方便,較適合於醫學界這種需要跨國、跨境合作的專業。
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說:
「唉呀!藥罐子,這個世界,有一種東西,稱為翻譯。只要搜尋一下相關的網站,就算是其他語言,不就是可以解決溝通上的問題嗎?」
對,的確,翻譯,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解決言語不通的問題。不然的話,要翻譯員做什麼?
問題是,就算是翻譯,在功能上,還是會存在一定的盲點,在使用上,還是會存在一定的限制。
這話怎麼解?
實際上,就算是翻譯,不同的地方,還是可能會衍生出不同的譯名,不是嗎?看一看,單是「Gundam」這個詞語,便可以翻譯成為「高達」「鋼彈」兩個中文譯名。
還有,一個中文字,平均多達十多個筆畫,但是,一個英文字,平均只有十多個英文字母,所以,在書寫上,相較中文而言,英文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方便、快捷,不是嗎?
不然的話,藥罐子直接問好了:
同一份試卷,哪一科,寫字會較累?中文科?還是英文科?
同一篇作文,哪一科,字數會較多?中文科?還是英文科?
就算是醫療服務步向電子化的現代,鍵盤取代紙筆,打字取代寫字,不管是倉頡,還是速成,打英文往往就是較中文來的快!
所以,對於一些經常需要書寫醫療紀錄(俗稱「牌板」)的醫護人員而言,動輒數千字、數十頁,基於使用上的考量,在一般的情況下,英文自然是一個較理想的選項。
這就是說,在香港這個中西薈萃的地方裡,至少,在醫學界,英文還是一種主要的溝通語言。
實際上,除非多看多聽、多寫多用,否則,除了一些常用的藥名外,例如亞士匹靈(Aspirin)、青霉素(Penicillin),說真的,藥罐子真的未必能夠立刻看的懂這些中文藥名,當然,一些藥房可能會存放一些相關的參考書,方便進行中英對照,而且,除了翻譯,這個世界,還有一種東西,稱為網絡,只要上網搜尋一下的話,假以時日,還是可以知道它們的真正身分的,所以,基本上,問題不大。
但是,還是這一句話:不同的地方,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譯名。所以,還是可能會出現偏差。
實際上,當藥罐子看到這個備忘紙的時候,心裡便已經知道,這應該是指「Diclofenac」這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詫異:
「嘩!藥罐子,剛剛不是說看不懂中文嗎?現在,為什麼你會這麼快便知道呢?」
藥罐子實在不想誤導各位親愛的看倌,其實,這絕對不是因為藥罐子懂得翻譯,只是……因為這張備忘紙,除了「雙氯芬酸鈉」五個字外,還有其他字。
正確一點說,這張備忘紙,是寫著「雙氯芬酸鈉1%藥膏」的。
當然,單是這些字,還是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推斷這種藥的身分,還需要……
「唔……你們為什麼要買這種藥膏呢?」
女的回答道:
「哦……沒什麼……最近,肌肉有點痠痛,便買來塗一塗吧!」
哦……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原來,這是一種止痛藥膏,這樣,便容易多了。
姑且不說其他藥,單是止痛藥膏,除了冬青膏外,基本上,離不開Diclofenac、Ibuprofen、Ketoprofen、Piroxicam四種。
實際上,根據這些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以下三點:
第一,在劑量上,這四種藥,常用劑量,分別是Diclofenac(1%)、Piroxicam(0.5-1%)、Ibuprofen(5-10%)、Ketoprofen(2.5%)。所以,如果是1%的話,便可能是Diclofenac、Piroxicam兩種。
第二,「雙氯芬酸鈉」的「鈉(Sodium)」,便應該代表一種鈉鹽,如果是鈉鹽的話,便應該是Diclofenac。因為,在調配上,大部分的Diclofenac大多會跟鈉結合,成為一種化學鹽,作為載體。
第三,在字首上,「Di-」是指「二」的意思,跟「雙氯芬酸」這個名字吻合。
根據這些推理,藥罐子絕對有理由相信,這應該是指Diclofenac。
當然,基於「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大原則下,還是需要上網查證一下,確認清楚,方能作準。
最後,藥罐子強調,這一次,自己只是僥倖猜中而已,純粹是因為這類藥沒有太多選擇,所以,較容易推理。如果是其他藥物的話,便很難說了。
當然,實際上,相較英文藥名而言,拿中文藥名問藥,並不是不行,只是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沒有這麼方便而已。
所以,最理想的做法,還是英文藥名。
但是,各位看倌,可能會問:
「唉呀!藥罐子,你是讀藥的,看慣英文,當然說的輕鬆。人家就是看不慣這些英文生字(俗稱「雞腸」),才會寫中文嘛!再說,萬一抄英文的時候,抄漏了、抄錯了,怎麼辦?」
對!怎麼辦?
誠然,的確有這個可能性。其實,如果不肯定自己有沒有抄錯的話,藥罐子便建議,倒不如不要抄:如果是實物的話,便乾脆拿著這藥物的包裝盒、說明書……什麼都可以,總之,有這個藥的名字,便是了。如果沒有實物的話,看到這個字的時候,便乾脆用手機拍下來,這樣,不是很方便嗎?
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藥罐子藥房事件簿:雙氯芬酸鈉事件〉
一個早上,藥房迎來了一對銀髮夫婦,其中,女的跟藥罐子遞上一張寫著「雙氯芬酸鈉」的四方形備忘紙,問藥房有沒有這種藥。
首先,不妨強調一下,其他地方、其他學科,藥罐子不知道,但是,在香港,不管是醫科、藥劑系,還是護理系,在教學上,裡面絕大部分的課程,授課語言,主要是以英文為主的。
其實,不難想像,在使用上,沒有人會否認,相較其他語言而言,英文是其中一種主要的世界語言,國際通用,使用度較大,覆蓋率較廣,在溝通上,一般較方便,較適合於醫學界這種需要跨國、跨境合作的專業。
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說:
「唉呀!藥罐子,這個世界,有一種東西,稱為翻譯。只要搜尋一下相關的網站,就算是其他語言,不就是可以解決溝通上的問題嗎?」
對,的確,翻譯,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解決言語不通的問題。不然的話,要翻譯員做什麼?
問題是,就算是翻譯,在功能上,還是會存在一定的盲點,在使用上,還是會存在一定的限制。
這話怎麼解?
實際上,就算是翻譯,不同的地方,還是可能會衍生出不同的譯名,不是嗎?看一看,單是「Gundam」這個詞語,便可以翻譯成為「高達」「鋼彈」兩個中文譯名。
還有,一個中文字,平均多達十多個筆畫,但是,一個英文字,平均只有十多個英文字母,所以,在書寫上,相較中文而言,英文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方便、快捷,不是嗎?
不然的話,藥罐子直接問好了:
同一份試卷,哪一科,寫字會較累?中文科?還是英文科?
同一篇作文,哪一科,字數會較多?中文科?還是英文科?
就算是醫療服務步向電子化的現代,鍵盤取代紙筆,打字取代寫字,不管是倉頡,還是速成,打英文往往就是較中文來的快!
所以,對於一些經常需要書寫醫療紀錄(俗稱「牌板」)的醫護人員而言,動輒數千字、數十頁,基於使用上的考量,在一般的情況下,英文自然是一個較理想的選項。
這就是說,在香港這個中西薈萃的地方裡,至少,在醫學界,英文還是一種主要的溝通語言。
實際上,除非多看多聽、多寫多用,否則,除了一些常用的藥名外,例如亞士匹靈(Aspirin)、青霉素(Penicillin),說真的,藥罐子真的未必能夠立刻看的懂這些中文藥名,當然,一些藥房可能會存放一些相關的參考書,方便進行中英對照,而且,除了翻譯,這個世界,還有一種東西,稱為網絡,只要上網搜尋一下的話,假以時日,還是可以知道它們的真正身分的,所以,基本上,問題不大。
但是,還是這一句話:不同的地方,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譯名。所以,還是可能會出現偏差。
實際上,當藥罐子看到這個備忘紙的時候,心裡便已經知道,這應該是指「Diclofenac」這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詫異:
「嘩!藥罐子,剛剛不是說看不懂中文嗎?現在,為什麼你會這麼快便知道呢?」
藥罐子實在不想誤導各位親愛的看倌,其實,這絕對不是因為藥罐子懂得翻譯,只是……因為這張備忘紙,除了「雙氯芬酸鈉」五個字外,還有其他字。
正確一點說,這張備忘紙,是寫著「雙氯芬酸鈉1%藥膏」的。
當然,單是這些字,還是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推斷這種藥的身分,還需要……
「唔……你們為什麼要買這種藥膏呢?」
女的回答道:
「哦……沒什麼……最近,肌肉有點痠痛,便買來塗一塗吧!」
哦……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原來,這是一種止痛藥膏,這樣,便容易多了。
姑且不說其他藥,單是止痛藥膏,除了冬青膏外,基本上,離不開Diclofenac、Ibuprofen、Ketoprofen、Piroxicam四種。
實際上,根據這些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以下三點:
第一,在劑量上,這四種藥,常用劑量,分別是Diclofenac(1%)、Piroxicam(0.5-1%)、Ibuprofen(5-10%)、Ketoprofen(2.5%)。所以,如果是1%的話,便可能是Diclofenac、Piroxicam兩種。
第二,「雙氯芬酸鈉」的「鈉(Sodium)」,便應該代表一種鈉鹽,如果是鈉鹽的話,便應該是Diclofenac。因為,在調配上,大部分的Diclofenac大多會跟鈉結合,成為一種化學鹽,作為載體。
第三,在字首上,「Di-」是指「二」的意思,跟「雙氯芬酸」這個名字吻合。
根據這些推理,藥罐子絕對有理由相信,這應該是指Diclofenac。
當然,基於「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大原則下,還是需要上網查證一下,確認清楚,方能作準。
最後,藥罐子強調,這一次,自己只是僥倖猜中而已,純粹是因為這類藥沒有太多選擇,所以,較容易推理。如果是其他藥物的話,便很難說了。
當然,實際上,相較英文藥名而言,拿中文藥名問藥,並不是不行,只是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沒有這麼方便而已。
所以,最理想的做法,還是英文藥名。
但是,各位看倌,可能會問:
「唉呀!藥罐子,你是讀藥的,看慣英文,當然說的輕鬆。人家就是看不慣這些英文生字(俗稱「雞腸」),才會寫中文嘛!再說,萬一抄英文的時候,抄漏了、抄錯了,怎麼辦?」
對!怎麼辦?
誠然,的確有這個可能性。其實,如果不肯定自己有沒有抄錯的話,藥罐子便建議,倒不如不要抄:如果是實物的話,便乾脆拿著這藥物的包裝盒、說明書……什麼都可以,總之,有這個藥的名字,便是了。如果沒有實物的話,看到這個字的時候,便乾脆用手機拍下來,這樣,不是很方便嗎?
diclofenac sodium消炎 在 【萬能的消炎藥】 #我的工作日常昨天提及過,香港人對類固醇 ... 的推薦與評價
... 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較常見的NSAID有布洛芬(Ibuprofen),雙氯芬酸(Diclofenac sodium),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