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專欄 NFT 熱什麼?會不會泡沫?
近期 NFT 橫空出世,瞬間抓住大眾目光,主流媒體幾乎天天都在報導藝術家、名人,透過這個區塊鏈應用,高價賣出作品 (其實是作品擁有證明) 的故事。
許多對區塊鏈不熟悉的創業者都在問我,到底什麼是 NFT、如何解讀這股熱潮、是否很快就會泡沫化?
NFT 是 Non-Fungible Token 的縮寫,翻成中文是 #非同質代幣,也就是 #同質代幣 的相反。
所謂同質,意思是每顆特質一模一樣,可以完全互相取代。從生活中的銅板、紙鈔,到區塊鏈上的比特幣、以太幣,乃至於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是同質代幣。
而非同質代幣,也就是雖然彼此相似,但每顆都有不一樣特質,因此無法互相取代。生活中帶有號碼的限量金銀幣、版畫、簽名球員卡都是 NFT,而在區塊鏈的世界,主要是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經由 ERC-721 智能合約發行,或是在 FLOW 區塊鏈上,以 NFT 類型發行的代幣。
同質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前輩,解決的是人類社會價值儲存與交易介質的數位化問題。換言之,同質代幣就是數位通貨。
後起之秀 NFT 加密貨幣,要解決的則是人類社會既存的另一大類型,也就是特殊收藏品所有權證明的數位化問題。換言之,非同質代幣更接近商品,而不像通貨。
我們買實體限量商品時,本就常會附有一張紙本的所有權證書,如今 NFT 說穿了就是運用區塊鏈特性,把這個證明數位化。
過去紙本的擁有證明,其實很難驗證,尤其今日掃瞄、印表技術日新月異,有心要複製,專家都難分辨。
相對的,記錄在區塊鏈上的交易歷史,幾乎無法竄改、資料公開透明,所以基於其上發展出的擁有證明牢不可破,人人可自行查閱,公信力大增。充分發揮此特性,同質代幣在短短 13 年間,已讓高達 1.9 兆美元規模之資產,從傳統世界遷徙到區塊鏈上儲存,並讓每日 1,600 億美元的交易規模,改以加密貨幣做為通貨。
如今晚輩 NFT 加入,進一步放大區塊鏈應用範圍,更有效滿足人們證明寶物收藏、交易等需求。因此,個別 NFT 價格短期波動不是重點,長期、持續發生的數位遷徙才是。
erc縮寫 在 Taipei Ethereum Meetu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專欄新文章] What do ERC and EIP stand for?
✍️ mingderwang
📥 歡迎投稿: https://medium.com/taipei-ethereum-meetup #徵技術分享文 #使用心得 #教學文 #medium
ERC stands for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最近流行 CryptoKitties , 上次 Taipei Ethereum Meetup 社團活動 討論它的原始碼程式時, 發現 github 裡 cryptokitties-bounty 程式碼提到它是用 ERC-721 token 標準來定義每隻加密貓. 也就是:
“CryptoKitties are non-fungible tokens (see ERC #721) that are indivisible and unique.”
也許大家比較熟悉的是 ERC #20. 它是比較早期訂出的 Token 標準. 所以後來想要在一般虛擬幣交易所能交易的 tokens (代幣), 就會用這個標準來寫程式. 也就是後來 ICO 快速延燒的主要原因.
那麼, ERC-721 跟 ERC-20 有什麼不同, 簡單說就是: ERC-721 是用來定義 Non-fungible token (不可替代的代幣). 每個 token 是 unique (唯一的), 不像 ERC-20 每個 token 都相同.
以上用加密貓舉例, 是讓大家體會一下什麼是 ERC, 但 ERC 不是只用來討論代幣, 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 ERCs, 因為它是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的縮寫, request for comment 是徵求大家意見 的意思.
EIP stands for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很像有人寫過類似的 EIP 介紹, 但我還是從 ERC 的角度再介紹一次.
它的清單在 EIPs 裡. 你可以看到討論的過程, 追蹤這些 EIPs 的新訊息, 也許有幫助理解 Ethereum 開發團隊的未來動向; 甚至你也可以全程參與.
大家都希望 Ethereum 網路的未來技術走向不要集中在幾個硏發人員的手裡, 所以才開放給大家提出 Proposals (建議), 用來改進 Ethereum, 決定未來開發方向. 這就是每個人每件跟 Ethereum 未來發展有關的事情, 都能用 EIP 建議格式 (EIP template) 提出來. 只要被大家選上, 就會正式列入 EIPs 清單.
而, 你會看到 EIP 定義或討論 issues 裡, 常常會看到它相關的 ERC, 也就是, 討論過程中, 有一些要徵求更多人意見時, 就會把它細節定義放在 ERC 裡. 而且他們會用同一個號碼, 比如 ERC-20 就是對應到 EIP-20.
簡單講, 討論項目, 一開始會用 EIP 提出建議, 結果與細節會定義在 ERC, 最後會 final (拍板定案), 放在 EIP 清單裡 Finalized EIPs 區.
(這是我的個人研究與認知, 如果不對, 請留言)
What do ERC and EIP stand fo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ipei Ethereum Meetup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 歡迎轉載分享鼓掌