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知多D】用藥個人化:我的藥 = 你的藥?
〈嗄?用藥又關DNA咩事?〉
《美國獨立宣言》裡說:
「人皆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史記.陳涉世家》裡說: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不論何時何地,在所有人眼裡,平等「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榮辱》)」的權利。
奈何《動物農莊(Animal Farm)》裡同時又說: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唔……其他事情,藥罐子倒是不敢說,不過說到用藥治病,在相當程度上,這點倒是不無道理。
舉例說……
「咦?藥罐子,同一種病,我就服這種藥,為什麼人家就服那種藥呢?」
哦,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你是你,他是他,用藥者不一樣,用藥當然不一樣喇!」
藥罐子相信大家一定會破口大罵道:
「嗄?這算是什麼答案?」
唔……對,對,對,這句話看來真的好像說了等於沒說一樣,儼如一句廢話……聽來還可能會帶點官腔,不過可是千真萬確!
不信?
好,藥罐子首先不妨跟各位看倌一同認識「用藥個人化(Personalized Medicine)」這個用藥概念。
顧名思義,「用藥個人化」是指根據用藥者的個別情況度身訂造用藥策略。
跟過往的「用藥大眾化」不同(註:「用藥大眾化」不代表「價錢平民化」),用藥個人化的著眼點是人不是病。簡單說,便是「對人不對事」。
那麼,在用藥上,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唔……這個,中醫可能會說「體質」、西醫可能會說「基因」。其實不論是體質還是基因,兩者的概念倒是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的味道。
在相當程度上,基因決定體質,體質源自基因。
所謂「基因(Gene)」,其實是染色體(Chromosome)上的一段DNA序列,一段DNA上面的密碼子(Codons)經過轉錄(Transcription)、翻譯(Translation)便會轉譯成為對應的氨基酸,進而合成蛋白質。
其中蛋白質能夠合成酵素,至於酵素主要負責協調人體的生理功能,所以不同的基因便可能會生成不同的酵素,在相當程度上,便可能會影響藥物的新陳代謝。
這就是說,就算是同一種藥,不同的人還是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藥性、毒性,從而可能需要調整用藥策略,例如加藥、減藥、停藥、轉藥,保障用藥安全。
舉例說,Carbamazepine是一種鈉離子通道抑制劑(Sodium Channel Blocker),主要用來治療癲癇(Epilepsy),顧名思義,主要在透過抑制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Sodium Channel)穩定神經,減少抽搐發作,從而達到抗癲癇的效果。
問題是,在罕見的情況下,Carbamazepine可能會誘發一些較嚴重的皮膚過敏症候群(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例如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毒性表皮溶解(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兩者的死亡率分別大約是1至5%、25至35%[1],往往可能會構成性命之虞。
不過不說不知道,兩者的風險原來跟用藥者的基因構成關聯。
其中如果用藥者帶有一種稱為「HLA-B*1502」這種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對偶基因(Allele)的話,主要是亞洲人,例如中國人、台灣人、泰國人、印尼人、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服用Carbamazepine便可能會大大增加出現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這兩種副作用的機會,風險高達2504倍。[2]
所以如果是上述這些高風險人種的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建議用藥前應該首先進行基因檢測篩檢用藥者體內有沒有HLA-B*1502這種對偶基因並評估用藥風險,目的在減少出現這兩種副作用的機會。
當然,如果呈陰性的話,風險自然一般會較低,不過「低」風險不等於「零」風險,所以還是需要密切追蹤用藥者的動態,留意用藥者有沒有這兩種副作用的跡象。反過來,如果呈陽性的話,風險當然會較大,這時候,除非逼不得已,例如利大於害,否則一般不建議服用Carbamazepine,避免得不償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